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1篇: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芙蓉小学六年级组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六单元。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二、自主学习
1、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2、学生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三、交流展示
学生汇报
四、启发点拨
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橙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黄色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生1:绿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2:蓝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3: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4:红色的扇形表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嗯。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五、过关提升.
1.第一关
师:真不错!同学们,你们了解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吗?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
师:哦,你是这样找到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找到的吗?很好,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师: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250克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师:那好吧,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
2、第二关
3、第三关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过程
1、相关知识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加强我们六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对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一项调查,并做了统计图。下面请看这个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
这是我们四年级学过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什么?
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喜欢每一个项目的人数。
师:利用我们上星期学过的百分数,计算一下喜欢每一个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首先我们要看看全班人数有多少?
生:全班人数有40人。最喜欢乒乓球的人占了30%,喜欢足球的占20%……
2、学习新课。
师:根据这些百分数,老师还做了另外一个统计图。(出示扇形统计图)
同学们请注意观察一下,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图是什么图形?
生:这个图是圆形。
师:这个圆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生:这个圆由一块块的扇形构成。
师:没错,这个统计图就叫做扇形统计图。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扇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
现在请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来发现一下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这个圆表示了什么?一块块的扇形统计图又表示了什么?
生:圆表示了全班总人数,扇形表示了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数。
师:圆表示了全班总人数,就是表示了总数;扇形表示了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数,就是表示了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来想一想,扇形统计图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生: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对比学习,加进记忆。
师:再来看一下条形统计图,谁来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喜欢每一个项目的人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4、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学这么多知识,现在我们再来巩固一下,扇形统计图的圆表示了什么?扇形表示了什么?扇形统计图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第2篇: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共13篇)由网友“Alles”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芙蓉小学 六年级组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六单元。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二、自主学习
1、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2、学生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三、交流展示
学生汇报
四、启发点拨
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橙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黄色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生1:绿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2:蓝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3: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4:红色的扇形表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嗯。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五、过关提升.
1.第一关
师:真不错!同学们,你们了解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吗?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
师:哦,你是这样找到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找到的吗?很好,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师: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250克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师:那好吧,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
2、第二关
3、第三关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过程
1、相关知识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加强我们六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对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一项调查,并做了统计图。下面请看这个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
这是我们四年级学过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什么?
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喜欢每一个项目的人数。
师:利用我们上星期学过的百分数,计算一下喜欢每一个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首先我们要看看全班人数有多少?
生:全班人数有40人。最喜欢乒乓球的人占了30%,喜欢足球的占20%……
2、学习新课。
师:根据这些百分数,老师还做了另外一个统计图。(出示扇形统计图)
同学们请注意观察一下,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图是什么图形?
生:这个图是圆形。
师:这个圆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生:这个圆由一块块的扇形构成。
师:没错,这个统计图就叫做扇形统计图。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扇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
现在请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来发现一下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这个圆表示了什么?一块块的扇形统计图又表示了什么?
生:圆表示了全班总人数,扇形表示了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数。
师:圆表示了全班总人数,就是表示了总数;扇形表示了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数,就是表示了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来想一想,扇形统计图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生: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对比学习,加进记忆。
师:再来看一下条形统计图,谁来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喜欢每一个项目的人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4、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学这么多知识,现在我们再来巩固一下,扇形统计图的圆表示了什么?扇形表示了什么?扇形统计图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篇2:扇形统计图 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备课人张越
学情分析
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例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过程,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根据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且,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这两方面的内容都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小学阶段涉及到的统计知识都比较简单,况且学生还有学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所以,对于扇形统计图,认识起来并不困难,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上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对王硕、高尔博等语言表达不是特别准确的同学的关注。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借助实际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并能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3、在各种情境中,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分层目标
A 学生充分经历收集、整理、表示数据的过程,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分析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用准确的语言分析描述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B 学生充分经历收集、整理、表示数据的过程,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分析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用较准确的语言分析描述图中信息,并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C 学生充分经历收集、整理、表示数据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思考,通过同学或老师讲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描述图中信息,并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难点
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组织形式
教学:小组交流、师生选讲等;
空间:四人一组
补充学材
多媒体课件,课前回顾单、作息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A、B、C) 学生活动(A、B、C)
1、回顾定向
2、分析体会
3、练习内化
4、检测评价
①整理课前回顾单的内容
②你能根据课前的统计完成这个表格吗?(喜欢每首歌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③引导学生思考表格中百分比这个数据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④既然大家都说用扇形统计图,我们学过扇形统计图吗?那你想知道有关它的什么呢?
教师根据百分比现场制作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整个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它有什么好处?(相对于我们学习过的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别的统计图表示不出来的)在这里会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互学,然后进行全班的交流,在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后,反过来看着统计图说一说这个统计图反映了什么信息?(点名说,相互说)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例1的内容,说一说你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如果全班有80人,那么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如有多余时间,完成练习二十一第一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然后回答问题,特别是“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多让学生交流,并拿出课前收集的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对比分析,说一说怎样安排时间比较合理,才能劳逸结合。
完成97页做一做(解释为什么这个图中的百分比会标注在外边)然后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表。 学生汇报课前回顾单的内容,并根据此内容完成百分比这个表格,并独立思考用什么统计图表示这些百分比比较合适。因为大家都知道本书就剩扇形统计图了,所以肯定很多学生都会附和说用扇形统计图。
学生思考扇形统计图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并提问。
学生观察思考,每一个问题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A、B、C层的学生都要照顾到,可以先让c层学生说一说,再把机会给AB层学生,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下一个问题需要集体的努力,说不完全也没关系,教师可以进行点拨指导。
学生再描述统计图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特别是BC层学生,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示范。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同桌互相检查,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对于已经解答的问题还有疑惑的,要积极大胆提出来,尽量让本节课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也有了出错的机会,才能在当堂课中解决疑难。
完成做一做和自我评价表。
课前回顾单
统计喜欢这三首歌的人数
喜欢的歌曲 外婆的澎湖湾 日不落 栀子花开
人数
用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
设计意图:因为前段时间刚学了学生自己推荐的三首歌曲,所以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先统计喜欢每首歌的人数,再用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不仅唤起学生脑中的旧知识,也与新课中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百分比形成对比,学生会形成扇形统计图不同于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初步意识,学生会有一个初步印象,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量,扇形统计图表示百分比,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说得具体点,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这就是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当然认识扇形统计图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也需要猜想推断,需要不断的思维碰撞凸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所以本课重在让不同地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一步步完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另外根据统计图描述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不断地陈述来训练,我会顾及每一个学生,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稍微差点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学完这节课后,都能准确地对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进行描述。
特点与特色:关于扇形统计图的三个问题的思考我留有独立自学和组内互学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会深入C层学生先对他们进行指导,因为他们的基础和注意力等方面很容易导致他们在一会的同学汇报环节中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必须提前对他们进行辅导,深化其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而好一点的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或者同学点拨就会豁然开朗,这是走向个别化的第一个体现;在说统计图中反映的数学信息这个环节,我会尽量让没有发言的学生多发言,使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另外在练习环节也有一些需要口头表达的内容,整节课能做到百分百发言,也是走向个别化的第二个体现;当堂的内容当堂检测,虽然检测内容少但是很基础,可以达到当堂检测的目的,根据做题速度快慢,教师可以做到面批面改,最后学生会对自己作一个表格式的自我评价,既全面又节省时间,这是走向个别化的第三个表现。
篇3:《扇形统计图》单元分析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学生已经经历过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此外,学生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这两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的主要区别
截至本单元,学生已经学完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因此,本单元除了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例1)之外,又新增了一道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选择不同统计图的例题(例2),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理解这三种统计图在使用上各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材例题分析
1.例1:扇形统计图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入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通过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要求:你能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吗?以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引出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教材让学生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未完成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面积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百分比的过程,初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完成了扇形统计图后通过三个问题的思考(即“上图中的整个圆表示什么?”“用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本例题教学只要求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要求绘制扇形统计图。
2.例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各异,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条件也不一样。例2基于三组校园树木数量相关数据,通过不同的统计内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统计图的多样化与优化中进一步认识各统计图的特点。同时体会对于相同的统计对象,当需要表达的信息不同时,选择的统计图也不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的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第(1)小题统计的是树木总量在~之间的变化情况。既可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这一题对比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突出选择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条件,即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时用折线统计图更直观。
第(2)小题统计的是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既可以用扇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条形统计图只是直观呈现了各种树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而扇形统计图能更直观、有效地反映出校园树木数量的分布情况,突出选择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条件: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小题统计的是各种树木的数量,教材中只出现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在对比三种统计图特点的基础上突出选择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条件:当只需要表示各项目的数据时,用条形统计图就可以了。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扇形统计图,难点是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篇4:第六单元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主备人:薛雯
第一课时:统计
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课本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了解统计在世纪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出示课本第106页上面的情景图。
提问:这是六(1)班同学进行课外活动的情况,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进入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条形统计图。(课本第106页)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提问:
1.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还能了解到六(1)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哪些信息?这幅图还能反映出什么信息?
明确:
1.六(1)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12人。
六(1)班喜欢足球的人数是8人。
六(1)班喜欢跳绳的人数是6人。……
2.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同学们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
四、讨论发现:
投影出示扇形统计图。(课本第107页)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试归纳其特点。
明确:
(学生分组讨论,各方阵代表回答。)
1.占30%。
2.从条形统计图上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从扇形统计图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7页的“做一做”。学生板书演示。
六、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五第1、2、3题。
第二课时:合理存款
教学内容:合理存款。课本第110、1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重点难点:
1.认真的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1.分别说明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及利息税?
2.如何求利息?
明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进入课题:合理存款。
二、展示学习目标:
巩固复习百分数,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储蓄的几种方法。(学生阅读)
1.存款。
按银行的规定:一般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定期存款一般期限为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四种。按国家规定都要缴纳20%的利息所得税。
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 单位:年息%
存 期 利 率
零存整取
存本取息 存 期 利 率
定
期
整存整取 三个月 1.71 一年 1.71
六个月 2.07 三年 2.07
一年 2.25 五年 2.25
二年 2.70
三年
3.24
活期利率 0.72
五年 3.60 保值贴补率 0.00
2.教育储蓄。
3.国债。
四、讨论发现:
出示例题:妈妈准备给儿子存1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怎样存款收益最大呢?
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 分组讨论,哪种方案实得利息高?
如果选择定期储蓄存款,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存款方案
方案一:先存三年,再存三年
方案二:先存一年,再存五年或先存五年,再存一年
方案三:两年一存,存三次
3. 你能给妈妈提出什么建议?你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
各小组汇报
定期储蓄
存款方案 存期 到期利息 利息税 到期收入
1
2
3
……
五、巩固练习:
王老师有现金3万元,要定期存入银行,存两年,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分别计算每种方案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存款期限 年利率
一年定期 2.25%
二年定期 2.70%
三年定期 6.24%
五年定期 3.60%
利息税 20%
六、作业安排: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年利率3.33%,到期缴纳利息税5%。
银行存款定期三年:年利率5.40%,到期缴纳利息税5%。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年利率5.74%,到期不缴纳利息税。
小明在银行存款50000元,存定期三年。如果是你,这50000元你怎样存?到期后能拿比小明多取回多少元?
篇5: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在教学中,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使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从而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通过对比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认识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扇形的具体含义,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把代替全班人数的圆平均分成100个小扇形,那么其中这样的20个小扇形就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也就是20%,30个小扇形就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也就是30%,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总数与部分量之间的关系,知道总数求部分量用乘法计算,知道部分量求总数用除法计算,还不能正确理解。
篇6:六年级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统计图又是不合理的?
篇7:六年级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统计》。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预设: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分别有6人和5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9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人数多4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生齐: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橙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黄色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生1:绿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2:蓝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3: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4:红色的扇形表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嗯。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
篇8:扇形统计图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导学重难点:
重点:扇形统计图.
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导学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全班交流。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统计图
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
(3)汇报交流结果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
(4)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www.xkb1.com
①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
② 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三、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课堂检测:根据练习十一第一题,回答下列问题
(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
(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课外拓展:怎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
板书设计:xkb1.com
扇形统计图
分析扇形统计图要注意分清模糊数据
导学反思:
篇9:第六单元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吴兴区学校 梅峰学校 具体课时备课表
单元(章)主题 第六单元 扇形统计图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统计 第 1 课时 / 共1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
设置依据 教学目标: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2、 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 新授
1、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3、 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4、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 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 “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 应用练习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 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板书设计 www.xkb1.com
作业布置或设计 见作业本和课时训练
教后整体反思
吴兴区学校 梅峰学校具体课时备课表
单元(章)主题 合理存款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合理存款 第1 课时 / 共 2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了解教育储蓄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准备 收集储蓄的相关知识
设计具体的储蓄方案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设置场景,提出课题进行讨论
1、出示场景图: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1)根据图中的信息,归纳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2)明确本活动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这笔存款的用途。
(3)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
①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
②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
③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4)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设计方案,填写下表。(如一年期存6次,二年期存3次,三年期存2次,先存五年期再存一年期……多种方案。)
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要恰当的给予鼓励,不能不加指导让学生盲目地停留在对定期储蓄存款方案的罗列中。
2、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启发学生通过讨论逐步认识到,由于教育储蓄和国债都免征利息税,所以相对同期的定期存款,它们的收益会相对较高。但由于国债和教育储蓄对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地限制,所以为了实现本笔存款收益最大化。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师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本小组选择的收益最大的方案,并具体算出到期的收入。
明确:设计方案时国债利率均以发行的凭证式一期国债的年限和利率为准,教育储蓄也以当前的规定和利率为准。实际上,国债以及教育储蓄的利率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无论利率如何变化,方案设计的思路是一致的。教学 时老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
3、教师在与全班同学共同反馈结果后,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果自己有钱,想怎样投资,理由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二、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
作业布置或设计 作业本
教后整体反思 新 课标 第一 网
篇10: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五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扇区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制作扇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 渗透“实践第一”观点。
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
(1) 回答。
圆周角的度数是什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
(2) 板画
两一个半径为30厘米的图形。
2. 新授
(1) 导言:前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长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掌握了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板书:扇区形统计图
(2) 出示准备题,思考
1) 扇形统计图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结合准备题想一想这个整圆表示的是什么?(全班学生的人数)
2) 通过这个扇形统计田径反映了这个班的学生在活动课中参加了几种小组活动?它们分别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3) 观察图中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小组人数最多的是哪个组?最少的是哪个组?Xkb1.com
4) 你能够说出扇区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师生共同总结出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出示事先写好的小黑板,并找一名学生读)
5) 请你用量角器量一量书上图中每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各是多少度?量完以后算一算每个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你又看到了什么?(这个百分数与统计图中的百分数相同)
阶段小结:要想知道每扇形的面积有多大,占整个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只要知道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就可以了,因此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首先要知道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这些百分数算出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就可以画出各个扇形了。
(3) 讲解例5
出示例5并思考
1) 找学生读题,想一想制作扇形统计图,第一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边讲解边板书:84+24+12=120(公顷),粮食作物:84/120=0.7=70%;棉花:24/120=0.2=20%;油料作物:12/120=0.1=10%.每步追问,并核对三个百分数相加是否是100%)
2) 第二步再算什么?(板书并核对三个度数相加是否是360°)
3) 第三步怎样做?(板画图中根据圆心角度数顺次画出三个不同的扇形)
4) 最后一步怎样做?(标明相应的名称和百分数,把各个扇形用不同的线纹或颜色区别开来,并提醒学生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和制作日期)
5) 师生共同总结一下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6) 阶段练习:完成教材70页中的“做一做”。(都是巡视,个别指导,找学生板画)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3. 巩固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 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一题
(2) 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二题(直接画在书中,并追问图形中不小格相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你是臬算的?)
(3) 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第三、四题。
4. 全课小结(略)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表,折线统计图表及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 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1. 讲述练习
上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统计图表,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求大家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并能正确制作它们。
2. 复习提问
(1) 统计图表有几种?绘制统计图表前必须先做哪些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
(2) 统计图表的纵栏目和横栏目怎样确定?怎样画才能做到美观大方?
(3) 制作统计图表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应注意些什么?
(4) 统计图有哪几种?积肥什么特点和作用?
(5) 统计图纵轴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如何确定单位长度?绘制轴时应注意些什么?
(6) 制作统计图一般分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经过整理,总结归纳如下:
意义:把搜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填在一定格式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
种类: 单式统计表
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 意义:把统计资料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达出来
之形象具体,给人印象深刻。
条形统计图 容易看出图中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
完成教材71页练习十四的第6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绘制统计表,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强调栏目的分项及统计图的纵轴比例尺的画法。
总结各种统计图应用的不同范围。
全课小结(略)
篇11:第六单元:统计掌握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单元目标:
1、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
观的反映部分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
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3、 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单元重点: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单元难点:
1、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课本第106页的主题图(投影出示)
1、 观察主题图的内容。
提问:主题图上都画了哪些运动项目?
2、 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描述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方法。分别展示在黑板上。
3、 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如果要清楚的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同时课件出示。
二、 新知探究
(一)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教师提问
(二)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三)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四) 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五)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六) 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七) “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 当堂测评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我主要联系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例题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合理存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明确问题
提问: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解决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
一、 收集信息
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取信息:
1、 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
2、 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
3、 国债也是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二、 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
1、 将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填在课本111页第一张表格。
2、 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
3、 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三、 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受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
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教育储蓄存六年。
2、 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买三年期国债。
3、 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三年期教育储蓄。
4、 先买五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一年期教育储蓄。
四、 课外测评
帮爸爸、妈妈合理存款。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大:
1、 重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充分把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体现出来。
2、 注重比较,让学生通过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3、 注重教学的实践指导。
课后小记:
篇12: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包括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通过熟悉的事例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会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和刚刚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素材,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之后,对已经学过的三类统计图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目的,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使学生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3.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统计表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统计图又是不合理的?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1)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1957―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2)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3)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让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多样化选取和优化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对三种统计图产生整体的认识。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了吗?
2.课外作业:教材第104页第8题。
篇13: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新
1 、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
2 、引入新课
出示一组事先收集的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出现的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些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板书: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 、出示 P76 的扇形统计图。
提问:
( 1 )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 2 )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
( 3 )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揭示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并强调扇形统计图中的圆表示的是总数量,圆中的各个扇形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总量的关系。
说明:我国国土总面积有 960 万平方千米,可以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后,可启发学生把算出的各类地形面积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 960 万平方千米,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2 、小结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
3 、做“练一练”第 1 题。
提问: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 ? 这个扇形统计图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计算书上的前 2 个问题。指名口答结果。最后提问回答。
4 、做“练一练”第 2 题。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在班级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十五第 1 题
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 、练习十五第 2 题
组织学生交流。
3 、练习十五第 3 题
可利用中国地图先让学生说说我国这几个海域的大体位置,再让学生对照统计图说说体会。算出各海域的面积后,也可让学生通过求和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第3篇:扇形统计图 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备课人张越
学情分析
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例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过程,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根据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且,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这两方面的内容都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小学阶段涉及到的统计知识都比较简单,况且学生还有学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所以,对于扇形统计图,认识起来并不困难,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上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对王硕、高尔博等语言表达不是特别准确的同学的关注。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借助实际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并能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3、在各种情境中,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分层目标
A学生充分经历收集、整理、表示数据的过程,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分析扇
第4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扇形统计图(一)
扇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2.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学会看扇形统计图,并掌握它的特点。3.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步骤。
教学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时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什么叫圆心角?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计算?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4.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5.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形。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扇形统计图。2.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出示P106图,观察主题图和条形统计图。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还有哪些信息从条形统计图中不容易表示出来?
(3)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4)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什么?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什么?(5)扇
第5篇:《扇形统计图》单元分析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学生已经经历过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此外,学生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这两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的主要区别
截至本单元,学生已经学完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因此,本单元除了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例1)之外,又新增了一道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选择不同统计图的例题(例2),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理解这三种统计图在使用上各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材例题分析
1.例1:扇形统计图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入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通过统计表中
第6篇: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
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
首先,我带领学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并且结合课前的搜集过程,学生实际上已经自学了扇形统计图了,对它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新课导入时,我出示例1条形统计图,再出示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然后,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各是多少度,想想,整个圆周角的度数是360度,那么,每个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度数的百分之几,使学生理解,要使每个扇形的面积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