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名师点评

2024-06-08 07:12:1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200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名师点评

令人关注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今天上午终于撩开面纱。本报邀请沪上三位名师,分别对三张试卷的作文题略作点评。(所述均为专家个人观点)

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点评

写有所依思有所展

看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试题是一种启迪:它启迪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它启迪你思考生活、思考自我。今年全国卷考题同样如此。提供一个寓言,引出一个话题,提示两个思考,让学生各尽所能施展才华。考题朴实无华、注意高中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但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能起笔、能成文。一个寓言可以让学生引出不少类似的寓言或生活片断。两个提示(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事物认知正误深浅有没有联系?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对生活材料思考的角度。三个“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加上一个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可用也可不用”,给学生写作以充分的自由度。基础一般者可循规蹈矩,沿题目提示方向思考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大可抛开材料,各显神通。

我欣喜,考题重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又扬学生个性所长。我欣喜,考题朴实无华、让学生写有所依、思有拓展。培土育苗,注重基础,不限发展,此题当矣。(大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杨明华)

上海卷作文题

“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70分)

点评

“杂”谈

“杂”这个话题很有个性,个性体现在命题者的独特视角。考生初看题目可能无从下手,心理准备可能不怎么充分,但仔细分析后却还是有话可说,有理可说的。同时这个话题还体现了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考生巧妙地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写,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因为“杂”的话题取材面广,思维角度多。

二是有利于考察考生的立意能力。“杂”有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广度,也有情感上的褒贬之分,更有科学立意的高下之分。考生所写的“杂”的事物,可以是杂而有序,杂而不乱的,有规律的事物,从而写出事物的真、善、美来;也可以反过来,写杂而无序的事物给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写出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毅力和精神来。

三是有利于引导素质教育向注重基础方向发展。这个话题虽出人意料,却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杂”的文章,其实就是天下事皆文章,书里面的事是文章,社会上的事也是文章,平日注重积累,考试的时候就自然有话可说。(晋元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赵凤飞)

北京卷作文题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分)

点评

说“转折”

今年北京卷作文题“转折”是去年全国卷“心灵选择”的姐妹篇。

如果“选择”是主观的行为,那么,“转折”便是对客观结果的认识了。题目提示可以从“个人经历”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思考。在急骤变革的时代,个人的学习、生活、思想认识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应该从看似平凡的小事挖掘出其中包含的深刻内涵。

这几年社会生活中无论国际、国内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件,其中有些是带有转折性的,如何认识这些转折的意义,反映出学生的见识、思辩,反映出学生是否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比如SARS这一事件对认识我国各方面的管理乃至体制的完善具有转折性的意义。这是对埋头书本,只要分数的现象的一个提醒,对今后人文教育的一种引导。

另外,也可以写历史上某些事件、某些个人生活的转折对社会以及个人的影响,对这些事件的认识,反映了考生的能力,也可以看出考生是不是会读书。(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

东方网-新民晚报

第2篇: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集锦

2010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集锦

【全国卷I】

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点评】:题目简单但意境深远

我觉得全国一卷这个漫画有这么几点值得关注的。“餐桌上有几个猫在吃鱼”,先谈谈这个现象。对于众多吃鱼的猫来说,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餐桌上剩下来的鱼或者是可以够猫吃的这些食品明显增加了。所以,猫就可以不费力气地吃到美味的鱼。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后,由于人类对餐桌上食品的选择、量的控制不好导致的。因为选择的多了。如果你选的刚好吃完了,猫就没有吃的了。如果你选择的吃不完,被猫吃掉,这个无可厚非。

但是餐桌上的猫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它的问题在于它在嘲笑那个吃老鼠的猫。这就有问题了。这就带来了第二个问题,猫的职责是什么?是它的职责和本分在一个世界的食物链中,猫的本分和职责就是吃老鼠、抓老鼠。由于猫的这个本分和天性的存在,老鼠就不会泛滥成灾,造成鼠患、鼠灾。因为猫在不断地吃它,而老鼠的繁殖能力很强。所以由于它的繁殖能力很强,它还能够延续它的生命,不至于决斗,但是也不至于导致老鼠过多、过滥,造成鼠灾、鼠患。就整个世界的食物链来说,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一种动物都有一个特定的职责,那这个世界的植物链、动物链就是一个最“和谐”的状态。如果这个猫不去吃老鼠了,老鼠就会越来越多,因为老鼠的繁殖能力很强。这样就会造成鼠灾、鼠患,迫使人类不得不采取办法去灭鼠,来维持一个平衡的食物链。所以,对于吃老鼠的猫来说,它是克尽职守,终于它的天性,它是应当受到赞扬的,而不是应当受到嘲笑的。大多数的猫去吃鱼,无可厚非,有鱼放在那,吃是没有错的,它的错在于它在嘲笑那个克尽职守的猫了,它忘掉了它作为一个动物来说,它在动物链中间应当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这就是它的危害。

它可以不吃,但是它不能忘掉自己的职责,如果它吃的鱼忘掉了自己的职责,而且去嘲笑那些克尽职守的猫,那就是说它忘掉了自己的职责,忘掉了自己应当担负的维持整个动物链合理的责任。如果每一种动物都忘掉了自己的职责,都不去克尽自己的职责,那整个世界已经存在着上亿年的动物的生物链就会发生可怕的变化,就会造成某些动物的恶性膨胀,数量过多。比如说在这个漫画中可能出现鼠灾、鼠患。所以,从整个世界的和平来说,它是需要每个动物都能可进自己的职责,保存自己的天性的。当然,生活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你可以去吃一些其他的东西,但是你不能忘掉自己的职责所在,更不能去嘲笑克尽职守的同类。

考生在这个题目中间,应当对克尽职守的猫,吃鱼的猫,嘲笑克尽职守的猫,抓住这几个要点去谈。学生应当肯定克尽职守的猫是对的。它克尽了自己的职守,维持了自然界的和谐。这个首先应当肯定。对于绝大多数吃鱼的猫,应该说,可以理解,但是不要去职责。对于吃鱼的猫去职责吃老鼠的猫,这些猫就应该被职责了。我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所有的猫都在嘲笑这个带老鼠的猫,是所有的猫都在嘲笑吗?

那这个别的猫应该是指吃鱼的猫。这一大批吃鱼的猫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失职了。不但自己

失职了,而且职责那些尽职尽责的猫。这就不对了。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必然破坏自然界的生物链。生物链的破坏,最终会导致整个自然界生物链的断裂。某一个环节过渡膨胀,会导致这个生物链不能维持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上,最终的结果也会危机到自己的成长。

这里面的猫长期吃鱼,不吃老鼠了,将来一旦什么都被破坏了,鱼没有了,你又不会吃老鼠,那这个猫何以生存?它就无法生存了。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但是不能够忘掉自己的天性,特别是不能忘掉自己养活自己的本领。你光顾着吃鱼了,你自己的生存不就完全依赖于人的喂养了吗?如果你完全依赖于人的喂养了,给你放到自然中,你还能生存吗?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大多数猫和这个猫,可以比较评价,然后可以提出看法。

这个题目出得还是不错的。这个题目好的地方在哪里?第一,它反映了整个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单是人在吃鱼,而且人吃不完的鱼,连猫都去吃了。它反映了这个现状。但是它也点出来了,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中间的某些部分出现了一些人忘掉了自己的职责,有可能导致整个自然界失去和谐的景象。

这幅漫画点出了一种不和谐的景象。因为整个自然界的和谐是一个平衡的食物链。维持一个平衡、合理的食物链,这个社会就是和谐的。如果说这个平衡、合理的食物链遭到破坏了,那可能会导致这个社会就不和谐了。所以,这幅画描述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导致不和谐的苗头,忘掉了自己的职责。随着经济社会的改善,忘掉自己的职责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他忘掉自己的职责,改善自己的生活无可厚非,主要是忘掉了自己克尽职守的职责了。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自然界失去了平衡。

所以,这个漫画是通过一个非常具像的猫讲到了自然界和谐的问题,不是人类社会的和谐。它涉及到自然界和谐的问题。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有自然界的和谐,还有自然界个人类社会的和谐。这里面只是涉及到了整个和谐社会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自然界的和谐。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全国卷II】

阅读下边的材料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

甲 什么是浅阅读

乙 就是追求简单轻松 实用有趣的阅读 后边省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点评】:

全国Ⅱ卷的作文题比较平稳,是文字材料的命题形式。材料的主要信息聚焦于“世界读书日”和“浅阅读”,体现出这个试题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的同时,注重考生人文素养的考查;

材料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出了几种对于“浅阅读”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解读,再一次印证了高考作文注重考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察。

每一个考生都不乏读书的经历和体会,可以在作文中记见闻、写体验、谈感想,但要写好这篇作文,要在强调“世界读书日”的意义之后,表达出对“浅阅读”的明确认识。无疑,对于“浅阅读”可以从正面、反面或辩证的角度立论,关键在于观点明确,有细节上的展开。“浅阅读”恰恰与我们饱受争议的应试体制和以考试为终极目标的功利性阅读形成鲜明对照,它代表的是一种在知识中获得实用能力和愉悦身心享受的新方向。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更加平易近人,才能让阅读在这个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时代在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与各种的诱惑中抢占领地。

【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把它放在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两三寸长。但是把它在大水池中,两三个月就能长到一尺多长。

狼是一种对周边环境充满兴趣的动物,正是因为它不断探索、不断体验,使它能够躲避风险,觅得食物,得以生存下来。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意抽取了18名学生,并把名单交给了班任,并说,他们是很有潜力的学生。由于班任对这18名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都有提高。这些材料启发我们,人的成才是有规律的。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点评】:

年的作文仍然是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的材料作文,但给的是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重在谈鱼的成长和外部环境的关系;第二则材料则侧重的是狼得以生存的自身原因;第三则谈的是“罗森塔尔效应”—— 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质则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信赖、理解、热爱和对其较高的“人际期望”而产生的结果,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在所给的文字中已经有所暗示“这些材料启发我们,人的成才是有规律的”,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就这一组材料看,立意的中心应定在三则材料的核心词“成才”上,但切入角度却可以是多元化的。既可多角度地从自身上挖掘致使一个人成才的种种因素,也可从成才的外在因素上来展开,更可以把内外因两者结合来谈,可以说角度非常多且不易偏离题意。

【海南卷】

海南高考作文题为《参与》。

【点评】

这是一个非常开放型的命题,选择议论文和记叙文的文体都比较容易找到切入点;如果选择记叙文,主人公可以是考生本人,也可以是某个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甚至可以是大的机构、团体、甚至国家,比如有的考生在考后第一时间发布博文,称自己以中国参与协调朝核危机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摆脱了传统的视角和范围,也显示出对时政的关注。

【安徽卷】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注意: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

安徽省作文题被网友评为全国“最难”,但同时也“最易发挥”。这首诗后两句在前面描写江南水乡优美风光基础上阐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和绝对化。这也就是作文的立意出发点。同时只要材料用得妥帖,说出一番道理,选择多种角度切入都是合理的。

【重庆卷】

今年重庆的语文科目作文题为《难题》。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点评】

2010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考点考查、题型设置比较常规,难度适中,语言运用相对较灵活,有一定难度,其余比较平和。

今年的作文题目为命题作文“难题 ”,题目命制平中见奇,关注生活。据杨老师介绍,作文从命题人角度来看,无意在审题上设置难度,“难题”,每个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会遇到。这对于学生而言,人人都有话可说,实际上,“难题”也是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种本意。

但是,作文要想“出彩”,主要是体现在思想的深刻性上,以及对“难题”的理解、认识和态度。在文体的选择上,相对而言记叙文和议论文更好发挥。

【山东卷】

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请据以上材料写文章。

【点评】

这个题目应该是今年考题中较为冷门和抽象的一个。首先,这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如果考生在文章中能够点到出处,应该会有加分。其次,这句命题分为两个要点,一是主语的构成,命题中提到了人生的变化、魅力和美三种现象,那么这三者都可以成为作文阐述的主体,着重其一即可;二是构成这些现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元素,即光明与阴影,这实际上包含了深刻的辩证逻辑原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科生破题可能较为容易。

具体到选题,对社会文明进程中的某些优点和弊端做出相对的阐述,比如私家车的普及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对交通、环境带来的压力就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当然,对于应考的学生来说,选择与自己生活更为相关的事件或现象加以概括、评论,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有的考生选择了以当下社会非常关注的“伪娘”现象为题,谈论自己对“美”的各种表现形式的看法,立意非常新颖,不过难度较大。

【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1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九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材料2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材料3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欲望、物质带来的,欲望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材料4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你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坑害了别人,甚至坑害了国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幸福是____”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语或短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幸福是……》这是今年高开作文题目中较为有难度的一个,因为命题给出的两则具体材料:房子和幸福的关系、生命和幸福的关系和考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尽管当前房价是全热会关注的热点,但对于大多数处于高中生阶段的考生来说,房子和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本身可能并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而在经历生死之间领悟幸福的真谛是一个较深刻的人生体验,大多数考生较难给出有深度的思考和评述。

当然,命题的题眼是“幸福”,虽然必须运用到材料,但材料可以作为铺垫、对照和反正来使用;而考生在作文中依然可以引用个人的生活或观点,抒发自己对于幸福的认识。此外,对材料的运用可以灵活多样,从房子拓展到物质世界对生活的影响;从生命可以联想到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救助等等……按照历届高考评分的标准和传统,紧扣这样的主题较为

容易拿到高分

【湖南卷】

《早》

【点评】

网上有人戏称,《早》这个作文标题很像日本小小说的风格,暗藏悬念无数、令人疑惑丛生。其实,因为命题没有加以更多的限制,相信大多数考生都会从“一日之计在于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正面角度去理解和发挥。果真如此,这个题目应该不算难。

此外,这个命题还有个好处就是无比的开放性。这给了那些思维活跃、联想丰富的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创作一篇小故事,只需在环境设计或人物对话等中加入“早”的情景即可。除此之外,“早”字还可以和一些独具特色的青少年问题联系在一起,比如“早熟”、“早恋”、“早教”、“早成名”……都可以成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角度。

【江苏卷】

《绿色生活》

【点评】

绿色环保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的命运。把《绿色生活》作为高考作为题目无疑非常有意义;对于考生来说,也较为容易发挥。考生可以描写个人的环保行为、家庭的环保生活以及日新月异的环保理念;如果是议论文,可以就环保这一大的社会课题阐述个人的观点、意见、创意。大胆预测一下,今年的满分作文很有希望从这个题目中诞生。

【浙江卷】

《角色转换之间》: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点评】

看到这段命题材料,估计很多考生第一反应就是教自己父母玩电脑、打游戏;可能也有考生有过感染父母一起“追星”、学习的经历,自然这些生活素材都可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紧扣题目,而且真实亲切;不过,有利有弊,如果太多考生的选题角度雷同,那么就很难出奇制胜、拿到高分。

其实,在当今社会中,“文化反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反哺”的形式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这就要看考生个人对生活和观察和理解了。比如,身为“90后”的高考生们,其自成一格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70后、80后生人,甚至90后作家的著作成了畅销书,这就是一种鲜明的文化反哺。

此外,文化反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很深远的,这又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世界文明的交融产生了关联。如果能站在这个高度上加以议论,那么很可能会写出非常漂亮的佳作。

四川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最美的青春》

天津市2010年高考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

广东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

江西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找回童年》

上海市2010年高考作文题:《城市与我》

北京市2010年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陕西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三则小故事启发学生谈成才环境

2010年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

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

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湖北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幻想与现实》

湖北省作文题自由发挥空间大,为材料作文,没有命题。要求考生根据一篇主题为“幻想与现实”的材料自由写作,体裁不限。

福建2010年高考作文题:《格林童话》诞生故事

宁夏2010年高考作文题:《诚信善良》

第3篇:2007高考全国各地作文题目及点评

1.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点评】

画面不难理解,难点在“出事”的含意上。选择“出”了什么“事”,作为写作的角度,是构思时必须考虑的。然后对“出事”应承担的责任须加以议论,并注意突出重点,而写出承担责任的目的,则能给“三个大人”以启示。

2.全国卷(Ⅱ)

关于“帮助”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利用自己的演出所得捐资300万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但当丛飞患胃癌时他所捐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媒体报道后他所捐助的一个学生居然埋怨说:这让他们很没面子。丛飞却说别责怪他们,我已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

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利用收废品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一所希望小学,帮助学生上学。后自己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名受捐助的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压岁钱10元全部捐献给了她。有人问这个孩子为什么捐这么多钱。孩子说就是做到了姐姐说的一句话。记者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名师点评

名师点评2012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名师点评2012江苏高考作文:可能更适合成年人写

就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记者第一时间约请了江苏省语文 特级教师蔡肇基对此进行点评。以下为蔡老师的点评:

要说“忧”与“爱”,首先得看到,二者并非对立关系。“忧”,对立的词语是“乐”,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是如此;“爱”,对立的词语是“憎”,所谓“爱憎分明”就是这样。“忧”与“爱”,自然也非同义关系。现在的作文题是“忧与爱”,这就要想想“忧”与“爱”为什么能联系到一起。原来,“忧”是源于“爱”,“爱”得越切,也就“忧”得越深。“忧”得越深,就显示“爱”得越切。提示语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就表现了“忧”与“爱”的这种关系。就此题作文,得在审题上下点功夫,不审题不行,而审题的难度也并不很大。从这个角度看,这道作文题是比较理想的。

“忧”或“爱”的对象是什么?应该是同一的,同一也比较好写。按我的看法,最好不要写成“忧甲爱乙”,除非确实能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且能有一点发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点评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点评

全国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卸下顾虑的包袱 ◎山东一考生

人生如风,岁月如歌,当轻风拂过,歌声远逝,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考,在人生的道路中,究竟该怎样前行,卸下顾虑的包袱,我们会走得更轻松,更稳当。

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身的理想与价值,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点评

201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点评

新课标全国1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以此为内容,写一封信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新课标全国一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

【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老陈,请听我说

◎河南一考生

亲爱的老陈:

您好!

我是明华,看到您的女儿对您的举报,我感慨颇多。或许,您心中积存着对您女儿的埋怨,埋怨她为何对自己的父亲如此冷漠无情,埋怨她为何让您失去了颜面,埋怨她为何不维护父亲的尊严。老陈,请不要责怪自己的女儿,因为她的心中是对你满满的爱!亲爱的老陈,你是否想过,当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时,你的女儿是何等的担忧;当你的家人屡次对你作出指正,而你却不听劝告时,你的女儿是何等的焦急。作为女儿,她没有办法像一个大人一样严肃地指责批评你,因为担忧,因为焦急,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新课标全国一卷:两人过独木桥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重庆卷:租房

一个游客租房,在签订合同前将房东的玻璃杯打碎了,他打电话给房东道歉,房东询问,游客说已将玻璃碎片收好,房东看后说不会将房租给他了,并重新收拾了玻璃碎片,标注“危险”。

自拟题目写文,题材不限,不少800字。

北京卷: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各地汇总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题目已经陆续公布,以下是作文题目。

大纲版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甩掉多余的顾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课标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 船主与油漆工

给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江西】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天津】给材料作文: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北京】讲述火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最新)

思源工作室***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2新课标高考材料作文:举手之劳

材料:船长和油漆工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201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放下顾虑

材料: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

未完,继续阅读 >

《200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名师点评.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200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名师点评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