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博士毕业生申请_优秀博士毕业生推荐信
优秀博士毕业生申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优秀博士毕业生推荐信”。
优秀毕业生申请材料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博06 xxx 我叫xxx,2006年开始攻读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
一、因为热爱 所以选择
出生于革命老区——江西永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我的求知欲望。1999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录取,该专业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艰苦专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职业,但我对这个“艰苦”专业却情有独钟,带着梦想和希望,我来到麓山脚下,大学期间,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并成为学院唯一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学生,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绩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在硕士期间,本人继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学习成绩继续保持全院第一,并积极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华为奖学金”、“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开拓奖学金”、“金诚信奖学金”、“米塔尔奖学金”等20余项奖励。
二、敬业勤奋 求实创新
出于对采矿事业的浓厚兴趣,研究生期间师从我国著名青年采矿专家——吴爱祥教授,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团队的精诚协作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立志于攻克采矿工业所面临的重重难题。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仅穿梭于图书馆和实验室,还深入条件艰苦的矿山生产一线,真正了解、解决矿石生产实际问题,例如在“散体动力学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易门矿务局风山铜矿进行了“侧向挤压斜面推进振动出矿崩落法”试验研究、在开磷集团沙坝矿完成了“高大主溜井振动出矿新工艺”试验研究、在易门矿务局大红山铜矿进行了“堑沟受矿振动助流电耙运搬联合出矿工艺”试验研究,创立了高效连续强化采矿方法,优化了出矿工艺,解决了生产现场存在的堵塞严重、出矿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我也作为第一学生参与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将新兴微生物学与传统采矿学相结合,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我选择了生物采矿这一世界前沿课题进行研究。在导师的认真指导下,作为主要参与人员撰写了《多相多场条件下浸矿体系响应机制及其过程调控》项目的建议书、申请书和答辩材料,最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在课题实施初始就搭建了“多功能自动控制生物浸出试验平台”,针对低品位矿石微生物浸出技术,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在本学科国际重要期刊发表,得到专家的好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Hydrometallurgy》审稿人认为:“This work would be a good contribution”(这项研究工作贡献很大)。此外,还为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s等国际知名杂志审稿。较为扎实的前期研究,受到了国际著名学者——西澳大学Jishan Liu教授的青睐,以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身份前往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的资助。
三、敢于担当 奉献自我在做好自己学习、工作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自己的沟通和组织能力,一直在班委、院研究生会、校勤工助学中心任职,参与组织各项活动,服务学生,工作能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优秀研究生会干部”称号。此外,还被聘为校外事处、科技处等部门的学生助理,协助老师完成日常工作和任务。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党员活动和支部组织生活。
四、展望未来 开拓进取
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优异的成绩,自研究生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4篇,SCI收录8篇,EI收录13篇,在博士研究生期间,第一作者发表15篇,并申请了“尾砂管道浸出工艺”、“一种细菌浸出治理硫化矿自燃的方法”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凭借在科研领域的突出成绩,每年均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称号,并获得“中国石油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成绩只代表过去,只有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科研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1)发表论文:
博士期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15篇(第一作者),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10篇。
[1].xxxxx, Wu Aixiang, Qiu Guanzhou.Bioleaching of low-grade copper sulphides.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8, 18(3): 707-713.(SCI、EI收录)[2].xxxxxa, Wu Aixiang, Su Yongding, Zhang Jie.Experimental study on preferential solution flow during dump leaching of low-grade ores.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7, 14(4): 584-588.(SCI、EI收录)
[3].xxxx Wu Aixiang.Experimental study of preferential solute transportation during dump leaching.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6, 16(4): 416-420.(EI收录)
[4].Wu Aixiang, xxxxx, Liu Jinzhi, Yang Baohua.Formative mechanism of preferential solution flow during dump leaching.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 13(5): 590-594.(SCI、EI收录)[5].Wu Aixiang, xxxxx, Yang Baohua.Study on preferential flow in dump leaching of low-grade ores.Hydrometallurgy, 2007,(87): 121-132.(SCI、EI收录)
[6].Wu Aixiang, xxxxx, Qin Wenqing, Liu Jishan, Qiu Guanzhou.The effect of preferential flow on extraction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copper sulphides during heap leaching.Hydrometallurgy, 2009,(95): 76-81.(SCI、EI收录)
[7].Wu Aixiang, xxxx Wang Hongjiang, Qin Wenqing, Qiu Guanzhou.Technological aement of a mining-waste dump at the Dexing Copper Mine, China, for poible conversion to an in-situ bioleaching operation.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100): 1931-1936.(SCI、EI收录)
[8].xxxx, Wu Aixiang, Wang Hongjiang, Zhou Bo.Challenges faced by Dexing Copper Mine – A case study of dump leaching in China.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the Management of Rock Dumps, Stockpiles and Heap Leach Pads, 5-6 March 2008, Perth, Australia, 179-191.[9].xxx 吴爱祥.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金属矿山, 2007,(12): 10-13.[10].xxxx, 吴爱祥.微生物浸出过程溶质迁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矿冶, 2008,(1): 21-25.[11].吴爱祥, xxx.硫化铜矿微生物浸出颗粒表面形貌变化规律.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7, 2(7): 474-479.[12].xxxx, 吴爱祥, 王洪江, 韩斌.微生物浸出低品位矿石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 30(1): 46-49.[13].xxxxx, Aixiang Wu, Shaoyong Wang, Hongjiang Wang.Simulation of the solute transportation within porous particle during bioleaching pro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10(SCI刊源,已接受).[14].xxxx, 吴爱祥, 王洪江.堆浸过程溶质运移机制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EI刊源,已接受).[15].吴爱祥, xxx, 王洪江.崩落矿岩流动特性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EI刊源,已接受).(2)获得奖励:
[1].[2].[3].[4].[5].[6].[7].[8].[9].2009年度: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 2009年度:麦思科奖学金 2008年度:中国石油奖学金 2007年度:宝钢奖学金
2009年度:“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 2008年度:“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 2007年度:“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
2007年度:北京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提名奖 2009年度: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10].破碎复杂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务院,2010; [11].散体动力学应用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务院,2005;
[12].锦丰金矿破碎复杂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综合技术研究,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国黄金协会,2009;
[13].复杂空区条件下岩石力学与地压监控技术研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09。
博士申请英文简历......
dear sir/madam: i can still recall the first day i met (学生姓名) in july 2009, when she and her tutor attended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f urban development a......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申请博士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篇1:博士生导师推荐信书写规范和范文推荐信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一)标题推荐信的标题一般由文种名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写上“推荐信”三个字。有的推荐......
博士申请总结今年八月,我将前往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在杰克逊国际关系学院(The Henry M.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攻读博士学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