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论文
第1篇:摩托车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论文
摩托车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论文
摘要:中国的摩托车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自主生产。回溯摩托车的生产历史,发展态势呈现出很多不同,但发展迅速。目前,中国的摩托车生产量已经名列前茅。由于摩托车污染排放量高,且资源消耗量大,因此而被部分城市以政策性禁止,加之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使得摩托车行制造产业受到了些微的负面影响。作为摩托车生产大国,中国的摩托车生产技术已经跃居世界先进水平。面对增速放缓的市场环境,摩托车行制造产业要不断地技术创新,才能够使摩托车市场获得新的生机。摩托车生产技术的创新,就是研发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工艺,以提高摩托车行制造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推进中国摩托车行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针对我国摩托车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研究进行探究。
关键词:摩托车制造产业;技术创新;制造产业发展;技术发展;制造产业集群
中国是摩托车生产大国,在世界同行制造产业中无论是摩托车质量还是产量,都已经名列前茅。虽然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产业呈快速发展的态势,且技术上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中国的摩托车行制造产业的发展模式依然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主。由于摩托车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会大量地消耗能源。随着中国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且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使得一些城市出台了“禁摩”政策,使得摩托车市场越来越狭窄。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制定行制造产业发挥战略,对推动行制造产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1]。但是,摩托车行制造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而没有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就会导致摩托车行制造产业走向发展的边缘而逐渐被社会所淘汰。这种低水平的制造产业发展非常不利于摩托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是制造产业发展的动力。摩托车制造产业的行制造产业特殊性,就要一方面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探索进入高端市场的途径,以使摩托车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1中国摩托车行制造产业发展状况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开始自主生产摩托车。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使得中国的经济呈跨越式发展,而且启动开放政策,为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产业带来了发展契机。随着中国的摩托车市场扩大,摩托车制造产业应市场需求而成规模化发展,到1993年,摩托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超过了摩托车产量大国日本。1997年,中国的摩托车产量就突破了1000万辆。此时,中国的摩托车行制造产业呈快持续发展趋势,到2006年,中国的摩托车销售就超过了2000万辆,占有世界摩托车总体销售量的一半以上。中国不仅是摩托车生产大国,而且还是摩托车消费大国。中国所生产的摩托车有很多型号,十多种排量的摩托车,品种已经超过了2000多个。但是,这种规模化的摩托车是生产却存在着隐含。虽然摩托车行制造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不断创新,但是,与世界同行制造产业相比,技术水平依然是很低的,而且国产摩托车处于低品质徘徊,且国内摩托车市场处于同质竞争环境,使得摩托车行制造产业的竞争没有处于良性竞争状态,更没有适应政策环境而开辟新的摩托车技术创新渠道,使得摩托车制造产业的发展逐渐趋缓。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摩托车行制造产业开始面临压力,无论是摩托车生产量,还是摩托车销售量,都呈下降趋势。2008年当年,中国的摩托车生产量达到2700万辆,占有世界摩托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2009年,中国的摩托车产量下降了7.49%,但是依然超过了2500万辆,销售量也有所下降,下降比例为7.2%。中国也是摩托车出口大国,2/3的摩托车国内销售,1/3的摩托车出口。2009年出口的摩托车超过600万辆,比2008年下降了1/3。从摩托车销售方向来看,中国的多数城市已经启动了“禁摩”政策,所以,中国的摩托车有4/5都在农村销售。可见,受到政策的制约,使得摩托车制造产业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禁摩”政策使得摩托车市场发展前景受到了影响,包括原材料、人工、物流等成本都有所提升,使得摩托车的利润降低,加之摩托车生产量和销售量的降低,使得摩托行制造产业一度处于低迷状态。2011年,中国国内摩托车市场不景气,但是摩托车出口量有所提升,支撑着摩托车行制造产业继续发展。从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加之缺少政策上的扶持,使得摩托车行制造产业缺乏优势发展环境。随着摩托车出口速度的放缓,中国的摩托车行制造产业发展陷入低谷。2012年,中国的摩托车出口市场空间相对缩小,且出口价格敏感度较高。随着摩托车生产成本的增加,价格优势不复存在。中国在2011年摩托车出口量有所下降,出口额有所增加。从2012年至2015年,中国国内的摩托车市场需求量持续降低。
2中国摩托车的技术创新研究
2.1中国摩托车制造产业要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
处于科技时代今天,摩托车制造产业要获得发展,就要实施技术创新以提高制造产业竞争力。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就要将计算机充分地利用起来,用计算机将摩托车设计数值化设计、操作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计仿真虚拟化结构对摩托车设计进行改进,包括摩托车发动机结构、摩托车整车结构等等,都运用计算机虚拟化结构设计,对摩托车的发动机结构和整车结构以优化。对摩托车的创新设计,则需要采用反求工程技术。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将创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不断地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才能够推进摩托车制造产业的发展,生产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摩托车精品,拉近与国外先进技术含量的摩托车的差距[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摩托车的技术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摩托车的性能、外观等等,而是更要注重摩托车的节能环保,确保摩托车具有较高的`舒适度和安全可靠性。摩托车制造产业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分地利用起来,诸如,运用计算机控制驾驶操纵、可变系统技术、纳米技术、钦合金技术、激光技术、ABS技术、自诊断技术、陶瓷喷涂技术、微电脑集中控制进行技术等等。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与摩托车的功能相融合,使摩托车具有自动驾驶功能、自控防碰功能、语音驾驶功能,且摩托车要启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使得摩托车智能化设计,不仅是操作系统的智能化,而且还使摩托车驾驶更为安全可靠,使摩托车在现代社会中是实用性更强。
2.2中国摩托车制造产业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创新
中国的摩托车也要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就要利用新的工艺技术成果,以创新技术解决摩托车制造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摩托车发动机中,曲轴活塞连杆机构关于到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是发动机中的重要部分。对摩托车曲轴活塞连杆机构的加工质量以高要求,可以使发动机的装配质量提高,发动机的震动会相对减小。中国对摩托车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但是,对曲轴活塞连杆机构设计的关键技术还没有掌握,使得发动机的工作效能受到影响。日本是摩托车大国,在摩托车制造上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并得以广泛应用。中国摩托车齿轮零件设计所采用的图纸资料是从日本引进的,在摩托车的制造工艺上,则更为注重尺寸精度,使产品的质量提高[3]。但是在具体的生产制造中,由于应用技术少有欠缺,使得齿轮的工作性能无法达到高标准要求。只有选用先进的工艺,保证产品的使用质量,才是真正意义地实现摩托车产品的技术创新。
2.3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产业要与科研机构以及高校合作
中国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攻关能力,但是往往局限于理论研究。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就要将科研成果投入到应用领域中。摩托车制造产业与科研机构以及高校合作,不仅能够为科研机构以及高校提供应用平台,而且还可以吸收和利用与摩托车领域相关的科研成果[4]。摩托车制造产业通过与科研机构以及高校之间密切合作,实现了智力转化,并完成了科技公关。中国倡导走“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就是要求制造产业与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相结合,根据中国的行制造产业发展实际设计并制造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将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教理论与摩托车制造产业充分结合,对摩托车制造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科研机构和高校人才济济,具有优良的教师队伍和科学研究人员。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应用领域中得以利用,不仅实现摩托车制造技术的创新,而且还切实地验证了创新技术成果的有效性。
3中国摩托车制造产业的发展研究
3.1将摩托车制造产业的全面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方向
各种高端技术渗入到应用领域中,使得操作系统中渗入了职能技术,不仅提高了操作系统的实用性,而且还成为摩托车控制系统未来的设计方向。将高端技术理论与应用科学相结合而研发的科技成果融入到摩托车制造产业,可以促进摩托车制造产业全方位思考新的战略发展措施,以实现全面技术创新,这是摩托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摩托车制造产业的发展动力。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产业要发展,就要突破低技术水平的竞争,而是要向高端技术挑战,积极地引进新技术,开发出具有高性能的摩托车产品,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精品。中国的摩托车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出口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是建立在低价格的基础上的,一旦国家市场上出现具有价格优势而品质较高的摩托车产品,中国的摩托车就难以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下去[5]。所以,中国的摩托车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摩托车产品质量,改变价格优势为质量优势、技术优势。
3.2提高摩托车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与国外的先进摩托车制造产业相比,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产业在引进先进的设备装备的同时,并没有对国外的技术进行研发。即便是中国摩托车制造产业已经有关科研单位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了研究,也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而没有将技术、管理、战略性发展以整合,即摩托车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所指为单一化的技术,而没有实现全过程技术创新[6]。中国因缺乏制造核心技术,即便是从国外引进了技术先进的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却明显落后。使得中国摩托车自动化生产线的建立成为制造产业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高技术含量的摩托车对技术的检测都要采用试验检测方法,对各项技术指标实施动检测、构建计算机虚拟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等等。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产业通过引进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检验和自动化监控,而且要做到全方位远程控制。这就需要新的生产技术,对原有的生产要素要开辟新的使用途径,以提高摩托车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要使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产业能够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就要将新的技术研究成果充分地利用起来,通过高端技术含量提高中国摩托车业的国际竞争力。
3.3中国摩托车制造产业要着力于解决科技攻关课题
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产业要积极地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才能够在行业市场中打开继续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摩托车制造产业要跟踪先进技术信息,着力于探索技术创新途径,以获得新的产出。针对于摩托车制造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科技攻关课题,需要摩托车制造产业与科研机构合租,共同建立科研项目,并针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7]。这些科技攻关课题并不是高难度而难以出成果的课题,重在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可以帮助摩托车制造产业解决技术性难题,同时还可以改善高校重视论文成果而轻视应用成果的科研管理弊端,有效地解决了形式化科技研究,使得科研方向明确,且科研成果能够在应用领域得以应用。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产业因一个个科技攻关课题的解决而呈现出跨越式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禁摩”政策严重阻碍了摩托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摩托车制造产业要获得新的生机,就要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地地引进创新技术和高科技成果,并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摩托车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伴随着中国的摩托车消费税有所降低,将为摩托车制造产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使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亮.中国摩托车行制造产业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与制造产业,2013(2):2-5.
[2]王羽.创新发展精诚合作稳步提升和谐共赢———河南力之星三轮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2011年经销商、供应商大会圆满召开[J].摩托车技术,2011(5):28-29.
[3]姜阳.全球价值链下重庆摩托车制造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4]陈辉.广东省摩托车制造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GEMS模型[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2):73-77.
[5]高峰.重庆市摩托车制造产业集群现状、优势及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1(23):167-168.
[6]程达.交流合作共赢———第四届中国国际摩托车、电动车及零部件交易会召开在即[J].摩托车信息,2013(11):112-113.
[7]赖嘉伟,周梦骏.电动摩托车的环保技术认知对接受电动摩托车程度的影响[C]//中国科协年会: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2013.
第2篇: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发展论文
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发展论文
摘要:林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林业技术创新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联系,从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林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情况方面阐释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在林业人才培养和创新投入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
随着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此为机遇,林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保障林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对林业技术进行创新,采用更加高效、合理的手段对林业进行创新管理。
1林业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
1.1有利于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无论是不充足的光合作用,还是不合理的管理造成的根茎腐烂,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传统林业不合理的经营模式有关。只有合理的经营,我们才能对林业作物的基本要素如营养、日照时间等有一个合理的估算与控制[1]。而林业技术创新,则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运用先进的设备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精确的测量,让作物的成长可见化、可控制化。在让林业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同时,也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1.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林业地区的就业情况
传统林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天气,毫无疑问,当天气变坏的时候,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最大的。在林业技术创新带来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也给林业就业机构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可以减少工作量,也就减少了工作时间。而且,林业发展中科技力量的加入,对于掌握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信有了科技血液的涌入,林业的发展会更加现代化。
2目前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未能清楚地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传统林业的发展一直是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即“靠天吃饭”,这种理念经营下的林业发展直接结果就是对林业的创新,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更不用说对于林业的研究开发与使用了。落后的经营理念,对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2.2林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虽然说改革开放以来,相比较过去落后的'林业经济体制,我国的林业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我国林业的技术创新还是片面地依靠一些科研机构或者是一些院校,而不能充分发挥企业或者个人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林业的经济效益很难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林业科技与企业甚至市场的需求也不完全吻合,林业技术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2.3林业的科研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
据相关统计,当欧美国家农业科技获奖成果的转化率有70%的时候,我们国家只有50%左右。而且,我国林业人才极度缺乏,专门的林业院校不是很多,学习林业的人也较少,更不用说从事林业方面的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人才了。而这些,对我国林业成果的转化情况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3林业技术创新举措
3.1逐步扩展林业技术创新队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对于林业发展,科技与人才从来都是必不可少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而现代林业的发展片面依赖一些科研机构与院校,而且林业的重要性始终也没有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而林业技术创新是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做支撑的。因此,一些高等院校就必须着力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通识教育。林业技术创新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作支撑的。在注重对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对农民和普通技术人员的教育也必不可少。把林业的发展与教育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深化林业教育改革,才能让改革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2逐渐完善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
对于林业技术创新投入体系的完善,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因为就算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也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响水县通过加强对林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县镇2级成立林业领导小组,对绿化重点工程实行镇一把手包干负责制。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林业相关的法律,使林业技术创新有稳定的创新机制。同时,尽量加大或者至少稳定对于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与林业相关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大林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方式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农民和普通技术人员也可通过学习一定的林业技术创新知识使自己更好地从事林业生产。
3.3注重运用新技术
江苏响水县在林业管理中,注重新技术,高科技的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森林资源及林业有害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精确度和工作效率。由于目前林业发展尚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上,林业技术改革必然是一个长远的工作。无论是为了迎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还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林业技术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以教育为基础,让更多的人参与林业技术创新,同时,尽量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让现代林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永亮.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广东科技,2013(2):99.
第3篇:林业技术创新战略与发展论文
林业技术创新战略与发展论文
摘要 :随着自动化科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国林业技术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在林业发展中,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是实现林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人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应重视林业技术创新技术,从而推动我国林业发展。
关键词 :林业;创新;发展
1实现林业技术创新的战略
1.1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视度
随着林业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突出,创新技术的重要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林业技术创新来说,要保证林业发展与所生活的环境相辅相成。我国科技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生态技术的创新,我国比较重视林业的社会化成效和生态化成效,虽然目前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林业方面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但是想要在世界中立足,就必须要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不断加强我国生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使民营企业和科学调研相互合作,进一步提高林业技术创新[1]。
1.2重视人才建设
想要提高林业技术,就必须要引进专业的林业技术创新人才,这是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林业发展的动力。所以,我国政
第4篇: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分析论文
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阶段,技术创新已经成了各行各业重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的速度。本文将就现代林业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现代林业;技术创新;对策
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对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现代林业的技术创新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极大的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进步。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探索出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我国林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1当前阶段我国林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问题
1.1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
由于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管理经营观念以及技术手段陈旧等原因,我国传统的林业产业依旧停留在原始的“靠天吃饭”的阶段,无法有效的`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自然问题,对于林业产业的巨大潜力缺乏一定的了解,导致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创新与探索等方面的投入都十分有限。在这种落后理念的影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