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化学公司社会实习报告
第1篇:暑期化学公司社会实习报告
暑期化学公司社会实习报告
在xxxx化学有限公司的实习已经结束了,回想着过去12天的经历,我想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公司位于xxx北仑大榭,主要生产PTA(精对苯二甲酸)销往国内外各地。第一天来到公司的时候我有点好奇和惊讶,因为和想象中的很不一样,到处都是燃料油储存罐、输送管等等,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钢铁丛林中。公司在各方面的规定都很严格,和我签订了实习合同,并发给我职员统一的服装,每天必须穿统一的服装,鞋子上班。进入公司后员工必须换上拖鞋,办公室也给人一派秩序井然的印象。公司还为来自其他国家的员工准备了特定的祈祷室,我猜也许是一部分伊斯兰教的信徒吧。公司墙上所有的标语包括食堂窗口的介绍都由英日汉三种文字组成,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日本人在细微之处所表现出的关怀,对我来说也是另一种学习的途径。进入公司以后该怎么做,该怎么对日本人打招呼,这些 常识老师都曾和我们讲过,现在能很好得运用到实习中去,真的非常感谢老师,实习结束后我也变得更懂礼貌了。
我所在的资材部主要负责公司配件的采购,是个充满活力的部门。进入部门的第一天部长就召集部门的所有员工来和我认识,部长是日本人,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但给人的感觉一直是那么的爽朗。记得大一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反复做自我介绍的练习,我们总对它不以为然,但是现在在那么多陌生人之前自我介绍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以后无论我们去哪里,一个好的自我介绍是我们融入新环境敲门砖。
习惯了学校里的氛围,习惯了老师的日语发音,所以当我初次听到部长和我讲话时,我有点懵住了。部长那和播新闻一样的语速是我以前所没有听到过的,部长单独给我介绍公司情况的时候我有不少地方没听明白,只有半听半猜。这时我才彻底明白,不是每个日本人讲话都会和日剧里的演员一样清楚,就好比每个中国人的普通话水平都不一样。当时我突然在心里喊道:老师快来救我啊。但没有办法,我现在只有一个人,所以必须自己去习惯。
另外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部门里90%人都能讲流利的日语,能和部长轻松地对话。这不禁让我深思,是他们真的很厉害吗?难道我要承认自己不行吗?不,我在心里这样否定着。这一切都要取决于多多练习,还要不耻下问,敢于说话。每当我和部长的讲话时,总是很紧张,一时都找不出合适的词语,等我意识过来时我只回答了はい和いいえ。后来想来真的很惭愧,幸而我能及时调整过来,在以后的回答中我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听说部门里有一个女孩虽然过了日语一级但平时不怎么讲日语,所以口语很差,当我听到其他职员在鼓励她,叫她大胆讲话的时候,我也对自己说今后一定也要努力啊。
进入公司几天后我曾经一度很迷茫,感觉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未知数。看着身旁的同事毫不费力地做着同声翻译,我觉得自己必须多学点技能才行了。如果以后的工作只是单纯的翻译,那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平去翻译一些合同、文书等等。只有学了其他的技能才能灵活地应用到工作中去,而日语则只能被看作我的一种特长而已。
在资材部的工作不是很多,但每一项我都会保质保量地完成。公司的制度严格,日本人又是那么严谨认真,到点准时上班是最基本的。实习期间,我不仅快速完成了word 、excel方面的工作,而且也帮部长翻译了资料,还学会了熟练操作复印机和传真机,真正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习中去。另外整理资料,管理图书等的工作则培养了我的耐心,锻炼了我的耐性。在这12天里我真的长大了很多。
另外也非常感谢富安部长的.邀请,在总结部门半年业绩的同时也为了欢迎我的到来,大家一起去了xxx最好的日本料理店庆祝。这也是我第一次吃日本料理,以前老师和我们介绍过的食物我都吃到了。嚼着生鱼片却看到鱼头鱼尾还在动不禁有点害怕,但是部长亲切爽朗的话语使大家都忘却了害怕。在部长的一一介绍下我也知道了更多有关日本料理的知识,大家一起喝着啤酒吃着各色的料理,在没有上下关系的束缚下互相开玩笑,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团结的快乐。部长对我说希望我以后能努力学习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时,我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某种程度上,给我指明了很好的一个努力方向。
课长在走之前也给了我一些指点,他说:“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选用暑期时间参于社会实习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希望你以后能利用假期多多进行实习。”
实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更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在实习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培养了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我检验了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通过社会实习,我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对自己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而这些都将成为我前进的宝贵财富。
第2篇:暑期家教社会实习报告
暑期家教社会实习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暑期家教社会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暑期家教社会实习报告1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二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习活动。现将该次实习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习对象:
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
实习目的:
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习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 1+5= 1+19=
2+3= 2+4= 2+18=
4+1= 3+3= …… 3+17=
3+2= 4+2= 4+16=
相同的差:
加减并行:1+2= 8+7=
3—1= …… 15—7= ……
3—2= 15—8=
……
通过大概一周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 ao an ang en eng ei ie iu ui in ing ……
ai ao an ang ei er en eng iu ie in ing ui un ……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
由于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
语言叙述尽量直白,数量关系尽量简单,涉及数值在20以内;等到这一关过了以后,我便逐渐加大难度,语言叙述,数量关系略显复杂,涉及数值扩大至100以内。与此同时,为培养该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供其练习过的应用题变换主题后抽取“条件”或“问题”让其补充完整再解答。经过这番辅导后,该生解答应用题的障碍基本得以扫除。
在“拼音的正确的拼写和拼读”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让其明确了拼音拼写拼读的基本规则,然后在其课本生字表内找出易错读、易混淆的音节为其特别指出,帮其加以辨认、辨读。接下来,我将生字表按“同韵、同音”的原则分类后,让其注音;还将生词的拼音写出,让其写出汉字。以此来加深其对字形与读音、拼写方式的印象。这样的练习完成一遍后,我又将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整理出来,先提供正确答案让其辨认、朗读,再为其听写。这样反复几遍,“逐渐缩小包围圈”,扫除“死角”。最终,该生在做“为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这类型习题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确率。
第三阶段,“超前学习”阶段:即对第三册内容作一些预习。在这个阶段,我并未对该生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压力。
因为该生下二年级即将接触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讲解了乘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并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语文方面,主要让他自己通过拼音来识记一些生字。
实习结果:
最后让该生做模拟考卷,语文、数学均能达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诀表的背诵;语文第三册生字识记过半,新课文朗诵流利。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实习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心”:我为这次实习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7岁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
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暑期家教社会实习报告2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二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实践目的: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践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 1+5= 1+19=
2+3= 2+4= 2+18=
4+1= 3+3= …… 3+17=
3+2= 4+2= 4+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2= 8+7=
3-1= …… 15-7= ……
3-2= 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 ao an ang en eng ei ie iu ui in ing ……
ai ao an ang ei er en eng iu ie in ing ui un ……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
语言叙述尽量直白,数量关系尽量简单,涉及数值在20以内;等到这一关过了以后,我便逐渐加大难度,语言叙述,数量关系略显复杂,涉及数值扩大至100以内。与此同时,为培养该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供其练习过的应用题变换主题后抽取“条件”或“问题”让其补充完整再解答。经过这番辅导后,该生解答应用题的障碍基本得以扫除。
暑期家教社会实习报告3
实践目的:
实践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第三阶段,“超前学习”阶段(耗时二周):
即对第三册内容作一些预习。在这个阶段,我并未对该生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压力。
因为该生下二年级即将接触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讲解了乘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并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语文方面,主要让他自己通过拼音来识记一些生字。
实践结果:
最后让该生做模拟考卷,语文、数学均能达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诀表的背诵;语文第三册生字识记过半,新课文朗诵流利。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实践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7岁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
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通过这次为时一个半月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是“受益匪浅”。
第3篇:会计专业社会暑期实习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会计1052 9107105209 顾亚楠
一.实习目的在进行了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通过对《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及《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的学习,我在这个暑假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专业实习。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二.实习过程
(一)第一天上班,心里没底,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
第4篇:暑期的社会实习报告
暑期的社会实习报告
暑期的社会实习报告
我想在暑假期间召集优秀的贫困生开办一个社会中小学生课程补习班。这对我们师范类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用我们所学专长来帮助学习困难的中小学生,服务于社会。我再三斟酌之后把这一想法写成书面材料交到院团委征求团委的同意,经团委老师研究后非常赞同并支持这一活动,并提共我们教室使用,还指导帮助我们完善活动期间的每一项工作,直到实践活动顺利结束。我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选择优秀的特困生,我们在个各院系宣传栏上贴上我们此次活动的'倡议邀请书,邀请优秀特困生参加到我们之中来。在这些报名的特困生中我们开始选择优秀的,对他们的专业知识、道德素质、言行举止、及个方面进行素质测评,我们选择出优秀的学生在进行素质培训,培训大家如何管理组织学生,如何授课,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强调上下课的安全问题,并制定详细的教师公约如下:
教师公约
1、我们的一切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处处为孩子着想。
2、注意教师形象,服装、言行、举止大方文明得体,为人师表。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同进
第5篇:暑期数控社会实习报告
暑期数控社会实习报告
暑期数控社会实习报告
为响应社会号召和社会需求,今年暑假我怀着高兴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xxx省xx市xx的一家工厂进行为期46天的社会实习。此次实习的目的很明确,一是走出课堂使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实习中去;二是锻炼自己,为父母分忧,挣点生活费。我学的是数控技术,数控技术应用重在实习,而东南沿海城市数控技术应用很多,因此我于7月8日打点行李来到广东省东莞市一家五金塑胶厂做一名暑假实习生——临时工,该工厂是一家分工厂,主要生产以塑胶为原料的各种牙箱为主,以生产加工各种牙箱模具为辅,其主要产品有C-2901﹑C-2130﹑C-2117A﹑C-2117B﹑C-2160A﹑C-2160B﹑C-2106﹑C-2118﹑C-2107F-R﹑W-2400﹑W-2500﹑W-2005﹑W-3000﹑F-3004﹑P-2141等以及加工相对应的各种模具,其总公司在香港九龙,最大的分公司在深圳龙岗区,英文简称为Seikoken Products Factory,Sheung Wail Villag
第6篇:暑期水工社会实习报告
暑期水工社会实习报告
暑期水工社会实习报告
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kW,年均发电量847亿kW·h,将产生巨大的电力效益。
1)三峡水电站的供电地区
三峡水电站发出的电力,主要供电地区为华中电网(湖北、河南、湖南)、华东电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重庆。三峡水电站将引出15条50万V超高压线路,分别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接入华中、华东电网,至广东建直流输电工程。
三峡水电站将和华中、华东地区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电站群相结合,使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相结合,将有力地解决华中、华东地区的缺电问题,极大地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三峡水电站对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的特殊意义
华中、华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但能源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这两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只占全国的3.6%和3.2%,从北方调进相当数量的煤炭,受煤炭生产特别是运输的制约。华东地区水能资源本来就不多,条件较优越的多已开发,今后主要开发中小水电站和修建抽水蓄能电站。华中地区可开发而尚未开发的`剩余水能资源70%集中在三峡河段。据两地
第7篇:暑期家教社会实习报告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二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习活动。现将该次实习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习对象: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
实习目的: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习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
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 1+5=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