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第1篇: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公民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了解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罗马法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问题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影响作用。
了解罗马重要法律制度的内容及影响,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以便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为当今的政治生活服务。
分析材料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通过学习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罗马法制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罗马法
的主要内容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内容;罗马法的核心内容和法则
维系帝国
影响后世
罗马法的现实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民法大全》
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三、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1.罗马法的现实意义
2.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难点:罗马法与现代欧洲国家法系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多是学生以前很少接触的内容,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会学习。
【导入新课】
先从罗马建城由来的传说,导入本课学习,据说古罗马城的建立者叫罗慕路斯,他的外祖父本是台伯河畔的一个国王,但被奸人所害,失去了政权。罗慕路斯和他的双胞胎弟弟也被扔到台伯河中,以防止长大后复仇。当时,台伯河正在泛滥,汹涌的河水并没有冲走装着双生子的篮子,反而把篮子冲到岸边。孩子的哭声吸引了正在河边喝水的一只母狼,他奔到孩子们身边,不仅没有伤害他们,反而慈爱地舔干双生子的身体,把他们带回山洞,用自己的奶喂养他们。一位牧羊人发现了这对孩子,就把他们带回家中抚养。等到双胞胎兄弟长大后,他们了解了自己的身世,打败了奸人,为自己的外祖父报了仇,然后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国家——罗马,罗慕路斯成为罗马的第一个国王,这是关于罗马建城的传说,这件事据说发生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古罗马人把这一天作为开国的纪念日。到公元前5xx年,据说罗马城邦的最后一个国王小塔尔文非常残暴,人们推翻了他的统治,不再实行君主制,而实行贵族共和制,罗马由此进入到法制时代。
【讲述内容】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同学们在初中所学习的古罗马则侧重于其历史发展的过程,讲述了罗马从起源到帝国建立,再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史实,不太强调其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法律的制定,但好处是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学习罗马法制发展的变化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背景知识。
第2篇:高中历史罗马法起源与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罗马法起源与发展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历史罗马法起源与发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罗马法起源与发展教案1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必修1,第二单元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及其时代局限性。
理解:成文法的概念和意义;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是罗马不断扩张的结果,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实质。
运用:1、运用因果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探究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讨论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培养学生搜集、提炼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设置情景,通过法律案例判决来理解罗马法发展的进程,并体会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通过讨论罗马法的影响,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通过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使学生掌握综合归纳、因果分析、信息搜集、合作探究阶级分析等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起着重要的作用。
2、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
3、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等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马法四个阶段的演变,罗马法的影响。
难点:罗马法的影响,体会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罗莫洛是的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大家想一想,法官会怎么判呢?还有一个条件,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有以下几种类型:甲,奴隶出身,作战勇敢,阵亡;乙,外邦人,在罗莫洛征战中参军,伤残;丙,罗马平民,立过不少战功,年迈多病。
新课设计:
(一)罗马法
1、含义: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内容: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3、目的:为了维护和稳定罗马的统治
4、形成背景:
①阶级条件:平民与贵族相妥协,迫使统治者调整法律
②经济条件: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③思想条件:古罗马崇尚自然法则
④主观条件:统治者的重视
(二)罗马法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1、习惯法
1)含义: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
2)特点: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常常随心所欲的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3)判决:法官会偏袒罗莫洛的家人。因为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
2、十二铜表法(成文)
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
2)背景:贵族垄断立法权,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3)特点:= 1 GB3 MERGEFORMAT ① 内容广泛,条文清晰;=2 GB3 MERGEFORMAT ②保留了一些较野蛮的习惯法、
高中历史罗马法起源与发展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和《康輶纪行》;徐继畲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2.能力要求:(1)指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与《资政新篇》内容的主要不同。(2)指导学生比较《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异同。
3.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2)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是重点。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要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2)《资政新篇》是重点。《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
2.难点分析: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是难点。《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政新篇》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
师: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谈谈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并作答)
师: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引起了思想界的巨大变化,这就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问题。(板书第七节的课题)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一段,并概括当时中国思想界这种局面的表现及原因)
生:(阅读课文并概括)
师:“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什么会萌发?
1.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师: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课本的有关内容)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在清朝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处于“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中国思想界,却出现了一丝生气。(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二段)
生:(阅读课文)
师: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感到空谈义理、考据之学,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民族危机的出现
师: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忆、思考并作答)
师:鸦片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落后。(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三段)
生:(阅读课文)
师:在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日益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者,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师:林则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方面起了开拓作用。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呢?(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一段并进行概括)
生:(阅读、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指出以下两点)第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第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课文的两段小字,了解林则徐进行外交斗争和购买西方军械、研制战船的有关内容)
生:(阅读课文,加深印象)
2.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魏源是新思想的另一位倡导者。鸦片战争以后,他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魏源为何编写《海国图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的一段资料)
生:(阅读资料并思考)
师: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可见,“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海国图志》一书的历史作用。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作答)
师: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3.介绍世界知识的重要书籍
师: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课本中有关这两部书籍介绍的文字,可让学生课后阅读,加深印象)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的有关小字内容,明确林则徐、魏源所处的那个时代新思想的特点)
师:最后,请同学们小结一下新思想“新”在何处?
生:(思考,归纳)
师:(概括)第一,林则徐、魏源等敢于冲破传统思想束缚,“开眼看世界”;第二,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第三,它首开“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当然,林则徐、魏源等人毕竟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他们终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因此,他们的新思想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师:《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1.主要内容
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的一段资料,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
生:(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内政。(引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作简单归纳)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在政治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效法西方民主政治,改革内政,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评价
师:《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联系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结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师:《资政新篇》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的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资政新篇》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当然,从理论上看,它没有涉及农民要求最迫切的土地问题,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
生:(阅读教材,从其革命性、进步性、空想性方面加深理解)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把太平天国前后期两个纲领《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作一个比较)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然后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从产生背景、社会经济主张(前者主张发展私有制,后者主张消灭私有制)、群众基础、作用、反映同一时代不同特点等方面进一步概括〕
小结: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鸦片战争期间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思想界的巨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些新思想对以后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高中历史罗马法起源与发展教案3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历史现象一般都能形成比较感性的认识,但由于初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历史知识基础普遍非常薄弱,还不太适应高中历史的模块式教学,历史思维能力也很稚嫩,有待于培养提高。对于古罗马政治,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中接触过一些,因此对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帝国的扩张有粗浅的印象,但古罗马法律知识,初中教学中从未涉及,学生知识储备为零。
教学方式: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利用图片、文字、音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等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罗马法的核心内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提高阅读各种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表达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个别案例的思考,合作讨论,培养学生掌握从政治、经济背景中分析历史发展趋势的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使学生学会古今知识联系思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罗马法起源与发展的过程,认识到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罗马法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巨大;认识到进行法制建设的艰难性;理解不断发展的法理观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珍惜和弘扬。
教学重点:罗马法影响深远,泽被后世,如何理解其影响。
教学难点:罗马法从产生到最终体系完成跨越千年,其中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清晰地整理出脉络,并使学生对每一阶段罗马法的发展原因有所了解。
4、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课件:古罗马司法女神塑像】
同学们好,如果说古希腊以民主著称于世,古代罗马就以法律闻名于世,我们先观看一尊古罗马司法女神塑像,观察她手中拿的物品,分别象征着什么?宝剑、天平和蒙眼的装束,分别象征着正义、公平、权威和不带主观色彩的理性。这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所决定的,但法律发展之路绝非易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在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古代罗马法的发展的道路。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罗马法?
【课件:罗马法的释义】
引导学生阅读定义,初步建立对罗马法概念的印象。
二、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思考:罗马法发展历程跨越千年,之间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请结合教材,划分罗马法发展的几个阶段。
【课件:案例一】
展示“罗慕洛将军的遗嘱与遗产纠纷案件”,请学生分析法官判案的依据,由此
总结并加深习惯法的特点的认识。
比较习惯法与《十二铜表法》,找出其区别。
【视频:古罗马领土的扩张】观看古罗马领土扩张视频,并结合课本归纳,领土扩张带来了哪些新问题?罗马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都有哪些原因?(设计意图:用形象直观、高度概括的视频材料呈现罗马的扩张,增强学生对其扩张的深入认知,了解其速度、规模、范围、相应时间,并深入思考其原因与影响)
【课件:古罗马领土扩张带来的问题和影响】客观上形势所迫,公民法内容不足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主观上统治者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他们颁布的法令也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此时法学家也不断提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先进思想。
【视频:《埃及女王入罗马》】
观看视频短片《埃及女王入罗马》,引发学生兴趣,并进一步思考,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大量非罗马公民成为罗马国家境内的被统治阶层,他们不能得到罗马公民的身份,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否有利?(设计意图:增强对历史现象的直观感受,增强历史现场感,并进一步思考其出现原因与带来的新矛盾)
【课件:西塞罗《论法律》片段】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去辨析理解法学家西塞罗提出的自然法原则其内涵。
引导学生总结万民法形成的原因。
讲述6世纪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第3篇: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罗马法的发展完善有一个逐步深入的了解,同时,进一步分析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对它的分析,不要局限于当时,更要注意它对后世的影响!最后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罗马法的发展、完善和作用 教学难点:罗马法所体现的民主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想检查下同学们的地理学的怎么样。问你们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地中海北岸有一个国家,它的版图形状类似一只靴子,对吧?!那么,它是哪个国家呢? 生:意大利
师:接着问,它的首都是? 生:罗马
师:对,就是罗马!
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古罗马的法律!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26页!接着板书本课标题: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接着,让同学们话费五分钟的时间把书本内容看一遍!
二:探究,罗马法是什么 ?
师:什么是罗马法? 生:它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师: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经哪几个阶段?罗马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形成:习惯法——成文法 发展:公民法
第4篇: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现在,我们就来追溯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感受古罗马的辉煌与荣誉。
[推进新课]
(板书: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师:同学们在初中所学习的古罗马则侧重于其历史发展的过程,讲述了罗马从起源到帝国建立,再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史实,不太强调其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法律的制定,但好处是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学习罗马法制发展的变化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背景知识。那么是罗马法呢?(投影材料)
师:正如罗马城不是一天建造起来的一样,罗马法也不是一夜之间骤成的。罗马法主要经历了起源、发展和完成三个阶段,首先我们来看起源阶段。(板书)一。罗马的起源与发展
(板书)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师:什么是习惯法?它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发展到成文法?成文法诞生
第5篇: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月城中学高一
徐小峰
课程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教材分析
维系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两大支柱,一是民主,二是法制。新课标必修1第六单元第1课介绍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第2课介绍古代罗马的法制,这正是现代民主法制的源头,学习好这两课显得十分重要。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后世尤其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近代各国的立法都影响深远。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罗马法的产生与发展;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帝国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 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思考问题
3)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的从历史纵面发展的角度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