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_目送里目送的读后感

2020-02-28 读后感 下载本文

《目送》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目送里目送的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生命不为辜负,只为一场绚烂

“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大概就是我读《目送》之后感触最深的一段话了,而且深深地,深深地被龙应台的这一段话触动。于是开始懊恼和后悔,怎么会?曾经怎么会错过一本这样的好书,到现在才读完,好在期末考试时批阅六年级的语文试卷看到书中的一段节选作为阅读题出现在试卷上,这才让我产生了立马买下整本书而畅快阅读的冲动。在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果然是必读的人生三书之一。太美丽的画面,太优美的语句,太让人感动的人生经历。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龙应台的文字实在太有魅力,而且不仅仅是有魅力,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她细腻的内心世界,那温柔而又多情的话语触碰着心灵,哦,是她在娓娓道来她的人生经历,是她在跟我诉说她的过去,她对于人生的感叹,我似乎成了她的老友,难以言喻的默契,她的亲和力,缓缓的,让我觉得我也该像她一样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回头看看,然后驻足,思考。一,关于儿女。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龙应台送华安上小学,也许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分开。也是第一次的目送。然后孩子十六岁,二十一岁时让她慢慢的,慢慢地意识到,是他的背影让她落寞。可是,养育一个孩子不就该是这样吗?他不是我们生命的复制,而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他该去追寻属于他的世界,他理应比我们活得更加精彩。而我们就该站在他的身后,微笑着目送他开始他一次次的第一次,然后祈祷,祝福。不必追,生命有着它的规律,循环,往复。

这样的感悟,若放在从前,那是万万不会有的,这样的思想也许是在为人母后渐渐的领悟。

我的孩子三岁了,也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了我。三年多前的那个夏天,他用响亮的哭声,昭告世界,他来了。也给我们带来了欢喜。于是感叹,生命真的很神奇。从孕育到出生,从陌生到慢慢开始熟悉。只是一个过程,也是一段值得回忆的经历。而对待这样的一个生命,我要开始学着如何做一个母亲。回想着自己,也许不太合格。还记得他第一天上幼儿园,带着恐惧和不安,还有难以抑制的哭声,混在那些同样小小的身影中不知所措,渐渐模糊。偶尔发现他跟在老师的身后寻找安全感。也许,他没有什么时候比那一刻更需要我,然而再怎样黯然伤神也无济于事,我必须放手,他也该就这样独立,迈出他人生的这一大步。庆幸的是他一天天的适应。于是,我又想到,龙应台说: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啊,我们能陪他们走多远?他们是该自己一人上路,哪怕走走停停,哪怕遇见艰难险阻。

其实,放不开的大概只是我们自己。离开他去上班时,一次又一次的不舍,走在离开的路上,听着他远远的,深情地一遍一遍挥手喊着着妈妈再见,早点回来,再也崩不住,泪水决堤。我应不应该就这样离他而去?或者只是我太离不开他而已?人性的美,也在于这样一种爱子心切的情不自禁。我的孩子,我亲爱的孩子,正在长大,而且一直在长大。有一天他会高过我一个甚至两个头,他不会再依赖我,不会再亲昵的跟在屁股后面喃喃的喊“妈妈”,不会再需要我。那么我还是依然期待那一天。微笑着凝望,享受,谢谢他,让我的生命变得如此丰满。二,关于父母

关于父母,突然语塞。有多久没有好好地关注关心这两个生我养我的人?是否,对于他们,注定永远都是一场无言的辜负?

同样,二十多年前的初春,我的到来也给我的原生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仔细回想,从小到大享受到的都是那深沉独一无二的爱。

也许因为是家里的独女,所以肆无忌惮的享有挥霍着父母所给的一切,当然,他们会尽一切可能给予我想要的,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所有。直至如今,还从未停止过这种掠夺式的索取。所以当有一天离开很久很久回到家时看到了父亲两鬓的白发不禁大惊失色。

时光,居然这么残忍。

只有父母,会毫不吝啬毫无保留的为你无私奉献,且不求回报。中秋节,你因为工作没办法回家团圆,也许你么看到电话那头他们失落的表情,也许你也不会去考虑或者想象他们的心思。但是在你很久之后抽出时间回家的时候他们给了你一个你喜欢的味道的月饼。大概再过段时间就快过期了,但是他们甚至还是舍不得吃掉。他们有种信念,你一定会在它过期之前回来把它吃掉。从小到大,在家的时间本就少,成年以后逐渐减少,成家以后继续减少,于是,你再也不知道深爱着你的他们是如何一天一天变老。手脚不再灵活,眼神也不那么好使,走路的速度变慢,甚至各种各样的疾病来得也比你想象中要快要凶狠。直到有一天,你不得不接受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他们被时光吞噬。无能为力。

时光啊时光,你慢些吧。别再让他们变老了。

对于这一种矫情的臆想,我原本是拒绝的。可是我想我再也无法拒绝了,我的父亲母亲,只愿,我的辜负可以少一点,再少一点„ 三.关于生命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买两副烧饼油条叫你起床。幸福就是,平常没空见面的人,一接到你的午夜仓皇的电话,什么都不问,人已经出现在你的门口,带来一个手电筒。幸福就是,在一个寻寻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个城市的人来电话平淡问道,我们正要去买菜,要不要帮你带鸡蛋牛奶?你的冰箱空了吗?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回来了,书包堆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子下。”--《目送》

人这一生。追求的太多,金钱,名誉,权利,自由„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什么都给你,也不会什么都不给你。生命的长度有限,宽度却无限。生命有它的韧性,也有它的脆弱。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有些事啊,只能一个人做,有些故事啊,只能一个人经历,生老病死,走过曲折而漫长的那些路,渐渐地,一切都不那么重要。

安静地凝望,庄严的目送,目送这一场从始至终绚烂的生命。停止辜负。

2017年2月16日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龙应台喜欢写作,喜欢走路,喜欢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喜欢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喜欢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自己生活的心情。因为,在她眼里,太多美的事物都稍纵即逝;稍纵,即......

目送读后感

引导语:《目送》想必很多人都有看过,那么看完《目送》之后,相关的读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目送读后感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历史·战争·亲情·人生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目送》这本人生之书,从中也能获得许多启示与感慨。这本书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

《目送》读后感

绵绵情语——读《目送》有感一直与龙应台的《目送》神交已久,只是无缘窥其真目,昨日有幸得到一本,细细捧读,感受如淋浴秋雨一般——丝丝凉意,透彻心扉。我从不惮以最美的文字来描......

目送读后感

龙应台的《目送》,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细细品味过,也深有感触。它描述的是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与女儿时的心声。她目送孩子和自己的父亲,以多次目送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目送》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目送》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目送里目送的读后感 读后感 目送里目送的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