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
第1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
周 长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4、55页《周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此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而《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平面图形和角,以及掌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后学习的,在我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没有什么经验,他们所理解的周长只是一条边的长,或者也不考虑是封闭的图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内容,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是教学方式,通过理解封闭、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来体会什么是周长。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是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所以我把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具:课件
学具:卡片、剪刀、彩笔、绳子、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引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想看一看吗?(由学习小组的组长分发)
2、出示四幅图片:笑脸、国旗、三角尺、树叶
这张卡片寄托了老师对大家的期望,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中它能陪伴同学们一起快乐学习。
二、知识感知,理解周长。
1、剪一剪
(1)请拿出你的剪刀,看谁剪得又快又好?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2)理解“边线” 你刚才是沿着什么剪的?
小结:刚才大家都是沿着图形的边来剪的,这个边,也可以说是边线。板书:边线
你能指一指你手中图形的边线吗?
(3)理解“一周”
你是从哪里开始剪的,又是到哪里结束的?
像这样,从图形的一个起点出发,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我们把它叫一周。
2、指一指
(1)找下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强调封闭图形。(2)出示图片:地图,指出边线:
3、摸一摸
(1)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在周围物体的面上找一找,摸一摸。如桌面,黑板面,„„
4、画一画
(1)出示课本练一练第一题(2)学生动手,描出所给图形的周长(3)展示交流。
5、揭示周长的含义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6、练一练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题略)以口算为主,主要交流算法。
三、实践探究,测量周长。
1、2、出示学生剪好的四张卡片 分小组测量周长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2)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测量3、4、5、汇报测量结果,交流测量方法。教师讲评。练习深化
(1)小花园:小青蛙和小猪去花园散步,它们谁走的路线长?(2)比一比: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
四、课堂总结,回顾周长。
本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五、走进生活,体验周长。
欣赏周长生活中的应用,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叫做周长。
第2篇: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剪市镇岩子岗完小
廖斌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今天,老师想请孩子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前几天,老师去商店买了一块圆形的桌布,老师觉得这块桌布不够漂亮,想用丝带在四周围上花边,老师要买多长的丝带,既够用又不浪费呢?(课件显示出桌布一周的长度)
生:买和桌布一周一样长的花边就可以。
师:我们只要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用米尺量、用软尺量、用绳子量。
孩子们想的办法可真不少呀,那桌布一周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
(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圆形桌布的周长,那其他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孩子请看,这片树叶,它的叶面也有周长,谁能指出它的周长?(找一个学生指一指)他指的对吗?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孩子指一指。(贴树叶)
师: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叶面的周长。(课件显示叶面的周长并且出示:叶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学生读一读。
(2)、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3)、(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学生一边描、一边说。课件显示出三角形的周长。
(4)、小结:
(课件显示)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了一些图形的周长,桌面是一个圆形,叶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2、描周长。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碟片、正方形)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他们描得对吗?
孩子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拿出题卡,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周长。展示学生作品。
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小结: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老师在一周的下面加重点号)
3、理解封闭。
孩子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没有?和之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老师在封闭的下面加重点号)读一读。读出关键词。这就是周长的概念,打开书本41页,把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标上小圆点。让我们响亮的齐读一次。
第3篇: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1
一、背景介绍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把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案例描述
1、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形状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
生:能!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学生在认真地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
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
第4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应用题
1、长方形的长是23米,宽是16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周长是46分米,长是17米,宽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6厘米,宽是8厘米,长是多少?
4、一个正方形的果园,边长是104米,这个果园的周长是多少米?
5、一个正方形的手绢,周长的48厘米,手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6、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长,正方形的边长是12分米,长方形的长是18分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7、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
8、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其他三面墙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
9、一段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10、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长是12米,宽为8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11、长方形的长是16米,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多少分米?
1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原来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请你算一算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3、一个三角形
第5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说课稿1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1
二、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图形、绳子、卷尺、彩带、贺卡。
三、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 目标确定: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教学内容,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2、 教学策略选择: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
第6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说课稿1
教材分析:
《地砖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四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认识正方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由于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以及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帮我的女儿丫丫测量和计算装修房间所需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和归纳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正确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