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瞿秋白纪念馆作文300字
第1篇:参观瞿秋白纪念馆作文300字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作文300字
暑假里的一天,阳光灿烂,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瞿秋白纪念馆。
先来到故居,便发现了里面全是关于瞿秋白先生的画,往里面走一点,便看到了他的笔、墨、纸、砚,还有他写的书。往前面走,看到了先生曾经使用过的床、板凳,还有他和鲁迅先生谈事的`画,仿佛看见他年轻时学习和工作的样子。
参观了这些,再往右走,便看到了瞿秋白纪念馆,正对面有一块很长很宽的黑板,上面记载了瞿秋白先生一生的故事。一进大门边看见了“我是江南第一燕”七个大字。大字后面有一座瞿秋白先生的铜像,看起来他非常雄伟、高大。经过两旁的资料,我知道了他是一位文学家,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华人民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36岁和敌人作斗争时,慷慨就义。他的作品有:“《江南第一燕》、《咏菊》......他带过的帽子、包和衣服上面都有一个五角星,代表他是一位共产党员,他非常伟大,担任过两次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参观完瞿秋白纪念馆后,我被瞿秋白先生的革命精神感动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们身边了,但我们还会永远记住他的。
第2篇: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参观瞿秋白故居有感
在中国革命的探索道路上,许多的革命家为国家的未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瞿秋白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位。我的大学就在常州,所以有幸去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在参观之前,我先查了有关瞿秋白的生平事迹。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加领导北京的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初参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后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6月,出席党的六大,随即参加共产国际六大,后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1年起,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战线的斗争。1931年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1934年初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都被他严辞拒绝。6月18日临刑前,他神色不变,坦然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高唱《国际歌》、《红军歌》。到刑场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
瞿秋白的故居是一个旧时典型的江南院落,黑瓦白墙相互映衬,如同一幅江南水墨图,古朴而雅致。抬头仰望,可以看见茅盾先生所题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牌匾。从棕红色的大门进入,故居分为东西两院,各有四进,踏着青石板路,院落里种着几株桂花树。大堂前立着瞿秋白充满书生气质的雕像,栩栩如生。身后的墙壁上写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内堂里悬挂着各种风格的书画,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主人的文学涵养。从大堂的隔壁侧门进入就是内室了,两张雕花床,几张桌子和椅子,书桌上还放着笔墨纸砚,一个大的书橱,摆设透着实用的朴实和简约的别致。
故居旁边是瞿秋白同志纪念馆,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门口的大石碑镌刻着梁衡先生纪念瞿秋白同志所写的《觅渡,觅渡,渡何处?》的文章。在纪念馆的右侧有一幅瞿秋白与列宁同志的浮雕,而在左侧有一幅瞿秋白与鲁迅同志的浮雕。踏入纪念馆,纪念馆显得光线亮丽,刚进门也是一尊巨大的瞿秋白同志的铜像,两侧陈列着他一生的历程的图文资料以及他所用过的相关物品,让人一目了然。
一副眼镜,一卷书文,书生气质的他,何以抛弃自己的文学理想,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政治革命中去?但是,他有着满腔爱国救国的热情,有着为国报国的豪情壮志。就这样,他带着读书人的儒雅安静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中。生命中短短的三十六载,远赴苏俄学习,南下会见孙文,促成国共合作,主持“八七会议”,苏区理论宣传等等直至英勇就义,凛然一个铮铮铁骨的革命家。他找到了一生的觅渡——“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道路”。带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知识分子责任,拯救天下黎民苍生。
瞿秋白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并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瞿秋白与鲁迅并称文坛双璧。他们也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白曾到鲁迅家中避难,鲁迅把瞿秋白看作知己,曾写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期世
当以同怀视之”一联赠予。在纪念馆中,有这幅鲁迅亲笔的对联。瞿秋白也写过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鲁迅的杂文创作作了中肯的评价。茅盾曾说:“瞿霜鲁迅各千秋。”瞿秋白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秋白被处决后,鲁迅叹息良久,说:“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秋白的遗著《海上述林》。
瞿秋白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参与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挤冷落直至牺牲,这被人们视作一个悲剧。其曲折的心路历程在《多余的话》中有着真诚的表达。根据他临终前的自述,他只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参与政治运动,乃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完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但他的悲壮中还透出他作为文人所特有的潇洒甚至浪漫。他以悲壮,潇洒而富有浪漫气息的方式,为他短暂却又意义非凡的36岁的人生画上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感叹号。
瞿秋白一共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位妻子王剑虹,湖南人,是上海大学的学生,1924年1月与瞿秋白结婚。同年7月因肺病去世。他的第二任妻子杨之华,浙江萧山人,也是上海大学的学生,在与前夫沈剑龙(沈玄庐之子)离婚后,1924年11月7日,杨之华与瞿秋白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沈剑龙也亲临祝贺。在纪念馆的一面墙上(秋之白华)有一张瞿秋白与杨之华的合照,下方有瞿秋白送给杨之华作为结婚礼物的金别针,并有他亲自篆刻的“赠我生命的伴侣”七字。1935年瞿秋白去世后,杨之华被安排去了苏联。1936年,杨之华在莫斯科被王明隔离审查,直到1938年才被平反,进入东方大学中国部边工作边学习。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杨之华母女回国,又在新疆迪化被盛世才拘捕关押了四年。1949年以后,杨之华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和全国总工会的党组成员及女工部部长,*中杨之华受到批斗,被长期关押,1973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瞿独伊是杨之华与沈剑龙的女儿,生于1921年11月。1930年瞿秋白夫妇从苏联回国时,将瞿独伊留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上学,并委托鲍罗廷夫妇代为照管。1949年以后瞿独伊成为新华社记者,1950年前往苏联创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1957年回国后,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78年,在新华社国际部俄文组从事翻译和编辑,直到1982年离休。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荣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整个生命。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地寻求中国光明之路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思想英勇奋斗的一生。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这次参观瞿秋白故居,我感慨颇深,他以理想照亮道路,用革命点燃生命。对于我们大学生,我们要追寻烈士的足迹,锻炼和提升自我,为中国复兴之大业,继续开拓进取!
第3篇: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班级:姓名:学号:
伴着蒙蒙的细雨,我们坐上公交车,去观瞻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早期先行人,他是一个散文作家,也是一个文学评论家。他曾经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为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的人物——瞿秋白。
作为一个常州人,瞿秋白,这是一个熟悉而又令常州人骄傲的名字,没错,他就是在1899年,这个乱世之中诞生的常州人。他与张太雷,恽代英合称为“常州三杰”。而今天,我们便要走进记录了人们对瞿秋白所有记忆的地方——瞿秋白纪念馆。
跨进那高高的门槛,便进入了瞿秋白的记忆天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黑色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一句瞿秋白的千古佳句: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雲稍。这句话出自于他在1923年春夏之交所写的《江南第一燕》,我还记得全诗的内容是:“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我深深的感觉到了瞿秋白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公无私和傲人的气
第4篇: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英语2班 臧瑶 091501221
这是我第二次参观瞿秋白纪念馆,第一次还是小学的时候,所以对瞿秋白纪念馆的印象并没有很深刻。但这次的参观让我感触颇深。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常州市市中心,逛街的时候经常会经过,每次从外面看总觉得瞿秋白纪念馆有些落寞。因为和繁华的城市中心相比,它是如此的渺小,微不足道。城市灯红酒绿的映照下,纪念馆显得黯然失色。但这次的参观让我真切感受到内心的强大,品德的高尚是那些表面的灯红酒绿远不能及的。
外面看纪念馆就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饱经风霜。但进入瞿秋白纪念馆,我最大的感受是惊讶。位于市中心的瞿秋白纪念馆丝毫没有被城市的喧杂污染,它是如此的静谧,和谐,一尘不染。进入祠堂,一个高大的形象映入眼帘——瞿秋白石膏像。他一只手插在袋子里,一只手紧握着一本册子,正气凛然,踌躇满志,一种革命家的儒雅和对革命的坚定展露无遗。经过祠堂,主厅,卧室,门房等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革命家虽然过的简朴,但是对革命的信仰一直保持着,且坚定的遵守着革命家的宗旨。
瞿秋白纪念馆里还
第5篇:参观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来到常州上学,当然要了解一下常州,知道当地革命烈士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于是我们一宿舍在周末找时间去瞻仰了一下瞿秋白纪念馆,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参观之前,我先查了一下有关瞿秋白的生平事迹。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曾经担任过中央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在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是,他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会后主持中央工作。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到苏区任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罗汉岭英勇就义。三十多年之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居然还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磨难,“四人帮”被铲除后遗骨迁移到八宝山。“四人帮”被铲除,1980年中共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昭雪。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
第6篇: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瞿秋白纪念馆参观游览。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瞿秋白纪念馆,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我们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迎面这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长檐耸肩,敞亮天井,马蹄山墙,典型的明清居室风格,这便是瞿秋白纪念馆。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侧重表现的是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侧重表现的是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
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展览大厅。
(第一部分)瞿秋白于1899年在常州出生,到1935年在福建长汀为革命献身,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奋斗了36个年头,从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文化伟人,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1985年杨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对瞿秋白做了科学、公正、完整的评价: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第7篇:观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院系:商学院
班级:11东会计7班
姓名:邹颖洁
学号:11851942
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也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他走向刑场时高唱着《国际歌》,在绿草坪上盘膝而坐,视死如归,凛然从容,牺牲时年仅36岁。由他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激扬回荡,他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身在常州,必然要去了解下瞿秋白,我与好友结伴游瞿秋白纪念馆也是为了追寻那一段记忆。作为常州城市名人的代表,瞿秋白对于常州这座城市,就如同毛泽东之于湘潭,如同周恩来之于淮安。作为党历史上早期的领导人,毫无疑问瞿是这个城市的骄傲。现如今,我身为一名常州的大学生更应深刻地去理解这个人物对于常州历史、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
瞿秋白生于常州,故居和纪念馆是由瞿秋白的祖上旧居改建而成,东西两个院子。西院原是一间祠堂,现新建为瞿秋白同志纪念馆,门楼下的金字横匾系邓小平同志书写
第8篇:瞿秋白纪念馆游记
瞿秋白纪念馆游记
“说着就走”走一场快乐的旅游吧!今年的暑假,老师带我们去瞿秋白纪念馆参观。一路上闻到了伟大的气息,转身回眸着,眼前出现了一排一排大人物,常州三杰: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让我们了解这个文质彬彬的瞿秋白吧!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之一,革命家、文学家。拥有着爱国之情。当然是中国“救命恩人”呢!
一打开瞿秋白的故居扇门,飘来花草芬香。四周古老建筑。地砖上冒出野草,是极为江南风味,旁边有个井水,它随着夏冬凉热,估计瞿秋白爷爷靠这个生活长大的呢!再多走几步,“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几个大大字金光闪闪,十分耀眼,这是瞿秋白对自己的写照。雕塑上他,身材纤长,上身穿中山装,下身着长裤,脚蹬马靴,戴着一副又圆又黑的眼镜,好像在凝视着远方,担心国家的安危。再次走进他的书房兼卧室,桌子上摆着文房四宝“毛笔”、“墨汁”、“宣纸”“砚台”。旁边有个书架,一列列放满了许多书,书页纸泛黄,带着一股墨香味,可见他是个学富五车、勤奋好学的人。当年,张太雷、等同窗好友温习功课、讨论时事,讨论着
第9篇: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篇1: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星期天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了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细细地阅读了瞿秋白的生平和革命经历,我深受感动。
瞿秋白曾经两次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者、理论家和宣传者。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充实而璀璨。他思想先进,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留下了诸多第一: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我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并一直沿用至今;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他本是一个文人,但却因为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毅然从政,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选择从政道路,并为之奋斗终身。
瞿秋白是伟大的,但静静走近时,你还会发现他是真实的,纯粹的。我去过位于常州青果巷的八桂堂,那是瞿秋白出生的地方。院子里至今还有几棵桂花树,静静地舒枝展叶,每一片叶子上都跳跃
第10篇: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上午,我和两位同学相约一同前去瞻仰瞿秋白故居和瞿秋白纪念馆。四月的江南,似乎总是少不了那点点雨水的滋润。从清晨开始,天,便下起了微微的蒙蒙的细雨,就这样,我们三人怀着无比崇高、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一次心灵学习的旅途。
从学校乘车约半个小时,再行走一两分钟,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目的地——瞿秋白纪念馆。站在门口,大致简单看去,瞿秋白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庭院,黑瓦白墙,交相辉映,书香气息浓厚,很有江南水墨的美妙韵味。这使得它在这四周现代化的建筑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庭院的正门口,有一块茅盾先生所题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牌匾。站在门前,静静的停留片刻,你会发现,不时会有路边的行人,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扭头静看这座有独特气息的历史建筑。而进出其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的主人,用自己怎样博大的胸怀,何等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引领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使得人们将他永远铭记于心!
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瞿秋白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