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读后感4500字_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4500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苦难辉煌读后感”。
党的力量从哪里来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学习体会及《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4500字
今年是建党 90 周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精辟概括了 90 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充满了感召力、洋溢着生命力,内涵极为丰富、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为更好地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陆续阅读了关于党史方面一些书籍。其中尤以金一南将军撰写的,描写我们党和军队早期革命史的《苦难辉煌》一书使我获益匪浅、感悟良多。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可谓势单力薄、强敌环伺,内部的动荡纷争亦此起彼伏,甚至几度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1921 年 7 月 23 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出席大会代表 13 人,代表着全国 50 多名党员。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七一”重要讲话时,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已逾 8000 万,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党。90 年来,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历史无可争辩地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是中华民族达到民族振兴伟大目标的中流砥柱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从无数的苦难、压迫、困扰中成长成熟,以巨人的强健英姿主宰东方大地,放。
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便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泰坦,只要站在人民群众的广袤大地上,便拥有了源源不绝的神奇力量,顽强坚韧,生生不息,千锤百炼,百折不回。反之,从根本上抛弃了工农大众的国民党人,则在与中国共产党的一次次较量中,初猖后败、再而衰、三而竭,最终葬身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仓惶赴岛,执掌22 年的大陆政权灰飞烟灭。正如此,毛泽东同志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在抗日战争时期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更在建国时在**城楼上一遍又一遍大声呼喊:“人民万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全党同志谆谆告诫:“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党的力量,来自于实事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总结道:“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没有实事求是,我们党永远无法壮大发展。没有实事求是,我们党甚至无法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金一南将军在《苦难辉煌》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党取得的革命胜利,不是照搬教科书得来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的教导下取得的,而是在残酷的现实斗争中逐步摸索出来的。毛泽东同志最早曾主张“呼声革命”、“无血革命”,直至大革命失败后,1927 年 8 月 7 日在党的紧急会议上大声疾呼:“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党的最初革命斗争路线,意图追寻苏联十月革命城市武装暴动的轨迹。我们党史军史上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初均以会攻大城市为目标,并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直到毛泽东同志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我们党才找到了一片在白色政权缝隙中生存发展的广阔天地,从政治、军事、经济上奠定了独立发展的坚实基础。1933 年蒋介石在对苏区 4 次“围剿”未果后,倾全国之兵力,对苏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当红军战士在苏区浴血奋战、苦撑危局之际,王明 1934 年 2 月 5 日在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发言,大谈对斯大林同志的“无比敬爱”,夸大其辞地吹嘘渲染“红军的辉煌战果”。时任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以李德为“共产国际派驻我党中央的军事顾问”,反对“游击主义”、“山沟里的马列主义”,坚持以劣势兵力、落后装备与敌人血拼硬打,“决战于阵前”。中国工农红军伤亡损失之惨重,令人不忍卒读。直至 1935 年遵义会议,我们党的几位杰出领袖清醒坚定地反对左倾军事错误,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在不断变幻的军情中,摆脱了教条束缚的中国共产党人纵横捭阖、一往无前,“四渡赤水出奇兵”、“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摆脱了围追堵截,赢得了战略大转移,站稳了脚跟。脱离了实事求是,代价何其巨大;坚持了实事求是,我们党才得以生存发展。金一南将军在《苦难辉煌》中说: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真正伟大之处,不在他们的预见,而在他们的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党的成熟与发展,就是在坚持真理中一次次修正错误,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在坚定奉行实事求是原则的时期,是我们党最有生机活力、力量不断强大的时期;脱离实事求是的时期,恰恰正是我们各项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力量大为削弱的时期。革命斗争如此,建设发展如此,改革开放也如此。
党的力量,来自于坚定的信仰。当回顾我们党从创立后走过的惊心动魄的奋斗历程,我们不由得一次又一次地惊叹感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坚韧、顽强、勇毅、决然。我们党早期的生存环境之恶劣难堪,斗争条件之艰苦卓绝,今时今日实令人难以想象。蒋介石在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中国实行最严厉的白色恐怖,动辄“枪决”、“立决”、“立斩决”、“见电立决”,可谓杀人如麻,大批优秀共产党领导者皆被杀害。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省区,数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湘江一战,四万精锐血色染红了江水。不尽的高山大河、峡谷天险,在极度严酷的行军历程中一路硝烟一路战斗,多少共产党人埋骨他乡。
历尽苦难,成就辉煌——读《苦难辉煌》有感历史,篆刻着“天朝上国”的天伦之乐。曾经屹立于东方的大国载着世界的兴与衰,载着古代人类文明繁荣于一时;历史,铭记着中华民族的屈辱心......
有感于《苦难辉煌》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近代以来中国那段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追求、选择和奋斗史, 其中值得我们好好思索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今天警醒和借鉴的东西也太......
作为一名年轻人,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继承传统、坚定信念一直是我的不懈追求。古语云:“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恰逢建党90周年,读一些回顾革命历史的书籍,对......
以史明鉴,续写辉煌——读《苦难辉煌》有感英国著名作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意思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把理解历史作为把握人生现实的一本教材。对中国人来说,历史......
《苦难辉煌》读后感朝阳区人大办公室 刘淳《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国共产党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