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别人多看一步
第1篇:比别人多看一步
他出生于黎巴嫩南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考入了贝鲁特大学,这本来是他跳出“农门”的最好机会,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家庭遭逢变故,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他不得不在念完“大一”后哀伤地离开了学校,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退学回家没多久,他听说沙特阿拉伯遍地是“黄金”,随便弯一弯腰就能挣到大把的钞票,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跟着那些“淘金”者一起来到了沙特阿拉伯。事实上,沙特并非人们传说的天堂,除了一望无际的沙漠,他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沙特居住的六年中,他先后换了好几份工作,在学校当过数学教员,在企业当过会计,在公司当过经理……但这些工作都不是他所向往的,他的理想是做一名企业家,帮助黎巴嫩人民摆脱贫困和饥饿。那段时间,他天天想着如何创业,如何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可是,要想白手起家,这谈何容易,必须得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
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和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中东地区的石油紧俏起来,那毫不起眼的沙漠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黄金。沙特号称“石油王国”,其石油的蕴藏量和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不少人都看到了这块肥肉,纷纷涌入沙特,投入石油化工产业。一时间,石油造就了无数的富豪,就连当地的老百姓也因为石油变得特别富裕。面对石油带来的滚滚财富,不少人红了眼,碰破头也想挤进去。
就在人们为石油而疯狂时,他却看到了另一个商机——建筑业。政府有了钱后,首先会干什么呢?当然是扩大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建设;老百姓有了钱后,首先会干什么呢?当然是建房或买房。毫无疑问,建筑业将成为继石油化工业后的第二大产业,而当时投资者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石油,很少有人注意到建筑业的前景。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一旦错过了,就会被别人捷足先登。
随后,他毅然辞去了收入还算不错的工作,只身投入到建筑行业,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西库尼斯特建筑公司。起初,因为资金不够雄厚,他只好挂靠在法国奥吉公司的旗下,勉强维持着公司的运转。1977年,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沙特国王哈立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要在度假胜地塔伊夫修建一座宫殿,作为伊斯兰首脑会议的会场,由于工期和工价问题,许多的建筑商都不愿接这个活。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却主动揽了下来。六个月后,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无论是房屋的构造还是质量,都让人无可挑剔。虽然这单生意没让他赚到多少钱,但却给他的公司打了一个活广告,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工程他结识了当时的王储法赫德(后来的国王),并取得了他的信任和赏识,为后来在沙特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果然,一切如他所料想的那样,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声名鹊起,成了远近闻名的建筑大亨,生意从沙特延伸到了英、美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成立了奥吉国际公司,团结公司,地中海投资者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拥有个人净资产至少100亿美元。
他就是阿拉伯着名的金融家、实业家、黎巴嫩的前总理哈里里,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打工仔到跻身于全球富豪榜之列,哈里里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哈里里的一生中,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他始终坚持比别人多看一步,事事走在别人的前头。
第2篇:试着比别人多走一步美文
试着比别人多走一步美文
每一个在职场纵横捭阖的人,都是有无数成功经历打底的。这些耀眼的高光时刻带给我们的,除了可以不断复制的操作经验外,还有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就是信心。
在职场上,经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谓经验,简单地说就是大量占有信息,并在遇到问题时,从自己所知道或者所经历的事情里寻找相似的片段,作出最有效、最得当的应对。
经验的积累,对每个职场人士来说都是重要且必须的功课。从诸多职业经历中挑选自己需要的、适合的、有利的部分沉淀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你最在意什么,它们以何种方式在你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予以多大程度的体现,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判断。而这,正是办公室菜鸟和职场高手的功力差距所在。
激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有一种职业积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你手头那堆不知道从哪儿换回来的名片。没头脑的人会把拿回来的这摞小卡片随手扔在抽屉里,有心人则要专门拿出时间,把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重要资源、潜在客户、业界专家、第三方服务等。但如果事情只进行到这一步,你能做的很可能被市面上越来越热销的“全能名片王”所取代。要知道,电子产品的存储、分类、整理和搜索功能,远比人脑强大和可靠得多。
没人会否认人脉资源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怎么做才能把卡片上的一个个陌生名字变成自己行走职场的助推器?有一次出差,几个同行都和一位“大人物”交换了名片。当时的场面有些杂乱,聚在一起的人也不少,交流空间也仅限于自我介绍和简单寒暄。回到家里,当我正准备打开电脑把这张卡片上的信息整理进资料库时,却意外收到一封抄送给我的邮件。那是其中的一位同行,以我们几个人的名义给“大人物”发了一封邮件,大致意思无非就是进一步自我介绍,并感谢他的热情相待,以及希望在未来继续交流、加强合作。那一刻我的感受除了震惊就是敬佩。我意识到,这位同行比大多数人多走的这一步,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激活的过程——把冷冰冰的卡片变成活生生的人,并且让对方认识你、记住你。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步。世界上的事情没有那么多巧合,别人之所以成功,一定有他成功的道理——试着找到它,下一次成功的就会是你。
积累是态度更是能力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们会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总结出一整套经验,并且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
我初中时数学老师的一项壮举,就是把中考所有可能涉及的解答题,概括为万变不离其宗的12种题型。备考冲刺那阵子,全年级学生都拿着这套题反复练习,力求吃透精髓——这样一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刁钻问题,只要稍加变换,就能在“宝典”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那时候我们所做的只是获得、运用经验,却跳过了积累的过程。到了职场,我们同样会获得大量信息。不一样的是,离开了老师手把手的帮助,怎样把信息提炼、概括成可以复制的经验,并且利用它们妥善地解决问题,就成了我们职业积累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有朋友常年和实习生打交道,有一次我们提到了年轻人的职业态度时,她讲了几件事。
实习生A,永远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工作上。在他眼里,只要工作成果一交上去,就与自己再无关系。至于之后这成果在多大程度上被有效利用、老师进行了怎样的修改,他毫不介意,也毫不在乎。“您随便改”,是他的'惯常态度。
实习生B,是爱惜羽毛的典型。要是有谁擅自改动了她的文案,或者对整体结构提出颠覆性修改意见,她总是一万个不乐意,甚至对提意见的人给出差评。她始终觉得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那些所谓的不同意见,不过是欣赏不了她的优秀罢了。
还有实习生C,朋友提起她时忍不住赞叹。同样是认真完成工作,同样是爱惜羽毛,但不一样的是,她每次都会拿着指导老师的修改稿和自己的原稿进行反复比对——改了什么、怎么改的、为什么要这么改。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她会追着指导老师不厌其烦地请教:这个地方,您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您看如果这样行不行?(创业 )后来朋友进一步发现,C会拿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向单位里不同的人请教。每个人的职位、资历、观念不一样,她也自然能收获不同角度的方法、立场——把它们积累下来,就成了自己职业发展的养料。
同样是做了一项工作,3位实习生收获和积累下来的东西却是天差地别。朋友把这归结为职业态度的差异,而我觉得,这其实也是每个人能力的体现。不出所料,进入职场几年之后,A和B还在做着最基础的工作,而C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成为一颗炙手可热的新星。
打捞最核心的经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同样的信息,每个人归纳出来的经验却很可能是迥然不同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写简历,当你拿到几个模板的时候,会从中总结出什么?
有人看到的是公文化的措辞,条理清晰,避免长篇大论;有人看到的是简洁明快,即便再丰厚的职业经历,一张A4纸也足以概括;有人看到的是针对性,根据求职方向的不同,自我介绍时要调整重心;有人看到的是在相关工作经验上的着重表述,认为这才是重中之重。
前几天,一个做HR的朋友向我抱怨他收到的极品简历。其中一份用到了word中四五种字体和几乎所有的对齐方式——左对齐、右对齐、居中。他笑着摇头:其实在准备简历的时候,只要站在HR的角度上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换成是你,每天收到成百上千份简历,你希望用最短时间从中得到什么信息——就大致可以了解简历应该怎么写了。而这种换位思考的意识,才是最核心的经验。
同样是在归纳和总结,核心经验远比外围经验更有效、更直接、更具普适性。至于它们从何而来,其实只需要你试着比别人多想一步:事情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每一个具体方法背后的理念是什么?每一次遇到问题,如果你都能在这三个层面上认真思考并且有所收获的话,假以时日,职业积累的效果将会让你受益匪浅。
积累信心而不是负面情绪
每一个在职场纵横捭阖的人,都是有无数成功经历打底的。这些耀眼的高光时刻带给我们的,除了可以不断复制的操作经验外,还有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就是信心。
为什么越是参加过多次国际大赛的运动员,越能显示出不一样的大将风度,而那些刚刚冒上头来的小队员,即便是平时练习了千百遍的动作,关键时刻也会哆哆嗦嗦地莫名失误?为什么面临重要决策的关口,有些人能当机立断,而另一些人则会反复权衡不知所措?一句话:见过世面。
按理说,无论之前有过多少次的成功案例,都不能推导出这一次必定成功。但有信心在,就会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姿态,一种所向披靡的勇气。而这些信心,无疑是从每一次的职业经历中积累下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汇聚成一种强者气质。
见过世面的另一种体现是,积累别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经验。
老赵当年面试某大型企业的时候,是做足了功课的。他除了按照惯常路数上网搜寻“面经”之外,还仔细研究了应聘企业的规模、架构、类型、价值观,甚至连企业的发展史都有所涉猎。这一系列动作的结果是,在和面试官的交流中,他寥寥数语就取得了话语的主动权,很快赢得对方的好感。而“经验之外”对企业细部的研究,更是让他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积累经验,但不囿于经验,这才是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身边也存在少数人,对职业积累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在他们眼里,所有的成功都是有背景的,所有的合作都是基于人情的,所有的进步都是斗争得来的……于是,时间越久,他们堆积下来的负面感受就越多,情绪的垃圾箱就会越来越满,就算短期获利,最终的结果也一定是把自己压垮。
第3篇:试着比别人多走一步美文[材料]
每一个在职场纵横捭阖的人,都是有无数成功经历打底的。这些耀眼的高光时刻带给我们的,除了可以不断复制的操作经验外,还有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就是信心。
在职场上,经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谓经验,简单地说就是大量占有信息,并在遇到问题时,从自己所知道或者所经历的事情里寻找相似的片段,作出最有效、最得当的应对。
经验的积累,对每个职场人士来说都是重要且必须的功课。从诸多职业经历中挑选自己需要的、适合的、有利的部分沉淀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你最在意什么,它们以何种方式在你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予以多大程度的体现,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判断。而这,正是办公室菜鸟和职场高手的功力差距所在。
激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有一种职业积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你手头那堆不知道从哪儿换回来的名片。没头脑的人会把拿回来的这摞小卡片随手扔在抽屉里,有心人则要专门拿出时间,把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重要资源、潜在客户、业界专家、第三方服务等。但如果事情只进行到这一步,你能做的很可能被市面上越来越热销的“全能名片王”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