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有感_经典诵读感悟
经典诵读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经典诵读感悟”。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周冰燕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书,人类的精神食粮,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别是在簦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方面的感触,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簦上幽州台,万端感慨化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簦高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举不胜举。
如我,我又单单对毛泽东的诗词,情有独钟,常有所思,常有所想。比如《沁园春·长沙》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兴起心头,浅谈一二,弄斧耳。
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更为开阔,气势更为恢宏,哲理更为厚重,达到了柔美与力量的最佳融合。词的上阙,勾勒出无比壮美、充满生机的秋天意境。首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好似猛地推出的电影特写镜头:我站在橘子洲头,身躯被清寒凝重的氛围所笼罩,脚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既点明了时节、地点和环境,又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非常自然的垫铺。后面的词句由“看”字领起,连贯直下,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轰然大气。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给人一个三维空间的动态视觉享受,一股力量穿透着读者的全身,席卷开去,感染力自然而浑厚。这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的秋景图。这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更是独抒性灵的个性色彩的浓重渲染!一“争”一“击”一“翔”,充盈着剧变之动感、拼搏之力道。夺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透视着顽强的生命动力。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红是“红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红绿两种颜色互相争辉,船只竞相前进,鹰与鹰较量,甚至连水里的鱼也要与雄鹰比比。当然,这是词人将自己的激情注入世间万物,使笔下的一草一木染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正可谓“一花一世界,一水一精神”。特别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化实为虚,兼类而及,将意境升华为深邃莫测却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闪射出哲理的光辉。文人对四季的变演极为敏感,但各人对同一自然现象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式等等都千差万别,因此所发出的感慨也气象万千。历代文人对秋的描写大多是悲秋、伤秋的意蕴,那几乎是个悲凉的基调准则,唯独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唱出了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然而相形之下,毛泽东这首词更为壮美,更为阔大。他不仅状写了秋色秋韵,更揭示了秋力秋魂——到底是伟人。纵观全词就足以看出毛泽东学古不泥古,继承更超越的禀赋和情怀。走笔至此,词人的笔陡一转弯,化景物为情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他想过吗?其他的伟人想过吗?没有。但毛泽东想了,也问了,这是“天问”,开天辟地的一问,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要知道,毛泽东当时仅32岁!何其难得!
长沙,是个舞台,在词人的人生旅程中,是社会生活的初始舞台,又是革命斗争的壮丽的历史舞台。
1925年,是个起点,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开展革命工作的起点,一个新的开端。
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质问一个旧制度,天问一个旧世界,是一个伟人敢于打破落后的旧中国,开创一个新中国的远大志向,是一个伟人吞天吐地的万丈豪情,是一个伟人乐观豁达的自信人生。他给多少人以新生活的向往,给多少人以革命的热情,给多少人以精神的鼓舞,伟大的事业源自伟大的人!
来自韶山冲的毛泽东,当年扔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理想,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组织进步学团,凭借学生自卫队第一次平息长沙烽烟;恨别妻子、背井离乡远赴起义一线,“落草”为“寇”开辟出一个井冈山。仁人志士气势高涨,而瑞金红;二万去千里长征,引领人类最大的创举;解放区的天格外晴朗,延安成了赞新的天堂。转战西柏坡,运筹帷幄,乾坤的天平从此倾斜;从容三大决战,几根白发,中华的历史新笔纪元。
壮哉,这诗词。伟哉,这填词的人。
“经典诵读”有感盐镇初中七二班 贾冰洁辅导教师李战伟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
诗意校园《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 ---- 古诗文诵读有感流洪中心小学五年级张龙辉上学期,我校开展了经典古诗文朗诵会,我们异常高兴。经典文学,浩如烟海,博大而精深。一首首、......
我爱诵经典——校《经典诵读》有感立新实验小学三年二班邢子萱4月中旬的一天,老师交给我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三年组《经典诵读》演出做开场介绍。接到这个任务我高兴极了,我......
品读经典启智未来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校圆圆品味经典,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本次经典诵读一系列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每天清晨,教室中总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稚嫩的声音让人赏......
诵读红色家书有感4月25日上午,我局组织开展了“学习红色家书﹒不忘初心使命”主题活动,诵读了《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龚全珍写给甘祖昌的信》、《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