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

2025-01-20 07:12:1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

本节课中,周老师创设了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纵观整堂课,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复习旧知自然地渗透在课前热身“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接下来更深入地学习统计知识作好了铺垫。

周老师创设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教学片断二中,当学生开始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涂统计图时,学生发现喜欢小兔头饰的人数有14人,涂不下,迫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一番讨论探究,学生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用1格表示2人)。再如教学片断三中,教师提问:“要想统计全校学生喜欢的书签,用1格表示2人,格子还够不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说出:“不够,要用1格表示10人、20人、50人才可以。”教师也因势利导地强调,统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1格所表示的数量。因此,激发认知矛盾,促使学生逐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是本节课成功的.精髓所在。

周老师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是本节课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当学生说10格不够涂时,教师故作困惑状,使得“少数人说不够”变成“几乎全体学生说不够,涂不下”,也进而诱发学生产生尽快找出好办法为李老师解惑的内驱力。又如在探究“1格表示2人”的方法时,其实早在教师没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有一位学生提出这个方法,但教师却没有立即肯定他,而是鼓励其他学生说出了另外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在方法与方法之间进行对比、选择,实现了方法的优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这是李老师巧妙运用延迟评价所收到的良好效果。

总之,周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为本节课增色不少!

第2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

统计是小学计算类的一个内容,它是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进行调查的一个活动课。由于在一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个单位),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节课是在原来基础上,让学生在统计实践过程中形成认知矛盾,探索、解决“以1当2”的问题。霍老师她整节设计都根据农村小孩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的。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合理选取素材,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进一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去认识一格可以表示两个单位。

一节精彩的课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以下是对霍老师上课的一点小小的建议:

1、在开始复习部分应该重点强调的“正”字收集法上课时漏悼了,这是本节课的.最大失误,在学生记录数据之前是否应该复习一下记录的方法,如画“正”字,或画“√”、“○”等。

2、教师没有很好地提出来让学生提供统计方法,又没有作指导,以至学生的统计方法比较乱,也没有科学的方法利用,这一点教师教学中是忽略的。在学生会涂色统计图中,老师就自然引审了出有关统计的应用意识,学生对于这些问题都很快回答出来,答案也比较准确,但是对于答案的来源,如谁的只数最多?小兔比狮子多几只?老师只是注重了结果,没有去更好去追问怎样得来。

3、在练习的这环节里,教师能巩固和反馈学习的内容,学生也能认真地去完成,效果也不错,但这些练习多数都是做新课的反馈,缺少了创新的和延伸的题型。

4、在教学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动物出场和练习时放点音乐就好了。

5、还没能充分的对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两个单位分析得不够透彻,再给时间学生去讨论就好了。是否列出两个统计图,一个是先让学生先自己去探讨,探索出1格表示2个单位;另一个是再作出正确的统计图,这样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6、整节课小朋友合作交流太少,都是霍老师引导小朋友说。交流是小朋友的天性,小朋友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一起分享。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霍老师应多设计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时,既要求小朋友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通过比较得到最佳方案。

总之,整节课努力创设了有趣、切合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情境中亲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作完成统计图的全过程,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实践能力,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3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范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范文

朱老师《统计》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入手引入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衍接流畅,过渡自然。

整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思路清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分析能力。

在学生进行分类统计的过程中,教师能很好地进入各小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补救,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完成统计。

老师语言干净利落,声音抑扬顿挫,关键地方能得到突现,充分体现了教者课堂组织能力和驾驭能力确实很强,学生能完全由教师掌控,以实现目标的完成。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体现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无痕状态下学生自然而然的把握了新知,培养了能力,掌握了数学探究的方法。

教者还特别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更正和补充“每格代表两人(两个单位)”,这样注意了引导学生用语的准确,为以后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基础。

再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训练,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二年级的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

二年级的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

二年级的《统计》是在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听了朱老师的课,由充的感到朱老师的基本功扎实以及对小朋友的心理特征掌握透彻。

教学例1时,朱老师先用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引入,引起小朋友们的兴趣,请小朋友统计各有多少小动物。在小朋友遇到困难时,让小朋友们先说一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自己想出了可以小组合作,每人记一种小动物。让小朋友们自己提出要小组合作,体会小组合作的好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然后朱老师再引导小朋友看例1的统计图,朱老师在这个环节分析得特别仔细,事物的名称、数据的范围、单位名称等一一向小朋友们明确、示范、强调。最后朱老师再说明:有时由于数据较大,在画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然后让小朋友把统计的数据在统计图中涂上色表示出来,并回答一些问题。这些

未完,继续阅读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