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上册政治第二次月考的试卷
第1篇:高一政治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分,每道3分)
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分组会召开,马福海委员发言认为,食品安全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确实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需要加大监管体制改革力度,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管理,要加大处罚的力度。据此回答1—3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A.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C.我国最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D.我国最高审判机关
2.上述材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国家机关,坚持了2010
A.民主集中的原则 B.立党为公的原则C.违法必究D.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如果你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召开会议期间你将享有()①提案权 ②审判权 ③表决权 ④任免权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4.食品安全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在食品安全法实施的当年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执法检查,充分表明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法实施工作的高度重视。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重视民意,坚持以人为本
B.中国共产党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维护人民利益
C.国家机构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5.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三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是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的关系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机关
C.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D.国务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务院的执行机关
6.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执政近61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是最重要的国家机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贯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这是因为()
A.反腐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
B.从严治党防止腐败能够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维持党的执政地位
C.防止腐败能够避免官员的违法犯罪行为
D.反腐败是党在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8.党中央强调要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以及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等不良风气,促使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有明显转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对此,党员领导干部要()
①廉洁自律,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以转变作风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④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新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共18条,其中“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一章,详细规定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八大方面的“禁止”,并详细列出52种“不准”的行为。这样做()
①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执政地位
②是因为我国实行多党制,必须不断提高共产党的执政成效
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缺乏党的指导思想,需要制定准则规范党员领导干部行为
④有利于规范党政领导干部行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0.在2009年里,全国政协围绕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开展了53项专题调研,组织了13个委员视察(考察)团。根据金融危机对各地冲击的不同程度总结分析各地经济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用大量翔实、及时的第一手材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谋篇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表明()
A.全国政协认真履行国家机构的职责
B.全国政协有效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全国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全国政协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中华民族》栏目是中央电视台专门报道中国少数民族专题的栏目。自1996年12月推出,每星期播出一期,栏目多年来致力于展现中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中国西部的地域、人文环境,反映各民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表现各民族同胞的精神面貌,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和交流。根据材料回答11—13题。
11.《爱我中华》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句歌词表明()
A.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不存在差别
B.我国各民族只有一种语言
C.我国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D.我国民族自治区已经享有高度自治权
12.“栏目多年来致力于展现中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中国西部的地域、人文环境,反映各民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表现各民族同胞的精神面貌”。这体现了民族具有基本特征,是区别民族的。
A.共同语言 前提条件B.共同地域 根本标志
C.共同经济生活 最显著特点D.共同心理素质 最显著特点
13.《走进西部》大型系列节目是《中华民族》栏目发展当中的一个里程碑。在中央发布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初期,它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反映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状况、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西部人对西部大开发的渴望。内容涉及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环保、基础建设等诸多方面。之后实施的西部大开发()
①是贯彻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体现
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④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2010年2月9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在宗教界人士迎春茶话会上指出,2009年是宗教工作的重要一年,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宗教工作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巩固和发展了宗教领域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据此回答14-15题。
14.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B.是公民权利在宗教领域的体现
C.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被禁止信仰宗教 D.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物的管理
15.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表明党和国家()
A.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要以管理宗教事务为中心工作
C.没有认识到宗教的本质D.努力增加宗教信仰人数
二.非选择题:
16.什么是民主集中制?(5分)具体体现是什么?(10分)
17.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一致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各是什么?(14分)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族执政、依法执政。请问什么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关系如何?(26分)
第2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40分)
(一)、古诗文识记、赏析。(10分)
1、《桃花源记》中,能展示桃源人美好生活的语句是。(2分)
2、宋代诗人杨万理用“。”描写了夏天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回答)(2分)
3、《爱莲说》中表现作者观点的核心句是。(1分)
4、辛弃疾的《西江月》一词中侧面描写丰收的句子是。(1分)
5、《陋室铭》里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陋室,点明主旨的一组句子是(2分)
6、对《陋室铭》一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从陋室的清幽环境、陋室主人交往之士、陋室主人的高雅情趣三方面,层层叙写,反复强调陋室不陋,借以突出中心。
B.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古代名贤居室“诸葛庐”“子云亭”类比,又隐以诸葛亮、杨子云自况,突出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这是一篇骈文,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多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潇洒有致。
D.这篇文章的写法属托物言志,“德馨”是全篇的文眼。
(二)、语言表达及运用(30分)
7、请修改下面的电报稿,要求简明地表达原意。(不超过15个字)
事情已办好,准备回重庆,我已购买了6号上午9点从北京飞往重庆的飞机票,当天上午11点左右可以到达重庆,请学校派一辆车到江北机场接我。图书管理员江丽。(3分)
答:
8、下面一句话的空白处应填()项,才能使语言连贯,文气通畅。(3分)
桂香大酒店,生产的月饼,一向以而享誉全国。
A.香甜可口,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配方科学 B.配方科学,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香甜可口
C.工艺精湛,配方科学,香甜可口,选料精细 D.选择精细,香甜可口,配方科学,工艺精湛
9、请根据下面设置的语言环境,说一句最为得体的话。(3分)
你的一位好朋友送你一张电影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有事不能前往。
你说:
10、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祥子拉着车,身子斜向前,迈大步,像正在逃命的鸵鸟,这只脚还没有完全着地,那只脚早扔出去。B.暖风的手,轻轻地抚慰着含笑的花蕾。
C.女人的红唇像放在豆腐上的一颗樱桃。D.树上有个像莲蓬一样的马蜂窝。
11、初三.3班的刘小兰接到一份请她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校“年轻潮”文学社“莎士比亚作品谈”文学沙龙的通知,但她因病不能出席。如果她给文学社社长写信说明一下情况,其中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3分)
A.我因病不能参加这次文学沙龙,失去了一次与同学们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内疚。
B.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文学沙龙,失去了一次学习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我因病不能参加文学沙龙,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文学沙龙,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12、将下列一段文字所提供的信息,按事情的进程分别组成句子填人横线处。(3分)
33位代表参加了我国历史上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会上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研究、分析并原则上同意了铁道部提出的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方案。
首先是:
后来是:
最终是:
13、将以下短文压缩为70字以内的内容提要,压缩后的文字要求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内容(4分)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主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闭塞时。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清日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是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般“意兴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提笔作文时最好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能制造这种境界。
14、请你展开联想、想象,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薄雾”、“远山”、“炊烟”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50字以内)(4分)
1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4分
第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40分)
(一)、古诗文识记、赏析。(10分)
1、《桃花源记》中,能展示桃源人美好生活的语句是,。(2分)
2、宋代诗人杨万理用“ ,。”描写了夏天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回答)(2分)
3、《爱莲说》中表现作者观点的核心句是。(1分)
4、辛弃疾的《西江月》一词中侧面描写丰收的句子是。(1分)
5、《陋室铭》里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陋室,点明主旨的一组句子是(2分)
6、对《陋室铭》一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从陋室的清幽环境、陋室主人交往之士、陋室主人的高雅情趣三方面,层层叙写,反复强调陋室不陋,借以突出中心。
B.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古代名贤居室“诸葛庐”“子云亭”类比,又隐以诸葛亮、杨子云自况,突出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这是一篇骈文,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多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潇洒有致。
D.这篇文章的写法属托物言志,“德馨”是全篇的文眼。
(二)、语言表
第4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号线考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级 班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名 姓 _ _ __装_ _ _ _ _ _ _ _ 校 学 七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C.汉武帝刘彻 D.西楚霸王项羽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3.秦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A.老大被征去修长城 B.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1.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C.老三在家练小篆 D.老四整日忙于发明编钟
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14.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C.新兴的奴隶
第5篇:第一次月考试卷政治
2013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品属于商品的有()
①教师节时学生送给老师的贺卡②张杰在高科技拍卖会上拍卖自己的技术专利③山间小溪,山上泉水④信息服务公司为人们有偿提供服务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④
2、合肥某商厦开展促销活动规定:只要持面值为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号码尾数为“6”或“8”的即可在该商场双倍使用。这种用法()①属于商家的正常促销活动,不应干涉
②会导致通货紧缩的发生
③会扰乱人民币正常的流通秩序
④未按人民币面额流通,违反了国家法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水浒传》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据此回答3~4题。
3.文章中所提到的银子,在执行货币的下列哪种职能()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4.银子作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其根
第6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2年10月8日
二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已经结束,掩卷深思,有让人欣喜的地方,也有令人深思之处,为了真正发挥考试评价的合理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分数结构 分数 人数 60以下 15 60-84 35
85-100 12
二、答卷分析
本次测试共有七个大题,可以概括为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大类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进行检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这两题是得分率最高的题目,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题目的要求正确书写。但也有不少学生看拼音写词语时十分粗心导致失分。第二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学生都做的很好。
第三题:词汇花丛。虽然学生平时练习时做过,但仍有大部分同学失分,可见四字词语握不牢。以后要多加练习。
第四题:把词语补充完整和选字填空。学生们背诵情况良好,所以该题答题情况较好,只有少数同学因记得不牢而缺字错字。
第五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因为填的字都是认读生子,学生不会书写,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