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调查日记两篇
第1篇:民情调查日记两篇
篇一
根据公司“走村入企”工作的安排,今天上午我随公司主要领导和有关部室负责人一起去了位于德清禹越工业园区的浙江五味和食品有限公司,调研了解企业搬迁后的发展情况,研究推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该企业是公司下属市食品酿造公司搬迁后的新厂。这是自己近年来第四次来到这里,最早一次是三年前企业确定新厂选址的时候,那时眼前看到的还是一大片待平整的农田。现在搬迁后的新厂占地108亩,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设计规模年产糕点1800吨、酱油4万吨、米醋3万吨、调料2000吨。
到了新厂以后,我们根据生产流程,先参观了酱油、米醋、糖制食品生产和包装车间。看到改进后新的工艺流程、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机械、洁净有序的车间环境、宽敞整洁的厂区,对比以前的企业状况,搬迁以后的新厂区带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企业搬迁不仅是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不断做强做大的客观要求。
在其后的座谈会上,企业领导介绍了企业搬迁、新厂建设与发展的有关情况,也反映了搬迁以后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结合这次走访调研,我感受良多,也在座谈会上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食品酿造公司改制11年来,企业实现了稳健、可持续的发展,企业资产殷实,经济效益连续上了新台阶,特别是通过搬迁,企业生产工艺得到了极大提升、生产能力扩大了一倍以上。现代化的生产设施和规模不仅使企业面貌得到深刻的变化,也有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二是食品酿造公司在这次企业搬迁中,始终把有序推进、规范操作、确保稳定作为搬迁工作的重心,认真开展企业搬迁政策风险评估,依靠领导班子分工负责、中层骨干齐心协力,及时分析、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及早发现、及时处置问题,通过大量深入、细致、扎实的基础工作,确保了企业搬迁有序稳定。去年该企业被评为市维稳先进单位,为公司系统企业搬迁工作提供了借鉴和经验。为此,自己也多次向系统有关企业积极推荐。
三是企业产品属百姓刚性需求,市场前景广阔,站在搬迁后企业新的起点上,企业应进一步以市场为中心,适应扩大后的产能,加大新产品开发,强化产品研发到企业效益的实际转化,努力以更多适销的长线食品生产弥补企业多年来 “一年一季一饼(月饼)”的不足。同时,加大企业现有多个产品品牌整合力度,做深做细市场营销分析,积极拓展产品市场。
四是要继续积极推动企业干部人才队伍结构调整。酿造食品公司与公司系统其他多数企业一样,多为原国企改制而来,近年来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矛盾日趋突出。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年轻化、专业化、重品行、重实践应是企业骨干培养、选拔的方向。建议企业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加大企业中层骨干后备队伍培养。
五是要高度重视改制企业职工持股会问题。公司系统不少改制企业都有职工持股会,由于某种政策制度的原因,企业改制10多年来,职工持股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不少。新形势下如何从企业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依法、规范、有序地清理职工持股会,进一步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正在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共识。
希望这些想法能够对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有所帮助。
篇二
建德农信联社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进村入企”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送基层活动。通过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送金融服务下乡,延伸服务窗口的惠民举措,实施“1234”工程,即“围绕一个中心、建立二项联系制度、开展三个百家工程、推进四项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宣传“浙江农信”品牌,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推进建德经济新一轮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浙江省农信系统“进村入企”金融服务送基层的文件要求,建德联社也制定了相应的活动计划、安排,通过下基层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在新一年的发展计划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根据企业资金需求状况,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做好企业良好发展参谋。今天“进村入企”走访第一小组、第二小组成员下基层,走访两家招商引资企业。
到乾潭杭州共和汽车链传动有限公司时,刚好董事长邵文礼也在,一见面,就冲上来就握着手,连声说“谢谢”。这家企业原在武义县,因当地土地资源局限,经乾潭政府推荐,到建德安仁工业区投资发展还不到两年,邵董说,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你们信用社多次来走访,不管是办存款还是贷款,服务都特别好,信用社就像家人一样亲,没有你们这么快的资金支持,我们肯定没有这么快投入正常生产。
有关这个企业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的很透彻,但这位董事长还是第一次见到。杭州共和汽车链传动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
汽车发动机传动链条?工业传动链条?摩托车传动链的生产企业,主要产品适用于奔驰、宝马、大众、丰田等汽车发动机,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发动机链条的专业制造者,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迁入新址后因租用土地?新建厂房及办公楼等原因,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经过信用社和市联社业务部门多次走访、多次沟通协商,最终给了企业1800万的资金支持,企业如今已基本完成前期建设,进入正常生产运营轨道。
在生产一线看生产情况时,和邵董沟通了企业对信用社的建议和意见,以及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第2篇:走访群众调查民情日记
走访群众调查民情日记
2014年3月25日星期二天气晴
按照镇党委的安排,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到南沟村与县环保局的以从局长为核心的共19名干部一同在南沟村对13个村组406户进行了逐户的访民情征求意见调查,按着村的安排,我走访的是第十一村民组,共32户群众,其余12个村民组由县环保局走访。
我把所走访的32户群众的反映意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救助方面。自2010年清理整顿不符合享受农村低保条件人户后,从2011年到现在,村委会没在公开、公示享受低保户名单。群众反映有个别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已经得了低保待遇,其中12户群众对此事进行了反映。
二、林权证发放存在的问题。自2008年林业部门为群众规划和丈量了宜林荒山的造林面积,答应办理林权证,把钱收上去了,到现在还没拿到林权证。其中有8户对此事反映比较强烈。
三、电网管理方面。南沟十一组是处于电网的末端位置,低压电线多年失修,处于瘫痪状态。各户的用电设备因电压过低不能使用都在闲置,另外由于低压电线松动导致联电造成18户的18台电视机、8台电冰箱被烧坏,电业部门至今没有答复如何处理。群众希望早日为本组进行低压整改,充分利用电能,保障人身安全。
四、乡村公路建设方面。十一组位于南沟村的小碾西沟沟里面,从沟里到村公路大约有一公里的泥土路和上坡路,每到雨季特别难走,交通闭塞,组里的年轻人找对象都难,所有的百姓都盼望着政府给
修一条柏油路或是水泥硬化路,解决群众走路难得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的期盼对我深有感触。我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有责任为群众向上级反映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第3篇:三山村入户调查民情日记
进三山村入户调查民情日志
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天气:晴 早晨7点20分左右,民政局干部职工按照昨天会议要求,早早的来到了局门前,经吴局长提出简短要求后,7点30分准时出发。按照原来的分组,我在汪局长带队的一个组,7点50分,我们到达三山村村、支“两委”办公室。由村干部(共有3人)介绍全村情况后,分成二组,由村干部带领分头入户调查。下午“送温暖”到困难低保、五保户,晚8点多集中返回。
一、三山村概况
1、人口。三山村属蔡河镇,分9组,全村人口1038人,党员29人,其中包括去年退役军人党员一名,去年发展一名。在家务农人员200人,在外务家工130人,外出打工100多人。
2、耕地。全村共拥有水田、旱地1005亩,其中:水田750亩,旱地255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左右,现抛荒面积100亩。主要经济作物:水稻、棉花、花生。
3、公路。全村村村通道路硬化6公里(不包括主干公路),完成村村通60%,现有2个组通了公路。还有6个组没有通公路,一个组借助外村公路也通了。
4、收入来源。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