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的教案
第1篇:《玩泥巴》教案
《玩 泥 巴》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了解雕塑工具的简单运用,以及民间泥塑与城市雕塑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情感:本节课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寻找形象、发现形象、创造形象、完善形象。使学生充分感受快乐、兴奋、美好与幸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勇于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感受、了解,并初步认识雕塑泥的性能,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与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素养。
学习材料
教师:雕塑泥(教师和每个学生各一块)、教学课件一个、泥塑工具五套(教师一套,学生每组一套)、水桶、泥塑托盘(每个学生各一个)。
学生:泥塑工具、围裙、毛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学生歌唱,稳定纪律。
二、导入:“同学们,请把桌子上蒙的布打开。看看桌子上有什么?”(泥)“如果你很想摸一摸,那就快动手吧!而且还可以闻一闻。” 通过给学生意外的惊喜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玩泥巴的愿望。
三、新授:
(一)、初步认识了解雕塑泥。
1、让学生自己随意摸、捏、闻,并 感受泥性,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谈出自己的感受。2、老师和大家一起摔、抓泥,观察泥的造型变化。
(二)、认识了解泥塑工具,并探究功能。
1、观察工具的形状。2、讨论工具的功能。3、尝试使用工具、了解工具的功能。
(三)、深入了解泥与泥塑工具的性能。1、寻找形象。(1)、让学生利用工具或手把泥分成小块。(2)、把碎泥块进行重新堆积。2、多角度观察,培养想象力。
(四)、初步造型,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力.1、基础造型。(1)、用泥将伸平的手包裹起来。(2)、将手从泥中抽出。2、展开联想。(1)、针对教师手中的泥进行多角度观察,确定基本形象。(2)、教师演示简单的加工方法与过程。3、学生通过联想,确定自己的基本形象。
(五)、深入造型,完成作品。1、学生运用学到的技法与自己的想象,在基本形象的基础上创作自己的作品。2、教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艺术创作。
(六)、作品讲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2、让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七)、佳作赏析,中外优秀的泥塑与雕塑作品。1、“泥彩绘”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2、“城市雕塑”现代城市雕塑的特点与作用。
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掌握基本的工具应用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发现形象,发挥想象,确定作品的基本形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出具有个性,比较完美的泥塑作品。学生的互评与自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长见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环保意识。
四、总结:许多材料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媒材,以后的美术课上我会给同学们创造更多玩的机会。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的艺术创作生活化。
三、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随意造型并由此展开想象,进而进行加工与完善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比较成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再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雕塑文化,了解造型艺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2篇:玩泥巴教案
一、教学内容:一年级 听话的泥巴
教者:六合区竹镇民族小学 余雯雯
二、主题阐释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同时应充分展示美术学习的有关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本课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都体现了这一点。
泥巴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自然材料,它可塑性很强,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泥塑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认识泥性,体验泥塑立体造型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农村的孩子从小和父母在田间与泥土打交道,挖泥土、捏泥巴、玩过家家,对泥土的可塑性及其用途有一些实际生活的知识;工厂职工的孩子住在楼房中,很少接触泥巴,对泥土只有间接了解的一些知识。不论是农村还是工厂职工的孩子,说起玩泥巴,都有特殊的情感,但对泥巴细微的体验认识很少。所以,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了解泥巴的特性,从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来体验、感受泥性,通过挤、捏、拉伸、穿透等方法,一面亲近泥巴,接触泥巴,一面思考形状,并充分活用双手,运用全身进行造型游戏,使造型更为丰富。其次,作品欣赏与学习制作方法相结合,学生开拓创新思维,发现创作的方法,同时获得审美愉悦。学生乐在其中,一面游戏,一面创作,一面涌现新的构想。在评论阶段,找出自己与他人的精彩之处有无特别的感受。最后欣赏传统陶艺,了解历史,进行课后延伸。
三、教学理念
本课是运用泥巴及塑形手段,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乐趣,表达自我情感及想象的学习领域。本课强调感受性、体验性和游戏性,把学与玩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体验活动的乐趣,对泥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对泥材、塑形技法过程的探索体验。发展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想象能力和自我表达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摸、捏、闻、听、做,丰富对泥巴的感知,了解泥巴的可塑性。
2、通过听说交流,丰富对泥土的联想,建立对泥土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
3、通过玩泥巴,刺激泥塑欲望,锻炼动手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了解,并初步认识体验泥巴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教学难点: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有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六、教学准备
师:泥巴、教学课件一个、泥塑工具五套(教师一套,学生每组一套)、水桶 生:围裙、毛巾
七、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感知泥性
老师在你们的抽屉里放了一样挺好玩的东西,找一找。每人拿一块放在桌上,看看谁先和泥巴成了好朋友。
2、体验泥性,探究方法
(1)摸摸揉揉泥巴,用你的感觉去体验,把你的感觉告诉同学。(感觉:冰冰的,凉凉的,凉爽,很舒服,很柔软。)(水多了很沾手,水少了太硬)„„
班级交流对泥巴的手感,再互相说说自己的感觉。
(2)用鼻子闻一闻,体会、想像泥巴散发的气味。(器官体验,逐渐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参与体验)
用鼻子闻时,一定要用心去体验。闻闻泥巴,把闻到的气味告诉小朋友。
班级交流:你闻到了什么味?(泥土味、臭味、草根味、青草味、泥土的香味,还有稻香、菜香、果香味„„)
(3)亲亲泥巴,用小耳朵听一听,体会、想像泥巴在说什么?亲亲泥巴,可以缩短学生与泥巴的距离,让学生喜爱泥巴。(思维与想像体验,培养学生对泥巴的情感,逐步认知泥土与人类的关系)小组、班级交流:用小耳朵听听泥巴在说什么?
a教师引导:从泥巴与水、泥巴与陶器、泥巴与植物、泥巴与环境的关系去讨论、思考和体验。b小组讨论:你听见泥巴在说什么。c班级交流:我听见泥巴说„„ 亲近泥巴,探究使泥巴听话的方法。
玩玩泥巴,可以使用泥塑工具。你用哪些方法让泥巴听话,泥巴愿意做我们的好朋友,你多亲近亲近它,让它听话,看谁的办法多,先试一试再与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班级交流,展示让泥巴听话的方法:搓、揉、压、团、沾、捏、切等方法。
3、自主选择内容,体验泥塑方法
(1)老师这里有一个事先做好的小泥人,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教师示范怎样做泥人。除了做泥人以外,还可以做小动物,器皿都可以做。课件展示一些泥巴做出来的作品。
(2)小组讨论准备做什么作品,动手尝试。可以独立完成,可以小组合作。
4、展示作品,观摩评价
告诉大家你们组的作品什么地方最丰富,最有创意,最精彩。你认为别人作品中有什么地方最有创意?你能给今天的泥塑课作一个小结吗?
与同学互相观摩讨论,找出有新意的地方。
评出兴趣奖,情感投入奖,合作学习奖,学习习惯奖,作品制作奖(造型奖、精美奖、创意奖„„)
5、课后延伸
“泥彩绘”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
今天同学们用了这么短的时间,用一双灵巧的小手,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时间虽短,但收获却不小,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活动作为一个起点,以后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们结成兴趣小组,在业余时间创造主题作品来提高技能、总结一些经验,如果有同学想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还可以通过学习、深造来继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的去探索、创新,将它发扬光大,一代代传下去。
八、教学反思
泥巴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我们从小和父母在田间与泥土打交道,挖泥土、捏泥巴、玩过家家,对泥土的可塑性及其用途有一些实际生活的知识。我记得我小时候就经常和门口的几个小孩一起用水和泥巴,玩过家家,可以说泥巴至少和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本课采用体验性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触、嗅等体感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泥巴的体验与感悟中去,形成了学生体验、情感投入的专注态度,促进了思维的发展。通过操作、制作而学习,贴近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刚开始,我事先在学生的抽屉里放了一块泥巴,让学生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摸、闻、亲、听来探究泥巴的特性,特别是听
这个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泥巴的特性以后,我再来让学生利用泥巴做一件喜欢的物件,题材不限。当然,我事先肯定先示范,然后让学生欣赏一些其他的小朋友制作的泥巴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动手制作,最后评价作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激发兴趣,感知泥性,体验泥性,探究方法,欣赏作品,自由讨论。动手尝试展示作品,观摩评价,体验泥塑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教学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产生优质教育的前提应该是让教材去合理、优化地适合学生,而这中间的纽带就是教师。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应该创造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创造个性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以及和同伴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教师在研究教学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造性的组织课堂教学。
《听话的泥巴》这节课的内容安排稍觉过多,学生的激情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被充分满足,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没有很好的参与进来,教师应该鼓励创造、大胆夸张,让学生享受创造的乐趣,快乐的投入角色。
第3篇:玩泥巴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学生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二、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学生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三、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四、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呢?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3、提醒学生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动手操作
(学生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学生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
2、引导学生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试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
2、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
第4篇:玩泥巴教案
玩泥巴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玩泥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玩泥巴教案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共唱《饼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二、动手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
第5篇:《玩泥巴》
《玩泥巴》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们游戏中的宝贝。在本次活动中激发幼儿们的创作热情,让孩子们尽情的感受泥巴的质地,让学生从玩中掌握制作的技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巴的特性。
2、通过民间游戏摔泥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捏泥巴的技法。
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巴的特性。
活动难点:
通过民间游戏摔泥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捏泥巴的技法。
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指,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3、学生自由玩泥巴,鼓励学生边玩边交流自己的经验。
二、游戏导入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学生的兴趣:“东洼里,
第6篇:《玩泥巴》大班教案
《玩泥巴》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玩泥巴》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玩泥巴》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画。
2、体验陶土作画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尝试用刻刀在陶土上大胆作画。
【活动难点】
印画时,画纸要压均匀。
【活动准备】
陶土 刻刀 颜料 毛笔 图画纸 垫板 滚子 录像机 电视机 录音机 。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利用歌表演(玩泥巴)引入课题。
提问:歌曲里边的小孩是怎样玩泥巴的?
二基本部分
1、幼儿通过录像观看作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幼儿边看录像,边听教师讲解刻画,印画的方法。
1)用手压和用滚子推的方法将陶土推平。
2)运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画。
3)涂色时不要把颜色涂在刻线里。
4)印画时,要一点一点地挨着压纸,用力均匀。
3、幼儿互相讨论作品内容。 (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刻什么?)
4、幼儿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