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第1篇:《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教学方法:教法:读议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相结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课前预热,激发兴趣。
你会说“()天()地”的成语吗?
二、 复习导入,提炼中心。
1、这些词语你都会念了吗?
(课件出示词语:混沌漆黑抡起缓缓一丈黑暗肌肤辽阔血液滋润创造下降猛劈逐渐祖宗四肢)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反复诵读,品析词句。
1、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
2、指导读好第一、二自然段。
3、天和地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
(出示课件)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范读。指名读。男、女同学分句读。再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显示:清--浊轻--重上升--下降天--地)
4、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
5、在这篇文章里表示慢的词语还有,请大家到课文里找找。
(课件出示文中四组句子,演示表示慢的词语变红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体验艰辛。
1、现在我们来当当盘古。
2、课件出示盘古顶天立地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我想说:盘古,你真_________!)
五、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1、终于有一天,盘古累得倒下了,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指着大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同学,黄色部分读给我自己。让我们共同来分享这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2、老师把这段话中的好词组积累下来了,一起来读读。(出示课件上划线的优美词组。)你能像这样也来说几个吗?
3、大家想想,盘古的头发、眉毛、耳朵、鼻子、牙齿、手指头、脚趾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示课件:他的()变成了()的()。]
4、请同学们仿照上面的句式,将句子补充完整,然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
六、想象画面,复述故事。
1、同学们,你能把盘古创造世界的过程完整地讲一讲吗?
(出示课件:宇宙混沌巨人沉睡气息变风云
抡斧猛劈天地生成声音变雷声
顶天蹬地天升地沉双眼变日月
身体巨变创造宇宙四肢变四极
肌肤变大地
血液变江河
汗毛变树木
汗水变雨露
……
2、现在,下面请大家选择一段练说。
七、升华中心,课外延伸。
1、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课件逐个出示神话故事图片及名称。)
2、课件示作业:这些神话故事很有趣,课后我要找来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天
盘古开创造宇宙
第2篇:《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8课《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以“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为契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为主体参与的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对课文有所了解,学习了生字,朗读了课文,理清了层次,本课时立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以读促思”来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
2、积累反义词和“隆隆的雷声”这样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类似的神话故事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从本课神话故事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及抓题眼,导入新课
1.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认识他们吗?(幻灯片1出示)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生:(盘古)幻灯片2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生说,你真会概括!)
2.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谁知道课文中哪句话,它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生汇报,幻灯片3出示此句)师: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师板书:中心句,生齐读)
3.这个句子太长了,谁能把它缩短一些?就剩下“谁干了什么”就行了。(盘古创造了宇宙。)看到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盘古怎么创造宇宙的?宇宙之前是怎样的?)
4.评价:你真会提问题;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下面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再和小组交流体会。注意方法提示哦。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想象画面。(20)
1、设问导读一:美丽的宇宙之前是怎么样子的呢? 哪个组来回答第一题?
生:我们组来回答第一题,请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我从混沌一词中体会到宇宙很黑 师:什么叫混沌?(非常乱)(看不清、分不清)
师:遇到不懂的词语,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解释的?灯出示:混沌: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师: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解释?(选择解释1)师启发指导朗读
2、设问导读二:有一天,盘古醒了,它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
生:我们组来回答第二题,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我从抡体会到盘古很使劲。师:什么是抡起?谁来做个抡起的动作?(区别抡与拿)
师:谁来读这句话?谁来评价?齐读这句话,要把盘古很使劲的样子读出来。师:只听── 生:一声巨响!
师:混沌一片的东西—— 生:渐渐分开了。
师:轻而清的东西── 生:缓缓上升,变成了天。师:重而浊的东西,生: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幻灯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仔细观察这个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4对反义词)(轻——是重量轻;清——是清澈,不浊的意思)(渐渐 慢慢 缓缓近义词)师:这些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混在一起,就是(混沌一片),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更加了解了混沌的意思。师: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和地形成的过程写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在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词语。女同学读上半句,男同学读下半句,要读出天地慢慢形成的样子。生分角色齐读句子。师:同学们,盘古一斧头就把天地劈开了,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板书:开天辟地)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盘古为创造宇宙,还做了什么? 生:请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看老师写字。(板书:顶天蹬地)顶天蹬地是什么样的?我请一位同学上台做给大家看。
师:谁能根据他的动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顶天立地)师:真好,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印在我们心间,师:(转向做动作的孩子)老师问你,你要说实话,感觉怎么样,累吗?(生:好累!)
师:你这样做一会就累,叫你做上一天都难,可盘古顶天蹬地多长时间?
师:是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啊!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一百天过去了,盘古——
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万年,十万年,盘古——
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他又做了什么?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我们组来回答,请大家看到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这句话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师:盘古的身上发生了那些变化?小组合作填写下面表格!(3)师: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创造美丽的宇宙。幻灯出示: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 师:(指着屏幕)看,这段话多美,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同桌合作读书,一个读写盘古身体的部分,另一个读它变成了什么的部分。(指几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师指导朗读。(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师生合作读。(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画读读。这样吧,老师把红色送给男孩子,黑色送给我自己,绿色送给女孩子,一起去读读其中的美。)
(5)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他的(),变成了()的()。
(6)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多画面,如果把他补到课文第四段,那么,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为什么?
师:是啊,还有我们没想到的,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化成万物)(5)齐读最后1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1自然段。
四、回归课题,升华主题,抒发情感。(5)
1、师:所以,我们说(指着课题)——盘古开天地。谁能说说,这里的“开”指——(创造)
2、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盘古说什么? 幻灯出示:______的盘古,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这还有一首古诗,出示“我多想”,齐读诗歌。
五、拓展阅读,推荐书目,引领课外。(2)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世上真的有盘古这个人吗?这个故事都是真的吗?这个故事是从哪儿来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
2、师:对,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像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幻灯出示:经典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推荐书目:《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回去后,把这些神话故事找来读读,好好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板书设计: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作万物
第3篇:盘古开天地_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设计
余秀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理解,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制作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等)。
2、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盘古开天地》 板书:生随教师书写,并随手势读课题 师:谁还记得这篇神话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找一两位同学复述即可)
师:(播放画面盘古托天蹬地图)结合画面与对课文的了解,说说盘古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神奇、了不起)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设计意图:课件的使用使学生在心目中初步产生对盘古的敬佩之情。】
二、精读课文,
第4篇:《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所在的这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它围绕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要使学生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基础。而本课又是孩子们喜欢的神话故事,文中神奇想象的语句,很容易
第5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所在的这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它围绕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要使学生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基础。而本课又是孩子们喜欢的神话故事,文中神奇想象的语句,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