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_红楼梦的读后感

2020-02-27 读后感 下载本文

红楼梦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红楼梦的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我从幼时便开始触碰的一本经典。从开始的小人书,到后来的简本,再到后来的完整版,我已不甚清楚拜读了这本名著几次,但却清楚地记得每一次读完时的感慨与感动。

这本书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作为一本流传千古的名作,或许是因为作者曼妙的文笔,或许是因为引人入胜的情节,或许是因为能让读者被那丝丝缕缕的哀愁所牵引,或许是因为它表达了一个时代的悲哀。但我则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还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中国古典小说都喜爱团圆美好,这种领先于时代的,富于开创意义的作品往往能够让后人感慨不已。

另外,《红楼梦》还有几个特点让我神迷其中。首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无人能够否认,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并不仅仅因为内容上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更重要的因素还取决于它巨大的艺术魅力。从小说的人物看,它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近五百人,而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更是不少,初识黛玉,容颜惊艳,明眸皓齿,只是那双眸子却总是含满了泪水;宝玉,娇生惯养,却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羁,却也纯真无邪。这些仿佛跃然纸上,飘在心间的人物也都早已成为人类艺术画廊中千古不朽的艺术典型,在银屏上盛演不衰。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上看,《红楼梦》改变了单线条发展的单调模式,创造了一个完整宏大而又浑然天成的网状艺术结构,四大家族及众多人物,情节结构安排巧妙,虽然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互相联结,却又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其中的主线——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更是让让读者总是唏嘘不已。踏破时间,回首那一段缠绵凄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过去了却也过不去。相见时的似曾相知,宝黛之缘,在相见的那一刹那早已注定。就在这大观园之中,宝黛互相的情愫至此开始酝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却也拗不过贾母的一语定音。美黛终损,谁可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焚稿时,有谁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泪洒了一遍又一遍,宝玉却还蒙在鼓里,在为他和“黛玉”的婚事而欢天喜地,两处气氛差距之大,却能异曲同工地显示出两人之间的爱意。终于,终于,那个眼里常有泪水的绝代女子,最终含恨而去,黯然飘逝。而宝玉最后知道了真相,伤心欲绝,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最终看破红尘,即使中了举人也无心再管,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后人只知道,原来的那个纨绔公子贾宝玉,身边再也没有那个叫林黛玉的佳人,一切,都结束了。

如此凄美绝伦的爱情篇章,怎能不流传千古,怎能不流芳百世. 《红楼梦》那优美的语言也是这本小说的精髓,曹雪芹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语言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丰富的发展,使小说的叙述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准确洗练,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堪称经典,作者往往只用三言两语就能传神地勾画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贾宝玉,荣国府的嫡派子孙,衔玉而生。前世为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从小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贾宝玉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聪慧异常,出类拔萃,但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他是大家庭中的宠儿,但命运却不由得自己做主,与林妹妹相契相知,抒发真性情真心意,却被逼着娶了宝钗,终离了俗世,走入茫茫大雪。

林黛玉,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她绝丽脱俗,雅若天仙,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心思敏感,才华横溢,个性纯真灵净,说话率直有时却也刻薄。她常怀隐忧,感物伤情;暮春时节,见落花飘零,就锄坟葬花。最后黛玉泪洒百日,泣血而死,还了前世情缘,留下悠长的深思。

还有王熙凤。她的出现处处吸引着众人的眼光,她处事圆滑,眼观六路,八面玲珑;她阴险恶毒,心狠手辣,弄权夺势。但这并不能用反面人物来简单归结,她是开心果,上哄得贾母其中宠爱,她又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下管的婆婆丫鬟们服服帖帖。最终因她胆大妄为,不给别人留活路,落得个疾病缠身、无力回天的下场。其次,便是有感于《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关于它的主题,历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如鲁迅所说的那样:“道学家看见淫,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但我们细读原著,就会发现,作者所要展示的主题,其实就是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和无奈,是留恋美好的人生而又对人生美中不足的哀惋与感叹:人生为何要生老病死、离合悲欢?

小说中通过不同人物之口,反复吟唱的这一旋律,正是作者历经世间荣辱后的人生感悟,也是《红楼梦》乃至历代文人所极力探索的永恒主题之一,例如,元春贵为皇妃,但却觉生活“终无意趣”;迎春误嫁中山狼,不久便被折磨至死;探春虽然“才自精明志自高”,但却“生于末世运偏消”,为了家族的利益被迫远嫁异域;惜春看破红尘,出家为尼,“独卧青灯古佛旁”史湘云虽然“英豪阔大宽宏量”,但最终却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妙玉带发修行,结果“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其他诸如香菱、晴雯、尤二姐、尤三姐等等,乃至大观园“女儿国”中所有的女儿们,都无一不是以背剧结局而告终的,不过,曹雪芹的这种人生感悟是积极而非颓废的,他对人生乃至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当人生与世间的真善美被无情地毁灭时,他才在怜惜悲悯中发出了无奈的感叹,综观全书,《红楼梦》主要在“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这一既诗化又真实的理想世界中展开故事情节,以“无故寻愁觅恨”的贾宝玉为主人公,通过他的独特视角和亲身经历来感悟人生,探索自然,充分展示了青春少女及世间之美被毁灭的无情和无奈。

读完《红楼梦》时,我总是在夜半梦回的时候想起他们的脸——真性情的宝玉,孤傲的黛玉,世故的宝钗„.无论过程如何曲折凄美,他们终是得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结局。或许他们的结局并不完满,或许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悲戚,但是他们带给我的感动是真的,感触是真的,感念也是真的。或许我能够明了地分析书中的艺术手法,或许我能够清晰地赞美书中的语言,或许我能够冷静地分析书中的主题,但我却无法用言语去描绘书中的感情。天若有情天亦老,那段让我们如痴如醉的爱情,或许真正理解的人,只有黛玉和宝玉二人吧。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悲剧人物浅析之薛宝钗从初中开始,便断断续续的读过《红楼梦》,当时的认识只停留在,这不过是一本爱情小说,也曾为了宝黛之恋而扼腕叹息。如今细细品味一番过......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我们的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复杂,需要我们细细品读。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红楼梦》读后感范文4篇,欢迎阅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红楼梦》是四大名......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木石前盟,一......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篇一:《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是四大名着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小说,这部作品具有十分深的意味。读这本书要细细读,慢......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如饥似渴的读完《红楼梦》,静静的合上书,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感慨不已。最初薛王贾史四大家族的荣华富贵令人惊讶,并且也觉得那里的小姐夫人老爷少爷是多么的幸福......

《红楼梦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红楼梦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红楼梦的读后感 读后感 红楼梦 红楼梦的读后感 读后感 红楼梦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