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十一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
第1篇:语文第十一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
语文第十一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
语文第十一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
1.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生字新词,巩固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理解。 2.指导学生通过《开国大典》中掌声的描写,了解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通过正面、侧面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情绪的表现手法。 3.将古诗名句补充完整,积累古诗。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花影》,能理解诗歌大意,初步体味其所描写的情境,并熟读成诵。 5.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并就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6.指导学生掌握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关注社会,调查研究,学习写调查报告。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句段。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能理解诗歌大意,初步体味其所描写的情境,并熟读成诵。 3.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搜集整理有关“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引入:今天,有几位曾熟识的朋友再次来到我们的教室,想跟大家见面。考考你们是不是还记得它们。你们可要做好准备,集中注意力,看清楚它们都是谁! 2.出示词语:号啕。读一读,记一记: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号”读第二声)你怎么记住这个词?它出现在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哪篇课文?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号啕”一词口头造句? 3.出示其他词语。指名读,齐读,检查词语是否读准。说说“脂膏”“藐视”等词的词义。 4.指导书写。观察词语,指名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这些词写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如:“脂膏”中的“膏”字书写时要注意它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高”第六画是“点”第七画是“横勾”。 5.熟记这些词语,听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二、金钥匙
1.过渡:重新和老朋友见面,还积累了更多的词语,收获真不少。今天语文乐园要交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金钥匙呢? 2.找到《开国大典》中描写掌声的地方。这里有夸张,有比喻,有的正面写,有的侧面说。 3.说说哪些句子有夸张,哪些有比喻,哪些是正面写,哪些是侧面说。 4.能用上夸张或比喻描述一件事物吗?如:这里的操场只有巴掌大。(夸张)
三、填一填
1.过渡:刚才我们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热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古诗句中漫步。 2.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3.读古诗,发现填空的规律:所填都是花名。依次填:梨花、红杏、桃花、白莲。 4.背一背这几首诗。 5.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花”的诗句?
四、古诗诵读
1.过渡:梨花、红杏、桃花、白莲……这么多可爱的花儿,被诗人争相吟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和花有关,想读吗? 2.读文题:花影(板书:花影)谁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简要介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3.自由读一读这首绝句。 4.指名读,集体正音,读准几个多音字:重(chónɡ)、教(jiào)、将(jiānɡ) 5.读出古诗节奏韵律: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6.理解古诗大意。重重叠叠:指无数花影交叉叠映。瑶台:指美玉砌成的台,言其华丽。几度:几次。教:让。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为什么扫不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7.带着自己的体会诵读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语文生活”
1.朗诵诗歌《七子之歌》。 2.引入。《七子之歌》表达了诗人闻一多对台湾、香港、澳门等七块土地的深深眷念,诗人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你了解这些地方的今昔变化吗?同学们一定搜集、整理到了许多有关的资料,等着向大家作介绍吧!
二、分小组合作讨论
1.检查资料搜集、整理的情况,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录像等。检查学生是否用笔记本、卡片等把有用的资料抄写、描述下来;是否有学生做剪报;是否注明资料的出处。 2.分小组,先把大家找到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分成几个类别,比如关于香港历史的为一类,关于香港回归的为一类,关于香港现在的情况为一类。可以有别的分法吗?(还可以把香港的今昔图片放在一起,文字资料放在一起;也可以把资料分为两大块——“今”与“昔”。) 3.要求:组内介绍时,一人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听完后作必要的补充,或质疑。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发言进行综合,将相同的资料放在一起,把每个地方的资料放在一起。每位同学发言时,除了说出“七子”之一的变化,最好还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搜集资料过程中的感受,也可以就资料发表自己的感想,还可以是说了或听了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
1.每个小组推举三四个同学,在班上向同学们介绍整理好的资料。每人介绍一类资料;最后由一个同学作总结,注意说出今昔的变化。 2.组织学生评价。从语言是否流畅、态度是否大方、资料介绍得是否完整清楚、是否说清楚自己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评价。也要对听的同学进行评价。 3.总结。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被赶出台湾。但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我们深信,祖国最终定会实现完全统一。
第三课时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研究了许多问题,成了研究专家了,怎么让别人了解自己研究的问题呢?那就要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听上去很艰深,实际上我们都写过。 2.引入:我们四年级时学过写读书报告,大家一定还记得读书报告有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需要写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内容简介、读书收获及心得。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另一种报告——调查报告。
二、了解调查报告
1.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2.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1)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如“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如“为什么香港能回归祖国”。(2)正文。先要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再与以往的历史相比较。然后详述调查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可以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也可以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指导写作
1.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名读课本中的要求: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比如地理位置、被侵占的过程、回归的过程、现在的情况,等等。也可以把你们的看法、感想也写下来。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写;还可以附上有关的图片。 2.小组合作,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讨论调查报告的提纲。 3.举例指导。指名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写作提纲,相机指导。
四、习作
1.提示学生抄写的格式。写好习作的标题,注意打好标点符号,尽量减少错别字。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习作
1.回忆习作指导课上的习作要求。 2.谈话:中国有句古训:“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今天的作文评改课,就先来自查自省,给自己的作文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何? 3.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就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仔细地检查修改。 4.对照调查报告的内容、格式等,检查评价自己的习作。 5.综合自己的写作态度、写作质量,写出恰当的、比较具体的自我评价。
二、引导学生互相评改习作
1.过渡:大家最擅长的恐怕还是给别人评判,热心的同学也很高兴能批评别人的习作,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评价别的习作,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接下来的作文评价,我们要评价别的习作。 2.提示评价要求。本着尊重他人的观点,认真阅读,细心检查,热心指出缺点,不吝啬地赞美习作的优点。最好是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作文的后面,不贸然修改。 3.将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每组互评习作。由一人读,其他人提出评价意见,组长写下评语。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典型习作。
三、推荐典型作文,集体评析
1.佳作放送。小组推荐读到的最好习作,朗读出来,大家一起学习习作的优点。 2.典型习作分析。从发现的典型习作中挑选一篇,用投影仪展示出来,或朗读。集体评改这篇习作。
四、总结
1.对本次习作的质量进行评价。
2.对自评、互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第2篇:第十一册语文乐园八教学设计
第十一册语文乐园八教学设计
第十一册语文乐园八教学设计
1.积累词语,加强理解,巩固记忆。 2.了解用对比法说明事物的好处。 3.积累格言警句,理解、体会“读书千遍”的好处。 4.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5.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有创意、合理地展开想象。 6.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故事内容。 7.创意想象,设计有情节变化的故事框架。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出示第一组词语,读一读。 2.快乐传真猜猜猜。一生看词卡后用动作、表情甚至小品来表现词语,其余学生猜。(在演和猜中加深词义理解,积累词语。) 3.出示第二组词语,读一读。 4.写一写。同时请几名同学上台写,众人点评。 5.你能说一段话,尽量用上这些词语吗?
二、金钥匙
1.《蜀鄙之僧》这个故事让我们领悟到:原来成功的关键不是你具备了什么条件,而在于你是否有坚定的志向。故事是怎样说明这个深刻的道理?回顾故事及课文板书。贫者至富者未至……志坚 志不坚…… 2.是对比使故事更有说服力。 3.齐读“金钥匙”内容。 4.选材练习。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你觉得下面哪个故事更容易让人领会这个道理?说说你的看法。①课堂上,文文和三三私下讨论问题,被老师批评。文文认为是老师找碴儿,此后,每次上课就故意和老师作对,自己的学习也因此一落千丈;三三觉得自己虽然是讨论书上的问题,可在课堂上讲话,影响了大家,此后,他把问题留到课下再讨论,老师表扬他好学,他学习劲头越来越足。②小虎没考好,他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粗心了点吗!”结果,第二次又考砸了。 引导学生感受对比法的优势。还可让学生运用对比法,将后一材料充实。
三、格言警句
1.同学们觉得学文言文、古诗词难不难? 2.你说难,难在哪儿? 3.你说不难,说说你是怎么学的。 4.好,我们总结一下学文言文、古诗词的方法。(多读、多背、看注释、大意、译文……)多读、多背最重要。 5.让我用上面的方法学习书上这句格言。 6.请学生串讲句意。提问单字意义。(相机指点。) 7.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精彩的故事。
二、自读,初步思考学法
1.自读。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了,这个故事是用文言文记载下来的。看看课本都安排了哪些内容?文言原文,注释,大意,阅读提示。 3.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①回顾上节课总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②根据学生的提议,制订学习方案。 预设:初读故事,注意停顿与译文互现,了解大意疑难字词,注释帮忙把握停顿,读出韵味熟读回味,收获感悟不要以教师为准,可顺着学生的提议,适当调整。
三、理解故事,感悟寓意
采用适合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自己学。 2.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和译文带到小组中交流。 3.汇报初学情况。①指名读。相机画出停顿标记。②齐读。③字词质疑交流。 4.小组长开启问题袋,试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熟悉课文。同时也为感悟做铺垫。 5.交流“问题袋”中的问题。①蝉危矣,因为——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或“螳螂在其后也”,下同); 螳螂危矣,因为——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危矣,因为——不知弹丸在其下也。②它们不知这些危险,只知道什么呢? 蝉只知——高居、悲鸣、饮露; 螳螂只知——委身曲附欲取蝉; 黄雀只知——延颈,欲啄螳螂; 6.致命错误啊!快劝劝他们吧!生自由说,在劝说中自我感悟道理。 7.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或经历过同样的事?说出来。联系实际说。 8.齐读阅读提示,警醒自己。
四、拓展
1.寥寥几十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悬念重重,波澜起伏的故事,让我们有这么多感悟,作者真了不起!这个故事是谁带给我们的呢?你怎么知道的?(进一步强调看注释的方法,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2.这则短文寓意深刻,故事性强,你能将它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吗?板书: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只知…… 不知…… 目光短浅,只知道算计别人,不知自己也在危险中
第三、四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听音乐猜动物游戏。大森林里,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上演。听听,谁来了?(不限于书中所说几种动物,如果学生猜成了别的小动物,也允许。)
二、创编故事
1.大家看,这么多的动物聚在一起,多么有意思! 2.早上,一缕阳光射进树林,小动物们纷纷醒了。让学生按自己的想象活动起来。(放松情绪,营造大胆想象气氛) 3.出示“和睦相处”,请你用自己的表演表现这个词。(不设限制,不作评价,继续营造故事环境,营造大胆想象气氛。) 4.在学生表演进入情境时,师扮演猎人上,捉住小猴。此段尽量设计得富有戏剧性。如:猎人上:听说,这山里有猴子,看来不假呀,瞧这地儿,深山老林的。这一趟,一定不会空跑的。转身神秘地说:马戏团的老板出高价买只猴子。看样子,这次我发财喽!(这样的定调会使学生的表演故事性更强。) 5.别光顾着发愣啊!快想想办法呀!看谁的办法最好,大胆想象吧! 6.分小组讨论。 7.简略交流汇报。师可通过点评引导学生注意创造的情节尽量符合小动物本身的特点;情节力争有波澜。如:你的办法利用了小兔的长处,真妙!你的故事峰回路转,真让人着迷。同时师略作追问,使学生思维更深入,方案更具体。 8.那你们就排练一下,待会儿表演表演吧。分小组排练。师巡视,关注各组参与情况,并重点了解其中有创意的一组的表演。 9.指名一至二组上台表演,师可客串猎人。有时又可跳出来,提醒大家注意观察细节。在细节处教师可相机提醒关注,并引导用语言表达。如:在营救行动的关键之处教师可提示:嘘!成败在此一举啦!注意!再提醒回顾:小熊刚才是怎样救出小猴的?同时还可让学生板书关键词。教师相机点评,小结方法。如:“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机灵的小熊。”“这些语言符合小熊的身份。”
三、了解故事创编要求
1.阅读作文要求及提示。 2.说说你的理解,或者说你还有哪项要求没弄明白。预设引导:如何把“重要的地方写细致些”?其实第三个提示已经给了我们更明确的提示,那就是说“最好把两三个写得突出一些”,写什么呢?写它们的“动作、语言”等。
四、动笔成文
1.不管你的救援是惊险的,还是有惊无险的,或是充满喜剧色彩的,我们都期待着。大胆想象,用你的文字把我们带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吧。 2.给你的故事拟个响亮的标题。(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3.下面我们就把这个故事编完整,写下来。
第3篇:语文A版第十一册《语文乐园四》教学设计
语文A版第十一册《语文乐园四》教学设计
语文A版第十一册《语文乐园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相认读,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开火车认读,当场听写部分词语。
二、金钥匙
1.学生自读短文,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2.回顾《献你一束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它们的好处。
3.我们的作文中用到了动作与神情描写吗?请举出例子,与大家交流。
4.教师小结。重点强调作文中如何写好动作与神情,为本次作文训练做准备。
三、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 2.介绍孟子。 3.指名读句子。 4.让学生汇报对句子的理解。 5.教师疏通字意、句意。6.熟读并背诵。
四、古诗诵读
1.引入。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主将指挥不力,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只能眼看着抱负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2.读题,理解题意。
3.简要介绍陈子昂。唐代文学家,他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
第4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设计
一、本班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47人,据说本班是明星班,知名度比较高,知识能力比较强,家长比较重视孩子们,因为本班是中海康城小学首届毕业生,相信也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因此本班的班风必须要严格地树立起来,对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要严格把关。对于学习上欠勤奋,学生作业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自我管理的学生要多关注他们,除了补差,还得培优,也可以分等级作业,把要求拔高一些,尽量让他们“吃得饱”。如多参加征文比赛、搞主题会等活动,从听、说、读、写、背等方面抓起。
二、教学总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40个生字,其中10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的40个字,只要求读准字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