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2024-08-16 07:12:3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天河区骏景小学李素云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理解并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及循环节的意义,正确读写循环小数。

2.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里的商。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观察比较能力。

4、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堂实录

一.故事引入

1.讲故事。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

师: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的现象叫循环现象。

问: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

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有像这样的一种循环现象,你知道是什么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循环小数。

二、新课

1、小组交流小研究

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去做一个小研究,让大家回去把这些小数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以及有什么发现。大家做了没有?现在请你们拿出小研究,在小组里跟同学说说你的研究结果怎样?

2、汇报

(1)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分类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问:仔细观察这些无限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循环小数吗?

问: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反过来说“无限小数是不是都是循环小数”对吗?

问: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循环小数?

(2)你能写出几个循环小数吗?

(3)介绍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问:一个循环小数有几个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写法

问:如果每个循环小数都像上面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谁知道循环小数还能怎样写?哪种写法更简便?

3、研究循环小数的产生。

(1)猜想:根据你自己已有的知识,你觉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哪种运算的结果会产生循环小数?根据你们的猜测,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2)计算:

①1÷3=②58.6÷11=

(3)小结:由于余数中的数字重复出现,所以商才会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一个或几个数字,于是就产生了循环小数。只要除到余数中的数字重复出现就行了。如果商是循环小数,一般情况下除到商的两个循环节就可以了。

三、自读课本,质疑问难,谈谈收获。

四、强化练习,促进知识内化。

1、判断。

(1)9.63666……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6。()

(2)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3)32.7272是循环小数。()

2、拓展练习。

(1)8.736736……小数部分第17位上的数字是几?(3)

(2)5.23434……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字是几?(3)

老师讲两遍后问:你们能接下去讲这个故事吗?(能)学生齐讲三遍.

中断后师又提问:你能讲完吗?为什么?

生:重复地讲,怎么能讲完呢?

(师板书:不断重复)

再问:像这样不断地重复能讲完吗?(不能)

师:刚才怎么能那么整齐地讲?

生:按要求有顺序地讲。

师:按顺序在数学中也有一个词是“依次”,(板书:依次)

生:一年有1-12月、春夏秋冬、星期一-日等等。也有生说:心跳、地球自转。抓住学生资源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等关键词。

生: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生1:分成两类:一类是数字有规律的,一类是没有规律的.

生2:分成两类:一类位数是无限的,一类位数是有限的

师追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能不能省略不写?

生:小数部分的数字是有规律的和没规律的。

问:哪些小数部分是有规律的?有什么样的规律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能不能不写?(以例子说明)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循环小数的概念。

生举例说明。

板书: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随着生的回答划出重点字眼。

每人写两个,同位检查,错例分析。

生每人写两个同位检查。

生举例说明循环节。

师:在小研究中选3个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3名学生上台写。如:0.55……

5.646646……8.41616……的简便写法,并介绍表示什么意思?

生:只有在除法运算中会出现循环小数。

要求:算一算,比一比哪位同学最先知道哪道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并讨论:商的小数部分为什么会出现循环?除到哪一位就可以知道商是不是循环小数?

生出现:除到余数跟被除数一样就行了。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对比两道竖式的余数,从而发现规律:除到余数中的数字重复出现就行了。

1、阅读课本第48---49页,划出你认为重点的内容。

2、交流: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相反无限小数是不是一定是循环小数。

师: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什么?

学生独立分析,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辩论。

第2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天河区骏景小学李素云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以前学生的反映是枯燥无趣,所以我更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恨不得把所有知识一下子灌给他们完事,于是整个课堂只听到我的声音。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痛苦。而现在,我不再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不再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我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者,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觉得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②0.55……③3.1415926……

④1.5353……⑤8.41616……⑥0.9375

⑦5.314162……⑧5.646646……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第3篇:循环小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第六课时循环小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课题:

单位:城南中心校

备课人:肖玉玲

教学内容: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课题七:循环小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课题六: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P26

教学目标:

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10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1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P27-P28

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

未完,继续阅读 >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