大学生简历别“注水”
第1篇:大学生简历别“注水”
大学生简历别“注水”
求职简历成为了求职者必备之物,很多求职者也在这上面用尽了心思,使自己的简历更加完美,久而久之,在大学生的求职简历就存在着“注水”的现象。
不少HR表示,他们对于大学生的各种简历包装术其实早有所了解,有的是注水拔高,有的干脆凭空编造。其实职场没有侥幸二字,包装简历应有度,千万不可背道而驰。因为在面试环节,企业只要发现简历中有不实内容,就一票否决。“这涉及诚信问题。大学生刚刚从学校进入社会,千万不要在职场的第一次考试中被判定诚信分不及格。”
一、强调成功经验,列出具体数据
仅有漂亮的外表而无内容的简历是不会吸引人的,雇主们想要你的证据证明你的实力。记住要证明你以前的成就以及你的前雇主得到了什么益处,包括你为他节约了多少钱,多少时间等,说明你有什么创新等。强调以前的事件,然后一定要写上结果,比如:“组织了公司人员调整,削减了无用的员工,每年节约¥550000.”
二、醒目而简短
审视一下简历的空白处,用这些空白处和边框来强调你的正文,或使用各种字体格式,如斜体,大写,下划线,首字突出,首行缩进或尖头。用计算机来打印你的简历。
雇主可能会扫视你的简历,然后花30秒来决定是否召见你。所以一张纸效果最好。如果你有很长的职业经历,一张5-7年的经历或组织出一张最有说服力的简历,删除那些无用的东西。
三、为你的简历定位
雇主们都想知道你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含糊的,笼统的'并毫无针对性的简历会使你失去很多机会。为你的简历定位。如果你也有多个目标,最好写上多份不同的简历,在每一份上突出重点。这将使你的简历更有机会脱颖而出。
四、写上简短小结
这其实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小结”可以写上你最突出的几个优点。没有什么应聘者写这几句话,但雇主们却认为这是引起注意的好办法。
五、力求准确
在调查中许多官员都说他们最讨厌错字别字。许多人说:当我发现错别字时我就会停止阅读。所以,认真写。雇主们总认为错别字说明人的素质不够高。
六、最后测试
记住,你的简历应该回答了以下问题:它是否清楚并能够让雇主尽快知道你的能力?是否写清了你的能力?是否写清了你要求这份工作的基础?有东西可删除吗?
第2篇:求职简历别“注水”
求职简历别“注水”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大学生找工作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小编发现,不少毕业生为了尽快给自己找到“婆家”,开始在简历上“注水”,包装自己。不少用人单位表示,招聘方会仔细鉴别每一份简历,并且设法核实简历的真实性,“注水”简历并不能“保障”就业。
简历“注水”成惯例做法
“到了毕业季,大家在填写简历的时候,多少都会掺点水,只不过有人掺水多,有人掺水少而已!”毕业于我市某高校的理工科毕业生陈建(化名)这样解读简历“注水”。近半年来,陈建每天奔波于各大人才市场和招聘会,一共投了100多份简历,随着毕业季的临近,自己的简历“注水”也越来越多。
“我大学期间只在一家企业进行过一个月的实习,一开始我如实填写,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实践经验太少,在同学的提醒下,干脆改成了4个月。这样写,用人单位会觉得你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经验。”陈建说,现在就业形势太严峻,为了获得面试机会,在简历上造点假,实属不得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学生的求职简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学历、学位等“硬件”,因为有案可查,所以较难造假,而另一部分则是社会实践经验、实习经历、获奖证书、任职经历等“软件”,由于没有统一可查询的标准,就成了一些毕业生“注水”的重灾区。
青岛农业公司人事经理韩先生说,公司曾经到一个高校招聘,在一个班投递过来的简历中,有两个班长,三个团支书。“还有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再不济的也都是班委。这种简历,让人一看就是造了假。”
而青岛股份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说,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会要求毕业生出示由实习单位等盖章的实习鉴定或社会实践表,不少大学生就委托亲戚朋友的公司盖章,影响了企业在招聘时的判断力。“还有一些毕业生,连获奖证书都能造假,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注水”简历“打湿”前程
采访中,不少用人单位表示,“注水”简历的泛滥让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我市一家大型国企的招聘人员吴峰说,一个求职者的综合素质绝不是通过一纸简历就能看出来的,若企业决定对毕业生进行录用,一般会通过多种渠道核查简历的真实性,倘若发现求职者所注明的内容不实,求职者的诚信就会大打折扣,求职者或将失去宝贵的工作机会。
“没有一个企业愿意使用不诚信的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费女士说,公司本来打算对一个高校毕业生进行录取,但是该学生简历上所填的实习单位刚好是他们的伙伴公司。在核实后发现,该学生没有过去实习,“所以我们也就没有给这个学生机会。”
采访中,不少企业都表示,因为发现学生简历造假而弃之不用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律师说,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如果应聘者就职后,企业发现员工提供的比较重要的信息是虚假的,并误导了企业的判断,企业可以劳动合同无效为由要求解除合同。”
第3篇:简历“注水”不能全怪大学生
今年,不少用人单位反映:“以前毕业生多在简历中突出‘担任过多次学生干部’、‘获过多项校级奖励’,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应届生认为招聘单位很重视实践能力,因此开始在实习经历上大做文章。”因为同学的建议,某应届生在简历中写上了连去都没去过的实习单位,而某大公司在粗筛简历的过程中,发现近三成在实习经历中“注水”。
目前,“注水”简历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些求职者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为了增加找工作的砝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胜,不少求职者不惜牺牲诚信为代价,在简历上弄虚作假,并且像传染病一样,在当前的求职市场中“传染”开来,甚至有人说:“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何以如此?
现在,有些用人单位为了给自己“贴金”,往往招聘时要求的条件比该职位实际要求的条件高得多,不仅希望被聘用的大学生学识渊博、扎实,而且还要求他们英语、电脑等样样精通,并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鱼与熊掌尚不能兼得,在要求他们学识渊博的同时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可能吗?很显然,用人单位过分夸张的用人要求,为大学生在简历上作假提供了现实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