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

2024-12-06 07:12:2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渔夫的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中的一则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简短,故事内容简单,但是故事背后的寓意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将渔夫的善良、聪明与魔鬼的恩将仇报做对比,让学生感受正义与邪恶。

2、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异: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他们对于童话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初步了解。所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大。

3,、学习目标:①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正确认读“规矩、笑逐颜开、桅杆、倒霉、无恶不作、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等词;②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③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

1、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2课。

2、教学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个性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农夫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式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残忍。

3、教学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三、教学对象分析:

1、起始能力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其之前也有一定的了解,且故事比较简单,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2、一般特征分析:学生对于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气氛应该会是轻松、活跃的,学生学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3、认知风格分析:课文的内容为童话故事,故事内容简单,且富有寓意。可以采用表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五、教学策略分析:

1、课的划分:1课时

2、教学顺序的分析: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学习文中的字词;接着深入赏析课文,让学生品读课文,再分组讨论分析正确的感受;接着请学生复述故事,重点讲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最后,课外扩展本节课文是一篇阿拉伯民间故事,请学生讲讲其他的类似的故事。(例如:东郭先生)

3、教学活动设计:故事通过图片展示人物的外貌,并用对话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因而要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不同人物的特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知文章情感,在读中体会故事寓意。(注意:要读出魔鬼的凶恶、狡猾而又愚蠢;渔夫的从容、镇定、聪明。)

4、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分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表演,集体教学。

六、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插入适当的图片,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

1、情境导入: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2、分组排练: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排练,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人物的语言、性格等特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3、学生表演:排练完后,请学生上台表演,每一对学生表演完,并请台下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分析表演的优缺点。在表演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上课时间有限,找三对学生表演即可。)

4、故事结尾:请学生最后讲一个童话故事结束本堂课。

八、评价的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保证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二是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三是要正确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我让学生多读课,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且,我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理解与思考,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发表阅读见解,是本文学习指导的重点要求。该课教学目标设立明确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内容容量恰,讲练安排合适,注重学法指导。

九、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分角色进行表演→讲一讲你还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特别是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而当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的主题。

第2篇: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2、研读有关情节,探究魔鬼的本性。

3、懂得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魔鬼,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道理。

4、根据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大胆设计符合情节发展的不同故事结局,培养创新精神。

5、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认识魔鬼的本质,懂得运用人的智慧战胜魔鬼、战胜邪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

每组发一张白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张魔鬼的形象图,并简要说明。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魔鬼的了解认识的程度。然后通过课文有关描写魔鬼外形的教师朗读,引入课文,告诉学生仅从外形来认识魔鬼是不全面的,再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正确认识魔鬼的吃人本质,然后通过设计与课文不同的故事结局,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深入体会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魔鬼,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学生回答)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走近文本

1、初探魔鬼形象:每组发一张白纸,大家商量一下,请小组中画画高手,用简单的几笔勾画一下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形象(三分钟完成),由组长展示成果,并简单说说魔鬼是怎么样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渔夫的故事》里也有一个可怕的魔鬼。现在,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可怕的魔鬼。出示幻灯片2(1)由教师朗读课文第三段。

(2)翻开书110页学生齐读第三段。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3)将书合上检测记忆力。板书:魔鬼:奇形怪状、丑陋凶恶

2、深探魔鬼本质:课文中的魔鬼和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一样,可怕凶恶。可是我们仅仅只从魔鬼的外形来认识魔鬼是不全面的,下面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魔鬼的本来面目。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结合注解,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研读课文1--22小节,谈谈你对魔鬼的新的认识,并能在课文中找依据,特别是从课文渔夫与魔鬼的对话中看魔鬼的本来面目。

先小组内讨论交流,由组长执笔整理,再在班级里交流。板书: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本文除了魔鬼的形象之外还有一个形象那就是渔夫那本文又是通过那些描写方法塑造渔夫形象的?由此你知道渔夫是怎样的一个人?

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运用了心里描写(对话见上)、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讨论,并领会情节的曲折性。生:(1)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2)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写出渔夫思想的转化,这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魔鬼,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这处心理描写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渔夫之所以能战胜魔鬼的根本原因,也使故事情节发生了180度转折,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3)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诱惑。板书: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 果断坚决的渔夫;

3、再探伏魔方法:魔鬼是十分的凶残狡猾的,那么这场渔夫与魔鬼的斗争,结局会如何呢?

指名朗读课文15--24小节,其他同学看课文,然后说说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有结局告诉我们(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4、谨记故事,学会做人:假如在生活中你也遇到了像魔鬼那样的恩将仇报的恶人,你会如何对待?现实生活中你是否很在意对别人感恩,说一说,你是如何做的?

6、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邪恶并不可怕,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战胜邪恶。智慧的获得,无非两条途径:一是刻苦努力的学习,二是勤于动脑。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即使遇上了邪恶的敌人,也不用畏惧。同时也让我们明白,知恩必报是一条人生之准则,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最后祝大家都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感恩的心灵。

7、课外作业:(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农夫和蛇

教学目标:

1、诵读这首诗,了解作者克雷洛夫,理解掌握成语“乔装打扮”

2、体会这首诗的寓意,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交流、探究、讲读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李寄》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条巨蛇贪婪地残害人民的故事。它无情的吞啮了九个小女孩,其凶残、贪婪的本性可见一斑。但最终丧命于李寄利剑下。《伊索寓言》中两则《农夫和蛇》中蛇更是狠毒,忘恩负义、本性难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诗《农夫和蛇》看这首诗中的蛇有怎样的下场。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内容。

1、参照注释,了解作者。

课文选自《克雷洛夫寓言诗集》。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寓言作家。

2、范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诗歌的朗读节奏。

3、自由朗读诗歌,并参照注释学习成语“乔装打扮”。

4、指名读,集体讨论评价:

蛇的话应该怎样读,农夫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5、集体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一句话概括:蛇花言巧语想要骗取农夫的信任,结果被农夫识破,果断杀了。

6、交流、探究诗歌寓意。

①指名有表情的读蛇的话:体会蛇的特征。

②蛇为什么要伪装自己,目的是什么,“蛇”像征什么样的人?

③从农夫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农夫是个怎样的人?

④农夫果断斩蛇说明了什么?

四、迁移应用,拓展升华。

通过学习这篇诗歌,谈谈你对人生的感悟。

提示:可以从“密切联系群众,不能脱离群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方面谈起。

五、巩固提高

1、乔装打扮:解释并造句。

2、练习背诵。

六、作业:背诵这首诗。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内容。了解作者及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教学难点:体会主人公坚贞纯洁的爱情的舍身救夫的精神。教学方法:指导、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问: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什么? 梁祝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2、谁能讲一讲《白蛇传》的故事?

3、引入:在人们的心中,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几篇课文中,蛇这一邪恶的形象已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中。但《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也是一个蛇的形象,却和人们心目中的毒蛇大相径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蛇传》选段《盗草》看课文为我们塑造了怎们的一个形象。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新课内容。

1、作者:田汉(1898----1968)现代作家。

2、京剧:戏剧的一种,主要有唱白和舞台提示两部分组成。唱白就是唱词和对白。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3、分角色,有表情朗读课文,并评价谁读的声情并茂。

4、自由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去仙山盗取灵芝仙草的经过。

5、分析白素贞这一人物形象,揭示课文主题。

(1)白素贞因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丈夫许仙后,后悔万分。去仙山盗取仙草,在和二仙童斗剑时倒在地上,宁可丧生也要护住仙草。并说“素贞死不足惜,只可叹我那许郎就无有回生之望了”这表现了白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2)小结

课文通过讲述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 生命危险去仙山盗草的过程,赞扬了白素贞善良的心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美。

四、拓展升华

《盗草》和《白蛇传》中的蛇精与前面寓言中的蛇有截然不同,能对此说一说你的理解吗?

东郭先生和狼(教案)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目标:

1.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老农的机智、果断,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中感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联系课文,理解句子中感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出示:

1、比一比,再组词

抡()犹()添()塞()

抢()忧()舔()赛()

2、给带点字注音

答 应()()挣 扎()()逃 难()

回 答()扎 紧()难 倒()()

二、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怎样学习寓言的?(先了解故事内容在明白其中道理)

三、课文讲了关于农夫和蛇的什么事?(东郭先生救了狼狼反而吃东郭先生的故事)

四、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个形象?农夫、老人、蛇

五、分析人物形象

六、探究学习

1、默读第9节,用“--”划出老农的话。

出示: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2、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同桌讨论

3、交流问题

4、师归纳主要问题,出示:1)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它讲仁慈?

5、联系上下文,通过有关的词语、句子体会,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1)解释“犹豫”,课文中两处写了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什么?

板书:糊涂 愚蠢

(第一次:是在狼苦苦哀求时,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说明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

出示: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看看狼那可怜的样子,心肠就软了,答应了狼的要求。

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说:“我没看见狼。这儿岔道多,它也许从岔道上逃走了。”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样子。

6、抓住狼得救前后的语言、动作,体会角色的形象特点。

出示有关句子,板书:凶残

出示: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

这句话什么意思?(这样的坏人应该吃。)男女生分别读前后句,讨论课文为什么选前句

板书:狡猾

过渡:面对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显得糊涂、愚蠢,那么老农是怎样对待狼的呢?

三、导读第8、9节

1、默读,想一想:老农怎样用计打死狼,从中说明什么?

2、讨论交流

板书:机智 果断

3、拓展思维:如果不是老农出场,等待东郭先生的会是什么结果?

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课文

过渡:东郭先生好心救了狼,却险些送了命,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做?(讨论交流)

出示:世界上有像狼一样狡猾凶残的恶人,我们对他们决不能同情,不能讲仁慈。

五、课外拓展:

小练笔:东郭先生第二次遇到狼,他会怎么办?结果如何?续编故事。

《渔夫的故事.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渔夫的故事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