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去柏林》读后感

2024-06-30 07:12:3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搭车去柏林》读后感

《搭车去柏林》读后感

读完《搭车去柏林》已是凌晨,舍友们都睡了,我独自享用这份静谧,思想也随着书中人一路西行的路途且慢且行。

可以说,接触这本书纯属偶然,而且更是怀着莫大的耐心开始阅读。这本一听名字就让人不想继续读下去的记录性散文,不料我读完几页之后便再也放不下。背包客,四处搭车,古怪的方式,异于常人的视角,天马行空的想象,总之说走就走,简单的很。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无论以什么理由上路,这样的行走本身就让我动容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包括我,即使具备了一切出行的客观条件——好身体、充分的时间和够用的金钱,但是谁会选择开始那一段艰辛的旅程?“有些事情现在不做,这辈子都不会去做了”,可能我们并不缺少那样的情怀,但是就是少了那么一点点的勇气,多了那么一点点的顾虑,被现实牵绊了双腿。那种整天忙活着如公式般的生活,机械样地呼吸,进食,再入睡。对,就是这样的世界,我想逃离出去,不拖泥带水。

这场旅行被誉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成人礼,献给所有人。88个陌生司机,100天的未知旅行,16000公里的搭车旅途,从北京到柏林,史无前例,艰辛浪漫。前方是未知的道路,前方有浪漫的等候,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在路上。

一路上谷岳和刘畅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当地人,在他们的车里、家里,经历了不同人的生活:搭每一位路人与自己同行的孤独的石油卡车司机,吉尔吉斯斯坦酒后端上热腾腾的大餐的牧民,乌兹别克沙漠墓地的守墓老人,里海边独臂畅饮的俄罗斯水手;土耳其豪放热情的'富二代,罗马尼亚坚强的孤儿院志愿者,布达佩斯的青春旅馆的韩国老板等。从搭车上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就像是可爱的吉尔吉斯斯坦胖大妈在公交车上会放心地让旁边陌生人照看小孩子,温暖安心。

他们如愿以偿地走到了最后。我无法得知他们在几经坎坷终于到达目的地后是怎样一种心情,兴奋,激动,亦或是一种圆满,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太过现实。行走应该是一种姿态,而不是一种路径,就像死亡是必然的结果,而不是我们的目的一样。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在路上,用双脚去丈量眼前的这片土地,一步步前往心中的圣地;在路上,几时行走在荒芜人烟的戈壁滩上,耳畔也会有那驼铃声回荡。在路上,随自己的内心。

第2篇:搭车去柏林读后感

昨晚花了一夜的时间看完了,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坚持

让我也有种想背包旅行的念头,虽然明知道这很不现实

有太多太多的舍不得,让我无法放下

也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让我拿来当借口,无法向前走

我无法想像可以放弃一切去旅行?

我无法想像只有少得可怜的钱可以去旅行?

我无法想像如果真的要背个包去旅行,到底要装多少东西才够?

我无法想像搭车的成功率?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愿意搭你一程?

我无法想像旅途中有什么危险的事发生?

有太多未知的东西让人却步

也许是我想太多,虽然我只是想,而没去行动

就好像海贼王,无法知道前方有什么,但却让人期待兴奋的冒险旅行

我也能有这样的勇气么?

现在的社会很现实的,就算我在夏湾写着个“拱北”牌子

也不会有人愿意让我搭车,除了的士吧.这样做似乎很白痴

我曾经很向往西藏,因为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就只是很去想去那儿看看

我对那儿并不了解,也没特别注意西藏的资料

也许是我觉得并没机会会去的吧

这次看完书后,让我想去的地方还是西藏

可有太多的太多的原因去不了

现在没有那么时间,没有那么多钱可以用

也没有相机之类的工具可以让我拍下风景物

也没有准备去旅行的工具等等

更重要的是没有准备去旅行的心

我在想如果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这些能准备好么?

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或许几天就够了

不需要用太多钱,可以尝试厚着脸皮去搭车,就算失败也是一种体验

不需要太多的东西,简简单单就好,又不是长年旅行

不需要给自己太多想法,本来旅行就是随意的想一想,似乎这些借口都已不成借口了

嗯.我太多三分钟热度了.所以不知道自己是否在热度中

一年后是否真的可以背个包就踏上旅行呢?

就让这篇日志来看看我一年后会怎样吧.

第3篇:搭车去柏林读后感(推荐)

《搭车去柏林》读后感

花了大部分时间看完了《搭车去柏林》这旅行小说,心里有着无限的激动,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坚持。一个美国籍的中国小伙子和一个纪录片导演刘畅,在2009年夏天一路只靠这陌生人的帮助,从北京到德国柏林,用招手搭车的方式前进,共搭车88次,途径13个亚洲与欧洲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耗时3个半月,行进16000多公里,最终抵达柏林。我多么想放下一切念头,背上行囊,带上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踏平高山,游过海洋。

我真的无法想像只有少的可怜的钱可以去旅行。我无法想像如果真的只要背一个包去旅行。我无法想像搭车的几率是多少。有太多的惊讶给了我。其中有一句话“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我很认同。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做,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观的改变,生存的压力等等会让我们在想做的时候却力不从心。我认为,人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最应该做的事情,不要被当时的物质诱惑所俘虏。

在路上的收获,就是重新 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的过程。其实换个方式想一想,我们的路和他们非常相似,一定要精心努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读书报告 (搭车去柏林)

班级: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软件)学号:2012419231姓名:曾丽娟

《搭车去柏林》读书报告

偶然间从书店看到这本萦绕着自由与烂漫气息的“神秘的小盒子”——《搭车去柏林》。从此它就改变了我的人生观,让我认识到自己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中是多么的渺小。在这18年里我认识的世界甚至还不及这个“神秘的小盒子”完全。如果没有看到它,如果不出去走走,我或许以为这就是世界了。生活它是一条长河,奔走流转。对旅行者来说,这条河的归宿是海洋,因为那里的自由无边无际。很幸运,谷岳和刘畅都找到了正确的出口。

在这个不出门即可知天下事的网络时代,还有几个人愿意走出门取用双脚丈量土地,走向真正的远方?在这个人人都将买房视为人生头等大事的社会,还有几个人会在夜阑人寂时倾听自己内心梦想的声音?我们努力赚钱,却不敢用力做梦;我们转载别人的故事,自己却提不起勇气做主人公;我们日复一日地老去,是否终有一日会后悔自己一生随波逐流从未试图对抗平庸。

一个美籍华裔小伙(谷岳),一个纪录片导演(刘畅),在2009年夏天一路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在柏林读后感

在柏林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读了奥莱尔的《在柏林》一文。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柏林》一文主要记叙了:一位战时后备役老兵和他身体虚弱的妻子在火车上,妻子在不停地大声数着:“一、二、三。”别人以为是神经病。后来老兵解释道:“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通过这一个小片段,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感受到了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战争使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毁灭。

我们在如此和平的年代里,应该为幸福生活而高兴。应该在这样的年代里努力学习,报答那些为美好生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我们要提倡和平,反对战争,让蓝天充满欢乐的笑声,让大地充满新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和谐美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柏林日记》读后感

读史书,可以了解最轰轰烈烈的战事和一系列的事件。但有些细节,从史书中是无法了解到的。《柏林日记》中的许多情节,可以称作二战密闻,或者二战轶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柏林日记》的作者,二战期间美国驻柏林记者威廉·L.夏伊勒,同时也是《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的作者。前者详实地记录了战争期间的见闻,后者则取材于前者。日记真实,细腻,全面而具体,并配有大量的老照片,这更增加了它的可读性。日记中,有举世皆知的大事件的经过,也有鲜为人知的生活小事。

对于日记,许多人感兴趣的是它的真实性,隐秘性。而对于二战如此隐密的事件,在当时,这种日记是为纳粹所忌讳的,因为它披露了最真实的情感和事件。夏伊勒在战争中不平凡的日子里,记下了他所闻所感。所幸的是,这本书在今天得以流传于世。

通过日记,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当时战区消息封锁之严密,对统治者来说,是统治之需,称霸的必要,而对人民来说,则是被牵着鼻子走的不知情人。市民们被希特勒别有用心的宣传所鼓舞着,对和平充满着信心,对希特勒的战争名目深信不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在柏林读后感范文

在柏林读后感范文

在柏林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读了奥莱尔的《在柏林》一文。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柏林》一文主要记叙了:一位战时后备役老兵和他身体虚弱的妻子在火车上,妻子在不停地大声数着:“一、二、三。”别人以为是神经病。后来老兵解释道:“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通过这一个小片段,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感受到了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战争使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毁灭。

我们在如此和平的年代里,应该为幸福生活而高兴。应该在这样的年代里努力学习,报答那些为美好生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我们要提倡和平,反对战争,让蓝天充满欢乐的笑声,让大地充满新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和谐美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柏林读后感(精选4篇)

第1篇:《柏林日记》读后感

读史书,可以了解最轰轰烈烈的战事和一系列的事件。但有些细节,从史书中是无法了解到的。《柏林日记》中的许多情节,可以称作二战密闻,或者二战轶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柏林日记》的作者,二战期间美国驻柏林记者威廉·L.夏伊勒,同时也是《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的作者。前者详实地记录了战争期间的见闻,后者则取材于前者。日记真实,细腻,全面而具体,并配有大量的老照片,这更增加了它的可读性。日记中,有举世皆知的大事件的经过,也有鲜为人知的生活小事。

对于日记,许多人感兴趣的是它的真实性,隐秘性。而对于二战如此隐密的事件,在当时,这种日记是为纳粹所忌讳的,因为它披露了最真实的情感和事件。夏伊勒在战争中不平凡的日子里,记下了他所闻所感。所幸的是,这本书在今天得以流传于世。

通过日记,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当时战区消息封锁之严密,对统治者来说,是统治之需,称霸的必要,而对人民来说,则是被牵着鼻子走的不知情人。市民们被希特勒别有用心的宣传所鼓舞着,对和平充满着信心,

未完,继续阅读 >

《《搭车去柏林》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搭车去柏林》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