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_诗经感想

2020-02-27 读后感 下载本文

诗经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经感想”。

芦苇边的千古绝响

——诗经《秦风-蒹葭》读后感

说起诗经《蒹葭》,可能大家稍感陌生;提起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在水一方》,可能也不尽为人知;不过提起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在水一方》,由邓丽君演唱的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却久久回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在大陆与海峡两岸。歌曲的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则是取自诗经《秦风-蒹葭》稍作调整而成。那么,“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秦风-蒹葭》又有着怎么样的内涵呢?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收录了305首诗。取材于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交织成一幅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周初历史的生活画卷。其中“国风”部分占一百六十首,是《诗经》中最美的篇章,也是其精华所在。“国风”主要讲述平民的生活,其中大部分为爱情诗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作为人世间最真诚、最美好的感情,一直以来是人们的追求。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追求幸福的爱情,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蒹葭》一诗讲述的正是一场发生在芦苇边的爱情故事。

全诗先提到“蒹葭”和“白露”,指出了所处的地点和时间。这也是这是《诗经》中常用到的比兴用法,中国人含蓄内敛,古人更是如此。在提及爱情是委婉,所以先从身边的场景、动植物说起。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伊人真的是在那里吗?读完全诗才发现,其实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他只知道她在河水的另一边。

读完全诗,就写作意境和艺术特色我总结起来有四点:

1、独特的风格

这样的一首诗,在《秦风》中无疑是独特的。诗经大部分诗作集中在春秋时期,当时秦人地处边缘,被中原地区视作蛮夷,他们素以好战爽直著称,《诗经·秦风》中的作品内容大都为征战猎伐,充满粗犷豪迈之气,表情达意直白而率真,这也印证了秦人豪爽的性情,而像《蒹葭》这样充满哀婉柔美的情致,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的诗歌在《秦风》中实属另类。

2、朦胧的爱情

其实初读本诗,我还没搞清楚诗人究竟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在看了译文和相关评论后才发现全诗主题是爱情。我多次品读后不禁感叹,本诗虽写爱情,但却只字未提“爱”,不过却又字字总关乎情。写作手法是如此的含蓄。本诗先写时间,从白露“为霜”到“未晰”再到“未已”,再写水的状态不断变化,而“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从而让人想象道路之艰,追逐之痛苦。这样的时空变化,其实是在暗示男主人公追寻、等待伊人过程中的心情也在不断的变化, 距离产生美,女子“在水一方”,让这边的男子苦苦徘徊却怎么也抵达不到她的身边。男主人公高贵的精神和坚贞的爱情操守也越来越感动人。

3、虚幻的象征

另一方面,本诗中只字未提爱情,所指向的意义给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诗经之后至今的几千年历史中,对本诗内容的诠释也多种多样。比如“伊人”可以理解为关乎爱情的意中人,也可以是关于理想的追求,甚至还可以认为,主人公所追求的“所谓伊人”,只是所有理想的象征,它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意中人”,也可以指形而上的一种境界。见仁见智。

4、无尽的追求

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比起还有辛弃疾的著名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经的中的这位诗人寻觅伊人之路似乎更为艰辛,让人不禁慨叹咫尺天涯!这让我想起了《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荫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吧。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

总之,诗的艺术美感和朦胧的意境展现出的浪漫精神让我深深着迷。诗歌表述婉转而又深切动人,在把主人公的真情实感展露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会让我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全诗通过对时间场景的变换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苦苦追寻意中人而不得的焦虑。古人常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总能引起当世人和后世人的共鸣,而追求过程中的辗转和最终求之不得的惆怅与失落,更能博得人们的同情。全诗中没有一个思字、愁字,却让我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之不得的惆怅。我想,不管男主人公能否追寻到心中的美人,不管现实的世界是多么冷酷无情,但我们也需要像这个男子一样在面对那样残酷的现实以致朦胧的未来时,有这种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火热激情,大胆拥抱理想并乐观地活着,这才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生存姿态吧!

附:全诗及译文

蒹葭苍苍,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为霜。秋深露水结成霜。

所谓伊人,意中人儿在何处,在水一方。就在河水那一方。

溯洄从之,逆着流水去找她,道阻且长。道路险阻又太长。

溯游从之,顺着流水去找她,宛在水中央。仿佛在那水中央。

蒹葭凄凄,河边芦苇密又繁,白露未唏。清晨露水未曾干。

所谓伊人,意中人儿在何处,在水之湄。就在河岸那一边。

溯洄从之,逆着流水去找她,道阻且跻。道路险阻攀登难。

溯游从之,顺着流水去找她,宛在水中坻。仿佛就在水中滩。

蒹葭采采,河边芦苇密稠稠,白露未已。早晨露水未全收。

所谓伊人,意中人儿在何处,在水之涘。就在水边那一头。

溯洄从之,逆着流水去找她,道阻且右。道路险阻曲难求。

溯游从之,顺着流水去找她,宛在水中沚。仿佛就在水中洲。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是《诗经》众多诗中的一首,这首诗写......

《诗经》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是个大众教育家,他这样唱的诗,很可能就像现在周杰伦《双节棍》一样通俗流行。但后来《诗经》被置于六经之首,再加上那......

《诗经》读后感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

诗经读后感

《诗经》是一部具有相当价值的民歌集子。上到士大夫,下到市井之徒都是《诗经》的作者。从地域上看,《诗经》基本上囊括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开化之地。诗经基本上能反映当时社会中......

《诗经》读后感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诗经》读后感1《诗经》谁都知道,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可是汇集了从西......

《诗经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诗经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诗经感想 读后感 诗经 诗经感想 读后感 诗经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