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2024-06-28 07:12:1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的严格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依据地理课程的特点,对PBL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分析,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课程之中,希望能够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实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地理课程;PBL;教学模式;教学应用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中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整节课程的完成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这种方式看似学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现实中结果并非如此。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为传统的教学课堂增加了更多的趣味,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现法、设疑法、课堂互动学习法等综合教法被广泛引用。但各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依旧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以前的那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对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可以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一、PBL教学模式概述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HowardBarrows提出并应用于医学教育中。“问题解决”教学表述了一种教育与学习的新观念,它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使学习者更加致力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一来他们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精神。在那时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独立思考,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它的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等各种渠道找到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此外,该教学模式不仅在医学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其他的教学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二、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问题设计要新颖

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都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新颖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问题的设置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气候那一章节时,教师的问题设置就应联系当前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问题。让学生从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入手去搜集资料,学习这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近年来冬季气温越来越高?北方洁白的大雪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海平面会越来越高?”等问题的提出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资料搜集让学生讨论得出本组答案。这样巧妙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转变角色

PBL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因此,教师应学会及时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地位,转变其角色。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师不紧要担当问题的提出者、引导着、组织者、解决者,同时还要加入其中做一个参与者,教师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加教师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此外,教师积极加入到学生讨论队伍之中,也可以更好的驾驭问题的广度、深度,从而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沿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寻找正确答案。与此同时,教师角色的转变更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所教的都是准备好的已有知识,而PBL模式下的课堂学生为主导,虽然问题的设定由教师提出,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他们不懂不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有更高的知识水平、更广的知识面去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中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教师角色的正确转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PBL模式的顺利实施。

3.学生要积极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已备好的教学教案完好无损的向学生灌输,很少有启发学生的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他们不知道没有教师的讲授应该如何学习,如何获取其他知识。而PBL模式则打破了这个怪圈,它是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在PBL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搜集资料,经过小组讨论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高一自然地理,大多数的知识比较具有空间想像力,教师一味地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而采用PBL教学则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自己很难理解的知识他们会积极主动的讨论思考,小组讨论的过程可以促进他们一步步去探索新知识,在讨论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三、PBL教学模式的评价反思

PBL策略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知识获取技能为中心,对于现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还会使学生从信息的接受者成为分析者、评估者、组织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PBL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于那些理论性、规律性、能明确开展的综合性地理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那些比较直白简单的地理内容也许并不会有太大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PBL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总结

PBL教学模式虽然比较适合于我国素质教育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善于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任何的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地理教育过程中针对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然而,PBL教学模式的很多优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l]韩玮娜,常亮,阎芳等.PBL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

[2]张彦晓,梁彦.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03

[3]李表明,李家清.“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杨伟平,陈万光.PBL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10

第2篇:PBL模式教学生态学论文

PBL模式教学生态学论文

一、生态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问题设计的支点,所有设计的问题都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目标包括课程专业目标和其他综合素质目标。专业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专业课教学的目的。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的学习是要学生掌握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影响,在这个总目标下,不同的章节内容又有各自的分目标,如,“群落生态学”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群落的性质、结构、动态以及群落分类等,并能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生态管理实际。老师必须准确把握这些目标,不得偏离。综合素质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专业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一般包括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索与利用资源的能力,培养自我驱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能等。老师只有准确把握了教学目标,才算占据了PBL模式的制高点,才有可能做好问题设计和发挥PBL模式教学的效果。

2.生态学问题设计

根据PBL模式问题的特点,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反复斟酌和在2012级生态学教学中试用后再修改,凝练了9个问题,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问题的特点

中9个问题具有如下特点:

(1)紧扣生态学课程内容,有明确的专业目标和其他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推理问题或调查、实验等实证研究解决问题,能够获得专业水平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升。

(2)问题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或是来源于身边,或是社会热点,能激发起学生探索与主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3)有理论性问题也有只能通过实验才能找出答案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直接的和唯一的答案,一些问题会随着信息的不断增多而不断改变和逐渐深入,如问题1、5、6。

(4)问题分布到了生态学各部分内容之中,避免了重复;

(5)适合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动机态度等,可以引导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产品,如图表、录像、论文等。在PBL模式生态学教学中应用证明,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寻找答案,一方面可以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二、结语

源自于西方医学教育的PBL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演讲相比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值得我们借鉴,但这种方法如何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关于PBL模式生态学教学问题的设计是一个尝试。虽然确定的9个问题是按照PBL模式问题的要求经过反复推敲而形成的,但这些问题还是存在缺陷,如,9个问题虽然分布在生态学的不同章节,但每一个问题都不能包含每一个章节的全部知识点;不是每一个问题都符合“ill-structured”的要求;问题之间也缺乏连贯性,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希望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3篇:PBL模式教学生态学论文

PBL模式教学生态学论文(共14篇)由网友 “Kylin” 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PBL模式教学生态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PBL模式教学生态学论文

PBL模式教学生态学论文

一、生态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问题设计的支点,所有设计的问题都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目标包括课程专业目标和其他综合素质目标。专业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专业课教学的目的。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的学习是要学生掌握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影响,在这个总目标下,不同的章节内容又有各自的分目标,如,“群落生态学”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群落的性质、结构、动态以及群落分类等,并能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生态管理实际。老师必须准确把握这些目标,不得偏离。综合素质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专业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一般包括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索与利用资源的能力,培养自我驱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能等。老师只有准确把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PBL教学模式

PBL模式

(一)PBL简介

PBL英文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模式的关键要素包括:作为导向的问题、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PBL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PBL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1、传统教学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围绕学生,针对书本知识进行教学,让问题解决为学科知识服务。存在

未完,继续阅读 >

《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分析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