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读后感(三)_经典文章读后感三篇

2020-02-28 读后感 下载本文

文章读后感(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经典文章读后感三篇”。

四篇论文读后感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兼及“近代文学”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上限问题,认为现代文学始于20世纪初。第一部分讲了划分现代文学起始时间的四个依据。第二部分考察了新文学(尤其是前20年的新文学)的本质特征,作者概括为三点。第三部分讲了20世纪初到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与新文学之间有三点相通之处,它们与第三部分作者概括的新文学三点本质特征是一致的。第四部分讲了把20世纪初至文学革命前的文学列入现代文学而不列入“近代文学”的两点原因。

读过章先生的几篇文章了,他的文章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条理清晰。一般说来,章先生的论文都很长,材料也较多,但是无论哪篇文章读起来都不给人以繁杂感。所有的材料都恰到好处地安排在适当的位置,这一点是我们写作论文的初学者需要认真学习的。有时我写论文会把材料进行堆叠,造成材料与文章的游离,如何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论点,对材料剪裁得当,我想,从章先生的文章中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再有,章先生论文的明晰特点还在于他在行文中运用了很多标志性的诸如“其一”、“其二”、“第一”、“第二”、“首先”、“其次”这样的词,让人一目了然,一下子就知道作者的论点,知道他主要论说的对象是什么。这和当下一些论文中洋洋洒洒几千字却没个中心,没个提示,让人一头雾水的文章形成鲜明对比。我想,写文章就是要让别人明白的,而不是相反。用这些看似模式化的提示性词语看似迂腐,实则最为明智。既让自己明白,又让别人明白,何乐而不为?

章先生的观点其实我们已经了解很多了,他关于近代文学、现代文学这些话题的意见也多次见到。我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仅就我感兴趣,章先生也总是提到的一个观点谈谈吧。关于人性解放的观点,似乎确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本是针对清末对人性极端压制而提出的一个文学精神,对于纠正以往扭曲人性的社会精神有积极意义。尤其发展到今天,那些个性化写作,可以说是当年论调矫枉过正、人性解放到另一个极端的表现。这也正从反面证明了“人性解放”是现代文学特征无疑,且证明了现当代文学的连贯性、一致性——章先生在这一点上事实清晰、材料充分、论证有力。但是我想说的是“人性”这个话题本身追求的属于“真”的范畴,而文学讲的内容属于“美”的范畴。“真”和“美”有交叉,但不完全重合,因此,是否该以“人性”范畴去判断“文学”似乎有待商榷。当然这个问题不在本文论点讨论之列,我只是由此联想而已。

《尚未完成的“现代”——也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现代文学分期的上限问题,以及现当代文学关系问题。第一部分讲了讨论“现当代”分期和相关问题中存在的疑问,及讨论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讲了关于现代文学的上限问题,否定了现今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观点。第三部分讲了关于现代文学的下限问题。第四部分讲了“要将晚清至今的文学全部囊入‘现代’,在取消‘当代文学’概念曾经拥有的客观、普适的文学史意义之外,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五部分讲了将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纳入现代文学范畴的理由。第六部分讲了我们对待现当代文学分期的正确态度。

这是我在这几篇论文中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因为它的风格,也因为它是在用作者自己的头脑思考,还因为它的观点与我平日所持论调有很多契合,正应了“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便“快然自足”,不知“错”之将至了。以下是让我感受较深的几点:

1、„„但文学史正是由这样不断涌出又不断取消其名号的无数转瞬即逝的“当代文学”汇合而成,„„

以前就对当代文学的提法产生过疑问,当时我想,“当代文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当 1

前、当下、近一段时期的文学,那么当“当代”成为“过去”,甚至成为“古代”时,这个时期的名字该叫做什么呢?可能这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决定的,但是总要对此有个说法才是。现在看到终于有人提起这个事了,觉得很受鼓舞,也觉得当年自己的怀疑很有道理,倒并没有误入魔道。还有,我向来对文学与政治挂钩这件事不以为意,再加上家人进行的“权威教育”的失败,从小也没养成坚定的信仰习惯,所以总认为新文学运动由一两个偶然事件来推动这事事出蹊跷。看来还真不能盲从于固定的论断,总该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思考才是。

2、他们的机智诡秘花样百出的叙述追求,牺牲的是汉语也是一切语言应该始终视为生命的及物性,在他们手里汉语越来越成为无所凭依的言辞的漫流,他们的搁浅是必然的,„„

最不喜当代文学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其语言实在让人受不了,不是直白得让人困倦,就是晦涩得让人头疼。一篇文章中所有的东西都有了,独独缺了“美”,这不是很奇怪么?作者在这里可谓一语中的。文学给人的享受除了语言享受之外,再不剩什么,如果把语言损毁、抛弃之后,也就无所谓文学了。这一点又和前面提到的“个性解放”相关联。每个人要张扬个性,可以理解,但是不管怎么张扬,总归还是人类,总还要做出人类的姿态,超出这个界限怕就令人费解了。

3、文学史始终是心灵史,„„

思考的心灵,艺术化思考的心灵真是世上最美的事物。政治、压迫、恐吓都不能妨碍心灵的自由。文字是最能表达人类思考的东西,文学的历史也是思考的历史。思考时,人人自由而平等。

《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界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限定问题。第一部分讨论了现代文学分期的提出,判定依据,并以为“小说界革命”推动了文学现代化,现代文学界碑应在世纪之交。第二部分以文学革新中,小说、散文、戏曲各个领域的发展为例论证了文学现代化起始于世纪之交。第三部分从通俗文学角度,分析了文学如何同市场结合,认为这也是标志现代文学形成的一个界碑。

文章前两部分的内容使用的是大家常用的材料,并不稀奇,尤为特别的是文章的第三部分。通俗文学的兴起并受到关注,作为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似乎不如“革命”之类的词语更响亮、显眼,但它却是现代文学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以往的文学史对此不够重视,大家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到了对政治联系密切的文学改革上,只把此类通俗文学看作现代文学的边缘化产物加以研究。这是一种传统偏见,也是我们当下的研究者应予以纠正的。

《新、旧文学的内在联系及中国文学研究的全球性视野》这是一篇从宏观视角探讨中国古今文学内在关联的文章。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作者的观点很有新意,对于两种文化的内在联系很有洞见。尤其是提出中国文学研究的全球性视野,这是以往学者所不曾有过的,对于今天的研究很有启发性。不过,作者对传统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内在联系的归纳略嫌单薄,而且第一、二、三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红楼梦》的读后感文章三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红楼梦》的读后感文章三,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红楼梦》的读后感文章三

《红楼梦》的读后感文章三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的读......

三问文章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口素质我于2011年8月底分配到 市 镇 村工作。在全省广泛开展以“迎接党代会,迈向新征程”为题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的号召下,我谈一点自己的......

文章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报告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身心也似乎得到了一种洗涤,面对人生我们总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先生说:“......

文章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文章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章读后感(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章读后感(三)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经典文章读后感三篇 读后感 文章 经典文章读后感三篇 读后感 文章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