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的励志故事:每一天都不能草草度过

2024-03-03 07:12:3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董卿的励志故事:每一天都不能草草度过

生活中很多人因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而苦恼,因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而郁郁寡欢,小编为你搜集的下面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助到你:

前不久,很多人传言董卿将离开央视,但后来证明大家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央视很快回应:董卿在多年高负荷运转后,希望暂时放下话筒,去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一段时间。以致很多人又忍不住点赞:已然站在众人仰望的高峰上却仍不忘继续向上。同时也让人再次想起她那句语录: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

很多人也许对她太过熟悉,但努力的榜样永远让人回味无穷。董卿出生在上海,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能好好念书,考一个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所以爸爸便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稍微能识字了,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还要求她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稍微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除了文学素养,身体锻炼也让董卿从小就抱怨不已,有时天还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她提起来,让她到家门口的操场上跑一千米,每天刷碗,中学放假到宾馆当清洁工,不许照镜子……关于照镜子,她的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这些爸爸曾带来的“童年阴影”,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他的亲生女儿。直到有一天,爸爸举起酒杯向她致歉,她才明白,自己的成功其实更多地源自爸爸的教育,是爸爸让她学会了坚持、隐忍。

“我爸爸自己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和大多数喜欢文艺的女孩一样,董卿儿时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但父母都不赞同,她不顾家里的反对,1991年考入浙江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浙江省话剧团,但到了团里之后并没有什么戏可拍。也就在那一年,董卿的生活出现了变化。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主持人,她陪一个朋友去考试,也顺道考了一下,结果却意外被录取。就这样,她误打误撞迎来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在浙江电视台工作了两年,既做主持又做编导,董卿的工作如鱼得水。就在这时,父母看到东方电视台要向全国招聘,便让她去试试,董卿并没有太在意地给上海寄去了带子,半年之后竟接到东方电视台的复试通知,1996年,董卿成功进入东方电视台。

对上海正有点“七年之痒”时,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魅力12》向董卿发出邀请。

“我当时很犹豫。人脉和环境都有,又要离开?在北京我没有车子房子,没有朋友,我连去哪里剪头发、买衣服都不知道。西部频道也是非主流频道……”

起初,董卿每个月从上海飞到北京待7天,录好节目再回。来往半年,人很疲惫。最终,她决定放弃上海,专事北京。朋友劝她,她很固执:“我买了新花瓶,旧花瓶一定在垃圾桶里。你们知道,我一向喜新厌旧。”

行李很简单,大房子小轿车,她都留在上海,直奔2002年的北京。虽然她对居住环境一向挑剔,但只能先租房住。

还是一个月7天的活儿,董卿每次走出电视台,总会踟蹰半刻。她闲怕了,又能去哪儿?她真想提上箱子转身就走,将呛人的流浪感丢在这陌生的城市!可是,“我现在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工作、激情和满足感?坚决不回!”她逼回眼泪。

这股狠劲儿,董卿把持在平湖秋月的面容下面。她主持的节目,导演很放心:她博闻强识外加准备充分,在台上是行云流水举重若轻;她懂得衣饰搭配,为了一双鞋子,肯跑遍整个北京;台后她拧着眉毛为了一句台词斟酌半天,一上台就舒展,笑得毫无忧愁,仿佛那些失眠和孤独的夜晚从不存在。

就这样,她从西部频道走入综艺频道,从地方话剧团走入央视春晚,从一个乡村小女孩长成荣誉等身并且至今仍未停下脚步的明星大腕!

“每一天,都不应该草草地度过!”“只要心在那儿,就不在乎过程是那么难熬。”这些她偶尔蹦出的话,连起来也许就是她,甚至是每一个人能够成就一生的秘密所在!

第2篇:董卿励志故事

前不久,很多人传言董卿将离开央视,但后来证明大家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央视很快回应:董卿在多年高负荷运转后,希望暂时放下话筒,去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一段时间。以致很多人又忍不住点赞:已然站在众人仰望的高峰上却仍不忘继续向上。同时也让人再次想起她那句语录: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

很多人也许对她太过熟悉,但努力的榜样永远让人回味无穷。董卿出生在上海,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能好好念书,考一个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所以爸爸便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稍微能识字了,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还要求她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稍微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除了文学素养,身体锻炼也让董卿从小就抱怨不已,有时天还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她提起来,让她到家门口的操场上跑一千米,每天刷碗,中学放假到宾馆当清洁工,不许照镜子……关于照镜子,她的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这些爸爸曾带来的“童年阴影”,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他的亲生女儿。直到有一天,爸爸举起酒杯向她致歉,她才明白,自己的成功其实更多地源自爸爸的教育,是爸爸让她学会了坚持、隐忍。

“我爸爸自己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和大多数喜欢文艺的女孩一样,董卿儿时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但父母都不赞同,她不顾家里的反对,1991年考入浙江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浙江省话剧团,但到了团里之后并没有什么戏可拍。也就在那一年,董卿的生活出现了变化。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主持人,她陪一个朋友去考试,也顺道考了一下,结果却意外被录取。就这样,她误打误撞迎来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在浙江电视台工作了两年,既做主持又做编导,董卿的工作如鱼得水。就在这时,父母看到东方电视台要向全国招聘,便让她去试试,董卿并没有太在意地给上海寄去了带子,半年之后竟接到东方电视台的复试通知,1996年,董卿成功进入东方电视台。

对上海正有点“七年之痒”时,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魅力12》向董卿发出邀请。

“我当时很犹豫。人脉和环境都有,又要离开?在北京我没有车子房子,没有朋友,我连去哪里剪头发、买衣服都不知道。西部频道也是非主流频道……”

起初,董卿每个月从上海飞到北京待7天,录好节目再回。来往半年,人很疲惫。最终,她决定放弃上海,专事北京。朋友劝她,她很固执:“我买了新花瓶,旧花瓶一定在垃圾桶里。你们知道,我一向喜新厌旧。”

行李很简单,大房子小轿车,她都留在上海,直奔2002年的北京。虽然她对居住环境一向挑剔,但只能先租房住。

还是一个月7天的活儿,董卿每次走出电视台,总会踟蹰半刻。她闲怕了,又能去哪儿?她真想提上箱子转身就走,将呛人的流浪感丢在这陌生的城市!可是,“我现在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工作、激情和满足感?坚决不回!”她逼回眼泪。

这股狠劲儿,董卿把持在平湖秋月的面容下面。她主持的节目,导演很放心:她博闻强识外加准备充分,在台上是行云流水举重若轻;她懂得衣饰搭配,为了一双鞋子,肯跑遍整个北京;台后她拧着眉毛为了一句台词斟酌半天,一上台就舒展,笑得毫无忧愁,仿佛那些失眠和孤独的夜晚从不存在。

就这样,她从西部频道走入综艺频道,从地方话剧团走入央视春晚,从一个乡村小女孩长成荣誉等身并且至今仍未停下脚步的明星大腕!

“每一天,都不应该草草地度过!”“只要心在那儿,就不在乎过程是那么难熬。”这些她偶尔蹦出的话,连起来也许就是她,甚至是每一个人能够成就一生的秘密所在!

第3篇:董卿

董卿、俞飞鸿、刘若英 |女人的高级美到底从何而来?

若有气质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说起高级美,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会是端庄大方的董卿、温婉知性的俞飞鸿、优雅文艺的刘若英。即使经过岁月的洗礼,她们依然不失优雅,楚楚动人。这些拥有高级美的女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董卿:读书让我重拾自信

董卿出生在一个爱读书的家庭里。她说,平日里,父母在家没事就是看书。父亲热爱文史,最爱读《古文观止》、《二十四史》,母亲则偏爱西方文学。

上小学时,父亲会要求她把读到的成语、诗词都要抄到小纸片上,然后贴在书桌上反复翻阅。而每逢放假时,母亲就会给她列出书单:《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她常常三五天就能通读一本书,有时候母亲觉得她读的太快,还会抽查一下。当被考验到书中一章的人物关系时,她总能对答如流。父母的严格教育让董卿从小就对文学耳濡目染,她热爱读书,成绩优异,只念了四年小学的她曾连跳两级升入初中。

上中学时,她爱上了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还常常为了参加学校的课余文艺活动跟父亲撒谎。出于热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董 卿

董 卿

董卿(DongQing),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1973年11月17日出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于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本科班、上海戏剧学院2009届硕士研究生班。1998年因主持上海东方电视台《相约星期六》节目收到观众关注,开始小有名气。2004年因主持第十一届青歌赛使其事业脚步稳步前进。2005年,颇具黑马气质的董卿首次亮相央视春晚,随即被观众所熟知。此后,到连续九年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连续8年被评为央视年度“名、优播音员主持人”。连续七年排在央视挂历女主持人中前三甲。成为实至名归的“央视一姐”。

多次成功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中文名: 董卿

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外文名: Dong Qing

主要成就: 中国综艺节目最佳表现女主持人

别名: 国籍: 民族: 卿宝、卿姐、小董

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欢迎女主中华人民共和国

汉族

生肖/星座:牛/天蝎座

出生地: 上海市闸北区

身高/体重:169cm/50kg

出生日期:1973年11月17日(癸丑年)

座右铭: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职业: 主持人

特长:

毕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董卿的成长故事

董卿的成长故事(共10篇)由网友 “无非”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董卿的成长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董卿的成长故事

董卿的成长故事

董卿1975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母亲毕业于该大学的物理系,在这样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里成长,董卿坦言自己的童年是在有些压抑、拘守和刻板的氛围中度过的。

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董卿的父母辗转在浙江萧山、安徽湖州工作,7岁以前董卿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上海。7岁后,因为调皮好玩儿,董卿才被父母接到了身边管教。

“刚见到父母时,我对他们充满了敌意,不仅仅因为他们多年把我这个独生女儿放养在上海,因此缺失父母之爱,更重要的是,我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父亲的期望值。差不多十年光景,我们家始终硝烟弥漫,

《董卿的`成长故事》()。”董卿笑着说。

父亲对董卿非常严厉,从7岁开始他就让董卿阅读一系列的中外古典名着,时不时还要提问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记得有一次,爸爸问她《红楼梦》中薛宝钗和贾府的关系时董卿的回答不是很准确,结果爸爸让做物理教师的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

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

——读《嘻嘻哈哈学堂》有感

红河州弥勒县弥阳一小五(4)班 李子键指导老师:王彦 爱好:弹钢琴,打羽毛球,练书法。

格言:快乐,幸福之根本;健康,快乐之源泉。拥有健康 和快乐,生活处处有乐趣。

快乐,是无形的,只要敞开心灵,自由玩耍,快乐将会来到你的身边„„

——题记

八亩地是一座很遥远的山,没有人知道,在八亩地深处,还有一个八亩地村。八亩地村,只有一个学校,就是“嘻嘻哈哈学堂”,学堂里,什么都教,只要你喜欢。那里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大自然里,他们的父母也允许他们像自由的骏马,在大自然里自由奔跑。

这时,八岁的米黄,他的哥哥米青,妹妹米豆都进了“嘻嘻哈哈学堂”,哥哥米青喜欢蜜蜂,就去蜂房学习养殖蜜蜂;妹妹米豆喜欢花儿,就去草地上认识花儿,种植树苗;唯独米黄什么都想学,更想学好,当哥哥妹妹,快乐地玩耍时,他却正忙着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年复一年,当米黄把那几样技术学到家时,他们都老了,米黄顿觉很惆怅,不禁回忆起哥哥和妹妹,那快乐游戏的童年„„才明白,知识是学不完的,但童年是短暂的呀!

有这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姥姥家玩,在那里姥姥让我看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

董卿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主持的节目,特别是每年的春晚更少不了她的身影。她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与她小时候发生的许多故事是分不开的。

董卿小的时候,爸爸对她进行了魔鬼式的教育:不让照镜子、不让穿新衣裳,因为爸爸并不想让董卿太爱美。因为对爸爸而言爱美是一种耽误时间的行为;而且她的爸爸让她从7岁就开始用业余时间去打工,到宾馆铺床扫地、到餐厅洗碗刷筷子……这是让她在生活中体验赚钱的不容易和工作的辛劳,读后感《董卿小时候的故事读后感》。

其中董卿在宾馆里铺床单的故事令我深有感触。董卿被爸爸安排在宾馆后,服务员让她给床换一张新床单。而当她换时她才发现一张床单比起她来要大很多,当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换好一张床单后,人已累得气喘吁吁了。我真的没有想到,董卿一个举世闻名的人物原来在小时候付出了这么多辛苦。她小时候并不理解爸爸的行为,长大了她才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体

未完,继续阅读 >

《董卿的励志故事:每一天都不能草草度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董卿的励志故事:每一天都不能草草度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