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的优美散文
第1篇:月是故乡明优美散文
月是故乡明优美散文
天气预报说因受台风影响这回中秋难赏明月,再看看天,只见片片乌云飞渡,心里很是落寂,我早早地睡了。夜间,我被阳台的明亮惊醒。我从床头坐起,只见阳台上布满银辉,那银辉胜似四五根日光灯同时开着的亮度,又似水银泄满一地。凉风悠悠,像轻羽抚摸全身,整个人舒适透了。四周异常寂静,耳旁能听到细微的虫鸣声,它们似地籁声缓缓断续奏响。再看看那银辉,觉得它异常的亲切、可爱。若银辉洒在枝头,定会惊醒熟睡的鸟儿。举目远眺那期盼已久的明月,果见那明月像圆圆的玉盘在云中穿梭,她美丽的全貌终于呈现出来。我心里顿觉光亮无比,一下激动起来,脱口念出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
时光似明月在云中穿梭流过。近二十年未回家过中秋了。故乡的一切又浮现于眼前。故乡时常在我梦中出现。村前的池塘、上学的小路以及门前的大树是我回忆最多的地方。儿时多少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和小伙伴们奔跑于池塘边的路上,春天捞小溪边的蝌蚪,听蛙鸣,看大人在田间干活。那时作业少得可怜,我和伙伴们常在池塘边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跑得满身是汗,衣服不知湿了多少次又干过多少回,直到大人喊我们回家吃晚饭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夏天,我们在月下看萤火虫忽闪忽闪地飞舞时,就追赶着萤火虫,扑打到了几十只萤火虫后,把它们屁股上的萤火涂在自己脸上、额头,向人们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夜深了,我睡在竹床上,在凉风中听爸爸讲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数着天上的星星,在妈妈的抚摸下酣然入睡。秋天在池塘边玩耍,我常能得到叔叔、阿姨送的番茄和八分瓜。冬天的池塘边积着厚厚的雪,我和伙伴们常常在月夜趁着大人不注意溜出家门,打起雪仗来。尽管寒风刺骨,我们仍然流着鼻涕玩。
儿时我精神好得不得了,很早就爬起来上学。一路上能听到虫子啾啾地叫着,天上还有月亮在照着。到了学校,教室的门还未开,我们就在朦胧的月光下大声朗诵起课文来。那时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希望长大后能去城市居住,能出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现在到了城市,我反而分外思念故乡,觉得故乡分外的美,分外的亲。故乡在我眼里就是仙境,是一首长了翅膀的动听的歌,时时飞入我的'脑海中。春天的柳树、桃花、蜜蜂是故乡固有的景,美不胜收,不必多说;夏日黄澄澄的麦浪和那聒噪的知了,秋天的咧嘴含笑的棉桃、金灿灿的稻穗及红红的高粱是故乡的立体水墨画。它们给了我多少大自然的知识和美景,又给了我多少的乐趣和享受啊。
在农闲月夜时, 门前的大树下常常坐着几个爷爷、奶奶,他们聊聊家常后,就常常讲些妖狐鬼怪的故事,弄得我们这些小孩一惊一乍的。他们看到我们这样,反而讲得更带劲了。看着明亮的月光,听着风吹树叶沙沙的响声,我度过了一个个难忘之夜。他们的故事,丰富了我的想象力。有时我无聊时,常常会想神仙是什么样子,我是否能捡到一个宝贝,长大了我能否娶一位美丽的狐仙为妻......
儿时的伙伴如今都已成家,他们都在外谋生,今晚他们也许正在望着这一轮明月思念家乡的亲人。家里的双亲现在都已白发苍苍,脸上布满皱纹......岁月啊,你是一去不复返。人生是何等的短暂,如同白驹过隙,真是人生如朝露啊。当初的少年现在都快步入不惑之年,但儿时的欢声笑语却常常浮现在眼前,恍如昨日。好好地享受这花好月圆之夜吧。亲人们,你们可好?
第2篇:月是故乡明的优美散文
月是故乡明的优美散文
一朵芳香四溢的格桑花,
一碗香甜可口的酥油茶,
一桶煮了又煮的圣地藏酒,
一杯男儿本色的鹿血酒,
一个住在我心里的草原卓玛。
每当深夜月亮如约而至的到来,我总会和它开几个玩笑。可是如今在他乡上学,时光让我们分隔在两地。手里的.那一份照片早已发黄,想起那时的我们,想起我们的点点滴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生活在神圣的土地上,使我永远怀着深情与感恩。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我在想念你,你都会不辞万里而至,与我共同欢乐,共同悲伤。
如果有机会,我想在某个夜晚与你和月亮相逢;我想不忘来路,不改初心。
当天色渐渐亮了,近处的花草早已被阳光照射。我相信万里外的家乡会传来久别的家书。那个夜晚的月亮中轻盈飘来的萤火虫和星星,就是我对家乡的点点记忆。我仿佛是那夜晚当中的微风早也回到了我爱的家乡。
虽然我生活在一个贫帘落后的小山村,无论生活上还是各方面相比较,都不及别人优越,但那颗坚持不息的心并没有因穷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人可以穷,但志气却不能穷。我坚信: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会达到理想的境地,只要努力了无论成败,都坦然面对。虽然暂时看不到希望,但是总有一天会云开雾散看到曙光。即使失败,它也会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月是故乡明散文
月是故乡明散文
农历八月十五,一轮圆月缓缓地爬上山头,月是故乡明。昔日苍白的月影更加苍白了,望着那归途的路,月亮似乎也在等待远方的游子回家,只留下几抹残辉照耀大地,慢慢地移动。
在台北郊外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别墅里,宽阔的阳台上,坐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将军,他满头银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含着泪水,他那颤抖的手中拿着一块未咬一口的月饼,它似乎很重、很沉,同月亮一般重、一般沉。他望着月亮,嘴里念念有词,心灵的雨花好像在飘洒,飘过前面的小山坡,飘过金门列岛,飘过海峡,飘到了那块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大陆,那是他出生的地方。故乡的亲人在干什么呢?他们一定在烧菜,烧很多很多的菜。堂前的供桌上,放着祖先的灵牌。每年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要进行一次祭祀,让这些祖先“回家”与亲人团圆。他们可知道,海峡的另一端还有一个他,正等着回家。
望着故乡的方向,心灵的时间在逆转。记得儿时,做了祭祀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弟妹欢聚团圆,享受着天伦之乐。那灯光也是这么相叠着,却是那么温暖、那么和谐。桌上放着一只
第4篇:月是故乡明散文
月是故乡明散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朗月当空,月夜迷离,明月洒下片片银辉,我望月无语,默默祈祷着:明月啊,纵然相隔千山万水,我多么希望你能捎去我对亲人的思念呀……明月当空照,万家团圆时,听着燃放的鞭炮,看着空中散落的烟花,亲人啊,你们又在何方?此时此刻,我的心仿佛又一次被淡淡的如水的月光润湿了。
多想在这个月圆的夜晚再次能回到生我养我的那个老家,母亲啊,多想再次撵着你,看你在庭院忙碌着,在院中央的小桌上摆满月饼和各类水果,多想再次听你说一声:来,给月亮磕个头,许个愿!多想再围坐在亲人中间,依偎在你的身旁共赏一轮明月。这轮明月不正像岁月的年轮?碾去悠悠的岁月,却碾不碎浓浓的思念。
儿时的中秋节总是在我的渴盼中姗姗来迟。我渴盼着花好月圆时举家团圆赏月时的幸福时刻,渴盼在如银的月光下母亲唤我磕头许愿的那一刻,渴盼母亲递给我那香甜的无仁月饼……
今年的九月一号,儿子去了秦皇岛上学,儿子大了,可对他的牵挂却不曾减少。中秋节前夕,儿子打来电话,说他中秋节想回家呢。电话这一头,我对儿子说,那就回来吧,虽然
第5篇:季羡林散文《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散文《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
第6篇:月是故乡明散文欣赏
月是故乡明散文欣赏
又是一轮坦荡无垠,浩瀚无际的明月。温柔的月光一点一点地融入我飘逸的思绪中,注入我童年温馨的梦。我蓦然回忆起当下的时光来,那故乡的月,那故乡的柳绿花红,那故乡的风土人情,让我刹那间打开思绪的闸门,一种莫名的愁绪袭上心头,吞噬了寂寞,驿动了心扉。
前些时日,我亦身在故乡,却心于他处,今夜在这明月焕发的重生光影中,依稀嗅到故乡的那褪尽奢华,纯朴奇异的芳香,最终我仿佛重归拥入了故乡的情怀。诗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悠远的思绪里,我好像又见到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在随风摇曳着静谧的黄昏,那一簇簇奇葩异草,会心的轻笑,一如往昔淡去的流年,澄澈的.南湖水荡漾着层层涟漪;岸边茂盛的白杨树,高低错落,或是在山道旁,在陌生的街角,萧瑟的风扫过。纷纷飘落的是秋叶般苍白的记忆,还有那隐蔽在树林间的故居,在傍晚时分升起袅袅的炊烟,在枝叶间漂泊游荡。
故乡啊,你那经春风秋雨洗礼的一草一木,你那受风土人情品味的苦辣酸甜,你那天边皎洁的月色浓缩了我多少枯萎的记忆,纯白的思念,这是无声的歌,这是无字的稿。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