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024-09-18 07:12:3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网友来稿)

重庆市万州区长岭第一小学 牟联发

学生仅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品质还不够,还必须具备创新的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培养。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1、读读、想想

在学生熟读和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想象。如:读读《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如诗如画,那么迷人,长大后,你想会为桂林做些什么呢?有的想长大后要当个画家,去描绘桂林秀丽的风光;有的想要当个诗人,讴歌桂林的山山水水;有的想长大后要当个园艺师,把桂林打扮得更加美丽,建设得更加富饶……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读读、画画

对课文的理解,除了用语言表达外,还可以把头脑中的表象画出来,以反映出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理解程度。如:读读《草原》第一自然段后,可要求学生根据内容,画一幅“草原美景”图;自学《小站》后,可按方位画一幅“小站图”,标出车站工作人员的的精心布置。学生画画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创新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3、读读、记记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诗歌一定要加强朗读,并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样有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按原诗背诵,也可以创造性地背诵。其它体裁的文章也有必要加强朗读、背诵。

4、读读、演演

课文《荷花》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出了荷花的姿态美,但怎样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细读、领会本自然段,然后让学生上台造型表演荷花的各种姿态,其他学生在下面观察说话--

表演:双手遮住半边脸,作害羞状。

观察说话:那一朵荷花露出半个脸,真象害羞的小姑娘。

表演:双手托腮,头微微左倾作凝思的样子。

观察说话:碧绿的荷叶托着雪白的荷花,像一位正在遐想的小女孩。

表演:双臂舒展,举过双肩,身体作舞姿,腰枝曲动。

观察说话:那一朵荷花出水很高,在微风吹拂下,像翩翩起舞的小舞蹈家…..

通过表演,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这么多的白荷花真是千姿百态,美丽动人。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表演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5、读读、写写

教学完《琥珀》一文后,分析其写作特点,这是一篇带有科普性质的常识性课文,采用了记叙文的写法。然后,要求学生以《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再比较两种文体的异同。这样不仅深化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6、读读、算算

小学语文课文中列举了许多的数据,老师在讲读分析时,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计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一分试验田》中:

“彭总在水塘边亲自丈量一分地。”

列式计算:1分地=1/10亩=6平方丈=66平方米,这样学生可感知一分地面积的大小。当然,课文还有许多地方需要算一算。

通过算算,使学生对文章提到的数量具有直观性,能够增强说服力;通过算算,加深对课文中心内容的理解;通过算算,沟通语文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加强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的整合,同时有利于学生各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2篇: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连国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也早已成为教学的热点。创新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时代的发展更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创新能力既有智力特征,又有其人格特征,它体现了人的一种综合素质。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转移重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教学过程要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来组织教学,把教和学融为一体。教师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不仅是演示正确的开始,也是正常的失误及纠正失误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判断;“询问”——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完成任务;“仲裁者”——评判学生工作成果及成果的价值、意义,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问底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别出心裁、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错误的风险也不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框框内的创造风格。同时,我们还应创设一种宽容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提问,最终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注重发散思维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甚至异想天开。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使用悬念法、一题多解法、创造复述法、观察想象法等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四、加强思想教育。崇高的理想、对祖国的热爱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科学家、发明家、文学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了解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和最新的科技信息,点燃学生的创造之花。

五、运用比较,启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可通过引导比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认知的内驱力,把高度的注意力注入到一个系列的认识活动中,从中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比如教学《跳水》一课,提出:“不要孩子跳水行不行?”“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孩子?”让学生思考发表意见,再进行比较,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开展创造技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们要发明创造,除了要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外,还要懂得创造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创造的技法,使其了解创造发明的一般过程,掌握创造发明的一般方法。比如:可有针对性地进行类比发明的技法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的过程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创造技法。

七、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我们进行创造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小创造、小发明等课外科技活动,并辅之以科技小论文评比、智力竞赛、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八、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激情。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地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我建议可以采取阶段性的评议,比如一个月左右让学生选择自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作业纸可以设计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的评价表。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评出几个“☆”,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同时也能让家长、老师看到自己的进步。

九、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经常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2)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积极鼓励,就是要创造条件,必要时,也可一道参与玩耍;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玩法。千万不能因为安全问题、怕孩子弄脏衣服、怕损坏物品和玩具等问题而不让孩子玩,因为玩不但可以增长智慧,还可以直接培养动手能力。(3)正确对待孩子各种各样的提问。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作为家长,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避免出现以下三种错误态度:一是强行压制提问;二是欺骗搪塞;三是解释得太深太难,让孩子听不懂。对孩子的提问,家长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家长如不能回答,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道探索。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重点放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上,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第3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把它贯彻落实到本学科的教学之中。那么,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论,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体验,谈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起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1、激发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故事等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未完,继续阅读 >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