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师专用课件资料

2024-05-09 07:12:4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爱莲说教师专用课件资料

爱莲说教师专用课件资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用读贯穿全文,领悟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也应“出淤泥而不染”。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莲——君子的美好形象。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正衬与反衬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情景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境。

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3、引出周敦颐爱莲及课题。

二、了解课题 作者

1、“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

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三、听读朗诵 检查自学

1、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2、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互相交流解决难读难写的字。

甚蕃(fán) 淤(yū)泥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yāo) .....

亵(xiè)玩 隐逸(yì) 噫(yī) 鲜(xiǎn)有闻 ....

四、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

1、世上可爱之花是否只是莲花一种?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几种花?

2、作者提到的几种花在生活中分别象征什么?

五、再读课文 体悟感情

1、文中“我”为何对莲花情有独钟呢?课文哪些句子对莲进行了直接描写?说明了莲花什么特点?

(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可亵玩焉”)

2、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明确:敬佩、赞美之情。(师生共同朗读这一长句,要读出敬佩、赞美之情。)

3、你认为莲花美在何处?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

六、深入探究,升华情感

1、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明确:第2段对菊花、牡丹作出评论,表明感情。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作者为何在写莲时,多次提到菊和牡丹?他们分别代表怎样追求的人?

(这里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衬托自己对莲的喜爱,衬托莲的品德高尚。隐逸者、富贵者,) ..

3、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对富贵者持鄙弃态度,鄙视他们追求荣华富贵,追名逐利;对隐逸者持敬仰态度,但否定他们的隐居做法,作者对君子则持肯定、赞赏态度。)

4、 “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作者在结尾发表了自己的感叹,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一问一叹,感叹洁身自好的人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表达了自己要象莲花那样做个洁身自好的人。)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

明确: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5、教师总结: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

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板书“花之君子者也”,“托物言志”)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拓展延伸 链接生活

1、结合自身环境,说一说所知道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

屈原 (约前340~约前277) 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爱莲说》教师用教案、《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李 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能体现他不愿与官场的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陶渊明宁可不踏仕途之路,也不愿为了追名逐利而出卖灵魂,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将自己寄情与山水田园的悠然。

于 谦 在黑暗(宦官势力)的压迫下依然两袖清风

朱自清 “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此此,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配合给的美国面粉!”

第2篇:爱莲说课件资料

爱莲说课件资料

引导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莲说课件U盘下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导语设计

图片导入。

二、解题

1.了解莲这种植物。

2.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

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 听范读,同时要求学生注意疑难字词。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1.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明确: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七个短语分别从哪方面来描述莲花的?

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主干);“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

3. 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想请大家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用莲花来寄寓君子之美德,这是属于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 托莲花的形象,言君子之志。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

5、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

明确:全文以菊花从正面衬托莲花,以牡丹从反面衬托莲花,由此,作者在结尾段的议论就水到渠成了。

6、再次体会“说”这种体裁,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明确:第一段:记叙、描写;第二段:议论 抒情。古代的“说”这种文体,可以综合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但无论用哪一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或是说明一个事物。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教师小结:

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仿《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400字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第3篇:爱莲说课件内容资料

爱莲说课件内容资料

同学们,今天是我和大家的第一次合作,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字,课题是《爱莲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课件观看,欢迎阅读!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的教学知识目标是: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原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爱莲说精品课件资料

爱莲说精品课件资料

爱莲说精品课件一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

蕃( fn ) 颐( y ) 濯(zho) 淤(yū )涟(lin)

蔓( mn) 亵( xi) 噫( yī ) 鲜(xiǎn)有闻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陶后鲜有闻

(7)宜乎众矣

3、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爱莲说获奖课件资料

爱莲说获奖课件资料

导语:爱莲说获奖课件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获奖课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2、通过品味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点:

“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作品写菊与牡丹的用意和作者为何对莲花的情有独钟。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课题,创设氛围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们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欣赏。

二、 反复朗诵,整体感知

1、 自由诵读,注意生字词的准确读音。

2、 学生朗读,检测自读效果

3、 老师范读,听配乐朗诵,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三、 分组自学,交流讨论。

1、分组自学 要求: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语文爱莲说课件资料

语文爱莲说课件资料

(-)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爱莲说教师专用课件资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爱莲说教师专用课件资料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