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看雪》说课稿
第1篇:小学语文《看雪》说课稿
小学语文《看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看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述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为此,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体会大陆和台湾的儿童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二、说学生
1、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和写字方法。
2、学生对雪有了认识,通过学习《北京》,对首都北京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台湾则不太了解。
三、说教法
本文内容和儿童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本课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性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法
1、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2、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合作探究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组内合作,组外竞争. 学生一定能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促进自身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观看图片,初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初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带着对北京的向往,再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生字,并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讨论。教师也可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五)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听录音朗读、自由读、展示读、分小组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第3—11自然段,着重指导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出“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情和老师对故乡怀念的感情。
(六)拓展活动
1、展示交流搜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学生在教室中自由阅读,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2、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我们的学校来做客。
第2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说课稿
《看雪》说课稿
教学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育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次课文教学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在多方对话中生成情感。通过朗读促使语言、画面、情感、乐趣在对话中交融共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材分析:
《看雪》来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该单元主题是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与了解祖国。该课讲述台湾的孩子很难看到真的雪,而从老师那里听说北京下雪的乐趣及渴望看到真雪的心情,老师最后的话语使情感升华,让学生体会台湾与大陆密不可分的情谊。该篇课文主要以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为主,其中的情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习该文要以多读为主,读出其中的情感。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低年级,他们的头脑活跃,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同时他们缺少自控力,在识字认字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对课文的情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想、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利用学过的方法读准字音识记词语,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生字。(这个目标根据学情分析中的学生识字认字能力而设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朗读课文,读出台湾的学生想看雪的强烈心情及玩雪的乐趣。
情感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台胞想看雪的心情及老师思乡的情感,体会到台湾与大陆的情谊。(这两个目标是根据教学思想中以阅读教育为主,读出文本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体会和理解台湾的学生想看雪的强烈心情及老师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台湾与大陆的情谊 学法指导:
朗读法: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共同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中情感。(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多读多写,要求“以读为本”,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自主讨论法:学生在理解文中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标准》提出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手段:
情景创设法:通过画面与音乐的播放,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文中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说象糖它不甜 说象盐又不咸 冬天有时一片 夏天谁都不见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谜语来导入该课,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玩中思考,在思考中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中认字
(在初读课文中,我重点教学识字认词。在读一读中,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他们整体感知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词要圈起来。在写一写中,我会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进行一字一笔一画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进行书空,通过书空让学生注意汉字的间架
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这一环节上,我又让学生说一说,说出不懂的词语,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我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是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再出示图片上的词语,让学生记一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组词有些困难,但可以对词语进行简单的读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感。)
三、精读课文
1)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在前面学习过字词的基础上,教师再次进行范读,在范读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字词的发音,再次巩固学生对生字的发音,以达到知识目标中的要求。)2)划分层次,生读为主
(在接下来要重点讲述该篇课文的内容,其实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其中以对话居多,但其中的台湾学生想要看雪的心情及文中老师思乡的心情,二年级学生还难以理解,所以要以读为切入点,来讲解该篇课文。)
1、读文中一、二段,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问题 ①台湾看得到雪吗? ②看到的是怎样的雪? ③找出台湾在地图上的位置?
(让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用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情分析中二年级学生头脑活跃,能够在文中发找简单的答案,同时他们活泼好动,以问题吸引学生去阅读文本)
2、带感情的读,并回答问题 ①台湾的学生问了几个问题? ②每个问题中学生的心情如何? ③老师又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回答?
(这一部分中台湾的学生通过与老师的对话,看雪的心情更加强烈,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共同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出其中学生想要看雪的强烈心情以及老师淡淡的思乡之情,以达到我制定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3、读一读,连一连
(这一部分中玩雪的情景写的十分生动,让人读了也十分想去玩雪。我还是采取了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玩雪的乐趣,以激发学生更加想要去看雪的强烈心情。顺水推舟,让学生进行连一连的小游戏,加强学生对雪的了解,顺便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词汇。)
4、找出重点词语,读出情感
(文中是最后两段,是课文的情感的突出表现,我还是使用老方法,让学生以读为主,采取不同读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理解文中对话所表达的心情。)
四、情感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 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以,在最后的一个环节,我还是使用朗读法,通过之前的反复朗读,学生已大致掌握台湾学生想要看雪及老师的思乡之情,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下,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对整篇课文再次进行情感升华,以达到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后,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我再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对文本理解的意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作业设计
请学生制作一个邀请台湾同学来看雪的卡片 教学效果
(通过《看雪》这篇课文让学生在识字认词的基础下,进行反复朗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中,我用北京的雪和台湾的雪作对比,然后再划箭头指向北京的雪,更加明显的表达台湾学生想要去北京看雪,突出本的课题。)
第3篇:《湖心亭看雪》语文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诵读及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把了解写景这种白描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
第4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 看雪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 看雪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 看雪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看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述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为此,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体会大陆和台湾的儿童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二、说学生
1、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
第5篇:《看雪》说课稿
激情对话
品味语言
适度拓展
—— 《看雪》说课稿
德培小学
孙晓帆
《看雪》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三册第三组教材。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课文写了老师给台湾小学生讲述自己儿时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到北京看雪的欲望,表达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渴望同欢乐的深刻含义。课文的语言含蓄简洁,背后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平朴中见真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全文以“盼”贯穿全文,台湾的小朋友盼望着去北京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着台湾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文中描写北京雪景和孩子们在雪地上尽情玩耍的一段文字非常生动,富有感染力,是引导学生品味、积累的好材料。通过品读,体会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师生的对话,体会台湾与大陆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是本文的难点。
在学习此文之前,学生已经通过《识字3》和《北京》的学习,对这两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台湾和北京的关系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因学生尚为二年级,生字学习、课文的朗读理解还是教学的重点。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
第6篇:《看雪》说课稿
《看雪》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诵读及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把了解写景这种白描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