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东原元曲赏析
第1篇:庆东原元曲赏析
庆东原元曲赏析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庆东原元曲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忘忧草①,含笑花②,劝君闻早冠宜挂③,那里也能言陆贾④,那里也良谋子牙⑤,那里也豪气张华⑥。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⑦。
注释
①忘忧草:即萱草。古认为它可以忘忧。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知所共知也。”
②含笑花:一种常绿灌木,初夏开花,呈象X牙黄,有香蕉味。
③冠宜挂:即“挂冠”。《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逢萌)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因以“挂冠”为辞官归里的代语。
④陆贾:汉高祖刘邦的'智襄之一,著有《陆贾新语》,曾说服南越尉佗归汉。《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称其“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⑤子牙:姜姓,吕氏,名望,通称姜太公。西周初年,为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兵书《六韬》,相传为他所作。
⑥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的大文学家,著有《博物志》和《张司空集》。曾力劝武帝排除众议,定灭吴之计。统一后持节都监幽州诸军事,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等高级职务。后被赵王伦和孙秀所杀。
⑦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张升《离亭燕》:“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题解
庆东原,双调中的曲调。首两句即末两句一般要求对仗,中间三个四字句也有作鼎足对的。常用以抒发豪放感情。
赏析
1.这首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句?为什么写这两种草、花,难道别的不可以吗?
全曲以忘忧草、含笑花起兴。作者因为要把“忘忧”和“含笑”当成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只有在摆脱了名利之后才能达到,所以才写这两种草、花,以表示不为忧愁所扰,含笑人生的情怀,因此用别的花、草不能配合词曲的主旨。
2.这首曲子淋漓酣畅,敢把杰出的历史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上,其表达方式和主旨什么关系?
这首曲子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作者把许多的历史人物拿出来作为论点的佐证:善辩的陆贾、多谋的子牙、充满豪气的张华都曾经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如今都到哪里去了?他们辨别是非之心、经世济民之业只不过给后人添了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既然如此功名利禄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用这些论据论证了自己在词曲中的观点。
第2篇:《庆东原》赏析
《庆东原》赏析
庆东原,双调中的曲调。首两句即末两句一般要求对仗,中间三个四字句也有作鼎足对的。常用以抒发豪放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庆东原》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忘忧草①,含笑花②,劝君闻早冠宜挂③,那里也能言陆贾④,那里也良谋子牙⑤,那里也豪气张华⑥。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⑦。
注释
①忘忧草:即萱草。古认为它可以忘忧。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知所共知也。”
②含笑花:一种常绿灌木,初夏开花,呈象牙黄,有香蕉味。
③冠宜挂:即“挂冠”。《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逢萌)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因以“挂冠”为辞官归里的'代语。
④陆贾:汉高祖刘邦的智襄之一,著有《陆贾新语》,曾说服南越尉佗归汉。《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称其“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⑤子牙:姜姓,吕氏,名望,通称姜太公。西周初年,为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兵书《六韬》,相传为他所作。
⑥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的大文学家,著有《博物志》和《张司空集》。曾力劝武帝排除众议,定灭吴之计。统一后持节都监幽州诸军事,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等高级职务。后被赵王伦和孙秀所杀。
⑦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张升《离亭燕》:“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赏析
1.这首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句?为什么写这两种草、花,难道别的不可以吗?
全曲以忘忧草、含笑花起兴。作者因为要把“忘忧”和“含笑”当成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只有在摆脱了名利之后才能达到,所以才写这两种草、花,以表示不为忧愁所扰,含笑人生的情怀,因此用别的花、草不能配合词曲的主旨。
2.这首曲子淋漓酣畅,敢把杰出的历史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上,其表达方式和主旨什么关系?
这首曲子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作者把许多的历史人物拿出来作为论点的佐证:善辩的陆贾、多谋的子牙、充满豪气的张华都曾经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如今都到哪里去了?他们辨别是非之心、经世济民之业只不过给后人添了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既然如此功名利禄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用这些论据论证了自己在词曲中的观点。
第3篇:庆东原·忘忧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庆东原·忘忧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庆东原·忘忧草原文翻译及赏析1
庆东原·忘忧草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看看忘忧草,想想含笑花,劝你忘却忧愁,趁早离开官场。能言善辩的陆贾哪里去了?足智多谋的姜子牙哪里去了?文韬武略的张华哪里去了?千古万代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渔人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
注释
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庆东原:双调曲牌,又名“庆东园”“郓城春”。定格句式为三三七、四四四、三三,八句六韵。首两句及末两句一般要求对仗,中间三个四字句宜作鼎足对。常用以抒发豪放感情。
忘忧草:即萱草,俗名金针菜,花可食,食后如酒醉,故有忘忧之名。
含笑花:属木兰科,花如兰,“开时常不满,若含笑焉”,故名。
闻早:趁早。冠宜挂:“宜挂冠”的倒装,即宜辞官。
那里也:犹言哪里去了,如今安在。能言陆贾:陆贾是汉高祖谋臣,以能言善辩知名。
良谋子牙:姜太公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又帮助周武王谋划伐纣灭殷,故称良谋子牙。
豪气张华:张华字茂先
第4篇:《庆东原》教学设计
《庆东原》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言有意境。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教学方法:
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 张可久
(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
第5篇:庆东原古诗词鉴赏
庆东原古诗词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避免不了的会接触到一些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庆东原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古诗简介
本曲系元代叹世之作的代表作。意境高远,怀古叹今。此曲和《渔夫》篇有着相似的思想主题。在这里,作者劝友人且莫贪恋功名富贵,尽早辞官归隐。表现出作者本人超脱、放达的思想和潇洒的性格。白朴借姜子牙、陆贾、张华等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说明元王朝不重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可久恋。此曲内蕴着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有着对历史的发展与人的`命运关系的敏锐观察。
译文
看看忘忧草,想想含笑花,劝你忘却忧愁,趁早离开官场。能言善辩的陆贾哪里去了?足智多谋的姜子牙哪里去了?文韬武略的张华哪里去了?千古万代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渔人樵夫们一夜闲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