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逐渐消失的淳朴》

2024-08-23 07:12:2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经典散文《逐渐消失的淳朴》

经典散文《逐渐消失的淳朴》

还想揪着春的尾巴写几行春词呢,不觉间夏就悄然而至了。窗外是喇叭播放叫卖西瓜的声音,一阵一阵地相似。记得几年前还是抑扬顿挫的嗓子叫买声,不知何时换用喇叭了,真没太多清晰的记忆。南方桌上的冰冻西瓜,无论怎么样吃,似乎都找不到家乡西瓜特有的味道。记得家乡沙土地里的黑皮西瓜,吃着沙甜可口,尤其是在麦地里收割得渴了累了,吃块西瓜,那爽,直爽得甜丝丝清凉凉地美!

前些天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现在方便多了,农村都是自来水,也不用挑水了,播种也都是机器,再也没有以往的诸多麻烦,就连除草都省事了许多,都改用除草剂。除草剂?以往的人工除草被替代了,想想应该是省事了不少,但大量的除草剂确保对作物没一丁点影响?那是关系生命健康的大事啊,损坏了健康拿什么替代?!说到自来水,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村头那口井。它现在孤独寂寥了吗?听说现在无人问津,可在十年前它是最热闹的啊!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可都是络绎不绝挑水的乡亲。塬上的地理往往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条件,而我们村的那口井是有它值得骄傲的资本:它不仅供给着全村几百人的生活用水,包括生畜的饮水问题,有时遇上干旱,附近几个村的人也都来我们村挑水,纵使这样,那口井却从来没有缺水过。尤其记得那年村里麦垛失了火,大火引得附近几个村的人都来帮忙,大火烧了三个多小时,当时上百人就在村头的那口井一个紧接着一个挑水救火了三小时,井愣是没断水。后来听父辈们说,井是打到地下好水层上了,不会出现断水的问题,因为此,那口井当时成了我们最大的定心丸,无论多么干旱,至少我们不怕缺水。至今都还记得那井水冬暖夏凉,且带些淡淡的甜,那甜,一甜就甜了几辈人!我是从小吃那口井水长大的,井沿上也没少落下我挑水的痕迹。如今听到它被闲置了,瞬间感觉一阵虚空将我袭击,然后散成更大的虚空,一时才觉得空是能吞噬人的!好久,心才感觉到一阵阵地难过。不错,自来水是方便了很多,但井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自来水有吗?现在的人们,图得省事,也同样省掉了益于健康的元素啊!是聪明?是愚昧?

东北的大豆高粱曾是我们红极一时的骄傲。然而现在的东北几近是转基因作物全覆盖。当美国宣告转基因对人体有害时,中国曾经鼓吹的那些砖家也不叫嚣了,终于偃旗息鼓了。面对全覆盖的转基因作物,曾经的那些淳朴的种子到哪里找寻呢?

在我小时候,听得比较多的是助人为乐以及齐心协力奔小康等这些信息。那些日子虽然清贫,但我们能够看到希望。因为有毛主席的思想以及他为我们画好的蓝图,它指引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方向。我们学拾金不昧,学黄继光,也学董存瑞,常常晚上大家还兴致勃勃地拿了凳子坐在广场里观看电影《焦玉禄》等等。那些欢欣,那些热烈地讨论,可惜如今都变成了珍存的过往。如今在这信息化的城市,到处都是水泥与数字的味道,往往住多年了连个邻居叫何名都可能不知,更别说讨论了。如若讨论,讨论最多的也就是房价与物价上涨之类的。最近看到一新闻说广东的富豪有N多,当时我想现在对富豪的定义是什么呢?是指慈善方面的富有?是指德智方面的富有?还是单指纯粹金钱上的`富有?如果富豪的定义单指纯粹的金钱,那么每个富豪敢于大声告诉大家,他的金钱来路光明吗?!当富有以纯粹的金钱来衡量的时候,是我们民族最悲哀的时候!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到国家军委主席下到村干部的腐败了!

在我小时候,我们唱雷锋,学赖宁,听着孔繁森,念着钱学森。那时候是崇尚英雄的时代!以至于老师问我长大想干什么,我大声告诉老师:想当军人!在我们的责任田里,母亲给我们讲《岳飞》,也讲《忘恩负义的陈世美》。父亲也会给我们讲三国和毛主席。这让英雄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熠熠生辉。那时我们渴望做一个正直的善良的人,渴望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然而当下的生活尽管让我们保持了善良,但总是感觉缺少了激情与希望。放眼现在的新闻联播,一片盛世欢歌;放眼现在的网络,你却能看到:文明的时代,穷苦的孩子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饥寒并未远离。似乎贫困的生活是低层人民自己的事,新闻头条多是某娱乐明星或 GDP的事情。几乎是没了娱乐明星或GDP的新闻不再是新闻。我怎么也想不到,曾经抗美援朝打败过以美军为首的八国联军的中国,缘何现在连菲律宾这样的小国都敢对中国滋事生非?

小时候,邻里之间的帮扶与信任让人动容。记得儿时,家里比较穷,每当我们兄妹四人上学时,学费是件让母亲头痛的事情,好在母亲去张伯家借100,或去李叔家借50,只要稍微宽余他们就会借了,无需打借条,甚至是2000多元的钱也没听说打借条的,只要母亲手头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想着还钱。那时候,我还听过一个赊字,每当春种没钱买化肥,母亲就去八伯家店里赊几袋化肥,秋收后有钱了再还欠下的钱。眼下,除了借条就是抵押。银行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就休想拿到贷款!相比之下,如今,淳朴的信任都去哪儿了?

事实上,淳朴是我们人类最本真最自然的人文情怀,于我,时常觉得淳朴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与传承。只是近年来,随着所谓的社会进步,淳朴渐渐只是以一个词的形式存在,已没了文化的味道。静夜沉思,逐渐消失的淳朴,谁之错?

第2篇:逐渐消失的情感散文

过去住在大杂院里,街坊邻居的感情我感觉都很好。现在住上了单元楼,总觉得少了不少。

我住的小区有七十多座单元楼,亲戚朋友有很多也在小区里面居住。他们大部分都是属于棚户区改造或矿区沉陷区的住户,搬到这个小区只有两三年的光景。即便是居住在一个小区,你来我往的远不如在大杂院的时候走动地多。

小区没有高层,都是清一色的六层楼房。不知道是社区还是建筑商编排的楼号,让小区的人很是糊涂。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来我家,在小区里面寻找了将近半个小时,方才找到我家。嘴上不停地说,你们这地方真难找,真难找......打那以后,凡是来我家的朋友、同学和亲戚,我都会在小区的门口等着迎候。

现今社会的家庭,只要是居住在单元楼的,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是要装修的。装修没有绝对的标准,视每户主人的经济条件而论。但是,地板是必须处理的。开发商在交工的时候,地板很难看,涩拉拉的像蟾蜍的脊背。每当住户入住前,地板都收拾的十分漂亮。大部分都是地板砖铺地,家庭条件好的是木地板。这对过去那些喜欢串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拒绝。自己回到自己的家,总喜欢脱下自己脚上的鞋子,换上舒适的拖鞋,那去了别人家呢?主人虽说不用换鞋,那只是出于礼貌,能不换吗?唉,没事的情况下还是不去串门的好,省得给人家添麻烦,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最好。这种无形的相互理解,使得住单元楼的居民相互走动的机会变的很少。好在我居住的小区,很多过去的人都相识,虽然说串门的机会少了,但在小区里面如果熟人相遇,自然都会停足伫立一会,相互问问工作、身体、儿女的情况。仍不失过去住大杂院时的情感,依然显得亲切随和。

我工作中有很多同事,他们居住的是商品房。都有一种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住在一个单元里面,七八年了,谁也不认识谁,见面也不打招呼,更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和工作单位了,纯粹就是陌生人。这种楼上楼下的邻里关系,是现在的社会造成的。邻里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利益之冲突,相互间不需要帮助。有这样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一旦自己家中有事,可以花钱来解决的,就花钱好了,不需要他人的帮助。住商品楼的住户,大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相互之间都不相识,你有事的时候会去麻烦别人吗?如今的社会是属于金钱社会,人们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想法,人情债难还。钱今天花了,明天还可以再挣,人情呢?

鲁迅先生有首诗这样写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恰恰符合了现今社会住商品楼房人们的思想和心里。下班回到自己家的居室里,吃喝拉撒睡全都解决了。

乡村的人际关系和城里的邻里关系相差甚远。

前不久,我参加了徒弟的婚礼。徒弟家在农村,自然结婚也在农村了。结婚的那天很是热闹,同学、亲戚朋友来了好多人,令人惊讶的是,那天全村家家户户都熄灭了灶火,都在新郎家吃饭,场面真是热闹。在城里是绝对不可能见此景观的。城里人结婚,来的大都是同学、朋友和单位的同事,街坊邻居寥寥无几。城里的邻里关系和乡村的邻里关系是无法比较的。随着大城市高楼大厦的建起,城市里原本友好的街坊邻里关系随之也就慢慢的淡化,最后消失,这也许就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一种趋势。

第3篇:逐渐消失的情感散文

逐渐消失的情感散文

过去住在大杂院里,街坊邻居的感情我感觉都很好。现在住上了单元楼,总觉得少了不少。

我住的小区有七十多座单元楼,亲戚朋友有很多也在小区里面居住。他们大部分都是属于棚户区改造或矿区沉陷区的住户,搬到这个小区只有两三年的光景。即便是居住在一个小区,你来我往的远不如在大杂院的时候走动地多。

小区没有高层,都是清一色的六层楼房。不知道是社区还是建筑商编排的楼号,让小区的人很是糊涂。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来我家,在小区里面寻找了将近半个小时,方才找到我家。嘴上不停地说,你们这地方真难找,真难找......打那以后,凡是来我家的朋友、同学和亲戚,我都会在小区的门口等着迎候。

现今社会的家庭,只要是居住在单元楼的,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是要装修的。装修没有绝对的标准,视每户主人的经济条件而论。但是,地板是必须处理的。开发商在交工的时候,地板很难看,涩拉拉的像蟾蜍的脊背。每当住户入住前,地板都收拾的十分漂亮。大部分都是地板砖铺地,家庭条件好的是木地板。这对过去那些喜欢串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拒绝。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逐渐消失的记忆情感散文

逐渐消失的记忆情感散文

记得在上初三的那一年,我对我们班上的一个女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感觉!非常非常的喜欢关注她的一切!她英语成绩好,喜欢做笔记,我就向她借英语笔记来抄!她爱做在教室的第二桌,我就想方设法的坐在她的前面!好在一转身就能看到她的样子。她在前面赶路,我就偷偷的走在她的后面,当她转身看的时候,我又假装在看书的样子。知道她放学后要到水井洗衣服,我就把同学的衣服装在盆里端着往水井跑。看到她时还要装成是巧遇的样子。总的一句话,就是想拉近和她之间的距离。

慢慢的,我终于和她成为了好朋友,我们无话不谈,彼此交心,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开心,一起喜乐。我的学习成绩也从不理想的成绩提升了一个等级,和她悬殊不大,她是每一科都差不多,不偏科的那种。我是后起之秀,数理化靠我特殊的天赋和动力,扶摇直上,直超第一,数理化在我们应届毕业生中,稳拿第一。只是我的英语是怎么也学习不上来,语文也只能在及格分边摇晃。所以我们之间的总分是差不多的!我本来是学坏了的一个学生,大家都不知道我怎么会提升的那么快!但只有我心里清

未完,继续阅读 >

《经典散文《逐渐消失的淳朴》.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经典散文《逐渐消失的淳朴》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