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申请大家谈_scireports基金申请
基金申请大家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scireports基金申请”。
【基金申请大家谈】提交基金申请后的经验总结(二):我的科研之
路
作者: sunzero(站内联系TA)发布: 2008-03-22 前面一篇已经将写基金过程中的经历和写作方法写完了,总感觉有点经历太多而经验不足。现在将我的科研之路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知识积累阶段
1999年本科毕业,勉强获得学士学位,且又因为身体强壮而留校做杂役(实验员)。在毕业设计的半年时间内,几乎学到了当时所接触到的专业知识的大半,只有少半是课堂上学到的。期间学会了编程和基本的理论方法,为以后的独立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要感谢我们院长的英明指导)。毕业设计的内容,院长进行整理发表了,虽然是一篇会议论文(现在看来都不会放在眼里的最最普通的国内会议),但对我来说也是份较大的礼物。从此也喜欢上了研究。
参加工作后,琐碎的事情也不多,于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进行学习,首先是将院长的论文全部精读了一遍,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然而没有!于是到图书馆查看PRE、APL和JAP的文章,能不能懂,放在一边,就是纯粹的博览专业论文。各位可能认为我的英文一定很好,刚大学毕业就能看这些刊物的文章,其实不然,我的英文烂的是一塌糊涂,上面说的勉强获得学士学位就是因为最后一次的四级考试通过了学校的学位线,呵呵...大家不要笑话和羡慕我,当时的大学毕业就业进入高校还是相当容易的,原因吗?大家也都知道,当时大学教师的工资很低,很多人都不喜欢留校,所以大礼包砸到了俺的头上。直到现在俺都非常庆幸当时选择了留校,才有了现在自己感觉比较成功的地位。又跑题了,呵呵
经历了近两年的看文献的阶段,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进行科研的方向:LCD的研究。当时,国内的LCD还是TN和STN的生产,进行LC研究的科研单位也很少,从事LCD的研究单位就更少了。选择LCD研究的原因也很简单,所用的理论简单,使用的理论方法也很简单。俺没有高深的理论背景,所以只能选择比较简单的研究方向。很快,我的第一篇独立完成的论文发表,这时距离毕业1年半,文章也不是当时的核心期刊,但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鼓舞。沉寂将近1年的时间后,终于迎来了我的论文大爆发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我看了无数的文献,不仅仅对当时进行选择科研方向起到了决定作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随着科研能力的提高,总要挑战难度较高的理论和方法,那时的知识积累帮了很多的忙,包括现在的新研究的选题方向。
我看文献的方法:先看题目->图形->摘要->公式->精读。每一步中,如果不吸引人,则粗略的读一遍就过了。一直用这种方法来看文献,感觉不错。在浩瀚的论文海洋中,找到你最需要的论文,用此法不错。2.论文爆发的第一阶段
2002年是我的幸运年,这一年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7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APL和JAP各一篇,JJAP一篇,另有LC上两篇。这个阶段的论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以前的理论基础上的,分别写与2001年下半年和02年。之所以这么多的论文有2个原因
(1)前一个阶段中,院长对我的指导。其中最有用处的一句话就是“你的论文给审稿人的第一眼印象一定要suprising”。其后我所做的论文都是本着这个原则来做的,其实其内涵就是创新性的想法。关于如何创新,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说,但是我的经验就是“多看文献+多思考+怀疑的眼光”,时间长了就自然能够创新了。
(2)另外一个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有位美国的教授给我的巨大鼓励和英文方面的帮助。他是我投稿的一位审稿人,也热情邀请我到他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所给的工资相当的诱人(=博士研究生的薪水),尽管我也非常想去,但由于自身的英文太烂和“911“,经历了几次签证的失败,俺也就放弃了。不过他的真诚邀请和帮助促进了我在这个领域中进行研究的决心,也增强了我的信心(不是学习差就不能做好科研!)。
因为这些论文的原因,校长特批了申报讲师,结果也很顺利的在大学毕业3年后获得了讲师职称。
03年又有JAP和JJAP的论文发表,还有数个专利在04年获得授权,加上一堆乱七八糟的论文,在新来的校长的特批下又申请了副教授,获得了批准。可谓是幸运+幸运了。这个阶段中的收获就是论文和专利。专利4个(发明和实用新型各2个),论文23篇(3年)。不过也有很多的遗憾留在了这个阶段,这期间也写了很多的英文论文,但轻信一些人的建议(将这些论文留到副教授后再发),从而丧失它们被发表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到现在它们都被我放在存档中得不到发表,并不是不想发表,而是国际上对那时的研究热点问题不再感兴趣了,并且当时所用的理论方法过于简单,也引不起专家的兴趣,所以投稿几次被拒后就放弃了它们。给大家的经验就是不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藏起来自己欣赏,能发就发。3.沉寂的两年
在获得讲师后,开始了讲课生涯,有失败也有成功,最后固定了主讲专业课这个比较得心应手的课程。期间的备课用去了我的大半时间,真正体会到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含义。在教室间穿梭忙碌,把讲课的内容转录到备课纸上。
这阶段只是依靠以前的积累发表了多篇论文,最差的2005年只有2篇会议论文。
这阶段的收获就是对LCD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对LCD制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将TFT制程也全部掌握,只是没有实践经验了。这些知识的积累对讲课是非常有用的,现在我的专业课是那些选择进入企业工作的同学的最爱。并且随着知识积累的过程,也对国际上进行LCD的研究领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进而成为我院LCD方面的专家。
经过两年的教学工作,在写作思路的条理性、写作内容的完整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损失一些科研的时间,但又获得了从事科研必不可少的经验。所以大家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研究上,有空的时候读读书,做些条理性强的事情。你将会发现为它们付出的时间绝对会以某种形式回赠给你。看过多篇别人写的基金申请书,还真就有惨不忍睹的。多数还是可以的,但也存在中文语法的错误,或者怎么念都感觉别扭的(像是对着英文来写的,这对于申请应该是很不利的)。
4.论文爆发的第二阶段(被认可的阶段)
06年开始后,讲课的压力逐渐消失了,科研的劲头也回来了。到现在,作为执笔人写了论文11篇,SCI收录8篇,其中APL上4篇,其它4篇。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高了,不愿意在IF低于2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了,所以论文的发表数也在下降。
最大的收获就是07年申请的青年基金获得了批准,在我们这里突破了“0”的尴尬。论文的发表和基金的获批也奠定了我在系里的地位,被提拔为研究所的副所长(正所长空缺),开始所谓的“仕途”(一直都很鄙视这个词),也拟在基金的资助下建立合理的研究梯队。当一个人的水平到了一定的水平,则不再计较较低档次的论文了。以前看到很多的导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写为第一作者,其原因还是他的水平还不够(绝不是人品差为主要原因)。高水平的人要求更高水平的论文,学生的论文不应该争当第一作者,只需要在所有作者的最后,做个老老实实的通讯作者好了。5.学位情况
目前还是学士学位。所以读了研,读了博的虫虫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科研是个积累过程,努力,再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总结:
(一)之所以在【基金申请大家谈】中发表,原因也是看到很多虫虫对自己很不自信,还有很浮躁的虫虫等等。总结一下自己的科研之路,希望各位虫虫能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坚定的信心。
(二)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非常有必要。一般认为:写作不过关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也不高(特殊情况除外)。经常看到因为评审人的意见中有关于写作方面的意见而被建议不资助的。如:研究计划过于简单;立项依据写的不能让评审人感到“这个项目非你不能做”的境地,也就过于平庸了;拟解决的科学问题部分描述不清,项目特色和创新总结不好等等。能够把申请书写的象金庸的小说一样引人入胜,不得不跟着你的思路去想你要研究的内容的人不少。但更多的人写的很像一杯白开水,尽管白开水也有些好处在里面,但总不能让评审人在评审时间内反复品位你的“白开水”,从中感觉你的创新,你的优点。因此,文采不好的虫虫可以尝试一下写一篇小说(长度30页左右即可),然后自己或让别人品位一下,看看是否能够让人一气读完。如果能够做到,那么就可以写出一篇较优秀的申请书了。
(三)提高个人的研究素养和基础知识的积累
科研申请书可以反映你在这个题目中所进行的前期研究,也可以看到你对相关的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象硕士一样进行博士学习的博士生们有很多写不出充分反映该题目内涵的申请书。仅仅对一个独立的研究题目进行深入研究,而不进行大范围扩展探索的人,写的申请书讲师怎样的“专业”。
研究素养的培养就是对研究相关的内容也要掌握,至少要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原理等内容。
基础知识的积累其实是建立在研究素养的培养上的。基础专业知识广泛,会对你研究的深入和扩展有好处。在基金写作中,也可以把一些复杂的理论讲的通俗点,从而让评审人感觉你的水平够高,进而提出有利的评审意见。
(四)科研队伍不是临时拼凑的申请青年基金的虫虫们不用过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今后的青年基金是人才计划了,注重的是申请人的研究水平和素质。申请面上项目的请注意,不要因为科研队伍不够壮观或者强大而随意的加教授、研究员甚至院士到你的队伍中。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合作论文或者合作的项目,就不要加入。另外,加一个比你水平高的多的人,会有负面影响。如果你的申请书中有培养青年和研究生的任务,则加入青年教工和研究生会更好,这样的科研队伍才是能真正能够领导的,而不是请个大牛来做“指导”用。
(五)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这部分也非常重要!要把你对该项目申请的前期工作写好总结。大家往往都对申请书的第一大部分非常重视,而对第二重要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过于轻视。其实不然,没有良好的前期工作,评审专家会对你能否完成项目表示怀疑。
申请人的简历也要把主要参加人员的闪光点加上去。所附的论文目录要求是所有的作者都要写出,就是要看你的科研队伍是不是凑起来的,呵呵。
(六)端正自己的位置和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申请基金的人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恐怕也不敢申请吧。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盲目相信,还要端正自己的位置(科研水平在国内的排名)。如果你是搞超导的,又是在小学校里,奉劝一声还是换个方向搞吧。如果你做的是国内独一份的,那么就坚持再坚持,有足够多的前期工作,多申请几年就可以中了。
(七)多听基金申请的报告和研究别人成功的申请书
很多的注意事项,我都是从基金委的人来做报告才认识到的。之前写过几次基金,都是给领导写的,都没中。听了几次报告后,又找了一些申请成功的申请书进行了研究,才发现以前自己写的基金申请书果然是破绽百出,虽然论文发表了不少,但是写基金还是新的要命的新手。经历这么多次的磨练,终于在去年成功的自己申请并获得了资助。
(八)多在小木虫上学习
今年申请基金的信心来自于小木虫上的虫友发的文章的鼓励。一般来说,去年拿到了基金,今年就不再申报了。但就是有虫友连续拿到了基金,我也不妨试试。我想:如果你研究的正是当前国家需要进行研究的重点方向,而同时又没有竞争对手申请的话,国基委应该会考虑给你基金的。
(九)放好心态
就像一位虫友说的“抱着必中的心态去申请,抱着一定不中的心态去等待”。这应该是写在“提交申请书之后”的一种写申请时回忆和对基金的殷切期待,不过也是对我们所有写基金的人来说,是一个忠告。他告诉我们,努力争取写好基金,以最平常的心态对待基金的评审结果。今年不中,提高提高自己,明年再来。
就到此了,以后也不会常来“基金”版了,祝福各位虫友科研更进一步,基金揽入怀中,期待十月的时候,大家都来报喜。致谢: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尤其感谢我的儿子给我的无比幸福感和成就感!感谢虫友们的支持!感谢版主的郑重推荐!感谢国家基金的精神资助!
【基金成败大家谈】我的第一次NSFC申请过程全体验★ ★ ★ ★ ★ ★ ★ ★ ★ ★ ★ ★ ★ ★bingyulin3(金币+14,VIP+0):谢谢参与活动~今年是我第一次申请NSFC,能够有幸得到......
申请PHD及ORS经验大家谈(精选4篇)由网友“somanypeopl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申请PHD及ORS经验大家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1:申请PHD及ORS经验大家谈......
自由申请、博士启动与重点项目申报书填写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11-2-25 9:15:31点击量:5874第一页:申报书首页1、在申报书右上角“项目类别”选择申报类型,顺序号由省基金办在网上......
廉政建设大家谈廉政建设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企业文化大家谈——论营销人员之来去在药品行业内有一句知名的格言:“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全都没有了,但我把人留住了,那么几年之后,我还将是这个行业内的翘楚!”其实这段话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