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唐诗《塞下曲》赏析
第1篇:卢纶唐诗《塞下曲》赏析
卢纶唐诗《塞下曲》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卢纶唐诗《塞下曲》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下曲》
第一首: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翻译】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鉴赏】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第二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翻译】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鉴赏】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塞下曲·其三》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原文
塞下曲·其三
作者: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品注解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作品韵译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作者简介
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卢纶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严维,唐代诗人。字正文,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中,曾赴京应试,不第。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唐代宗大历年间,严中丞节度河南,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工诗,与当时名辈岑参、刘长卿、皇甫冉、韩翃、李端等交游唱和。诗以送别赠酬居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严维诗》一卷,《全唐诗》辑其诗一卷。
第2篇:《塞下曲》卢纶唐诗鉴赏
《塞下曲》卢纶唐诗鉴赏
塞下曲
卢纶
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
卢纶诗鉴赏
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诗共六首,这一首写军营整队发令,颂扬了将军的威风和军容的严整,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 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蝥音wù),是写将军手执的旗帜。“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帜,《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帜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
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象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第3篇:《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其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
塞下曲六首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词句注释
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
3、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máo,一说音wù)弧:旗名。
4、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5、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6、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7、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
第4篇:《塞下曲·其三》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其三》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原文
塞下曲·其三
作者: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品注解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作品韵译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作品评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
第5篇:《塞下曲·其二》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其二》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原文
塞下曲·其二
作者: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作品注解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作品韵译
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
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棱中。
作品评析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
第6篇:《塞下曲·其一》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其一》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塞下曲·其一》由卢纶创作。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一首写将军动员出发时,整队军营发令时的情景,颂扬了将军的威风和军容的严整,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作品原文
塞下曲·其一
作者: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作品注解
1、鹫:大鹰。
2、翎:羽毛。
3、金仆姑:箭名。
4、燕尾:旗上的飘带。
5、蝥弧:旗名。
作品韵译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作品评析
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诗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作为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
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