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怎么过——读后感_中国学生缺什么读后感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怎么过——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学生缺什么读后感”。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怎么过
——读后感
在我进入大学以前,我曾经听过很多关于大学的说法。当时,处于高中的我们,都满怀期待心目中那“自由”大学生涯的到来,直到真正步入大学,真正经历过大学生活,才发现,大学,并不是单纯的“自由国度”。大学,其实是另一种成长的起点。
李开复老师的第四封信,写的内容很朴实,但是,在跟着李开复老师的思绪一一阅读下来之后,受益匪浅是一定的。我不敢说自己能领会了个中的百分百精髓,但起码,我能从信中,得到我目前想获取的信息;能通过这一些广泛的提点中,提取出我所需要的,能对我的将来有帮助的指引,这便足够了。
在信中,给我触动最深的有两个方面:
一、学习能力;
二、英语。
总听很多人说,大部分大学生都很少在社会上用到大学所学的知识,那么,我们读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李开复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自学能力。在大学里面,我们所学课程里面,蕴含的知识,基本上都比高中的要难很多,而这是锻炼我们学习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繁重的学业下,更有利于我们练出一身好的学习“功夫”,对将来,应用到工作上,是一个很好的随身携带的“工具”,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使自己可以处于不败之地。我很欣赏老师所点到的“剩下的东西”这概念,确实,就以当前而言,倘若问起小学的知识,也许一时三刻的,很难说到很全面,但是在解决小学知识问题上,相信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地解决,这是一种“剩下的东西”所赋予的能力,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肉中,无法分离了,而正正是这种东西,是我们步入社会之后,最有力的筹码,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地去获取!
在高中阶段,我对英语就已经不太重视了,而到了大学,选了理科专业后,更是彻彻底底地把英语搁置了起来,但现在,我想我必须要重新拾起学习英语这部分内容,而且,还要换一种方式去学习。在阅读李开复老师的这封信时,我做了一些笔记,不多,但几乎全都是关于英语学习的笔记。以前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只会死记硬背,虽说这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效率低而效果一般,李开复老师的建议我感觉非常适合我——阅读英语版的相关知识论文、书籍等。首先,我是信计的一名同学,将来或多或少会与程序、信息技术打交道,而众所周知,在编码过程中,我们不能避免要用到英语来编程,这是无可厚非的。在论文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大量的相关知识的英文表达方式,而多阅读专业知识英语版,能让自己快速适应英文式的专业术语表达,这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必然会有所帮助的。另外,学英语可以为自己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对自身的发展,各方面的素质培养也有较大的提升。
虽然李开复老师的这封信并没有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但是,以“茅塞顿开”来形容我的感受却是恰如其分的。我很荣幸能阅读到这封信,也很感激能阅读到这封信,我想,将来有一天,我会亲自誊写这一封信,交给我的孩子,让他/她知道,大学四年应该是这样过的。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2005年2月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
导语: 李开复博士现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在学术 领域,他是攻坚挫锐的科研天才;在管理层面,他又是运筹帷幄的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天 资卓越的华裔学......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读后感 篇一:《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 读完李开复的信之后深有感触。走进了大学,猛然间发现,一......
读了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后,让我又有了目标,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我的大学不能颓废,大学的确是人生的关键,这是我最后一次有机会受教育,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这也是最后一次在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