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第1篇:抗战胜利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抗战胜利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作为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山被无数革命后代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山精神在被革命后人代代传承的同时,也影响着该地区人民的思想理念,对其经济发展状况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7月24日至28日,我校土建学院赴临沂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牛玉玺老师的带领下在沂蒙山地区瞻仰革命先烈、领略沂蒙精神、调查其经济状况。
厚积薄发,出征前充分准备
7月21日下午,实践队于西院东教二楼会议室举行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土木系辅导员韦宇老师、牛玉玺老师和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仪式。
仪式伊始,实践队队长李玉龙向带队导员牛玉玺和其他队员做活动计划报告,计划包括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当地龙头企业山东新银麦啤酒厂、走访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等。紧张而又丰富的工作不容出错,队员们认真倾听并记录活动计划。
“社会实践离不开其现实意义,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沂蒙精神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那么这次活动我们该如何得出结论呢?”牛玉玺老师这一实际问题引发了队员之间的讨论。最后,队长李玉龙做出总结:“从旅游业着手,通过实际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地居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同时对当地某些企业进行调查,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最终得出结论。”
最后,队长李玉龙再次明确了各项分工,提醒队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好准备。牛玉玺导员也认真强调了安全问题:“安全是第一位的,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防止有队员掉队的情况出现。”至此,实践队出征仪式圆满完成。
缅怀先烈,纪念馆偶遇老兵
7月26日上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缅怀为党为国的革命烈士、聆听感人肺腑的支前故事、感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其中包括粟裕将军与陈毅将军的雕像、当年作战时缴获的坦克等等。展厅参观完毕后,实践队一行人来到粟裕将军墓前祭拜,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两侧是2800多名烈士的墓碑,其中还沉睡着很多无名烈士。缅怀结束,实践队恰遇一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于将军墓前深深鞠躬,他虽年岁已高,但是表情庄严,军姿站立。经询问,老人叫石殿久,已86高龄,16岁入军,曾作为孟良崮战役第三道防线支援部队士兵参战。
在石殿久老人的提议下,实践队重回情景体验厅,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老人认为,情景体验厅较好地重现了战争时的情景,在他的印象里,战时的沂蒙就是这样战火连天却又充满着希望。“那时,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的战死,但是听说沂蒙山区的人民努力支持前线,也让我们燃起了希望。”他看着将军洞和士兵们欢呼“胜利”的'雕塑缓缓说道。对于在战役中无私奉献的沂蒙山区人民,他表示,沂蒙人民是真的为了国家为了广大的中国人付出了很多,战争中他们经常为部队送来一些急需的物资,为前线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他们当时的战役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临行之际,他与队员们一一握手,并感谢队员们的祝愿。
上午十一点,实践队结束此次旅程,实践队成员王雪飞说道:“这次孟良崮之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战争的残酷,但更多的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感谢,也对烙印在沂蒙人民灵魂深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走进银麦,调研经济发展
沂蒙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民的就业创业观,为具体了解,7月26日下午,实践队一行来到当地著名企业青岛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参观调研。
银麦啤酒厂创始人为几名下岗员工,本着“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他们因地制宜,带领啤酒厂大步向前,最终啤酒厂发展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营销部经理公丕顺认为,沂蒙精神在公司的“崛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在每年销售淡季,企业均会展开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军训,届时所有员工均需参与。公经理说:“沂蒙精神是我们建厂初期最艰难的那一段时间支撑我们走下来的动力,正式这种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可以让我们从当初的月产5000瓶达到今天的日产两千多吨。”作为龙头企业,啤酒厂对周边的一些纸箱包装厂、塑料薄膜厂以及当地金银花种植农户在经济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带动。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企业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地的就业率,导致颇多当地人外出务工。
在啤酒厂的帮助下,实践队面向全体员工发放了近100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啤酒厂大部分员工认为沂蒙精神在蒙阴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思想上的引领作用,甚至是该企业的精神文化内涵,但其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小。
探访蒙山,对话当地居民
7月27日上午,实践队全体成员到达蒙阴县蒙山脚下,往日的硝烟弥漫早已被郁郁青青的树木代替,崎岖的山路向队员们诉说着战士们的艰辛。站在山下,队员们禁不住发出感叹,“我们可能无法真正体会到革命战士们的艰辛,但是我们希望能在他们走过的路上领会他们的革命精神。”经过简单的交流队员们正式踏上了“重温革命道路”之旅。
沿着山路走了没多久,队员们便来到了红嫂洞。“送子送郎上前线”,“用乳汁救护伤病员”,“舍弃亲骨肉,养育革命后代”,“摊煎饼、做军鞋”,一群女子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
下午,全体实践队在蒙山脚下向村民分发问卷,对村民的经济情况、就业情况以及沂蒙精神进行调查。
第2篇:抗战胜利社会实践报告
抗战胜利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抗战胜利社会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战胜利社会实践报告1
他们在历史的风烟里龃龉前行,斑白的鬓发是岁月难以抹去的痕迹;他们在沥血的尖刀下永不屈服,无言的斗争是国人永不屈服的脊梁。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遗忘的民族,过往的岁月里我们遗忘了太多本该铭记的历史,而今,让我们一同 重走抗战路线,彰显红色信仰 ,悉数这段被人们遗忘的抗战旧事。
我们此次沿着当年红军抗战的路线,一路走来,沿途拜访了多名抗战老兵及抗战英雄的后代,旅途虽多困难,但更多收获。
7月23日早上我们整装待发,于上午十点左右到达泾阳县民政局,一番接洽后,得到了民政局为我们提供的宝贵资料。资料上显示泾阳县现有五位在世老兵,综合考虑老兵年龄及住处等多方面因素后,我们选择拜访胡福才、徐效参两位老爷爷。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坐上了去往胡爷爷家中的 村村通 ,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 传说中的 抗战老兵,胡爷爷虽然年事已高,但神采不减当年,一直执意要站着与我们说话,如果不是资料上明明白白写着,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老人竟已是耄耋之年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
当初见的尴尬随着谈话的深入散去,老人向我们娓娓道来了自己在那段革命岁月里最难以忘怀的故事。
作为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儿,当年只有12岁的胡爷爷进入了安吴拥军学校学习,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了无牵挂的心态,胡爷爷去过延安,到过东北,喝过小米粥,也咽得下高粱面,谈起当年的从军生涯,胡爷爷的一席话让我们大为感慨。
他说打仗的时候红军是最受欢迎的,所到之处,人民都热情接待,提前为士兵们做好饭,而红军战士们不白拿老百姓一分钱,临走时会打好条子抗战胜利70周年。说起领导人,虽有安排有小灶,但都跟大家吃一锅饭,当一家兄弟。
纵观中国近代史,我们不难明白为何抗日战争会最终取得胜利,抗战的胜利靠的是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勇气,靠的是纪律严明听党指挥的纲纪,胡爷爷用自己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那段历史真正的面目,也让我们这群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体会深刻体会到今日脚下祥和的土地昨日或许经历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血雨腥风。
没有哪一场革命不是用鲜血浸染而成,没有哪一段历史不是用白骨堆砌而来
在采访的最后,胡爷爷坦言自己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金钱与名利对于他而言都不重要,眼下祥和安乐的日子才是他曾经日夜期盼的。是啊,对于一个经历了人生大悲大喜的老人而言,还有什么比得上眼下儿孙绕膝子女孝顺来的幸福呢?但不得不说,当老人颤巍巍将军功章戴在胸前行了个军礼的时刻,我们从他被岁月压弯却依旧坚韧的脊梁上看到了一个革命老兵当年的风采,这是那段峥嵘岁月对他最好的礼赞。
有了上午的经验,下午的行程顺利了许多,我们顶着烈日辗转来到了徐效参爷爷家,一进门,大家都惊呆了,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难道就是徐爷爷,在村支书的介绍下,我们才得知,徐爷爷当年是一名随军医生,怪不得身体依旧健朗,只见他的小孙子好奇的望着一群大哥哥大姐姐,老人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非常热情得接待了我们。
在一番交谈后我们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徐爷爷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并未亲上战场,但在校学习的他时常与同学们讨论前线战事,热切关注着周围的情况。后来,作为一名一线军医,徐爷爷可以说是惯看生死,战场上血淋淋的一幕幕将他的内心磨砺得无比坚硬,谈起现今的中日关系,徐爷爷好像又变成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
抗战胜利社会实践报告2
年轻的时候,他们奔赴抗战前线浴血杀敌,九死一生迎来胜利之日。如今,他们华发苍颜,苦难与牺牲的记忆从未忘记。他们感怀抗战的艰辛、胜利的不易,更珍视和平的珍贵。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由我校学生会、《渭华青年》编辑部、国旗仪仗队成员组成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赴武乡史实地寻访实践团〞,来到山西省武乡县开展了弘扬太行精神,寻访抗战老兵系列活动。在武乡县民政局协助下,《渭华青年》编辑部学生记者专访了已经9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魏志唐家中,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01、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数风流
初见魏大爷,是XX年7月27日的中午,在魏大爷朴素而又整齐的家中。魏志唐和所有中国的老人一样,慈祥、敦厚;不同的是,现年已94岁的魏大爷,经历战火磨砺,依旧精神矍铄。谈起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冲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在他对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回忆中,更多包含的是感慨与提炼。访问魏志唐老人,你定是写不出一篇多么轻松的文章,但你可以感受到老去的仅仅是岁月,而不老的是抗战精神与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神。
94岁的魏大爷小时候生活艰苦,没读过书。参军是残酷生活的出路,更是保卫家乡的壮举。15岁开始当民兵,白天站岗放哨,为八路军训找军粮、埋地雷。当时没有口袋,就用裤子装粮食送到山上。1945年入伍,同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在八路军129师参加抗战,是太行三纵队司令部警卫连战士。1947年随军南下去淮海,保卫八路干部。受过三次枪伤,分别是眼睛、手和腿。魏大爷说起这些事,我们依稀看到了他当年的斗志昂扬;同时,我们也感慨魏大爷的记忆力。
后来从警卫连调到729团一营一连,开始打鬼子,参加了安阳、新乡、山东等战斗,每天背着60多公斤的包,装着锅碗、米面、子弹100发、三个手榴弹、一个步枪等。魏大爷说,有一次他们各班包饺子吃饭,刚把饺子下到锅里,命令要走,只能边走边吃,渴的不行在河边喝洗衣服水。随着老人的讲解,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往日的峥嵘岁月,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02、投军报国,抗战场上拼全力
说起战况的惨烈,魏大爷几度哽咽。回忆牺牲的战友,魏大爷说道:“你真不敢相信,昨天还一个炕上睡觉的战友,第二天就没了……〞他说,想起有些战友只能仓促掩埋,甚至尸体垒着尸体,他就更加愤怒日本侵略者,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也更加坚决。
“在羊山时,刘伯承亲自查看战场,指挥作战。但是在羊山集战斗中,我被炸弹把腿炸伤,被担架抬到前方。〞说着,魏大爷向我们示意他的腿部。之后去了山东养伤,在抗日军校大学识学习。如今魏大爷每天都会去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转一转,回忆当年的情景。
新中国成立后,魏大爷担任石家庄高级步校新生连连长,1955年转业到长治市人民银行工作,1984年离休。魏大爷说,自己有6个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经常回来看他,子女孝顺,家庭和谐。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将于9月受邀赴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大阅兵活动。他说,非常感谢国家对老兵的照顾、关心和帮助。
03、丰碑不朽,抗战精神代代传
雨果曾言,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抗战的胜利,不仅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更是抗战中迸发出的伟大精神的胜利。魏大爷以一个抗战老兵的担当,诠释着“拼搏、奉献、团结、自强〞的伟大抗战精神。魏大爷告诉我们,现在社会不一样了。但今天和平年代仍旧需要传承与弘扬抗战精神。“红旗下生,红旗下长,你们都是大学生,要好好学习、孝敬父母、知行合一。〞临行前,他寄语我们每一位渭华学子。
雄关漫道,而今迈步。时光荏苒,七十年弹指一挥已是盛世;沉烽静柝,民族危亡关头的呐喊在历史中回响。新一代青年人正从无数像魏大爷一样的抗战老兵中接过火炬,传承抗战精神,以抗战精神投身于新时期的学习与工作,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巨大力量。
抗战胜利社会实践报告3
为响应团中央的全国大学生抗战纪念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并结合团中央每年推行的大学生“青春三下乡〞活动。7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赴湖南韶山实践队来到了著名的山水洲城——长沙。在长沙进行社会实践的一天内,我们攀登了岳麓山,游览了湖南大学和橘子洲。
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南岳72峰之一的岳麓山。抗战时期,岳麓山“与长沙城隔江相望,对长沙有瞰制之利〞,使其成为长沙战场极其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一山、一城,在那段异常惨烈的战史中,曾如此唇亡齿寒、存亡相依。刚踏入山脚,便感受到暑气削减,满目翠绿,清风蝉鸣,神奇地将我们带人了一个平和宁静的世界。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向上,又走过了一级一级的青石板台阶,来到了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抗日战争期间的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73军于长沙围抗日军,该军在剧烈的战斗中,伤亡重大,其第5师师长及将士,还有其他几个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俊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站在这些墓碑前,尽管隔断着几十年的时空,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以及勇往直前、不惧牺牲的精神。
从岳麓山下来便进入了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湖南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高校。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大校园风景秀丽,大量近代的红砖黑瓦述说着她的古朴历史。我们着重参观了湖大的新老图书馆,老图书馆现在作为一个景点来开放,馆中收藏了大量的各界人士捐赠的文艺作品,使得这座红楼更具文艺气息,新图书馆颇具现代化,方正的大楼直指青天。
路过岳麓书画院,几根断裂布满青苔的花岗岩大门柱静默的立在草坪上,这些都是日军轰炸留下的伤痕,告诫世人战争的残酷,在湖大风光绮丽下也掩盖着饱受战火侵袭的沧桑,她几度迁址,几经受创,损失了大量珍贵的仪器和文物。同时校园内的建筑设施也被摧毁,使得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即便如此,当时的`湖大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以英、德、法、日四种文向中外文化界发表宣言,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极大地鼓舞和鼓励学生们的抗日热情和士气。回想我们西工大的先辈们,同样是在日军轰炸的威胁下,“七星灯火、坝上长夜〞的故事是他们航空报国的最美诠释。
来到橘子洲,远眺湘江北去,仰望岳麓青翠,大家都情不自禁朗诵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流露出他的风华正茂。千万重,其中的豪气与壮志仿佛在宣告世人,他毛泽东来了!忆往昔思今日,如果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今天我们无法预料。他们在面对日寇钢铁洪流下,带动着身边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者为民族存亡而战。恰同学少年,此时的我们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那个时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天的行程结束的很快,但大家都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不舍,虽然有很多未能做的,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是大家感触颇多。这一天里,我们在岳麓山上缅怀英魂,驻足于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牺牲的前辈先烈的墓前;走在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感悟那个年代留下来的那种大学生的豪情;在橘子洲头,我们意气风发,忆往昔峥嵘岁月。夜色下的星城愈发的美丽,我们漫步在湘江江畔,享受着这夜间难得的静谧和清风带来的凉爽,大家不免沉醉于此。
历史并未离我们远去,历史也并没有被我们的国人遗忘,曾经我们民族所遭受的不幸一切一直在被缅怀、一直在被反思。我们走过了多个抗战遗址和纪念馆,每一个地方都是人来人往,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驻足认真聆听的游客,这都足以说明,我们国民的爱国热情是高涨的。而且,不管是在网络还是报纸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湖南人民是多么在意和看重这段抗战历史,不断地寻访、不断地纪念,把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融入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骨血中去了。
短短的七天,我们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了一起,大家共同经历着一切,大家互帮互助,这种感情是无法被别的东西超越的。我们这次的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活动,我们在各地的寻访、参观,就是像重走当年的抗战路线,去体会感悟他们经历的一切,去体会感悟他们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在于何处。我们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壮大,不让历史重演。一个国家、民族要富强、复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我们就是国家的储藏力量。
第3篇: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 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之际,我跟父母商议进行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一方面锻炼自己独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支持与热爱,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于是在20XX年8月1日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根据地景区游览。
实践方法: 亲身探访
实践对象: 革命老红军
实践的问题: 老红军对当地的影响
一 、实践的原因
(一) 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自小就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心无牵挂,手不劳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有机会自己独立生活,就连现在身在青岛上学,也是月月回家。
(二) 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
人人都说90后的孩子是毁了的一代人,我认为这很片面,我们并不是不爱党不爱国,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流通发达的时代,接受了方方满面或是好的或许是不好
第4篇: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我参加了为切实贯彻落实3月底本院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的红色之旅,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纪念馆、延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我认为:“发扬传统”,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坚定信念,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总则”第二段落规定,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执法为民”,是在司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至上”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加注重推动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加注重促进和谐。通过参观,我第一次深刻认识到胡锦涛总书记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的含义和历史意义。通过参观,我认为要结合实际领会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认识到“提倡一种精神和坚持一种好的作风,与建立
第5篇: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燕在学
学号:5101109063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和同学们相约进行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一方面锻炼自己独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支持与热爱。于是在2011年8月1日前往上海市崇明岛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
调研方法:亲身探访
提出的问题:当地红色文化的大众认知率及我们的宣传
正文
一 实践的原因
(一)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一个独生子女,自小就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心无牵挂,手不劳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有机会自己独立生活。
(二)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人人都说90后的孩子是毁了的一代人,我认为这很片面,我们并不是不爱党不爱国,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流通发达的时代,接受了方方满面或是好的或许是不好的东西,但我们骨子里是充满激情与斗志的,我们决不允许别人看不起或辱骂中国,一点都不行。就像父母跟孩子一样,我们可以埋怨父母这不好那不好,但别人却不行,别人说我们的父母不好我们会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总是用最激烈的
第6篇:蜂投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韶山红色之旅
蜂投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韶山红色之旅
9月12日,蜂投网“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韶山红色之旅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活动是蜂投网·2015年潇湘晨报快乐小报童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让小报童亲身感悟我党的光辉历程与不朽功绩,更近距离地感受开国领袖的奇伟风骨,把民族精神教育融入青少年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小报童的学习热情,培养小报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本次吸引了100余组快乐小报童家庭报名,蜂投网从中选取了30余组家庭参加活动。
9月12日上午8点,家长和小朋友们在蜂投网总部集合,准备出发前往爱国教育基地、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出发前所有活动参与家庭和蜂投网工作人员一起在蜂投网总部举行了盛大的发车仪式,宣告此次活动正式开始。
随后,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之中,蜂投网工作人员为小报童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报童在欢乐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大家在一路欢笑中来到向往已久的目的地。
蜂投网http://www.daodoc.com 韶山为南岳72峰之一,四周群山环抱,峰峦耸峙,
第7篇: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班级:学号:
姓名:
主题:追寻红色足迹
社会实践成员:
活动主办: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总工会
公司简介: 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是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机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于1997年8月共同投资组建的内燃机燃油喷射装置的设计、制造、销售企业
一、指导思想:
了解国情、民情相结合,要聚焦民生热点,心系三农,实践基层,志愿服务社会,弘扬奉献精神,开展教育帮扶、文化宣传和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服务活动。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寻访老党员(老红军)、探寻革命遗迹等历史回顾、记录类活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在寻访、考察过程中为老党员(老红军)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活动地点: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参与人员:南京工程学院继保091 舍友
三、活动安排8:00—10:00在南京威孚金宁东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