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2024-04-29 07:12:4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小考网小编整理2017年试题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在2017年的孩子们一些帮助,小考网小编尽全力帮同学们整理更多的资料及内容。更多有试题内容尽在。

【二年级】

课内知识:计算:199+236等于多少呢?

课外知识:爸爸、妈妈、姐姐吃水果。一个人吃香蕉,一个人吃苹果,一个人吃橘子。只知道爸爸不爱吃橘子,妈妈既不爱吃苹果也不爱吃橘子。你能猜出他们谁吃什么水果?

课内知识:国庆节阅兵仪式上,有一队由空军士兵排成的一个中实方阵,最外一层有156人,请问方阵中一共有士兵多少人?

课外知识:参加数学竞赛的某同学的准考证号是一个四位数。已知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3倍,并且这个四位数各个数字的和是15,求这个同学的准考证号。

课内知识:3762÷38+82917÷83

课外知识:在6×6的方格中,先放一枚白棋子,再放一枚黑棋子,要求两个棋子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共有多少种不同结果?

课内知识:求528、624、656、848的最大公约数。

课外知识:有一个自然数,它的最小的两个约数之和是4,最大的.两个约数之和是100,求这个自然数。

年级】

  1。199+236等于多少呢?

解答:原式=200-1+236

=200+236-1

=436-1

=435

2。爸爸、妈妈、姐姐吃水果。一个人吃香蕉,一个人吃苹果,一个人吃橘子。只知道爸爸不爱吃橘子,妈妈既不爱吃苹果也不爱吃橘子。你能猜出他们谁吃什么水果?

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妈妈既不爱吃苹果也不爱吃橘子可以判断妈妈吃香蕉。还剩下苹果和橘子。又根据爸爸不爱吃橘子这一条件,可判断爸爸吃的是苹果,只剩下橘子了,那么姐姐一定吃的是橘子。【三年级】

1。国庆节阅兵仪式上,有一队由空军士兵排成的一个中实方阵,最外一层有156人,请问方阵中一共有士兵多少人?

解答:最外面一层共有四排,排与派之间有四个人是重复的,所以(156+4)÷4=40(人)。故共有40×40=1600(人)

2。参加数学竞赛的某同学的准考证号是一个四位数。已知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3倍,并且这个四位数各个数字的和是15,求这个同学的准考证号。

解答: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3倍,那么,个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9倍,在1~9中,只有9是1的9倍,所以,百位为1,个位为9,十位为3;这个四位数各个数字的和是15,15-1-9-3=2,千位就是2。这个同学的准考证号为:2139。

【四年级】

1。3762÷38+82917÷83

解答,原式=(3800-38)÷38+(83000-83)÷83

=3800÷38-38÷38+83000÷83-83÷83

=100-1+1000-1

=1098

2。在6×6的方格中,先放一枚白棋子,再放一枚黑棋子,要求两个棋子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共有多少种不同结果?

解答:第一枚棋子有6×6=36种放法,第二枚棋子有5×5=25种放法,故共有36×25=900种不同结果。

【五年级】

1。求528、624、656、848的最大公约数。

解答:(528,624)=(528,96)=(48,96)=48

48,656)=(48,32)=(16,32)=16

16,848)=16

因此(528,624,656,848)=16

2。有一个自然数,它的最小的两个约数之和是4,最大的两个约数之和是100,求这个自然数。

解答:最小的两个约数中一定有一个是1,因此另一个是3,说明最大的约数是第二大的约数的3倍,而最大的两个约数之和为100,100÷(3+1)=25,所以最大的两个约数是25和75,这个自然数就是75。

第2篇:小升初数学应用试题综合训练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应用试题综合训练及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数学应用试题综合训练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下:

1.有一个果园,去年结果的果树比不结果的果树的2倍还多60棵,今年又有160棵果树结了果,这时结果的果树正好是不结果的果树的5倍。果园里共有多少棵果树?

假设:今年不结果的果树看作1份,结果的就是5份。

那么,去年不结果的果树就是1份多160棵,结果的就是2份多1602+60=380棵

所以,160+380=540棵果树相当于5-2=3份,每份就是5403=180棵

所以,果树一共有180(5+1)=1080棵

2.小明步行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李刚骑摩托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到甲地.48分钟后两人相遇,李刚到达甲地后马上返回乙地,在第一次相遇后16分钟追上小明.如果李刚不停地往返于甲、乙两地,那么当小明到达乙地时,李刚共追上小明几次

解:李刚行16分钟的路程,小明要行482+16=112分钟。

所以李刚和小明的速度比是112:16=7:1

小明行一个全程,李刚就可以行7个全程。

当李刚行到第2、4、6个全程时,会追上小明。因此追上3次这是一个关于相遇次数的复杂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最好是画线段帮助分析。

李刚在第一次相遇后16分钟追上小明,如果把小明在这16分钟行的路程看成一份,

那么李刚就行了这样的:48/16*2+1=7份,其中包括小明在48分钟内行的路程的二倍以及小明在相遇后的16分钟内行的路程。

也就是说李刚的速度是小明的7倍。

因此,当小明到达乙地,行了一个全程时,李刚行了7个全程。

在这7个全程中,有4次是从乙地到甲地,与小明是相遇运动,另外3个全程是从甲地到乙地,与小明是追及运动,因此李刚共追上小明3次。

3.同样走100米,小明要走180步,父亲要走120步.父子同时同方向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每走一步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父亲走出450米后往回走,还要走多少步才能遇到小明

解法一:父亲走一步行100120=5/6米,小明一步行100180=5/9米

父亲行450米用了4505/6=540步,小明行540步行了5405/9=300米。

相差450-300=150米。

还要行150(5/6+5/9)=108步

解法二:父子俩共走4502=900米其中父亲走的路程为900180/(180+120)=540米

父亲往回走的路程540-450=90米

还要走12090/100=108步父子俩共走450*2=900米其中父亲走的路程为900*180/(180+120)=540米

父亲往回走的路程540-450=90米

还要走120*90/100=108步

4.一艘轮船在两个港口间航行,水速为6千米/小时,顺水航行需要4小时,逆水航行需要7小时,求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

解:顺水航行每小时行全程的1/4,逆水航行每小时行全程是1/7。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水速2,

所以全程是62(1/4-1/7)=112千米

顺水比逆水每小时多行62=12千米顺水4小时比逆水4小时多行124=48千米

这多出的48千米需要逆水行7-4=3小时

逆水行驶的速度为483=16千米

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为167=112千米

5.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60分钟追上丙,问甲出发后几分钟追上乙

解:乙行40分钟的路程,丙行40+10=50分钟,乙和丙的速度比是50:40=5:4

甲行60分钟的路程,丙行60+10+10=80分钟甲和丙的速度比是80:60=4:3

甲乙丙三人的速度比是44:53:43=16:15:12

乙比甲早行10分钟,甲和乙的时间比是15:16

所以,甲出发后10(16-15)15=150分钟追上乙。

6.甲、乙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由于配合的'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1/10,乙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1/5,甲、乙合作6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如果甲单独做需要11小时,那么乙单独做需要几小时

解:甲在合作时的工效是:1/11**(1+1/10)=1/10

甲乙合作的工效是:1/6因此乙在合作时的工效是:1/6-1/10=1/15

乙在单独工作时的工效是:1/15/(1+1/5)=1/18

因此乙单独做需要:1/1/18=18小时。

7. A、B、C、D、E五名学生站成一横排,他们的手中共拿着20面小旗.现知道,站在C右边的学生共拿着11面小旗,站在B左边的学生共拿着10面小旗,站在D左边的学生共拿着8面小旗,站在E左边的学生共拿着16面小旗.五名学生从左至右依次是谁各拿几面小旗

五名学生从左到右依次是:

A D B C E

各拿小旗

8 2 1 5 4

分析如下:

(10)B

(8)D

(16)E

得DBE三者排列次序

由C(11)得C排在E前

而A只能排第一,因为D不可能排第一

8.小明在360米长的环行的跑道上跑了一圈,已知他前一半时间每秒跑5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4米,问他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时间

由于每秒5米和每秒4米时间相等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5)/2=4.5m/s

全程用时间为:360/4.5=80s

一半时间为:40秒

一半路程为:360/2=180m

用4m/s跑的路程为:4*40=160m

后半路程用5m/s跑的路程为:180-160=20m

后半路程用5m/s跑的时间为:20/5=4s

因此后一半路程用时间t=用4m/s跑的时间+后半路程用的5m/s跑的时间

t=40+4=44秒

9.小英和小明为了测量飞驶而过的火车的长度和速度,他们拿了两块秒表,小英用一块表记下火车从他面前通过所花的时间是15秒,小明用另一块表记下了从车头过第一根电线杆到车尾过第二根电线杆所花的时间是18秒,已知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60米,求火车的全长和速度.

速度60/(18-15)=20米/秒

全长20*15=300米

10.小明从家到学校时,前一半路程步行,后一半路程乘车;他从学校到家时,前1/3时间乘车,后2/3时间步行.结果去学校的时间比回家的时间多20分钟,已知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去时,步行的路程是全程的1/2,

回来时,步行的路程占全程的2/35(2/35+1/315)=2/5。

所以行1/2-2/5=1/10的路程步行需要2(15-5)15=3小时,

所以步行完全程需要31/10=30小时。

所以小明家到学校305=150千米

第3篇: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的专项训练试题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的专项训练试题

1.从1开始,按1,2,3,4,5,…,的顺序在黑板上写到某数为止,把其中一个数擦掉后,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 ,擦掉的数是多少?

2.在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中,六(1)班5名男生的总分是405分,7名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7分,本次竞赛中全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王小华上学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外语两科的平均成绩是89.5分,数学,外语两科平均成绩是95分,他外语成绩是多少?

4.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十三个自然数,让同学计算它们的平均数(保留两位小数)。小明计算出的答案是40.24。老师说最后一位数字错了,其他数字都对。正确答案是多少?

5.10个人坐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心里都想好一个数,并把自己想好的数如实告诉相邻的两个人,然后每个人将他相邻的两个人告诉他的数的平均数报出来,若报出来的数如图所示,问报5的人心里想的数是多少?

6.小王的气步枪射击最佳成绩是10.9环,训练时,小王打了5发,平均成绩是10.2环。为了尽快达到平均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专项综合训练试题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专项综合训练试题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 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

未完,继续阅读 >

《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