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歇后语
第1篇: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歇后语
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歇后语
一、字词:选择正确的词语,在词的下面用横线画出来。
1、家用电器要经常(保护 爱护 维护)才能延长使用寿命。
2、护国寺是我们古代建筑的(珍宝 瑰宝 宝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现代人仿制古代的编钟,敲奏出(飞扬 悠扬 悠久)的乐器。
4、森林的.夜晚格外(平静 寂静 宁静)。
5、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连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人都(称赞 赞扬 赞叹)不已。
歇后语:
哑巴吃汤圆 心里有数
老艄公撑船 见风使舵
上天摘星星 异想天开
二、文学常识积累:
(一)、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2、夜光杯:用祁连山玉石雕制成的酒杯。倒入酒后,色呈月白,反光发亮,因此得名。
3、琵琶: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 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4、催:催人出征。
5、沙场:平沙旷野。古时多指战场。
6、征战:出征打仗。
7、这是盛唐边塞诗的经典之作,抒发了盛唐边防将士的豪迈不羁。古人评价这诗的时候说这是一首“壮丽”之词,首句表现出了“丽”字,而后两句则表现出 一个“壮”字。“醉卧沙场”有二层意思:一是毫不惧怕入侵之敌,所以,在出发破敌之前,醉酒上阵,是举重若轻;二是由于“古来征战几人回”,醉酒上阵,是 视死如归,看破生死,是举轻若重。这样的悲壮语、如此的无畏无惧,正是唐人的风格和勇气。
(二)、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诗歌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处处啼鸟,潇潇风雨。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游园不值》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 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春晓》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
第2篇:小升初语文-古诗知识积累
小升初语文-古诗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积累:小学生必背古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①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②《江南》汉乐府民歌
1、田田:莲叶浮水之貌。
2、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
1、注释:
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绿色的宝石,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⑶妆成:装饰或打扮。
⑷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浮的柳枝。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似乎。
2、“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条比做绿丝绦。这样比的原因是: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柳条也是绿色的;它们的'形状相似——细长。
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4、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
示例:春风不说话,只用那轻柔的手,弹拔掉月光上挂着的冰凌;春雨不说话,只用那温柔的手,洗去阳光披裹着的积雪;春光不说话,只用那灵巧的手,牵来一道彩虹,绿了草,红了花……啊,着春风,这春雨,这春光,令人永远地陶醉。
第3篇:小升初语文《红楼梦》知识积累
小升初语文《红楼梦》知识积累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