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1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你也许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点孤单。这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
A、课余时间去找小学同学玩,对不认识的同学敬而远之
B、主动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之中
C、能沉默时则保持沉默,等待新的同学主动来找自己玩
D、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同学取笑,不让同学伤害到自己
2、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
A、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适应它B、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改变它
C、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回避它D、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珍惜它
3、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很多新鲜事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下面几种心态中不可取的是()
A、看到新的学校,我觉得自己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B、看到新奇的实验仪器,我感到科学在向我们招手
C、看到新的同学和老师,我相信又会多一批良师益友
D、看到厚厚的教材,我觉得学习肯定很苦很累,前途渺茫
4、爱默生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这说明我们在新同学面前()
A、要表现宽容B、要同喜同悲
C、要主动热情D、要相互尊重
5、“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邹韬奋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①相聚在新的班级,我们应该团结友爱②同学之间应该建立亲密无间的友谊③深挚的友谊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④我们进入七年级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深挚的友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彩虹的美丽在于他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
A、我们有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B、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
C、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特长D、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7、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班集体中 ()
A、只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B、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
C、只要努力学习,不要做其它事D、要明荣知耻,是非分明
8、但丁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长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颗大树。”这就告诉我们 ①白松不是一种优良树种,不能适应各种环境 ②个人离不开集体,良好的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 ③只有在良好的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 ④土地与白松、集体与个人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到了新的班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尽快地和同学认识,并结成好朋友,比如说①主动作自我介绍②主动了解和帮助同学③只与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相互交流④建议班集体开展一些小组互助活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0、在班级篮球比赛中,个人的单打独斗难以取胜,如果注重整体协防,配合进攻,这样更容易赢得比赛,这说明①班集体中不能有个人才能的发挥与表现②一个人应该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服从于整体需要③班集体的成功需要成员的密切配合④各个成员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能大大提高班集体的整体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
11、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求学期间曾游荡、、醉生梦死,考试成绩不合格而留级。但不久他大梦初醒,认识到自己的放荡行为很不应该,便以虔诚悔过的态度罗列出自己的八大罪状:缺乏毅力;欺骗自己;轻浮;不谦逊;脾气暴躁;生活放纵;缺乏主见;缺乏反省。他还将上述八大罪状记入日记,以此自戒。托尔斯泰的学习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后来,他终于成为全球闻名的大文豪。这一事例表明,决定人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人一生前途和命运的主要是()
A、学习习惯B、学习方法C、时间观念D、学习态度
12、下列对新的中学生活认识正确的是()
A、学习单调、负担过重B、要积极适应,勇敢迎接挑战
C、新同学多,不便合作D、太多的功课使学习不能专注
13、困难时,会感到学习太苦了;当自己经过刻苦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时,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小琛的这段日记说明()
A、学习是无法放弃的B、学习是苦不堪言的
C、学习是十分快乐的D、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14、在2005年6月《大河报》举行的高考状元学习座谈会上,几位高考状元强调,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有没有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就是要求我们做学习的管理者。对于初中生来说,做学习的管理者,应注意()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④经常加班加点⑤减轻课业负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⑤
15、学习效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那么你有哪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呢?()
(1)课前认真预习,了解教师讲课的重点;(2)多做课外辅导资料;(3)上课专心听讲,解决掌握知识难点;(4)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A、(1)(2)(3) B(2)(3)(4) C(1)(2)(4) D(1)(3)(4)
16、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告诉我们
A、学习要注重积累B、学习节奏各有快慢
C、学习不能靠记忆D、学习方式各有特点
17、培根有句名言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句名言告诉我们①学习有利于完善、提高自我②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③只要多读书就一定能够成才④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小敏、小刚、小明是同班同学。小敏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小刚觉得听别人讲更容易学到知识,而小明觉得自己动手的事情更容易记住。这说明()
A、小敏、小明比小刚要聪明得多B、老师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
C、小敏、小刚、小明的.性格各异D、他们的学习方式各有特点
19、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话告诉我()
A、早晨的时间是最宝贵的,我们应该特别珍惜
B、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勉励自己和他人
C、应当抓住学习的宝贵时间,时光是不等人的
D、时光不可能倒流,青少年时期应该玩够玩好
20、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探索世界的奥秘
B、人都要学会登高山、临深溪等探险活动
C、每个人都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现代理念
D、登高山、临深溪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解答题(60分)
21、有一个班集体学习氛围很好。口语优异的英语课代表每天为同学们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酷爱文学的语文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选取“每日一句”;数学特好的数学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准备“每日一题”;思品课代表则每天准时为同学们播报“每日要闻”……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同学们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期末班级评比中,该班以明显优势赢得了“优秀班级”称号。
(1)这段材料体现了该班什么特点?(3分)
(2)进入中学以后,我们都有了自己新的班集体。请你说说,我们应如何创造一个优秀的新集体?(6分)
22、小华在小学时,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可是进入初中后,随着科目增多,小华感到时间不够用,成绩有很大的滑坡,他父母很着急,小华也是忧心忡忡。
(1)你认为造成小华忧心忡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分)
(2)面对忧心忡忡的小华,你准备怎样来劝导他?(6分)
23、一天,小鹰、小鸭和小鹿在小河边发现了一箱水果,它们决定把这箱水果拖到动物俱乐部去。于是,各自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水果箱上,一头系在自己身上。小鹰想从天上飞过去,就用力往天上拉;小鸭子想从水里游到目的地,就往水里拉;小鹿则想走大路,就往大路上拉。结果是水果箱一动也不动。
请你想一想:
(1)水果箱一动也不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这一实例对于我们创建优秀班级有何启示?(5分)
24、进入初中,科目增多,难度加大,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同学的要求也高了。有的同学很快适应了初中学习新的特点,而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逃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那么你通常对“学习”是如何理解的?是享受,是痛苦,还是……说说理由。(6分)
25、升入中学,我既兴奋又紧张,一切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看到周围一张张生动陌生的脸,我真想和他们交朋友。但每当看到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又感到自己很孤独。我比较内向,不善言词,不敢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和我说话呢?我为什么不能融入到他们之中呢?(摘自一个中学生的日记)
(1)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吗?(3分)
(2)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你是怎么做的?(4分)
(3)请你帮日记的主人出出主意,该怎样走出孤独的困境?(5分)
26、进入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同学的要求也高了,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为了引导同学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班主任决定召开一次以“学先贤事迹,做学习主人”的主题班会。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同学:
(1)请你对那些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的同学的行为作出评析(4分)
(2)古人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感人事例,这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示?(4分)
(3)请你再收集一些劝学的格言或勤奋苦读的事例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4分)
(4)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缩小差距,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2A3D4C5A6B7B8C9D10C11D12B
13D14A15C16A17B18D19C20A
二、问答题
21、⑴每个人都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⑵创建新集体、优秀的集体,需要全体同学与老师一道共同努力:要确立共同的目标,作为前进的动力;要每个同学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要班级成员团结协作,互助前行,使每个人能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22、(1)做事太拖拉,常常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动手,事情越积越多;制定的目标不切实际,不能实现就心烦意乱;从来不制定学习计划,做事太随意,顾首不顾尾;不习惯花点时间去衡量哪些任务需要优先处理(2)寻找自己落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的时候,多注重效率的提高,科学地安排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成绩就一定会提高。
23、(1)没有团结合作。(2)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办好。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每一位同学都要做班级的主人,要和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前行。
24、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25、(略)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青少年的学习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青少年学生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将来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和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的行为是没有很好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2)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把握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刻苦学习,提升自我。(3)格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为学须及早,人生容易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事例:匡衡凿壁偷光;范仲淹“啖粥”苦读等。(4)要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使自己有前进的不竭动力;要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并能虚心地向他们请教;要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专心致志地学习;要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切实执行,做学习的管理者。
第2篇: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学完了就一起来做一下测试吧。下面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一起来挑战一下吧。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 下列各组量中,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是( )
A、收入200元与赢利200元 B、上升10米与下降7米
C、“黑色”与“白色” D、“你比我高3cm”与“我比你重3kg”
2.为迎接即将开幕的广州亚运会,亚组委共投入了2 198 000 000元人民币建造各项体育设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据是( )
A 元 B 元 C 元 D 元
3. 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4. 对于近似数0.18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两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位 B、有三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分位
C、有四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万分位 D、有五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万分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一定是负数 B 一定是负数 C 一定不是负数 D 一定是负数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6. 若0
7.若 那么2a
8. 如图,点 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分别为 ,则 间的距离是 .(用含 的式子表示)
9. 如果 且x2=4,y2 =9,那么x+y=
10、正整数按下图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6行,第5列的数字 .
三、解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1.① (-5)×6+(-125) ÷(-5) ② 312 +(-12 )-(-13 )+223
③(23 -14 -38 +524 )×48 ④-18÷ (-3)2+5×(-12 )3-(-15) ÷5
四、解答题:
12. (本小题6分)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1)正数集合:{ …};
(2)负数集合:{ …};
(3)整数集合:{ …};
(4)分数集合:{ …}
13. (本小题6分)某地探空气球的气象观测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6℃.若该地地面温度为21℃,高空某处温度为-39℃,求此处的高度是多少千米?
14. (本小题6分) 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
(1)若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 2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2)若-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
5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15.(本小题8分) 某班抽查了10名同学的期末成绩,以80分为基准,超出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记录的结果如下:+8,-3,+12,-7,-10,-3,-8,+1,0,+10.
(1)这10名同学中最高分是多少?最低分是多少?
(2)10名同学中,低于80分的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3)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C
6. 7.≤ 8.n-m 9.±1 10.32
11①-5 ②6 ③12 ④
12① ②
③ ④
13.10千米
14. ①2 ②-3
15.①最高分:92分;最低分70分.
②低于80分的学生有5人。所占百分比50%.
③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分.
第3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小编来看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3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quán ( )释 徘huái ( ) xiácī( ) bì( )益
2、请你默写下列名篇中的佳句:(8分)
(1)______,总是留着—留着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
(3)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
(4)求剑若此,______?
(5)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
(6)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
第4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小题计40分)
1.有关人类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下列说法科学的一项是()
A.西方人认为,人类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B.中国的神话传说认为,人类由女娲抟土创造而来
C.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D.外星人创造了人类
2.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3.通过对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分析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世界上出土远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
第5篇: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4云南)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D.生物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 B.铁皮生锈
C.雨后春笋 D.葵花向阳
3.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人排尿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会合拢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机器人、蜻蜓、钟乳石 B.蘑菇、珊瑚虫、松树
C.珊瑚、菊花、水草 D.枯枝、鱼、树
5.绿豆这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是供自身生长所需,二是供其他动物或人类食用。这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6.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生活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第6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小编来看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quán()释 徘huái()xiácī()bì()益
2、请你默写下列名篇中的佳句:(8分)
(1)______,总是留着—留着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
(3)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
(4)求剑若此,______?
(5)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
(6)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