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第1篇: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处理好师生关系,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我认真拜读了赵国忠的《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收获很大。
这本书中分四个篇章阐述了教师为什么需要心理学和如何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第一篇章,教师自身最需要的心理学,该篇章主要阐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明白了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教师的幸福感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保证,也是教师发展的需要。第二篇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再到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再到走进学生的心灵。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第三篇章,教师教学最需要的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述。第四篇章,教师课堂管理最需要的心理学。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创造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产生良好的互动,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多注意运用。
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贴近学生的心灵,用信任和感情来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懂得心理学的优秀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心底有收获,有成就感。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们知识,更好塑造和影响他们的品格和心灵。
整本书比较实用,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最终成为一名受欢迎的老师。
第2篇: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学》学习心得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教育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心灵的艺术,是以心灵感受心灵、以心灵理解心灵、以心灵感染心灵的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达到教育的最好效果,就必须拥有美好而高贵的心灵以及充满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就必须不断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做最好的教师。
课堂教学只有熔铸教师丰富的情感,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真理、完善人格,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
用激情可以驱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指出,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习”,怎样使他们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引起愉快的感觉”?首先是对学科要有“热爱的态度”,教师对学科的热爱会“传导给学生”„„..——《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学》赵国忠
经过一年的教学,自己也觉得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也有几分心得体会。因此在开始拿到《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学》这本书时,自己带有一些疑惑:当老师还要继续加强心理学学习?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学习。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心得: “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
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从中,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文字的交流,它首先是心灵的教育。我们想要真正的理解学生,教育好学生,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进行心灵的沟通。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具有自己的思维,拥有情感。我们教育的职责不仅仅体现为传授知识,它更重要的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我们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尽量实现素质教育,使之不仅仅停留在书面。在日常教学中,自己也忽视了同学生的心灵沟通,只要求他们多写、多背,努力提高成绩。这种思想缺乏时代性,发展性。一个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只用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的标准,他们也必须自己的课外时间。由此看来,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就是势在必行的。联系到学校的四步导学思想,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寻找学习的乐趣,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作为备课老师必须吃透教材,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思考课程的价值点和障碍点,善于选择设问角度和设问方法,从而使学生快捷高效的进入有价值的知识的思考中。在这一过程中,虽说我们的备课时间会加大,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减负。这对于他们自主高效的学习,素质教育的培养是大为有利的。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我自身还要加强教学知识的学习,经验的积累,加强四步导学方法的贯彻实施。相信在逐步落实四步导学法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知识,也会拥有更多的自由的时间。这会让我们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心灵的交流,真正做到“教育之本”。在学习这本书的过程,还有一段话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只有熔铸教师丰富的情感,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真理、完善人格,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
在课下,我们在进行相互交流时,上课累,备课多,作业批改量大,学生上课没精神,老师上课没激情常常是我们的话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由此可见,教学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
纵观名师们讲课,哪一个不是激情满怀、有声有色、娓娓道来?像于漪、魏书生等,都能把课讲得高潮迭起,富有魅力。教师富有情趣地引导学生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事实说明,激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实现的”,“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激情的活动”。“激情课堂”来源于教师的激情,归结于学生的激情。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真爱。只有热爱,才可能在备课时将那本教案当作艺术品来细心雕琢、仔细玩味;只有热爱,才可以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发掘学生优点,树立学生成功的信心。因此,我们要积
极行动起来,营造激情课堂。要创设开放、探索、合作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创新实践的机会,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
第3篇:《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杨君君
对这本书感兴趣,是被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所打动:“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突然觉得教育原来也是一件很诗意的事,很想做那“摇动树的树”、“推动云的云”、“唤醒灵魂的灵魂”.所以我开始读这本书。这本书有四个篇章,54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编者收集的各种案例,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实践与理论融会贯通。每一个篇章读后都让我觉得豁然开朗。
我自己把对这本书的感触总结为三组关键词。
0
1:幸福与快乐
书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教师一种全新的心情,那就是幸福和快乐!长期工作在一线,往往会出现倦怠,心胸也逐渐狭隘。书中的第一章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做一名快乐的教师。书中第4章节中所说的教师幸福的“加减乘除”法则让我感触特别深刻:加法,就是在每次忧患中都看到机会。减法,就是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乘法,就是要不断的读书和学习。除法,把每一个小步都看成目标。的确,做好教育的每一件小事,才能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
第4篇:《教师最需要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2篇)
《教师最需要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2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最需要心理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最需要心理学》读后感 1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为什么教师需要心理学?心理学又能带给教师怎样的启示?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了此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明白了,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我们教师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要想真正搞好教学,首先就要了解、懂得心理学,就要掌握、应用好心理学。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也明白这样的理念:只有学生主动地学、自主地学才最有效。但是教师的指导性、启迪性、激励性作用更为重要,它们是学生学得好、学得有信心的关键。那么怎么才能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性、启迪性、激励性作用呢?这是许许多多老师们心中存在的疑惑和不断思考的难题,特别是在我
第5篇:《教师最需要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1篇)
《教师最需要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1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最需要心理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最需要心理学》读后感 篇1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为什么教师需要心理学?心理学又能带给教师怎样的启示?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了此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明白了,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我们教师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要想真正搞好教学,首先就要了解、懂得心理学,就要掌握、应用好心理学。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也明白这样的理念:只有学生主动地学、自主地学才最有效。但是教师的指导性、启迪性、激励性作用更为重要,它们是学生学得好、学得有信心的关键。那么怎么才能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性、启迪性、激励性作用呢?这是许许多多老师们心中存在的疑惑和不断思考的难题,特别是在
第6篇:《校长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校长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长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如今,校长对于学校的发展,对于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对于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拂袖推进,其积极性可以说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作为校长,要带领全体教师,实实在在地去实现这样的教育要求,去体现以至发展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特色的办学思想,这就疾苦肝很高的素质来促进创造力的形成。实践表明,把一所学校办好,对校长的创造能力的要求尤为重要。
要使校长有很强的创造力,急需提高心下几项主要素质
1、献身精神
献身精神是指为了自己的信仰、事业,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也就是古人、前人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样一种精神。校长的献身精神集中表现为做“整个的校长”,即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自己服务的学校;还表现为校长对体现自己个性的办学思想全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