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夏谚语
第1篇:立夏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立夏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河南、湖南)。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南)。
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立夏不下,无水洗耙(安徽)。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江苏)。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湖南)。
立夏日下雨,夏至日少雨(福建)。
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广东)。
立夏雨,涨大水(湖南)。
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江)。
立夏晴,雨淋淋(江西)。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湖南)。
立夏雷,六月旱(湖南)。
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广西)。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江)。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山东)。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山东)。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广东)。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西)。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南)。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江西)。
立夏见夏,立秋见秋(山西)。
第2篇:二十四节气立夏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谚语
很多谚语都是有一定寓意所在,而每个节气都有相关的谚语,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立夏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立夏的谚语:
1)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
2)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3)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4)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粤)。
5)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6)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7)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赣)。
8) 立夏见夏,立秋见秋(晋)。
9) 立夏大插薯。
10)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11) 立夏芝麻小满谷。
12)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13) 立夏种绿豆。
14)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15)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16) 立夏前后种络麻。
17)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18)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19)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20)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21)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22)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23)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24)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25) 立夏三日正锄田。
26) 锄板响,庄稼长。
27) 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28) 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29)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30) 锄下有水也有火。
31) 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
32) 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
33) 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34) 头遍锄不好,到老一地草。
35) 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
36)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薄地还可五、六、七(千)。
37) 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38) 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
39) 狠锄行间,细锄行边,匀搂株间,保墒保暖。
40) 锄头早,僵瓣少。
41) 春锄深,夏锄浅,秋天锄地似刮脸(指早春作物)。
42) 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下狠心,五、六、七遍莫伤根。
43) 头遍挖(间苗),二遍抓(深锄),三遍四遍大锄拉(浅快锄)。
立春节气谚语:
1) 立春晴,雨水匀。
2)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3)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4)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5)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6)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7)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8)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9)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立夏的由来: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开始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立夏的传说故事: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以来的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的这一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
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就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
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第3篇:关于二十四节气立夏谚语大全
关于二十四节气立夏谚语大全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种绿豆。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风生火龙雾生疸。
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
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相关文章推荐:
1.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立夏
2.关于二十四节气歌谚语(立夏)精选
3.关于谷雨的'节气谚语大全
4.关于谷雨的24节气谚语
第4篇: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节气谚语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节气谚语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节气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节气谚语】
春锄深,夏锄浅,秋天锄地似刮脸(指早春作物)。
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下狠心,五、六、七遍莫伤根。
头遍挖(间苗),二遍抓(深锄),三遍四遍大锄拉(浅快锄)。
头遍开,二遍栽,三遍四遍跑起来。
头遍苗,二遍草,三遍四遍顺垄跑。
头遍高粱,二遍谷,三遍棉花要深锄。
盐碱地,勤中耕,才有季季好收成。
见草锄草工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
无雨锄地,有雨补苗。
苗子不全,及早补填。
移苗要保活,必须带泥坨。
一边一铁锨,末后连窝端。
多带老娘土,阴水两把捂。
苗子补严,间定莫慢。
定苗带个篮,蚜株移出田。
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棉花鏊子腿,谷子羊屙屎。 麦子下种子隔子,谷子留苗屙屎。
要想吃小米,谷子羊屙屎。
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壮的。
春天恋了苗,秋后收得薄。
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苗荒甚于草荒。
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长桃。
苗荒苗,不结桃。
留苗过稀,后悔莫及。
苗过稀长草,苗过密易倒。
高粱稠了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