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离不开水评课稿
第1篇:生命离不开水评课稿
生命离不开水评课稿
1、让学生猜听到的声音、诵读小诗、写小诗、看视频,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生命离不开水》,也让学生通知感知生活及生活经验、了解水的知识等体会生命离不开水。特别是“怎样喝水才健康”的视频,重视对学生科普知识和健康知识的介绍和积累。
2、让学生涂饼状图,实际上是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水在不同物体内的含量,这种教学方法比直接告知学生不同物体内水的含量是多少要生动直观得多。
3、实验“想多种办法,挤出西红柿里的水”,刘老师采用了让学生说办法,再让学生按教师预先设定的办法——用纱布挤,来探究西红柿里有多少水。我个人觉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如碗和匙、剪刀(替代刀)、纱布等,让学生小组决定用什么方法来选择材料探究,这样,比只做教师预定的要好一些,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会更好一些。还有,因提供的西红柿不多,最好给学生配用小烧杯,这样看挤出水的多少效果会更明显。
另外,对于实验的结果的分析,我觉得这个实验不存在失败与不失败之分。实验的目的不是比哪个组挤出的西红柿汁多,而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即确定方法——选择工具和材料——感知西红柿里有水。至于水多水少,影响的因素就多了,有方法的选择,有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有操作者力量的大小等。
4、整堂课充实而饱满,条理清晰。但我觉得教材上的“交流”内容不该被放弃。“交流: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你的想法?”其实,这一方面是前面“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的.水挤出来”的巩固和延伸;另一方面,教材反复地提“想办法”“有哪些办法”也使我们体会到教材的意图,那就是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重视学生的“方法意识”,注重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法,自己亲自探究,自己亲身体验。
建议刘老师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一下“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你的想法?”相信刘老师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重要的是这些来自学生的智慧火花,会激起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照亮学生的心灵。
5、刘老师制作的课件切合所授内容,不花哨,紧扣教学重点,很实用。
第2篇:《生命 生命》评课稿
《生命 生命》评课稿
《生命 生命》评课稿1
5月15号,我们学校听取了颜老师的听评课《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杏林子以简单朴实的语调,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脏跳动”三个事例抒写了对生命的感悟,是一篇深度好文、美文。教学中,颜老师通过这篇文章触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珍惜生命。这堂课颜老师也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教学条理清晰,扶放到位等许多亮点:
一、解题巧妙新颖。
颜老师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说说这篇题目与以往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一是两个“生命”之间有空格,二是采用了反复的写法,加强了语气。再多遍齐读课题,让学生加深理解。这样的解题方式可谓是巧妙而又有创新。这是我听过的课堂教学中比较独特的导入解题方法。我也曾经讲过这篇课文,就是按照传统的教法学习的。以后多向颜老师学习。
二、抓关键词悟内涵。
找准关键语句是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颜老师就紧扣关键词,先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圈画批注,找出令自己深有感触的句子,再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品味体会,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学生抓住“挣扎”、“极力”等词语,再采用一遍遍朗读、引读的读书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强大、飞蛾的弱小,感受到飞蛾的绝不放弃,感受到飞蛾生命力的.顽强,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中的飞蛾对话,从而感悟到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三、朗读指导到位。
颜老师的指导读不流于形式,如文中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小小的飞蛾竟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的无比震惊,所以,颜老师就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感叹号,进行了充分反复的朗读、引读,读出作者的震惊,读出作者对珍惜的生命。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颜老师的课亮点很多,还有由扶到放的学习方法,不温不火、徐徐道来的教态,注重学生学习常规的教育,过渡语、引导语、评价语的巧妙运用,图片配乐的震撼人心,无一不展示了颜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与较高的教学水平。真是佩服!值得学习。
《生命 生命》评课稿2
5月13日听了颜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生命生命》感受颇深。颜老师的课堂设计,对课堂的掌控,亲切的语言,鼓励的话语,都让我眼前一亮——果然是一节高效的语文课!
颜老师讲的是第一课时,这节课颜老师先是先是扫清文字障碍,先让孩子们读书,检查认读。第二个环节是读懂文章内容,引导孩子们加小标题。第三个环节是研读课文第二段,用读、思、悟、抓关键词等方法深入学习。这样的课堂结构本来很普通,但是颜老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由浅入深,逐渐深入,一步步走的很是扎实,孩子们不费力气很自然的就走进了文本,随着老师的“引”,孩子们收获满满。
颜老师这堂课上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觉得这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也是孩子们的一大收获。
1、加小标题的方法指导。
加小标题时,颜老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出第一件事“飞蛾求生”,然后引导学生概括第二件事,并提醒学生加小标题要“简要概括”,学生概括出“瓜苗生长”;当学生概括出第三件事“静听心跳”时,颜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要求加小标题。这样孩子们在加小标题时有了方向方法,就不会太迷茫了。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吧!
2、抓住重点词语,更好地读出感情。
教学中,让学生把三个事例中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抓住重点词语,积极交流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中用得好的词语,学生主动性很高。再把这种展现珍惜生命、体现生命价值和对生命负责的句子读出感情,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出了意境。
3、研读课文的方法指导。
学习第二段之后,颜老师特意进行了学法指导。(1)读,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2)抓住关键词,并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3)悟,感悟作者的价值观。颜老师讲完后及时总结方法,为下面几段的学习做了铺垫。事实证明,第三段的学习,颜老师让学生自学,第四段小组合作学习,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颜老师的课堂上亮点很多,用心设计每一个流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
《生命 生命》评课稿3
传统的讲读课往往是作家作品,生字生词,段落分析……肢解课文,少慢差费。林老师的这节课一反传统的讲读教学法,本着“整体把握,培养能力”的宗旨,首先让学生自己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而把生字生词,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有关知识留给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为扩大阅读量准备了时间。林老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信心和学生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实现举一反三,扩大阅读量的目的,林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与《生命生命》有可比性的文章,通过比较阅读,学一文,知多文,明优劣,识差别,加深了学生对同类文章的理解,收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语文学习中,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林老师又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生命》的写法,让学生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生们联系生活的实际,阐释了颇有见地的生命乐章,学生既受到了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思想教育,也学到了认识生命、歌颂生命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当然,这节课也在所难免地存在着不足,如网络的运用还不够充分,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比较的文章还可以再广泛些。
但是,作为偏远贫困的农村中学,语文课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已属难能可贵了。
第3篇:评课稿《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的评课稿
指导好朗读始终是每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入文本,真正地读进文本,实现与文本之间的真对话,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达出来,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能够生机盎然,魅力无穷!所以我们不管是采取何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读”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生命”。在听赵晓红《生命 生命》的课堂教学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着“读”的魅力。
一、通读感知,为“生命”上锚!
我们拿到课文,毫无疑问,总是先通读一遍,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是人的阅读规律。由此,赵老师在课堂上自己做到了抑扬动挫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尤其是她段与段过度读时特有激情,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探寻兴趣及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细读悟语,为“生命”加油!
通过细读,梳理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及表现形式,做到有所感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一过程的开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建立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的对话,通
第4篇:《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稿
时间:2014年4月16日 地点:先锋小学
执教:王仕燕(泸沽小学送教下乡)李菊勤(先锋小学)课题:《生命生命》 点评:刘明芳
《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课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显得有些厚重的生命话题本是四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理解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应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在王仕燕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思维火花碰撞后闪耀的晶莹美丽的火花。
王老师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语言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染和滋生他们的精神世界,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生命的珍贵,领悟生命的真谛。因为生命这个概念具有相当的抽象
第5篇:生命 生命评课稿
那一处生命的风景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生机勃勃的小草;生命是芬芳扑鼻的小花;生命是展翅高飞的雄鹰;生命是自由遨游的鱼群……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的意义。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例,展示了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可以让我们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语文本身是一种感性的存在,学生也总是以感性的方式来掌握语文。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还文章以画面,还文章以旋律,还文章以意象,使学生在文章的形象、情感、直觉、想象中舒展自由的精神,展现生命的活力,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阅读所带来的种种激情、酣畅和快乐。杨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读”贯穿始终,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真正做到了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使学生唱响了对生命的赞歌,让读给语文教学注入永恒的“生命”!
一、通读感知,为生命上锚
对课文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