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实习报告_区域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区域地理实习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区域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区域地理 综合实习报告
学校: 学院: 年级: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学号:
第1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目录:
1、前言-----------------2
2、山西省实习部分--3
3、陕西省实习部分--6
4、四川省实习部分--9
5、重庆市实习部分--12
6、湖北省实习部分--13
7、实习的总结与感想------------------------------13
一、前言
1.区域综合地理实习的基本介绍
实习路线:北京—山西—陕西—四川—重庆—湖北—北京 实习时间:2013年7月4日----2012年7月18日
参加人员:xx学院xx级1班全体学生42人,教师6人
2.实习的内容和方式
(1)内容:基于地理学的特点,区域地理实习主要包括区域自然地理到亚热带自然景观的变化,获取对不同景观地区的感性认;考虑我国的黄河和长江的水文状况,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利用和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2)方式:以乘车长途线路观察和短途经典地段徒步考察及观察、访问相结合。
3.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1、通过长途路线观察和短途徒步观察,以及参观、访问等形式,除了学习和掌握考察区域的具体的地理知识外,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总结,并与文献和课堂学习的知识相互印证,加深对区域分异规律和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认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于区域地理理论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本学科的工作方法;陶冶热爱自然、热爱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操。
第2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二、山西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时间:7月5日
(二)实习目的:
1、观察沿途地形地貌的变化
2、山西省内部地形的变化
(三)实习内容:
基本情况
实习的第一站就是山西省,在火车上老师就让我们留心观察在山西境内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让我们初步对山西省自然地理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了火车到达的是临汾,临汾虽然只是去壶口瀑布的一个换乘站,但是在短暂停留的过程中,我们也对临汾的地形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在大巴车开往壶口瀑布的过程中,许多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在不断变化,也欣赏到母亲河黄河的神韵。到了壶口瀑布王均平老师和潘宝林老师又系统、全面的对山西省的地理概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地形地貌及其影响
山西省处于太行山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之间,通常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主体是一个有黄土覆盖、起伏较大的山地型高原。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陕北高原,整体呈隆起状。山西整体地形为东部山地、中部盆地、西部山地和高原三大地形区。中部主要为一系列的盆地组成,主要包括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五大盆地,形成了一列雁形排列的断陷盆地,盆地以东为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等为主体的山地和高原,以西为吕梁山为主体的山地和晋西黄土高原。
地形的状况影响气候,对于温度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对于降雨量来说,一方面是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少。另一方面是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海拔升高而减少,有一个海拔所对应的降水量最多。
地形的状况也影响经济和人口的情况,对于盆地地区相对而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所以居住的人口较多,人口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地形对人口和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陕西省实习部分 地点一:壶口瀑布
(一)实习时间:7月5日
(二)实习目的:
1、理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2、了解流水对区域侵蚀
3、区域的水文特征
(三)实习内容 自然地理情况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和山西省的交界的晋陕河谷,河谷陡峭,河流下切作用强和溯源侵蚀作用强。三十多米水落下来在旋转的水流会掏蚀,使崖壁下来,壶口瀑布不断向源头侵蚀,高度越来越小。
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构造因素:壶口瀑布之所以形成河流宽谷之中又具深切窄谷的现象,主
第3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要与两组节理有关,这两组节理将壶口一带的三叠系基岩山地以及谷底岩石切割成近似棋盘格式构造,岩石整体性被破坏,石块之间结合力大减,从而形成易于冲蚀的客观条件。
2、岩性条件:壶口瀑布宽谷河床上的岩性是三叠系厚层砂岩层,此套岩层硬度较大,在这套砂岩层下,是一套岩性较软的砂、页岩及杂色泥岩层。这种软硬相间的地层为流水的下蚀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3、外力作用(主要包括流水侵蚀和冰川作用)
流水侵蚀:水体携带泥沙对基岩河床的侵蚀作用包括冲蚀、磨蚀、拍打、重力跌落、溅落等方式。黄河水的流量大,泥沙含量高,河流比降大,侵蚀作用强。
冰川作用:壶口瀑布地带,冬季冰川作用对河床谷底破坏极大,具体表现为膨胀作用、岩石层状剥落、拔蚀和刨蚀作用,冲撞作用等等。
人文地理情况
壶口瀑布的形成模式:
1、自驾游
2、团体游
3、游山玩水
地点二:洛川黑木沟
(一)实习时间:7月6日
(二)实习目的:
1、理解黄土高原成因说
2、理解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3、辨识黄土地貌的类型
4、了解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
(三)实习内容
我们从延安的宾馆坐大巴来到了非常著名的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黄土高原的土壤情况,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们对黄土的概念,黄土的分类,黄土分布,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具体内容如下:
1.黄土的概念
黄土是松散的黄色土状堆积物的惯用名称,它是第四纪以来长期的堆积物,颜色由黄至红黄、疏松多孔,粉砂质,质地均一,层理不明显,富含碳酸钙。
2.黄土的分类
黄土高原主要有三种土壤类型,自上而下分别为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午城黄土。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区分古土壤和黄土壤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颜色,古土壤色较深,黄土壤颜色较浅,黄土高原是一层古土壤和一层黄土相间分布。
3.黄土的分布
全世界的黄土带分布主要在中纬度地区,德国的赛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
中国黄土带分布:西界:日月山
南界:南岭 北界:阴山
4.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1)黄土奉承学说:有的认为黄土的“老家”不在当地,是风力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上的(2)黄土水成学说: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
(3)风化残积学:认为黄土的“老家”就在当地,是风化作用将原来的岩
第4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石、砂砾“粉碎”之后,残留原地演化成黄土的。
黄土高原是喜马拉雅运动带来洪水泛滥,黄土沉积和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的。他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黄土高原的成因有待人类进一步探明。
5.黄土高原的治理具体方法(1)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2)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综合治理
①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的主要形式。
②强化综合治理,应重视人口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相平衡。③应重视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体系。
米兰科维奇理论即是从全球尺度上研究日射量与地球气候之间关系的天文理论。该理论认为,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是驱动第四纪冰期旋回的主因。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单一敏感区的触发驱动机制,即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信号被放大、传输进而影响全球。
地点三:黄帝陵
(一)实习时间:7月6日
(二)实习目的:通过对文物古迹的观察,了解历史文化和遗产文化、寻祖旅游和界祭、风水文化。
(三)实习内容
1、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全国最具代表性寻根文化。
2、文物最重要的主题是所保护的东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之间如何保护。
3、气候比较干旱,风沙大,冬季西北风,所以黄帝陵西北面地势高,黄帝陵被山向水,有利于阻塞寒风。
4、原来的位置位于河流的凹岸,后来由于侵蚀作用比较大,所以就移到了河流的凹岸。
地点四:翠华山
(一)实习时间:7月7日
(二)实习目的1、了解崩塌地貌(重力地貌)
2、观察小型地质构造现象,并且能把握该现象的形成原因
3、理解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三)实习内容 自然部分:
在观察黄土高原之后,我们乘车来到了位于关中盆地的西安市,在由高原到盆地的变化过程中,很多自然地理现象都发生着改变。
1、秦岭是气候的分界线,植被、水文状况也随之变化。
2、毛乌素沙漠植被少,关中盆地降水充沛,有渭河、黄河等河流,地表水丰富,另外空气中的水汽较多,从东南来的气流使得西安闷热。
3、帝王陵多,关隘多,易守难攻。
第5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4、气候变化,关中盆地降水丰富,有较长河流渭河,因此该地的农业发展较好。
从西安市区我们乘车来到了翠华山,观察了该地的许多地质现象,具体实习内容如下:
翠华山重力地貌分类(按规模大小):山崩(规模高等)、塌岸(规模中等)、落石、落石(低等)
堆积体形成的地貌:倒石柱
堆积物有什么特征 ①棱角分明
②沿着节理层破碎
③颗粒比较大(花岗岩)分选性好 ④多大块,少碎屑
崩塌面
花岗岩的捕掳体:岩浆顺着破碎带上涌过程中裹挟的围岩碎块,包裹于花岗岩中,呈现不同的形态。
水雾形成的原因: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冷气流下降在低洼的洞穴处保存,冷热交换处易生雾气。
人文旅游部分 资源环境承担力
1、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促进作用
2、水源少,山下山泉
3、耕地少
4、环境季节性变化
5、黄土高原几乎没有矿产
6、农业资源:果树,玉米
7、工业:石化、水泥厂(石灰岩多)、电厂
8、旅游资源:延安红色旅游、黄帝陵文化旅游、壶口瀑布自然资源
9、黄土的地质灾害:环境承载力弱
地点五: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实习时间:7月8日
(二)实习目的:直观地了解兵马俑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借此探讨人文景观的形成、发展、变迁和迁移,体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保护。
(三)实习内容:
1、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经列入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第一批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观之一。
2、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皇岛的陪葬坑,位于陵园1500处佣坑内84多个
第6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兵马俑。
3、最早发现的是一号坑,也是最大的,呈长方形。
4、一号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为“
二、三”号坑。
5、“秦始皇兵马俑”是遗址型博物馆,是半地下半地上土木建筑工程。
6、兵马俑最高的1.96m,平均高1.8m,最高达300公斤,最轻10公斤。
秦始皇兵马俑的价值
1、艺术价值:这批兵马俑在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2、历史价值:秦俑所折射的历史层面既多又广,在建筑史、服饰史、制度史,尤其是王陵制度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开发的必要性和利与弊 必要性
1、兵马俑为历史文化遗产,如果长期的埋藏于地下,那么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浪费。
2、通过对兵马俑的开发,我们可以了解秦始皇的科技、文化,通过了解可以对当今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3、通过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当地居民就业率上升,促进该省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利:
1、丰富了我国文化遗产的内容
2、促进经济发展
3、带动科技发展,增强历史文化底蕴 弊:
1、在开发的过程中对文化有一定的破坏,例如被氧化和破碎
2、对当地的环境有一定影响,破坏了当地土壤、植被,改变了当地的气候
地点六:大雁塔北广场 实习时间:7月8日 实习目的1、理解此地人地环境的改善
2、周边区域房地价值
3、“TOLD”曲江模式开发成功的原因 实习内容
1、大雁塔,玄奘为藏经而修建,塔高64.5米,共七层
2、大雁塔开发过程:刚开始时,大雁塔位于西安的东南郊,较破落。后来开发时,进行文化遗产活动,使原始遗址恢复与半恢复。
3、进行了文化活动,建筑特色以唐朝人文景观为依托内涵文化的开发,商业风情街的开发,时尚文化,科技融入(喷泉大型音乐),使得大雁塔开发成功。
4、周围交通设施的改善,如轻轨、地铁等,都使得大雁塔开发成功。
第7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曲江模式
1、以旅游开发带动房地产开发,提升土地价格,旅游开发导向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模式。
2、此模式拉动了西安的GDP,丰富了西安的旅游文化市场。
3、“曲江模式”主要是先大规模低成本收储土地,然后在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方面下足功夫,具体来说就是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园等历史文化项目再包装,然后引入品牌开发商,提升土地价格。
曲江模式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如官商合体,使历史文化等遭到破坏,损害了多样性以及本质是一种商业风暴。
曲江模式与798区别
1、曲江模式主要以历史文化为主要依托,充分体现历史文化的含义和韵味,而798更多的是引进现代内容,在废弃的工业区建造的。
2、曲江模式发展的主要的驱动力是政府,而798则是多为自发行为,自发进行改造与发展。
三、四川省实习部分
地点一:成都市区
(一)实习时间:7月10日
(二)实习目的:
1、了解成都城市空间结构
2、了解成都城市主要文化景观
(三)实习内容
1、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锦里
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现在,锦里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万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3、宽窄巷子(未参观)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地点二:黄龙溪古镇
(一)实习时间:7月11日
(二)实习目的:
第8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1、了解四川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2、考察古镇历史文化风貌以及开发现状
3、讨论古镇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了解该地区居民生活方式与自然和人文等方面的关系
(三)实习内容
黄龙溪古镇开发状况(优缺点)优点:
1、布局合理,保留清朝建筑
2、色彩融合很好
3、商业气氛不是很浓,总体来说很古朴,幽静
4、有原住民,增加了古镇古色古香的气息 缺点:
1、标识系统有缺陷,没有明确标出停车场以及无法快速寻找到想到的景点
2、应该以唐家、杨家大院为保护中心,合理利用,适当开发。
地点三:都江堰
(一)实习时间:7月12日
(二)实习目的:
1、都江堰水文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
3、都江堰的自然文化开发模式
(三)实习内容
1、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什么河谷地貌
(1)鱼嘴使岷江河床分叉,分成内江和外江,建造的原理利用了河流的弯道环流的科学原理,东侧是岷江凹岸,也正是内江流经的部位,西侧是岷江的凹岸,也是外江流经的部位。凹岸被侵蚀,伴随着大量泥沙由环流的底流再搬运到凸岸堆积成迂回扇,其中一部分泥沙在江心堆积形成规模宏大的江心洲,即金刚堤。再加上人工的修建,形成天然和人工合成的金刚堤和鱼嘴。
(2)飞沙堰和宝瓶口利用河流动力均衡原理。
2、都江堰选址的要素(1)劳动力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都江堰的人口众多(2)交通运输
该地区为交通的要道,是商业发展水路运输的必经之路(3)政策
当时在修建时有很多的政策作为扶持,支持都江堰的修建工作,给予资金购买材料以及雇佣劳动力
(4)资源
有很好的水力资源,有较大落差,也有供工程建筑用的石材资源,木材资源
世界遗产的标准 文化遗产的标准:
1,表现出人类创造才能和智慧的杰作;2,在某个时期,或在世界某个文化
第9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圈内,建筑物、技术、纪念碑、都市规划、景观设计这一系列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很大促进,显现出人间交流价值的东西;3,目前仍存在着、或已消失或还存有少量证据、带有独特色彩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4,显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某一重要阶段的建筑风格或表现了建筑物与建筑技术结合的完美性,或与所置身的景观相宜相称的东西;5,含有某种文化特性或多种文化特性的人类传统集中地或土地利用之类的东西,特别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它的存在也在逐渐消亡的东西;6,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并且具有生动鲜明的传统、思想、信仰、艺术作品或是与文学作品有着直接的或有着实质联系的东西。
自然遗产的标准
1,记录有生命进化的过程,表述了地球形成过程中某一重要的地质学过程或代表了地球历史发展的某一重要阶段的东西;2,在大陆地区、淡水区域、沿海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动植物群的进化和发展中,伴随着进化并能够代表生态学、生物学的重要过程;3,从审美角度格外美丽的自然现象或是包括了地域的内容;4,从科学性及保全的角度,为了保存优秀的具有世界性价值包括趋于灭绝种类、带有生物多样性以及包括珍稀自然物种的生存区域。
四、重庆市实习部分 地点一:大足石刻景区
(一)实习时间:7月13日
(二)实习目的:
1、认识重庆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基础
2、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
3、大足石刻景区周边的岩石露头及景区内部的岩石情况
(三)实习内容
1、大足石刻在此处开凿原因以及风化的差异的原因
此处开凿的原因:此处为砂岩,成层性好,颗粒大小在0.25—0.5mm之间,多长石,云母,比较疏松,易雕刻,节约劳动力,因此在此处开发既考虑了自然条件也考虑了人力条件。
风化差异的原因:自身岩性是石刻开凿的优势条件,但是因为自然条件为湿热天气,因此对岩石的侵蚀作用也比较强,而长石、云母含量较多的地方雕刻保存较为完整,另外在较为突出的雕刻石像处风化情况严重,流水经过的雕刻石像,侵蚀也同样严重。
2、如何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深度开发
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度开发主要通过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对文化遗产本身的价值进一步深入分析,更加深入把握其内涵,寻找更合适的表现形式,形成更有文化深度的旅游产品。
(2)基于市场调研,从旅游者的需求角度出发,改进旅游产品,提高发展水平。
地点二:渣滓洞、白公馆、磁器口 实习时间:7月14日
实习目的:了解重庆的红色旅游文化,感受抗战历史 实习内容
第10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渣滓洞
渣滓洞原是一个小煤窑,因为煤少渣多而得名。后来作为看守所,分为内外两院,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内院为牢房。关押在此的为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尽有15人逃脱。
白公馆
原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原一楼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住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1947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
磁器口
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古镇磁器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的,沿着街店铺林立。
地点三:重庆市规划馆 实习时间:7月14日
实习目的:认识重庆市发展规划 实习内容
1、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穿山隧道现有4条。
2、重庆市主导产业是服务业、金融业、电子信息产业
主要打造西永片区,保税港区主要发展大学城,电子芯片和高新区,东边长江以北发展新区,长江以南主要体现高品质生活。西部的国际博览中心是全国第二,带动周边10km。
3、江北国际机场60万平方米,可容纳2500万人。火车站有三个,其中龙头寺火车站是三个最好的。
4、城市职能: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开放的高地。
5、城市性质:历史名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
一、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6、五个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宜居重庆
五、湖北省实习部分
(一)实习地点:长江三峡大坝
(二)实习时间:7月17日
(三)实习目的1、认识三峡大坝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2、理解三峡大坝修建的利与弊
3、了解三峡大坝所带来的旅游效应
(四)实习内容
1、三峡大坝修建的利(1)防洪作用
在三峡大坝建成以前,平均每十年在长江中下游都会发生特大洪水,但是在三峡
第11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大坝修建后对长江水有一定调节作用。
(2)发电作用
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平均总发电量有1050亿度,三峡大坝建成后可满足半个中国的用电量,缓解了用电紧张的状况
(3)通航作用
建成后将淹没所有险滩,河面变宽,水量增加,有利于船只的航行,对长江两岸的经济有着带动作用
(4)对南水北调的有促进作用
2.三峡大坝修建的弊端(1)对人的影响
三峡水库淹没了古老的城市和文化遗产,还迫使库区农民搬迁到人口更加稠密的沿江坡地上,他们一方面土地面积减少了,一方面还要面临塌方事故的威胁。(2)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问题十分严重,由于江水被大坝阻拦,农业残留物、生活及工业污染物无法顺利顺溜而下,而是导致倒灌回水库,使得库区水体污染不断加重,并导致长江支流出现水华现象。
长江每年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因此导致淤塞,进而三峡大坝有可能垮塌。水位上涨,影响了当地的地质基础的稳定,因而引发了长期侵蚀的地方引发了一些列的滑坡灾害,也是得大坝附近的地区的地质结构被破坏。(3)对生物的影响 由于水位上涨,导致了很多生物无法在浅水区栖息,很多物种改变了自己的栖息地或者灭亡。
六、实习的总结与感想
本次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总共历时15天,在这半个月的时光里,我们收获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体验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生活,感受到了别地的独特文化,观赏了很多以前未见过的名胜古迹、名山名水。在考察的过程中,将自己三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强化着自己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增强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能力层面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考察区域的具体的地理知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参观和考察过程中,我们利已知学问努力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具体现象产生的根源。在分析的过程当中我们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发现了自己以前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将自己的知识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深入的整合和理解,老师讲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使一板一眼的理论知识充满了勃勃生机,让我们印象深刻。老师做到了实践教学,我们也体验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地理世界蕴含的独特魅力。
在实践过程中,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知识架构不断清晰。与此同时,第12页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自己的相应的各种能力也随着提高了。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首先提高的是自己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存在的共性和个性,观察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观察能力的是服务下一步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主要是将自己的地理知识与地理现象相结合,分析出地理现象中蕴含的原理和实质。分析问题过后就是总结和概况,在纷繁复杂的解释背后需要总结来进行有条理的概况,求同存异,用简练的语言解释该问题。最后就是表达能力提高,在总结过后就是现场表达自己看法的过程,在表达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己的表达水平。
总而言之,实习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提升自己各项能力的过程,知识和能力的增强是实习的本质所在,这次实习很有意义。
2、生活体验层面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去了五个不同的省份,跨越了长江黄河,体验到了不同区域的风情。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到了陕西的壶口瀑布,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当地浓浓黄河古老的文化。到了延安,我们体验到了红色革命气息和窑洞的建设风格。到了西安又可以感受到古老的帝王文化。到了成都亲自体验了当地的茶文化和麻将文化,感受到了当地的慢节奏生活和舒适的环境。到了重庆首先感受到的是当地的饮食文化,然后就是长江流域的特有的风情。
对于我这个长期生活在北京而不爱出门的人来说,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大开眼界,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享受了比北京舒适的环境和氛围,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加了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精神品质层面
这次实习虽然充满了欢乐,但是不得不说这次实习历时如此之长,路途如此之远,气候环境如此之不适应,这些无疑是对我们身体和意志品质方面的一次考验。爬山、徒步、旅途奔波、课业压力,这些对我们来说虽然是挑战,但是我们没有畏惧,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的克服。在实习的过程中体力虽然在不断消耗,但是我们的精神品质却是不断在磨练,不断在提升。实习带来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坚强的意志品质,这种坚强不屈的品质可以受用终身,让我将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退缩,勇敢的向前走,因此顶峰就在坚持过后的不远处。
经历过金山地图实习、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雾灵山植物土壤实习过后,我们发现这处区域综合实习虽然很苦,但是确是地理理论知识的一个收尾,综合全面的将三年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地理内部蕴含的无穷魅力,更加激发了我们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我们为能成为一名地理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第13页
区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3年7月10号到2013年7月25号实习地点:德阳市中江县一、典型区野外考察报告考察地: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1、中江概况中江县是特级战斗英雄黄......
区域地理实习报告姓专学年级、班: 名:业:地理科学号:2009级 1班2013年5月18日1 实习内容今年我们主要进行的是区域地理实习,我们选择了吉林省四平市,主要对四平市的城市建设、农业......
长春市区域地理实习-----浅谈长春市人文旅游发展绪论在前两学期我们学习了相关的地理专业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地图与测量学、遥感学和环......
区域地理实习报告姓专学年级、班: 名:业:地理科学号:2009级 2班2013年5月18日一、实习内容2013-5-14 水上公园—英雄广场—四平东站(高铁客运站) 西湖水上公园——四平市城市中的......
区域综合地理实习报告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09101班 学号:200914010111 姓名:杨陆平一、凤凰简介二、自然地理概况和特征(1)地理位置概况 (2)气候气象条件 (3)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