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当年上学时散文
第1篇:想起当年上学时散文
想起当年上学时散文
愉快的暑假转眼就将结束,小朋友们又可以迎着朝阳背上书包唱起歌儿进学堂啦!最为兴奋的恐怕还是那些即将从幼儿园转入小学的宝贝和他们的家长,从幼儿变成小学生,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转折,你们长大了!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不少家长和亲朋好友都会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庆祝一番并积极地准备学习用品和礼物。
每当看着周围忙碌的家长和脸上写满喜悦的孩子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背起书包上学时的情景总会一次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间。
解放以前,因为家境贫寒,我的哥哥姐姐都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学。1950年,家乡解放,已经十岁的我,好容易等来了上学的机会。所以一家人都把我的上学当成了一件大事。分头为我的上学做着各种准备。开学前几天的早晨,我的小舅舅还从大老远的殷隘赶来,给我送来了一碗满满的“鮝烤肉“(黄鱼鲞烧猪肉)妈妈说这里的人都知道上学前吃了这道菜,长大以后说不定就能考中状元、做宰相呢。(可惜,我“生不逢时”,非但没能成为状元,而且连大学也没有考上,真是有悖老娘舅的苦心了!)
上学那一天,母亲早早就起了床,在那坛小灶里煮了一镬香喷喷的糯米饭,又备了一大碗红糖,她仔细地将饭盛在一只只小酒盅里,那饭堆得高高的、尖尖的像一座座小山,小山的顶上还放上一颗红糖,姐姐告诉我这叫“商量盏”。妈妈让我捧着放满一盏盏“商量盏”的盘子,由她陪着到附近有读书小囝的人家去一家家地分“商量盏”和状元糕,分完一盘子,回家再盛,直到左邻右舍全部分遍。据说这是为在上学以后大家能够有商有量、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人人都有出息。其它同样要上学的小朋友也在挨家挨户地分“商量盏”,你来我往,非常热闹。
大人领着上学生子(意即新生)到学校报到时,每人手里还都提了一茶壶糖水和几只茶杯,见到学生就给倒一杯,互相交流着喝,大约也是为了增进友谊吧。记得那时像我这样的孩子每年都十分盼望开学这一天的'到来,想着那香喷喷的一小盅“商量盏”,想着那一小杯甜甜的红糖水。
背着书包上学,走进教室读书,再也不是野孩子而是学生了,当然不能再穿得破破烂烂的,总要整洁一点吧。好多小朋友穿上了新衣服,可是我们买不起,母亲只得每天晚上在菜油灯下一针一线地将二哥穿下的旧褂子拆掉,为我缝制了一件长衫,灰色的,虽然有点旧,但看上去一点没有破,没有补丁跟新的差不多,只是长了点一直拖到脚板面,妈妈说长一点可以多穿几年,还能盖住那条打满补丁的裤子;脚下穿的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那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自己感到真的像个图画上看到过的读书人了,来回走几步,哇,好神气啊!手里提着的书包是姐姐用了好多个夜晚为我千针万线仔细制作的,一块一块五颜六色的碎布拼成的图案十分好看,两面的中间还各用红布剪成一个大大的五角星缝了上去,沿口边沿着漂亮的裙瓣。书包里黑布缝制的笔套里装着哥哥买给我的两支铅笔、一块橡皮和一支毛笔,还有墨和砚台;另外就是石板、石笔以及布做的揩刷等等。(那时学写字、打草稿全用石笔在石板上写,然后擦掉,再写。现在想想还挺环保绿色的呢)
我的母校就在柴家村西头的柴氏义庄,四周有高高的围墙,东南西北装有一扇扇铁门,后面很多高房子是村办公室和几户人家,前面的平房就是小学。学校朝南的大门外是一个大操场,大门的门楣上“敦睦小学”四个大字隐约可见,一条甬道将操场分成大小两块,四周全种着高大的树木。走进黑色的大门,就看见两个好大的花坛,种着桂花、芙蓉、月季……四周围着冬青树,两边的课堂全装着玻璃窗,穿过花坛中间的甬道就是礼堂和老师办公室,大礼堂里挂着校董柴文美先生的画像。哥哥陪着我先去拜见了老师。学校当时只有两位老师,因为刚刚解放,我们还是称他们为先生。柴先生是我们同村人,就住在我家前面的一条弄堂里,比较熟悉;史先生是一位和蔼的老者,他刚从别的学校调过来,戴着一副眼镜,很严肃很有学问的样子。史先生问了我的年龄和乳名,然后根据族里的辈分排行以及我哥哥的名字,为我取了一个书名。(这书名一直用到我高中毕业。乳名即为名,书名则为字。是为名字)
小学的第一课是语文课,语文课的第一篇课文是一张画。一只大公鸡站在篱笆上向着又大又圆的太阳在引吭高歌,史先生告诉我们,这张画叫做:天亮了!
“天亮了”。史先生领着我开始了学习文化知识的人生历程。时光匆匆,六十多年过去了,母校早已被拆迁而不复存在,我的启蒙老师史先生也已驾鹤西去,可儿时的记忆却是那么清晰,如今我的大外孙是一个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小外孙再过两年也将上学。当他们长大以后回忆自己刚上学的情景时,如果看到我这篇短文,不知会有什么感想。
第2篇:想起当年舔饭碗散文
想起当年舔饭碗散文
那天用微波炉烧西红柿蛋汤,不料由于时间设置稍微长了一点,蛋末滚起粘得碗边全是蛋花。想用汤勺去刮,又怕费时费力实在太麻烦,洗掉吧?又感到就这么浪费了有点可惜......突然想起了用舌头舔,反正屋里就自己一个人,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舔着舔着,不禁想起了一些尘封已久的往事。
舔饭碗这个动作现在看起来有点猥琐,甚至可能让人恶心,说出来、写在日记里更加有碍观瞻;然而在那个并不遥远的过去,平常百姓都在身体力行,习以为常,个别的还将它作为一个职业。(在小说“白鹿原”里那个财主也经常有此举动)
我们乡下的种田人一直以“摸六株”为生,不管是解放以前替人打工,还是解放初期为自己种田,不论风霜雨雪,还是酷暑严寒,都得辛勤地在农田里劳作,所以我们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都是用血汗换来的。我们的父母是绝对不许我们浪费粮食的,哪怕是一粒米饭掉到地上也必须捡起来吃掉!老年人见到小孩将饭粒掉到地上,就会说:”快捡起来,不然天宫菩萨响雷打死你!“有时候喝粥、吃菜浆(勾芡了的菜肴),难免会在碗边或碗底粘着一点,很难喝干净,父母总会捧起碗来仔细地舔干净。等长到稍微大一点,这碗就得自己舔了,大一点的碗能盖住整个脸蛋,人小舌头短,舔不到碗底,就用手指括下来,送到嘴里......这些动作,大家看了是不是觉得既寒酸又不卫生,觉得不可想象?可这真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也许穷苦人天生就有很强的'免疫力,青少年时代的我们好像从不会生过什么大病,更不用进医院。
再后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还产生了“舔饭碗”这个行当,用现在的话说,“舔饭碗”就是乞丐的一个分支。乡下人将乞丐称为“讨饭”——一只碗、一只篮,一根讨饭棒,在人家吃饭的时候,倚门而立,就为了乞求那么一口剩羹冷饭,有的当场吃掉,有的放进篮里,带回去与家人分享,他们没有过多的奢望,就是讨饭;至于强要的,讨钱的等等那应该属于“叫化子”了。我们村(那时叫大队)里有一个单身汉,那时就干过“舔饭碗”的行当,像如今的上班族一样,每天按时出发,摸黑回来,一身邋遢衣服,两手空空如也,游荡在宁波各个饭店菜馆,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用餐,一旦食客起身,他就立即上去抢过饭碗舔个精光;当然也有竞争,有时好几个同行盯着同一个目标,那就得眼明手快,甚至不惜拳脚相加。还有一些更出格的,看到青年男女或衣着光鲜一点的进来用餐,他立在旁边,故意打一个喷嚏,让唾沫乱飞,或者用脏手触摸碗边、再向你乞讨,甚至向碗里撒一把尘土......这样一碗刚端出来的美味佳肴就属于他的了。
一切已成过去,过去切莫忘却。忘却就意味着背叛!每每看到从自助餐厅出来双手按摩肚子甚至连连呕吐的食客,每每看到饭店菜馆服务员收拾餐桌时倒进泔汁桶的鱼肉鸡虾,总难免一阵阵心痛,我们的社会这是怎么啦?难道真的富得流油了吗?!
我并不是希望回到舔饭碗的年代,但是勤俭节约的民族美德是必须发扬光大的。
第3篇:想起当年的青春往事散文
想起当年的青春往事散文
我想……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青春的往事,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青涩记忆,我也不例外!
我记得,我十八岁时,我就已经走出校门参加工作,而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大山里当护林员。
我记得当年的我,几乎天天都是穿一身的工作服和一双白球鞋到野外作业。
并且,我每天都习惯带上一壶水和一把镰刀,一个人到山上护林。
那时的我,也许是因为年少轻狂。也许是因为不懂世事,所以,一个人呆在山里也不觉得害怕。
我记得,那时的工作还算轻松,因为我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在山里走来走去,保护刚刚种下的一些小树,不让人为的破坏,保证小树能正常生长。
当时的我,经常是一边看管小树林,一边欣赏花花草草,感觉日子过得新鲜又有滋味。
只是,偶尔,我也会心情不好,偶尔,我也会为一些小事情很生气。
因为山里有一群年约十六岁左右的放牛少年经常惹是生非,他们经常是吵吵闹闹的,三五成群地把牛群赶上山吃草,于是,一些刚刚成活的小树总是被搞断,那时的我,总是担心失职,于是,每天都在山脚下转来转去,防止他们把牛赶上山,而这群放牛的
第4篇:想起当年的青春往事散文
我想……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青春的往事,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青涩记忆,我也不例外!
我记得,我十八岁时,我就已经走出校门参加工作,而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大山里当护林员。
我记得当年的我,几乎天天都是穿一身的工作服和一双白球鞋到野外作业。
并且,我每天都习惯带上一壶水和一把镰刀,一个人到山上护林。
那时的我,也许是因为年少轻狂。也许是因为不懂世事,所以,一个人呆在山里也不觉得害怕。
我记得,那时的工作还算轻松,因为我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在山里走来走去,保护刚刚种下的一些小树,不让人为的破坏,保证小树能正常生长。
当时的我,经常是一边看管小树林,一边欣赏花花草草,感觉日子过得新鲜又有滋味。
只是,偶尔,我也会心情不好,偶尔,我也会为一些小事情很生气。
因为山里有一群年约十六岁左右的放牛少年经常惹是生非,他们经常是吵吵闹闹的,三五成群地把牛群赶上山吃草,于是,一些刚刚成活的小树总是被搞断,那时的我,总是担心失职,于是,每天都在山脚下转来转去,防止他们把牛赶上山,而这群放牛的少年,却偏偏喜欢和我作
第5篇:想起当年入党宣誓时
想起当年入党宣誓时……
今年的七月一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庄严的时刻,我不禁回忆自己当年入党宣誓时的情景,站在党旗下举起右手的一刹那,多么庄严、多么神圣,入党誓词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依然在耳畔萦绕回响……
我们这一代人是从小听着革命故事、看着革命电影长大的,黄继光、杨根思、董存瑞……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我发现在这些英雄名字后面还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共产党员。从那时起在我的理想中,自己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这期间,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很多党的基础知识、党的发展历史和光辉历程,随着知识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更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中国人民银行阜城县支行工作,由于业务的需要,我从安全保卫到货币发行,从金融监管到组织人事,换过好几个部门,做过多项工作,每到新的岗位,我都认真学习,积极上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力争将每项工作做得精益求精,较好的完成了组织上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的良好表现也使我
第6篇:当年网络散文
当年网络散文
还记得当年 ...
那一天,我失足在你面前倒下,
你轻轻的托住我,
咖啡色的刘海随风飘扬,
长长的眼睫毛在柔和的阳光下投一片阴影,诱惑而触动人心...
那一刻,我的心加速地跳动着,脚步凌乱,慌忙地离开,
心房,早已被你在无声无息地入住。
好几次的表白信投放了入你的储物柜 ,
你,收到了么?
后来,看见你身边有一名女孩,无微不至地在照顾你,
我对自己说:收手吧,他有她了!
到我真的説服自己的时候,你却跑来跟我说我喜欢你...
到我与你交往了,
你身边被燕瘦环肥围绕着,
我与你相处的二百多个日夜,
我每天都是提心吊胆,
连做梦都怕你被人抢走...
直到两年半前浅夏中的一个雨夜,
你满面寒霜地告诉我,分手吧...
声音冷得没有一丝温度...
他已不再喜欢我,移情别恋了...
那刻,我顿时明白了,
原来无论我哭得多么的撕心裂肺,
也不及她的一滴眼泪珍贵...
那个雨夜,带了给我宛如千年寒冰的`刺骨寒意...
却怎么都赶不走…
我曾告诉过自己,
想不开,就不想,
得不到,就不要,
但安慰自己的理由多了,
连自己都觉得假了…
曾经那么的有一刻,
我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