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分类
第1篇:古诗分类
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分类
赠别诗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景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田园风光)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田园风光)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乡村四月宋•翁卷(田园风光)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叙事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励志诗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哲理诗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状物诗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宋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元曲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思念家乡的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其他: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诗分类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1、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2、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3、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4、按内容可分为:田园诗、山水诗(写景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咏怀诗、咏史(怀古)诗、讽刺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王昌龄;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四)、唐诗流派:
形成丰富多彩的创作流派,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在这一点上,唐代诗歌是空前绝后的。除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派)、杜甫(现实主义诗派)两座壁立万仞的高峰以外,比较重要的还有以下许多大家和流派。
1、山水田园诗: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继承陶渊明的思想,以山水风光和闲适生活为题材,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
2、盛唐边塞诗: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
3、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学习汉乐府诗的优点,提倡关注社会,“缘事而发”,言辞通俗流畅。
4、韩孟派:以韩愈、孟郊、李贺等为代表。追求立意奇绝,文字新巧。
◎ 唐诗的体裁和类别
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律诗、绝句、古诗 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古体诗用字不讲平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用字讲平仄,句数有一定,讲究用韵,讲求对仗,有一定的规律。格律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字调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是仄声。因格律很严,故称律诗。
◎律诗:是四联八句,五言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二句为『首联』、『头联』或『起联』,三、四句为『颔联』或『前联』,五、六句为『颈联』或『后联』,七、八句为『尾联』、『末联』或『结联』。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也称『长律』。
它是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每首句数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双句末字须押韵。
◎对仗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特点,是1.字数要相同。2.句法要相同(词性要相对)。3.平仄要相反。
◎押韵:
1.开始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可以连接用韵,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韵,亦即偶数句用韵。
2.律诗、排律限平声韵,绝句以平声韵为主,五言绝句则有采仄声韵者。
3.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4.不可以有重复的韵脚。
5.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亦有少数押仄声韵的例子。
6.律诗中间四句必须两两成对,第一句起韵,二、四、六、八句 韵(首句不起韵,次句起韵的就算变格)。排律亦同,只有首尾两联可以不对,其余则排排对偶。
7.诗的平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个字为准。
◎唐诗的分期:唐代(618--907)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618--712):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沉佺期、宋之问、陈子昂。
2.盛唐(712--675):
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诗人。
3.中唐(766--835):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836--906):
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主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诗(词)有所谓「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说:「诗眼的所在,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诗眼。」凡是「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显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杜诗中这种情形的用字很多,如「身轻一鸟过」,这是句描写一位骁将鞭马向阵前飞驰而去的情形,「过」字不但用得轻快,而且表现出一种神气活现的气概。
◎重阳节的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名暮节、登高节、老人节、重
九、茱萸、菊花节。它的命名由来是这样的:古人将数字也分阴阳,而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并阳,所以称为「重阳」。
◎ 重阳节的传说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炙看见面前站著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著白鸽,终於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著全村老小登上 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 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著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著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 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 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著寒光,一眨眼就把 瘟魔钉死在地上。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的 传到现在。
第2篇:古诗分类
古诗分类
春:《咏柳》《春晓》《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忆江南》《清明》《江南春》《峰》《元日》《泊船瓜洲》《惠崇春江晚景》《春日》《游园不值》《乡村四月》《村居》
夏:《江南》《敕勒歌》《凉州词》《池上》《四时田园杂兴》《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所见》《夏日绝句》
秋:《风》《凉州词》《枫桥夜泊》《望洞庭》《悯农》《山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冬:《别董大》《绝句》《江雪》《塞下曲》 诗人:
汉乐府:《江南》北朝民歌:《敕勒歌》骆宾王:《咏鹅》李桥《风》贺知章:《咏柳》王之:《凉州词》《登鹳雀楼》孟浩然:《春晓》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王维:《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李白:《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高适:《别董大》杜甫:《绝句》《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孟郊:《游子吟》柳宗元:《江雪》贾岛:《寻隐者不遇》张继:《枫桥夜
泊》张志和:《渔歌子》卢纶:《塞下曲》刘禹锡:《浪淘沙》《望洞庭》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李坤:《悯农》杜牧:《山行》《清明》《江南春》李商隐:《乐游原》罗隐:《峰》胡令能:《小儿垂钓》范仲淹:《江上渔者》王安石:《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李清照:《夏日绝句》陆游:《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朱熹:《春日》林升:《题临安邸》叶绍翁:《游园不值》翁卷:《乡村四月》王冕:《墨梅》于谦:《石灰吟》高鼎:《村居》郑燮:《竹石》袁枚:《所见》龚自珍:《已亥杂诗》
按年代:
汉:《江南》
北朝:《敕勒歌》
唐:《咏鹅》《风》《咏柳》《凉州词》《登鹳雀楼》《春晓》《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别董大》《绝句》《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游子吟》《江雪》《寻
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渔歌子》《塞下曲》《浪淘沙》《望洞庭》《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悯农》《山行》《清明》《江南春》《乐游原》《峰》《小儿垂钓》
宋:《江上渔者》《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时田园杂兴》《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题临安邸》《游园不值》《乡村四月》
元:《墨梅》
明:《石灰吟》
清:《村居》《竹石》《所见》《已亥杂诗》
霍海桐
第3篇:古诗分类
1、用比喻修辞方法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唐] 贺知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魏
曹操《龟虽寿》)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唐] 刘禹锡
2、用拟人的诗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用对偶的诗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画》
4、用反问的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赠董大》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节选)
[唐]白居易
5、用设问的诗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