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山散文
第1篇:穿越大山散文
穿越大山散文
“难于上青天”的剑门蜀道,我们虽然行进的是经建设者艰辛劳作而造就的一级公路,但是在三天里我们穿越蜀山,还是感受到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那种峥嵘崔嵬之景象。
车驶出成都平原,进入绵阳,路开始倾斜回旋,山扑面而来。我们便进入山的怀抱。眼前的景象丰满着我对山区的形象:我们那儿的山与这儿比只能是小儿科,只能算是山包。这里的山啊,高峻磅礴,连绵不断,蜿蜒无穷。这整整的一天,我们看到的就是山,山连山,山盘山,山套山,山重山,山叠山,高远的云层后面还隐约着山,前是山,后是山,左右还是山。那直插云霄的,横空出世的山啊,真个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也许山这个群体,也有着灵性。互相的连接形成博大的气势,互相的衬托抬高,显示了山的伟岸。汽车就在这青翠浓绿高低起伏的山的包围中冲决,突围,然而,总是无法摆脱山的围困。
途中小憩之处是杜鹃山顶,有一小平坡,海拔4000米以上。我下去没有感觉什么明显的高原反应。下车只觉天气一下凉,似乎有初秋的味道。这一带山色葱茏,翠绿的山坡有马儿逗游,浓绿的树林连绵起伏,林海一片,四周峰峦耸立。近处天空清亮,远处却是云雾变幻,隐约着山峰。三四十年前时兴的京剧《杜鹃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大山里。这儿的确是打游击的好地方。巴山蜀水,险峻地势真的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入,怪不得古时如刘邦刘备等军国选择这一带作为振国之地或如唐玄宗等把这里作为暂避变乱、意图中兴之所。自然的山隘与人类的史变紧紧相连,这朴实的大山一定演绎过引人入胜的奇迹。
九寨沟和黄龙的奇丽景观就在这大山的深围之中。造物总是把最美好的景致放在偏远的险峻的地方,让人千寻万觅才能匆匆见上一面,才显得美丽的珍贵。或许是这众山群峰汇聚成的精华化成了九沟奇景黄龙壮观。
从黄龙景点下来,见那高峻的“火焰山”横空而立,不毛之处,嶙峋的山石赤褐色裸露挺拔,背负青天。汽车在“之”字盘旋的公路上盘旋下行,一步步低回,过了一段时间,峰回路转,眼前竟是黛峰连接,绿坡延伸的山峦。牦牛在山坡自由的活动。其实这儿海拔也在3000米上。 虽都是高山峻岭,峰山却也各有形态和个性。
车在这层峦叠嶂、峰峦变幻的松潘高原奔驰。听说松潘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是川西门户。而眼前转动的是远峰高耸,近处却绿坡平缓,如绿油油的地毯斜铺山坡,还以为是平野地区,其实那里的海拔还是在3000米。大山基身的博大,是肉眼无法丈量。从那里下到茂县,海拔要下降一千多米。车便在这大山中盘转下冲。山莽莽,路漫漫。一路有江水陪伴。山丰满了江,江清丽了山。山水相依,刚性大山也许就是在柔情的江水的抚慰下更显出其挺拔。路就在这两座山的峡谷间延伸。路的这边就是石壁,是磷磷峭壁,而有几处地段陡壁竟是鹅卵石和沙土的夹层,有几处石纹如古木纵横,这地层环境隐藏着什么呢?另一边是万丈深渊,是奔腾着喧哗着的岷江之水滚滚而下。望下去,一种悬空的惊颤感让人悚然而栗。傍晚时,车经百年前后地震形成的的叠溪海子,据说震区的一个小镇被埋入200米深的地下。而山体动移阻断岷江,形成了这美丽的内外溪海子。这里的人把江湖称为海子,在九寨沟的那一个个美丽的`湖,都以海相称,据说是对大海的崇尚与向往,而我却认为这里或许就与大海有关。风雨沧桑,造化变幻,这里几千万年之前或许就是大海低洼,正如我们舟山在数万万年前或许是高原峻林,所以我们这儿就有塌东京的故事。看那鹅卵石沙夹的地质层,看这里地震频发的地质形态,木质纹理的石崖,都加深着我的猜测。
好在天暗了。我们坐在车上看不到车外的惊险。只能隐约看到车窗外的石壁有时竟倒扑出来陡峭而惊险。至于路下的深渊,我们无法看到,多少使我们的在车内安心了许多。车便从高原驶向成都平原。到晚上十点才到住宿地。就这样,三天中,我们就这样穿越四川中北部的大山。
晚上梦中,我只见满眼是山。有的丛石磷磷,石脉清晰,横夹竖挤,刀劈斧削,赤裸裸直指苍穹,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之势;更多的则是清翠浓绿披身的大山。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绿色。很多树林,竟然整齐地挺着一排排古树,像一队队的军阵等待接受检阅。忽地层峦叠嶂,碧峰高耸,几处碧绿,几处翠嫩,几处青靓,几处墨蓝,有机组合富有层次,在青天白云衬托下,分外雄浑妖艳……醒来满眼还是大山,绿色的群峰,蜿蜒起伏,让人想到奔涌的浪涛。只是山是静止的沉默的而海是波动的喧哗的。然而,山在静态中洋溢着它的生命,生命以厚实而芬芳,生命以博大而壮美;山的沉默中自有它的雄浑和雄奇。而山地绿衣,闪着奇彩,刚中藉柔,给人以温馨。
大山就这样占据我的心胸。
穿越这样的大山,是体味漫长的历史,是赏析造化的功底,是领悟沧海桑田的哲机,是接受山河雄壮的美感。
穿越大山,也穿越了自己的一个人生思想的里程……
第2篇:大山秋韵散文
大山秋韵散文
那年卫生支农,人们都不想去遥远而贫瘠的大山及大山深处的小城,想尽一切办法要留在近一点的县区。我走进了大山深处,走进了那座座落在山凹里的小城,不是那次机缘,我可能今生都不会知道有那么一片群山起伏延绵叠嶂的山景,还有生活在山凹憨厚朴实的村民。很感谢那一次机缘的眷顾,它圆了我一次次梦里的期望。关于大山种种的风姿和俊俏,萧瑟和秃无,银装素裹间弧线勾勒的雪野,或披挂着细碎斑斓花朵的绿色山峦,那是大山在季节里更替的身影。从裸露的冬寒一直延伸到再次衰草枯叶的冬韵,大山以不同的秀美驻扎在心间,令我深深的眷恋和贴近。
秋韵里的大山最美最绚烂,最为丰硕而饱满,如一位丰腴的少妇孕育婴孩般的骄矜,抖动着绝色的羽衣舞弄风情万种。
秋日的清晨,阳光普照,是难得晴朗的一天。在这灿烂的日子,心情也格外晴朗,好几天不曾出门,很想去沐浴一下阳光,活动活动筋骨,特想走进青山环抱绿意翠拥黄花遍野的山间,看蓝天上白云舞动,听小河里水声潺潺,欣赏背着背篓走在田埂上的村妇匆忙而欢快的身影。
阳光温柔而欢快地闪着莹光星星点点地在油菜花上跳动,蜜蜂飞飞停停起起落落地盘旋在花的额角,清晨的雾蔼还在迷迷蒙蒙地缭乱散播着湿润,老农凝重的眼神从春的秃无里播下的一粒种子一直望向醉人稠密的秋硕,而我只能用相机攫取这一刻大山一隅的神韵和精彩。
酷爱大自然的我,经常忽悠上同伴游历当地一些小有名气的景观,听说大峪沟很值得一去,他们说那儿风景绝好,仅次于九寨沟,百闻不如一见。
一路上,山上层层良田里摆放着整齐的刚刚收割了的青稞、大豆、大芥,宛如训练有素的队伍,齐刷刷地站立;山民的创意,如在大地上做画一样,规律整齐地排放,满山遍野的小粮朵,远看是山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秋草在地里或黄或红地晕染,呈现出秋的韵味。
大峪沟,寂静地伫立,那些电瓶车也寂寥落寞地停歇。沿清澈的河水前行,欲行欲被在乱石上跳跃咆哮的河水声淹没,河道两边的山峰或俊秀或奇异或高耸云霄。山坡上的灌木翠绿和墨绿相间,虽已是深秋,却不见红叶,因红叶总在霜降时。看来来得有点不是时候。水碧绿清灵,清澈见底,有一种非常漂亮的`小鸟在水上嬉戏或滑翔,红色的尾巴,白色的冠子,黑色的身体,宛如山中精灵,可惜听不见它悠扬的歌声和鸣叫,被水流声淹没了,我猜想它的叫声一定很好听。峰回路转,要经过五道石门,七道桥,才能到达游览盛地。所谓的石门是山峰天然形成的狭窄处。河心巨石上生长着一两棵松树,孤傲张扬,直抵天际。松树在高高的山石上矗立,挺拔雄伟。川流不息的河水,哗哗地流过,是山间最动听的歌,唱着悠长而又古朴的歌谣。山野的天阴晴难料,总在明媚间瞬时阴透,猝不及防地暴雨如注。慢慢的云雾笼罩,一边阳光灿烂,一边阴雨绵绵,缓缓的雨点落下,我们心想只要雨不下大,这点雨算不得什么,但天公不作美,不一会便是漂泊大雨,我们在雨中行进,还不时地看看雨雾中的风景。
大山时常沐浴在如瀑布样的雨里,在一处石洞桥处的亭台阁楼间避雨,行路人匆匆地聚集来,为着躲避雨的追打。三位僧人牵着一匹马站在亭的一角,焦急地看着如注的雨丝倾泻,手中随携一串佛珠默念、祈祷,虔诚而厚重。甘南一带生活着藏、回、汉三个民族的群众,藏族群众全民信教,听当地人说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儿子出家为僧,那份对藏传佛教信仰的程度是深入血脉里的,是没有人能动摇的,至诚至深直至心灵。一个藏族小伙子骑一辆自行车,怕车后驮着的粮食被雨淋湿,脱下衣服盖上,一眼能看出是藏家小伙,虽穿着不伦不类非藏非汉,仅从那顶帽子和那张典型藏人所特有的面孔是不难分辩的,淡淡的质朴眉宇间深藏。那里有一个静静的水潭,水面被雨点砸出环环相绕的涟漪,而潭边绿意葱茏茂密的灌木上披挂着晶莹的水珠,在一片雾蔼里氤氲安逸。突然觉得这雨给了我一片最美的风景,真想停留在这一刻,尽享它的温润和在雨润下的绝妙。雨点小了疏了,僧侣们急匆匆地上路了,他们也有梦想,就如行走在雨中一样的坦然和执着。漫漫路途就是这样无悔地走下去,从容于心中至真至诚的信念。
想这大山深处有多少娇艳绝佳的景致静默,有多少依山傍水的牧人栖居。他们生活在天然纯净的国度,目光里流淌着自然单纯祥和的光芒。迎着阳光出门,顶着烈日劳作,在晚霞里赶着牛羊回家,升腾起炊烟袅袅,缭绕在山的鬓角,享受着绿色环保的美味,咀嚼着平实浓厚简约的生活,夜色里静卧在山的怀抱,安稳踏实。
我们短暂的留连,感受大山远离城市的宁静和安逸。看清澈的河水川流不息,看水中五颜六色的石头,河边茂密的丛林。更喜欢晚霞映衬下的山野村庄,带着几份神秘,几份羞涩,几份在霞光下层林尽染的淡雅的美。
和朋友们在河边坐坐,谈论着山涧自然纯朴的话题,感受着自然的风韵,给人一些极具享受的时光。感受了阳光,沐浴了微风,聆听了水声,或在静默里倾听心的回响,让舒展的心绪伴着美好的梦在月光下徜徉。
眼前一位老人背着沉重的柴草在暮色中走来,夕阳下灿烂辉煌的人生,书写着沧桑厚重和勤劳。瞬时心底盈溢出一位让人敬仰的老人,她就是网络中的“天使奶奶”,一位76岁高龄还要每天登着承载五百公斤重量的三轮车奔波的老奶奶。为了孙子,为了老伴,其精神和毅力让人震撼。我深深感受到她那种“忘我”的境界,不是儿女不孝,不是谁非要她这样,而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工作热情和决心。在她那样的年龄本是享受天伦之乐,有困难依靠子女的生活境地。但她没有,忘了年龄,忘我工作。每个人都要老去,老了也能保持她这种精神境界,其实是一种幸福和对生命的珍爱。试想能有多少她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能象她这样精神,这般健康,一如继往地驰骋在对生命对家人爱的航线上。
对大山的情意如开遍山野细碎的小花,点缀和旖旎了群山的芳姿,挥洒着满山遍野的怀想,一如我的依峦延绵不断。
留恋大山从太阳升起到夕阳西下的一天。问好:大山!你在秋韵里最美的装扮都在我的记忆里存放,我永远记着你美艳的娇容。
第3篇:散文‖大山跫音
散文‖大山跫音
初次接到采写“出彩家庭”曾祥贵和舒桂珍夫妇的任务,心中难免有些惴惴不安,担心难以胜任。几次意欲前行,都未能遂愿。
在忙中偷闲之时,终于下定了成行的决心,便心怀忐忑地拨通了曾祥贵的电话。但事不凑巧,原来曾祥贵也是一个大忙人,电话中得知他并不在家,而是在来凤县城给客户送货。经过几番商定,便建议我去高罗镇街上他们夫妻开办的百世通生活超市,与他的妻子舒桂珍当面采访详谈。
邀上同事邦权,乘车风尘仆仆地向目的地赶去。在高速公路上我就一直困惑,是什么原因能让曾祥贵夫妇被评为出彩家庭,他们身上究竟有哪些闪光点和出彩点?在粗略梳理他们的事迹后,我便总结出几个关键词,那就是夫妻恩爱、孝老爱亲、相夫教子、邻里和睦、勤劳致富。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路程,终于到达了高罗镇政府大院。在镇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陪同下,穿过几个弄堂小巷,便径直来到了百世通生活超市门口。原来,舒桂珍早已在门口静静等候。见到我们,她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感和获得感。
百世通生活超市虽然只是小镇上的一个超市,但面积并不小,分楼上
第4篇:穿越生死散文
穿越生死散文
三年前,那个慢长的冬里我整整的萧条了一冬。到了年末的几天。偶尔浩渺的云天里,也不时的从那萧索的凌空飘落吹散的朵朵雪花。寒风阵阵不停地呼啸着,那苍白的土地。 年前带着对一冬来的萧条和寂燥的心情。在新年最后的锺声敲响的那时,挥手别离了那己远的流年。
在鞭炮的轰响中,又迎接着另一个新年来临。刚过了年初春,初六便带着父母与妻儿的希望。匆匆的依依不舍的挥别了父母和妻儿,还有故乡踏上了南下福建打工的征程。 是先:我提前早依联系好了,在那里多年打工的临村老乡。
那天早上,临走时,已往信基都教的妻子,还为我默默的祈祷了一遍。大约有十几分种的样子,便扛着满怀的希望于激情就这样出发。风尘甫甫的赶上开往南下福建的烈车。 上了车来,车慢慢的前行,一路上远山近水。都渐渐随前行的烈车都消失远离在身后。
大约两天的行程,便到了福建的目底地。下了车便是晚上七八点了,多方联系最终如愿己尝的随老乡。监时居住在他租的房子里 第二天我便已我多年电焊的职业寻到了一处不错的电焊活,在一家管道厂上班。
下午的时候,我也寻觅了一间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