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九川录》感想_陈九川录4615读后感
读《陈九川录》感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陈九川录4615读后感”。
读《陈九川录》感想
《致良知》通篇都在阐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本篇《陈九川录》主旨阐发了求学、格物和致知,通过阳明先生和其弟子交流的方式讲解了在求学和致知之间的关系,探究内外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学达到知的过程。
1、确立‚身、心、意、知、物是一件‛,阐明‘心斋坐忘’,在求学的过程中达到忘却身体和周边事物的存在,身心一体的去求,才能领略格物致知的真谛。
2、明确动和静的关系,动亦是静,静亦是动。静坐用功,收敛放溺之心。
3、确立求学过程的内外、本体之说,物自有内外,但要内外并着用功,达到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无内外。
4、讲明格物和致知的关系,只有存善念,去邪恶才能算是真正的致知,即内圣和外王。
5、谈求学交友之道,‚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即所谓的多激励少批评,同时,即使掌握了真理也不要狂妄自大,否则真理得不到推广,也就不是真理了,也是企业管理中的用人之道。
6、通过‚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的辩论,再次阐明格物和致知之间的辩证关系,什么是真格物,作为主政官员,不能因诉讼人员的脾气不好,言语不周而发怒;不能因为其说话圆滑而喜悦;不能因
其粗语正言提醒而惩治;不能因其曲意请求而答应;不能因诸事繁杂而应付;更不能因其网路亲信言辞凿凿而听之任之随意裁决,须精细省察。说明了格物致知的过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尊重事实,不偏不倚。
企业产品定位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和消费需求分析,不能随意听生产的说这个产品好,营销的说这个产品不错,就研发什么产品,要精细省察,做好调研,才能研发出好的产品,不能脱离了市场的本体作用而空谈产品。
7、通过谈论饮食消化和营养转化的关系,阐明学以致知,学以致用,此消彼长。
8、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说明求学的态度和持续的过程,自然不息。
本篇的学习体会,除了自然的文字流露之外,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习、格物和致知之间的辩证关系同企业管理的融通之处。企业追求发展亦同格物致知:以社会发展和群众消费提升为本基、以群众的健康为依托、以企业的阶段性发展视为‚立志‛,以市场定位而谋求产品规划、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降低成本为‚求学‛,以大力健康发展市场为‚格物转化之机‛,以企业荣誉和报效社会服务人民为‚致良知‛。这就是所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企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陈九川录》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九川录》读后......
《陈九川录》读后感当我们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原本存在的圣性,相信此生的使命是朝向光明,是开发内在的宝藏,那么我们就踏上了寻找光明的旅程——这是一段永无止尽的光明之旅。致......
读《陈九川语录》有感今天闲来无事,拿起《致良知》,翻到了《陈九川语录》,好几天没有读过,今天读起来特别认真。先生告诉九川、于中和谦之,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圣人,只因自己不......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记录我们在阅读中的成长和变化。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相关研究和评论,对书中的论点和观点进行论证和分析。如果你对写读后感感到困惑,可以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会......
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度思考和独特观点的形成。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其他读者的观点和评论,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