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茶的介绍
第1篇:关于苏轼与茶的介绍
关于苏轼与茶的介绍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革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育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1037一ll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和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气势澎湃,想象丰富,独具风格。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东坡一生嗜茶,咏茶诗词有70余篇。此诗中苏就称赞壑源新茶为仙山灵草,并提出这种茶好在不加膏油,因此不损害茶的真味,“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诗句也非常优美,为人们所传诵。苏教还以佳茗比佳人,比喻独出心裁,形象美妙生动,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后人曾把这一句与他的另一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集成对联。虽是一首咏茶小诗,却处处体现了苏轼善用比喻夸张的特点。
第2篇:苏轼与茶的故事
苏轼与茶的故事
品茶是一件雅事,这在文人中已经达成共识。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也在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茶就会有文人的身影,历朝历代,文人与茶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苏轼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与茶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与茶的`故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
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如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描写杭州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称颂湖州的“顾渚紫笋”。而对福建的壑源茶,则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这样写道: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后来,人们将苏东坡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成一联,陈列到茶馆之中,成为一副名联。苏东坡烹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好茶还须好水配,“活水还须活火烹”。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苏东坡对烹茶用具也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烧水。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苏东坡对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还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苏东坡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拓展:苏轼写茶的诗词
《次韵僧潜见赠》
我欲仙山掇瑶草,倾筐坐叹何时盈。
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
《赠包安静先生茶·其一》
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
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舣舟北岸何时渡,晞发东轩未肯忙。
《记梦回文二首》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馀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第3篇:苏轼与茶的故事
苏轼与茶的故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
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如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描写杭州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称颂湖州的`“顾渚紫笋”。而对福建的壑源茶,则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这样写道: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后来,人们将苏东坡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
第4篇:佛茶与诗歌介绍
佛茶与诗歌介绍
唐李白“江上一望”,“得九华之目”,“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山九芙蓉”,“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眼润肌骨”(仙人掌茶诗)唐刘禹锡“山外一见”使九华“尤物”兼备雄奇。更有赏茶之诗为千古绝唱“生抽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福仙家,今将更有湘江月,照山霏霏满碗花。”,“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全摘鹰嘴。斯须炒米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唐大诗人白居易的《两碗茶》“食休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日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饮茶之乐跃然纸上。另外一大诗人元稹,用生花之笔把茶叶描绘得淋漓尽致,其形式在唐诗中也别开生面,以单行排列犹如诗塔: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面对朝霞,淘洗古人今不倦,将知醉生丰堪垮。”唐文学家柳宗元酬友诗曰:“犹同甘露饮,佛事熏毗邻,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处。”唐政治家,独创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