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调查报告
第1篇: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调查报告
近日,按照上级的要求,县人社局对该县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现双向流动的新局面。目前,该县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越来越大,已经打破了农民工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局面。2014年我县新增农民工创业1300人,同比增长7.4%,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
(二)回乡创业者以中青年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据调查,该县回乡创业者的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5岁,年龄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占了76%。并且男性占79.8%,女性只有20.2%。回乡创业者的农民工中,具有初中学历的占44.8%,高中及以上学历占24.2%,中专以上学历的占17.3%。
(三)回乡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企业规模较小。从产业构成看,农民工回乡后大多从事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小型加工企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农村旅游业等。回乡创业最主要的经营形式是个体经营,所占比例为78%,其次是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为7.2%,其余为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社等形式。他们通过外出务工,在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38.5%的创业者接受过技术培训,有的还积累了丰富的财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
二、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做法
(一)建立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县人社局立足部门职能,认真落实上级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建立了以就业创业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就业资金扶持为主要内容,覆盖就业创业前中后各时期的政策扶持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了就业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了县级人社综合服务中心、镇(街道)人社所、部分社区(村)人社服务站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便捷、高效、全面的公共就业服务。提供了创业培训服务、创业政策服务、项目推介、创业导师志愿团一对一指导服务、创业贷款服务。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提高。
(三)拓宽创业融资平台,积极为创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我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解决了创业人员创业不足的问题,截止目前,累计为273名农村居民提供贴息贷款2654万元。创业项目涉及服务业、加工运输业、黑牛养殖业、现代农业等,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为提高培训效果,推广使用了“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项目,邀请省市专家前来授课,实施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三合一”创业培训,提高了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今年以来,共完成创业培训203人,创业成功率显著提高。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创业载体建设不足。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是政府为创业者搭建的创业平台,为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的创业条件、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全方位的公益性服务,可有效化解创业风险,降低创业难度,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被称为“企业家的摇篮”。目前我县尚未建成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创业载体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二)创业者普遍存在“三缺”现象。
一是缺资金。多数农民工白手起家,缺乏资金。我县唐坊镇的蒋科宇想开办养蜂场,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因此他向县人社局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县小额担保贷款中心在严格审批后为蒋科宇提供了10万元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二是缺能力。多数创业农民工的市场经济和专业知识欠缺,对市场把握不准。返乡农民工普遍缺乏相应的创业知识、创业实践和创业能力。我县就业办针对返乡农民工举办的免费的创业培训课程学习,使创业者对创业有了更多的认识,我县的谢小想加盟了一家餐饮连锁公司,开业后经营处于亏损状态,后来主动报名参加了创业培训,在参加了创业培训后,使她在市场运营、财务管理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能够更加顺利的经营自己的事业,目前,其经济效益大大提升,于今年初新增了两家分店。。
三是缺项目。部分返乡农民工虽有创业的冲动和愿望,但找不到合适的创办项目,对已有的创业项目也把握不准,不敢投资。县人社局每年将较好的创业项目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项目库,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进行项目的推荐和指导。
四、对国家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创业孵化园,安排优惠场地。根据创业者的行业特点,创业园对其提供面积不等的孵化场所,并且适当免受其租金和物业管理费。
(二)加大创业资金补助。对于文化创意、特色效益农业、节能环保等项目进行创业资金补助,增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
(三)实行税收扶持,减免行政性收费。根据销售额,对创业者暂免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管理类、登记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
第2篇:关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调查报告
近日,按照上级的要求,县人社局对该县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现双向流动的新局面。目前,该县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越来越大,已经打破了农民工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局面。2014年我县新增农民工创业1300人,同比增长7.4%,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
(二)回乡创业者以中青年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据调查,该县回乡创业者的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5岁,年龄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占了76%。并且男性占79.8%,女性只有20.2%。回乡创业者的农民工中,具有初中学历的占44.8%,高中及以上学历占24.2%,中专以上学历的占17.3%。
(三)回乡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企业规模较小。从产业构成看,农民工回乡后大多从事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小型加工企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农村旅游业等。回乡创业最主要的经营形式是个体经营,所占比例为78%,其次是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为7.2%,其余为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社等形式。他们通过外出务工,在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38.5%的创业者接受过技术培训,有的还积累了丰富的财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
二、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做法
(一)建立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县人社局立足部门职能,认真落实上级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建立了以就业创业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就业资金扶持为主要内容,覆盖就业创业前中后各时期的政策扶持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了就业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了县级人社综合服务中心、镇(街道)人社所、部分社区(村)人社服务站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便捷、高效、全面的公共就业服务。提供了创业培训服务、创业政策服务、项目推介、创业导师志愿团一对一指导服务、创业贷款服务。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提高。
(三)拓宽创业融资平台,积极为创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我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解决了创业人员创业不足的'问题,截止目前,累计为273名农村居民提供贴息贷款2654万元。创业项目涉及服务业、加工运输业、黑牛养殖业、现代农业等,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为提高培训效果,推广使用了“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项目,邀请省市专家前来授课,实施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三合一”创业培训,提高了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今年以来,共完成创业培训203人,创业成功率显著提高。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创业载体建设不足。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是政府为创业者搭建的创业平台,为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的创业条件、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全方位的公益性服务,可有效化解创业风险,降低创业难度,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被称为“企业家的摇篮”。目前我县尚未建成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创业载体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二)创业者普遍存在“三缺”现象。
一是缺资金。多数农民工白手起家,缺乏资金。我县唐坊镇的蒋科宇想开办养蜂场,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因此他向县人社局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县小额担保贷款中心在严格审批后为蒋科宇提供了10万元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二是缺能力。多数创业农民工的市场经济和专业知识欠缺,对市场把握不准。返乡农民工普遍缺乏相应的创业知识、创业实践和创业能力。我县就业办针对返乡农民工举办的免费的创业培训课程学习,使创业者对创业有了更多的认识,我县的谢小想加盟了一家餐饮连锁公司,开业后经营处于亏损状态,后来主动报名参加了创业培训,在参加了创业培训后,使她在市场运营、财务管理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能够更加顺利的经营自己的事业,目前,其经济效益大大提升,于今年初新增了两家分店。。
三是缺项目。部分返乡农民工虽有创业的冲动和愿望,但找不到合适的创办项目,对已有的创业项目也把握不准,不敢投资。县人社局每年将较好的创业项目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项目库,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进行项目的推荐和指导。
四、对国家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创业孵化园,安排优惠场地。根据创业者的行业特点,创业园对其提供面积不等的孵化场所,并且适当免受其租金和物业管理费。
(二)加大创业资金补助。对于文化创意、特色效益农业、节能环保等项目进行创业资金补助,增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
(三)实行税收扶持,减免行政性收费。根据销售额,对创业者暂免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管理类、登记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
第3篇:农民工回乡创业
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育XX行黄金未来 农业、农民、农村,这“三农”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之所在,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惠农政策不断地面向农村展开,目的是为了让占这个国家最多人口的农民生活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了能让农民生活更加美好,如何开拓广阔的农村就业市场,让广大的农民能够就近就业成为新的考量。国家鼓励农民回乡创业,在他们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产业,熟悉的工作上发挥自己更多的能量,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完善。同时,要求各省市县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农民回乡创业。
XX行依托于广阔的农村市场而存在,面对的客户就是广大的农民朋友,职责便是为他们提供便利农民的金融服务。XX行响应国家号召,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大力扶持荣民工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和相应的贴息贷款支持。
2009年至2010年,我支行在XX行总行的统一部署和章田寺乡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扶持农民工回归创业的活动等文件的实质内涵,抓住全民创业的发展机遇,为我们广大的客户群体提供相应的金融支
第4篇:农民工回乡创业
全球金融危机使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重创,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其实,农民工失业返乡,也蕴含着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农民工在大城市接触新思维和新技术之后回到家乡,势必带来一场“创业潮”,将引发农村经济的大变革,从而带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外出打工只可带动一家致富,返乡创业却能带动全村富裕。据测算,农民工回乡创业每兴办一个实体平均可带动15人就业,每人每年增加5000元收入。
然而,在众多返乡人员当中,纯打工的农民工显然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创业资金,没有创业技能,仅靠有限的进城务工收入积累,是根本无法实现返乡创业的。而对于分布全国城乡的大学生村官来说,这正是他门的“用武之地”。
一、对返乡民工进行自主创业的心理疏导
笔者曾对返乡农民工做过一些走访,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本来以为民工们在大城市生活了好多年,见多识广,一定会利用打工的收入积蓄,开创自己的事业,那怕做个农村流通户也好。结果大多数人的眼睛还是盯在相对沿海来说稳定一些的内地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他们的想法:打工固然不自由,却少了许多奔波
第5篇:农民工回乡创业
2012年甘州区农民工回乡创业相关优惠政策
一、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
(一)实行政策优惠
农民工回乡创业属于政府贴息的项目,要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根据其对安置就业、盘活闲置资产、纳税等方面的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外出务工人员招商引资做出成绩的,要参照引进资金和项目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对农民工回乡创办公司且属于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或行业的,应适当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
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在登记注册后给予一定年限的扶持期,扶持期内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依照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规定实行税费和小额担保贷款优惠。
农民工申办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时免收注册登记费,并不再进行年度检验。
农民工回乡从事农村个体经济活动,从发照之日规定一定扶持年限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对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实行备案管理,免予工商登记,免收各种工商行政管理费。
农民工创办企业符合有关条件的,要按规定享受国家和本地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
第6篇: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调查报告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务必要去调查清楚情况,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为摸清我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更好地为他们回乡就业创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充分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我镇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及各村返乡农民工的情况调查,得出了一些促进我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具体想法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止,我镇市外农民工返乡人数为823人,其中返乡创业0人,返乡就业823人。其中,男534人,女289人;16—35岁返乡农民工为442人,36—45岁的251人,46岁以上的130人;大专以上的3人,高中及同等学历的55人,初中及以下的为765人;从事信息产业的3人,从事机械制造业5人,服务业5人,其它行业810人。
(二)就业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我镇返乡农民工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